什麼是生活?人為了什麼而活?除了生存和享受還應該為這一點而活

2020-12-24 小航同學愛教育

人從出生到死亡,短短的幾十年。沒有什麼是永恆的。人的一生都在幹什麼?為了功名還是金錢?為了生存還是為了享受?

我們一生都在追求什麼?還是過著隨波逐流的日子?

人到底是因為什麼而活著呢?認真思考後,會得到不同的答案。

在青少年,花父母的錢,生活無憂無慮,自己本沒有什麼想法,只是跟著社會正常的運行軌跡而活著,一切看起來都是在同一軌道上行駛。

好像我們被放在了一直前進的相同的火車上,小學,中學,大學,研究生,博士生,在這每一站,都有人下車,然後邁進下一輛前途未知的火車。火車上有些人沒有什麼想法,走到哪裡就是哪裡。心中沒有真正想到達的目的地,這些人們空洞又疲憊的眼神呆滯地望著火車車廂,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而活著。

到了中年,為了家庭生計疲憊不堪,眼前沒有理想,沒有目標,天天隨波逐流,想要改變生活,卻無能為力。

我們要明白在有限的生命裡可以做些什麼?

第一是生存。為了生存而努力工作掙錢,年輕時一個人先為了自己的生存,之後結婚生子後為了家庭在外掙錢。

第二是享受。當滿足最基本的活著的時候,就會追求精神層次的愉悅,從感官上追求:味覺,視覺,聽覺,觸覺,從人格上追求:名利,榮譽,讚賞。

第三是探索與冒險。這是人最渴望做的事情,對科學的探索,對一切未知的探索和發現這對人類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中國有神農嘗百草,四大發明,歐洲有哥倫布發現新大陸,麥哲倫環遊世界,還有令人崇敬的古今中外的一系列科學家,他們都達到了這一層次。

這也是為什麼發達國家比發展中國家所探索的事物要多,獲得的諾貝爾獎要多,他們已經超出生存與享受的精神層次,去探索發現更有價值的事情。這也是中國家長從小對子女灌輸生存與享受前兩個層次的思想,而發達國家的家長從小對子女灌輸獨立,探索和冒險的思想。

小時候,家長會說:要好好學習,這樣才能有出息,將來掙很多錢,買大房子等等,不斷灌輸生存與享受這兩個方面,而人們往往達到這兩層方面以後,就會學會滿足過著平淡生活,停止探索與冒險。

人類的太空探索,深海探索,文化探索,生物的探索等等都是最高層次的精神追求。背上行囊,踏上遠方,探索世界;不斷思考,好奇猜想,探索真理。

當一個老人奄奄一息地躺在病床上,心裡充滿了對世界的留戀,他心裡認為這一輩子沒有白活,做了幾樣真正有意義的事,離開了這個世界也值得。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一生是有意義的。

當人們過著「生存與享受「的生活時,不妨進入更深一個層次,你會發現不一樣的世界,在人生的某一時刻剎那間明白,你為什麼而活!

相關焦點

  • 稻盛和夫:人為了什麼活?為了什麼而工作?這是我看過最牛的解答
    和松下幸之助、盛田昭夫、本田宗一郎並成為日本「經營四聖」的他;自己白手起家創建了兩家世界500強企業的他;締造了京瓷40餘年從未虧損奇蹟的他;扭轉了日航瀕臨破產的絕境,使得日航重返世界500強的他。就是世界著名實業家,哲學家,稻盛和夫。人到底為了什麼而活?
  • 《心靈奇旅》說不要為目標而活,那到底應該為什麼而活呢?
    02  《心靈奇旅》裡給出的答案是,你不是為了目標才活著(想想臺詞「Your spark isn’t your purpose.」),去感受生活的每分每秒吧(想想臺詞「live every minute of it.」)。  不要為目標活,那我應該為什麼而活呢?
  • 人活一輩子,什麼才最重要?
    人活一輩子,什麼才最重要,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觀點和看法,既不能一概而論,也沒有絕對的標準。我們每個人一出生就需要為了夢想而奮鬥,一路上跋山涉水,不畏艱險,付出不懈的努力。慢慢地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們開始思考,人活一輩子,到底什麼才是最重要的?
  • 楊絳:人活一輩子,到底為了什麼?她離開人世前的感慨,太經典
    偶然看到楊絳先生的一本書,名字叫做《走到人生邊上》,驚奇地發現,原來像楊絳先生那麼優秀的人,其實對人生也會有疑問,那就是「人活著到底是為了什麼?」人活著是為了什麼呢?很多人都會問自己這個問題,尤其是當自己處在人生低谷或者心情低落的時候,就會產生這樣的疑問。
  • 人活著到底為了什麼?
    人活著到底為了什麼?每個人都會面臨的一個問題!許多人終日忙碌,為了一日三餐,衣食住行,房子,車子,孩子等,辛苦奔波,也許沒有時間思索,但是,當他靜下心來,當他當一定年紀的時候,他一定會想到這個問題。
  • 美隊克裡斯埃文斯魅力無限,活在當下才能更好地享受生活
    而離開漫威之後選擇獨立發展的克裡斯埃文斯最近的新電影灰色人就快與我們見面了,這部電影雖然還沒有出來,但卻已經有了非常火爆的熱度。克裡斯埃文斯一路走來,從一位配角逐漸成長為當前的魅力型男,他其實也經歷了很多,曾經還飽受焦慮症的困擾。他坦言只有活在當下,才能擁有更好的生活。
  • 心在什麼境界,人就活在什麼世界
    別人的意見和建議不能決定你成為什麼樣的人。你說的話,你做的事,才能決定你成為什麼樣的人,擁有什麼樣的人生。隨著不斷的自我探尋,我們除了更能了解自己,發現自己的需要,逐漸過上喜歡的生活。在這個過程中,也懂得了別人,改善了關係。
  • 經典《活出生命的意義》:知道為什麼而活的人,便能生存
    經歷了居家、隔離的我們,或許有焦慮、煩躁和不安,但是也有很多場景讓我們動容,給我們面對生活的勇氣和希望。我們不能選擇未來要面對的災難,但是我們可以選擇自己的心態和行為。是時候,該閱讀並思考生命的意義了。
  • 一個男人變成一隻蟲子的故事:看看生命應該為誰活
    於是弗洛伊德提出了人格結構理論來解釋「我」的生活。在一定的情境中,人們會採取各種主動和被動行為,弗洛伊德認為決定這些行為發生的內在心理機制是人格。因此他把人格分為本我、自我和超我。與「我」最密切相關的是:「我」為誰而活?在弗洛伊德人格結構理論中,認為「本我」為本能而生,「超我」為道德而生,我們怎樣才能活到這人生的旅程。
  • 楊絳:人活一世,為的到底是什麼?她臨終前的感慨,意味深長
    人活著,是為了什麼?是為了成功,為了幸福,還是為了創造價值?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這個問題似乎也有無數種答案,但我聽到過最好的回答,來自楊絳先生。她站在人生邊緣,向後看,是要探索人生的價值,人活了一輩子,鍛鍊了一輩子,總會有點成績,能有成績,就不是虛度此生,向前看,一眼望過去就是盡頭。人活一世,為的到底是什麼?
  • 人活一輩子圖個啥?人活著到底是為了什麼?
    人活一輩子圖個啥?這個問題在幾個月之前我思考出一個答案,那個就是自在,開心。但是昨晚我突然有了新的覺悟,在我們追求快樂和開心的心情之下,原來還有更本質更明朗更清晰更形象化的東西!
  • 什麼是活在當下?
    「活在當下」這幾個字我們經常在生活中聽到。有時候我們生活感到焦慮,情緒低落,我們自己或者朋友就這樣的安慰鼓勵我們「要活在當下!」但是大家真的知道什麼是活在當下嗎?說著是很簡單,但是真的這麼做卻很難,或者說我們不敢去活在當下。
  • 人應該活成什麼樣子,該以什麼樣的方式活著?
    中年的你已經忘了最初的夢想,開始思考更多的問題:人應該活成什麼樣子,該以什麼樣的方式活著?餘記童稚時,嘗覽坐井觀天一文。何為青蛙?拘於方寸之地者,餘於心常不齒之。後方知世事不易,諸事皆難。然後東張西望,看看還有什麼好東西可以畫進你的畫板上來。你一路尋找,看見覺得還不錯的就往畫板裡塞。結果,畫板裡畫越積越多,看著滿滿當當。而你的內心,越來越空虛,越來越無力。
  • 楊絳:人活一世,為的是什麼?她逝世前的感慨,意味深長
    人為什麼活著,什麼是人生的價值?人的修身養性到底有什麼用?人死了說是「解脫了」,解脫的是誰呢?活著的人祝願死者「走好」,怎麼走好?走哪裡去?這一系列關於人生價值的問題,是楊絳先生在96歲高齡時,在丈夫錢鍾書和女兒的相繼辭世,再加上自己疾病纏身的境遇下,用她的所見所聞所感所思,完成的一次自問自答。人生一世,究竟為的是什麼?
  • 尼採:「知道為什麼而活的人,便能生存!」
    對媽媽的離世,讓小明遲遲無法釋懷,他一直認為自己不夠努力,所以沒有讓母親享受天倫之樂。他感到非常的痛苦和遺憾。喪失母親就像是失去了生命的意義一樣。在他五歲的那一年開始,他就抱著照顧媽媽的使命活到了今天。雖然受到父母的影響,讓他對信仰方面也相當的虔誠,只是他還是無法理解這失去背後的意義到底是什麼?
  • 心理學:不敢活出攻擊性的人,其實是不能為自己而活的人
    就像那些討好型的人,他們忘記了為自己考慮,只想著自己付出,以獲得他人的認同和肯定,只是討來的好,並不是真正的好,換句話說,也不會得到他人的好,因為習慣討好的人,是沒有自我、沒有原則、沒有界限的人,這樣的人,不會有真正的朋友,也沒人願意和這樣的人建立深度關係。 日本電影《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裡的松子,就是討好型的人。
  • 夢見人死了又活了是什麼意思 夢見親人死去又活過了預示著什麼
    夢見人死了又活了是什麼意思 夢見親人死去又活過了預示著什麼夢見自己的親人,通常反映了夢者的嫉妒心理。夢見自己活著,等著看世界末日來臨是怎麼一回事,這是警告你不要過去追逐物質和肉體上的享受,有壞人可能利用你的弱點詐取你的錢財。
  • 人為什麼而活?活著的意義是什麼?
    我不知道是否有很多人有和我這樣的想法,經常在迷茫的時候去想一些永遠沒有答案的東西,我更喜歡用哲理的東西來描述它。活著的目的是什麼?有什麼意義?我經常反問自己,是為了功成名就嗎?是為了未來更好的生活嗎?還是為了讓父母老有所依,孝敬父母?我不知道,也不知道這個答案到底是什麼,其實這些都是答案,人不都是奔著這些去的嗎。但是有時候卻又想就這樣活著就是人一生的目的嗎?沒有別的了嗎?沒有更高級的意義了嗎?
  • 楊絳:人活一生,到底是為了什麼?她去世前的感慨,說透了現實
    她就是楊絳先生,她一生最大的渴望就是被人們忘記,她只想安安靜靜地創作、學習,以自己喜歡的方式去生活。楊絳把她的一生,活成了一個典範。楊絳,是中國最後一位被尊稱為「先生」的女性。隨著愛人錢鍾書和愛女錢媛的相繼離世,在楊絳先生96歲高齡的時候,提出了一系列關於人生價值的問題:人為什麼活著,什麼是人生的價值?人的修身養性到底有什麼用?人死了說是「解脫了」,解脫的是誰呢?活著的人祝願死者「走好」,怎麼走好?走哪裡去?
  • 人的一生為自己而活,實際上是一種誤解!
    今日打卡:人的一生,是為誰而活?可能大家都會說要為自己而活,要活得自在,瀟灑,快樂。可是,我卻不這麼認為,如果人的一生只是為了自己而活,感覺也沒什麼意思,完全拋開了自我責任感和義務的活著,這種生活是空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