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從出生到死亡,短短的幾十年。沒有什麼是永恆的。人的一生都在幹什麼?為了功名還是金錢?為了生存還是為了享受?
我們一生都在追求什麼?還是過著隨波逐流的日子?
人到底是因為什麼而活著呢?認真思考後,會得到不同的答案。
在青少年,花父母的錢,生活無憂無慮,自己本沒有什麼想法,只是跟著社會正常的運行軌跡而活著,一切看起來都是在同一軌道上行駛。
好像我們被放在了一直前進的相同的火車上,小學,中學,大學,研究生,博士生,在這每一站,都有人下車,然後邁進下一輛前途未知的火車。火車上有些人沒有什麼想法,走到哪裡就是哪裡。心中沒有真正想到達的目的地,這些人們空洞又疲憊的眼神呆滯地望著火車車廂,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而活著。
到了中年,為了家庭生計疲憊不堪,眼前沒有理想,沒有目標,天天隨波逐流,想要改變生活,卻無能為力。
我們要明白在有限的生命裡可以做些什麼?
第一是生存。為了生存而努力工作掙錢,年輕時一個人先為了自己的生存,之後結婚生子後為了家庭在外掙錢。
第二是享受。當滿足最基本的活著的時候,就會追求精神層次的愉悅,從感官上追求:味覺,視覺,聽覺,觸覺,從人格上追求:名利,榮譽,讚賞。
第三是探索與冒險。這是人最渴望做的事情,對科學的探索,對一切未知的探索和發現,這對人類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中國有神農嘗百草,四大發明,歐洲有哥倫布發現新大陸,麥哲倫環遊世界,還有令人崇敬的古今中外的一系列科學家,他們都達到了這一層次。
這也是為什麼發達國家比發展中國家所探索的事物要多,獲得的諾貝爾獎要多,他們已經超出生存與享受的精神層次,去探索發現更有價值的事情。這也是中國家長從小對子女灌輸生存與享受前兩個層次的思想,而發達國家的家長從小對子女灌輸獨立,探索和冒險的思想。
小時候,家長會說:要好好學習,這樣才能有出息,將來掙很多錢,買大房子等等,不斷灌輸生存與享受這兩個方面,而人們往往達到這兩層方面以後,就會學會滿足過著平淡生活,停止探索與冒險。
人類的太空探索,深海探索,文化探索,生物的探索等等都是最高層次的精神追求。背上行囊,踏上遠方,探索世界;不斷思考,好奇猜想,探索真理。
當一個老人奄奄一息地躺在病床上,心裡充滿了對世界的留戀,他心裡認為這一輩子沒有白活,做了幾樣真正有意義的事,離開了這個世界也值得。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一生是有意義的。
當人們過著「生存與享受「的生活時,不妨進入更深一個層次,你會發現不一樣的世界,在人生的某一時刻剎那間明白,你為什麼而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