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蟲》的秘密,韓國電影的現實感從何而來?

2020-12-16 媒介之變

文/孫佳山

採訪/觀察者網 吳立群

就遊戲規則而言,談不上有太大變化,好萊塢電影固有的邊界並沒有明顯的改變。實際上太多韓國電影人都是在紐約、好萊塢或長或短的學習、發展過的。不管是導演、編劇,還是特效、後期,都明顯受到了好萊塢電影的直接影響。所以讓奧斯卡接受韓國電影,其實容易得多,屬於常規操作。當然,雖然奉俊昊確實沒怎麼在美國混過,但是商業類型一直都是他個人的鮮明標籤,他也不是到了《寄生蟲》才被好萊塢接受,之前的《雪國列車》就已經受到了好萊塢的充分認可。而那個片子除了打的比較狠之外,還有什麼韓國特徵麼?相信大家心裡都有自己的判斷。

當前這一階段,好萊塢電影確實已經進入到新一輪的盤整周期,一個顯著標誌就是奧斯卡從我們曾耳熟能詳的「高舉高打」式的《黑鷹墜落》《拯救大兵瑞恩》等風格套路,開始逐步轉換到《水形物語》《三塊廣告牌》《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逃出絕命鎮》《綠皮書》《波西米亞狂想曲》這類風格的影片,囊括了女性、同性戀和種族等過去不怎麼碰的主題,已經初步形成感傷的、悲情的,帶有濃厚藝術電影氣息的矩陣。

一直以來,在商業類型上,好萊塢電影一直與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的藝術電影有著明顯的區隔。不過近年來,在奧斯卡金像獎中,卻出現了明顯的藝術電影的苗頭。這也從另一個側面說明,好萊塢電影正在調整和校正自己的表意區間,而且到了《寄生蟲》《小丑》,我個人覺得他們已經找到這一波的節奏了。

至少我個人從中並沒有看出超出以往水平的包容性和多樣性,但這恰恰也是美國的意識形態策略,美國的意識形態國家機器依然奏效的一個表現。經過20世紀90年代中期之後的數位化革命浪潮,好萊塢電影再次統治了世界電影票房,並通過《阿凡達》《盜夢空間》等影片達到高潮。

然而在2010年前後,隨著世界政治、經濟版圖的輪轉和重塑,美國國家意識形態話語也隨著美國國力的興衰而亦步亦趨,在《拆彈部隊》等影片之後,好萊塢電影的表現力和影響力,相比過去出現了全球性的衰退。我們前些年總說好萊塢電影的敘事能力、原創能力下降了,並不是完全沒有一點道理,確實這些年漫威、DC宇宙等漫畫IP改編電影大行其道。來自DC宇宙的《小丑》就是典型的例子,這次《小丑》的男主角也獲得了奧斯卡最佳男主角。

只不過,好萊塢背後的一整套意識形態機制並沒有被打破,客觀說仍然非常奏效。之前在我們觀網談《小丑》的時候,就分析過《小丑》帶來的無政府主義隨機暴力的「快感」,是不及物的,並沒有太具體的指向性,其起源本來是來自美國、來自資本主義自身的內在危機,但由於好萊塢意識形態機制精妙的手法和策略,被通過影像語言的方式轉換為無政府主義隨機暴力的「快感」,不僅失去了具體的指向性,反而在隱含有反社會「原罪」的同時,還可以在任何國家、任何語境下輕鬆複製、粘貼,也就是在相當程度上不僅疏導了其內部矛盾,還對外轉嫁了矛盾。

就故事角度而言,《寄生蟲》其實是一個「首爾摺疊」的故事。而且,這種看似人畜無害,只有一步之遙,實則等級森嚴,壓根無法跨越的,一個是富人世界,另一個是窮人世界的,兩個平行世界的套路,其實早就不新鮮了。我印象裡前幾年還有個好萊塢科幻電影《逆世界》也是這個套路,而那個片子一看就是成熟類型批量快消的。

「××摺疊」本來是資本主義內在矛盾的產物,其最初誕生也是用來批判資本主義的。然而,就像「佔領華爾街」一樣,那時在香港很快也出現了「佔領中環」。當時我們確實沒看懂,覺得只是跟風「佔領華爾街」,甚至覺得香港人也知道批判資本主義,好事兒啊。那麼現在應該看清楚了,美國式的意識形態國家機器有多麼完備——本來是批判自身的社會反抗運動,迅速被消化、吸收並複製、粘貼到香港。今天香港的很多現實,在那裡都能找到草蛇灰線。

《寄生蟲》的基本邏輯和從「佔領華爾街」到《小丑》,並沒有多少區別,大肆抨擊懸殊的貧富差距,卻不及物,再怎麼花式嘲諷、批判也沒有什麼實際的現實指向性。就像之前的分析,最壞的情況也就是《小丑》中哥譚市的情況,只是盡情展示無政府主義隨機暴力的「快感」而已。讓你痛快痛快,痛快完也就忘了,哪怕之後又想起來了,到時候再想別的辦法。

所以,好萊塢電影肯定不是什麼「全世界人民的好萊塢」,其意識形態機制還是很完備的,依然在有效發揮作用。剛才也提到了,韓國電影本身就是好萊塢的徒子徒孫,所以這種所謂的包容性也是只限於「自己人」的範圍內。說白了就是肯定必須得當回事兒,但是也不用太當真。

這套意識形態策略今天看確實是顯得老套了,但我們要看到,它的基本盤依然還是很穩。因為這套話語機器雖然不能解決現實的結構性問題,但卻能讓人擁有反抗的快感,而且還嘗試著將結構性的不合理轉換成一種個人恩怨式的反彈和釋放。無論是《小丑》,還是《寄生蟲》都是如此,讓觀眾有壓抑,但同時也有情緒的釋放和轉移。

在這次新冠肺炎疫情中,還有人別有用心地挑出了新版《悲慘世界》中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的視頻片段,而新版《悲慘世界》正是將資本主義制度下的結構性矛盾,具象為沙威這些角色的個人恩怨,進而完成了社會矛盾的轉嫁。

韓國的影視作品確實大多都有清晰的現實和政治傾向,即便韓流偶像劇也是如此。那麼為什麼韓國尤其是電影熱衷於現實題材,最直接的原因來自於韓國的具體國情。

冷戰、後冷戰格局對於韓國社會的影響非常深遠,有些東西在我們的語境裡,我們的感受確實沒那麼強烈。在光州事件等一系列事件背後,我們還是可以看到韓國民眾的內在反抗情緒是非常強烈的。這種情緒既夾雜著複雜的民族情感,也包含著對現實的強烈不滿,這都韓國的影視創作,提供了豐厚的土壤。反過來說,韓國的影視作品也必然要迎合公眾的這些情緒,通俗地說,就是想繞開也不現實。

當然韓國電影的這種表達和迎合只是充分條件,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必要條件,就是韓國國內政治生態的不穩定性。在韓國政壇的角逐中,太過你方唱罷我登場,沒有任何一派能長期站穩腳跟,這是韓國和其他國家相比很特別的一點,哪怕在日本也沒有這種情況。所以,許多韓國現實題材電影的現實性和現實感,也只有在這個背景下才有產生的可能。說白了,很多韓國現實題材電影,觀眾看著很刺激,尺度很大,口味很重,就是因為影片中或隱或顯的政治勢力,在現實中已經或者被打倒了,或者下臺了,或者乾脆進監獄了。雖然影片中的事和現實中的事可能時間距離很近,但現實中已經翻篇兒了,基本沒事兒了。

這才是韓國現實題材電影的秘密,也是其口味重、尺度大的根本原因。

以現實題材見長的韓國電影顯然有不敢觸碰的禁區,所以我們對韓國電影沒必要低看,要充分當回事兒,但也沒必要過度吹捧,太過當真。像《寄生蟲》這種電影因為是沒有絕對的、固定的指向,所以影片的核心,關於貧富差距的問題,套用到任何一個國家、任何一個地區都可以。而這不正是以《小丑》為代表的好萊塢的當代套路麼?

去年韓國娛樂圈就曝出了一系列醜聞,男團Bigbang成員李勝利被曝捲入鬥毆、吸毒、為客戶提供性招待等惡性事件中,之後還牽出了十年前的張紫妍案。雖然鬧得沸沸揚揚,但目前看來是不了了之了。即使總統下令徹查,也還是拿人家無可奈何。

因此,沒必要過於誇大韓國影視作品的批判性。都是有了時勢,才能逞得上英雄。就按照剛才的分析框架,張紫妍、李勝利的事情,什麼時候能拍成電影?只有背後相關的那一派政治勢力倒了的時候,才會拍成韓國式的現實題材電影。按照韓國的內生邏輯和好萊塢的外在邏輯,在那個時候也一定會拍成電影,大家也一定會大開眼界,也一定會感慨,還有這種操作,大呼過癮——那麼問題來了,我們真用這麼當真麼?那時候是不是也要像現在和過去一樣,大肆感慨韓國現實題材電影如此現實性和現實感,然後各種悲鳴?

如果和中國做對比的話,我們的特長是藝術電影,這也是韓國電影的短板。在威尼斯、坎城和柏林電影節,都能看到中國電影的身影。哪怕是張藝謀、陳凱歌這些現在被觀眾各種吐槽的導演,他們在藝術電影上的水準,至少曾經挺高的。在韓國,儘管奉俊昊這些類型片導演也會嘗試做藝術電影,但整體上韓國藝術電影的實力就相對一般多了。更何況,這還沒和日本比呢。

當然,韓國電影市場的體量擺在那兒,我們也不必去苛求它面面俱到,能把商業類型片做到現在這個程度,已經非常不容易了。韓國電影的最大優勢就是做商業類型電影,這與韓國獨特的國情有關,也與韓國通過韓流出口創匯的現實需求有關,而且不少韓國電影人也是在好萊塢那兒學成手的,在商業類型片領域裡積累了很多經驗。

相關焦點

  • 韓國電影《寄生蟲》簡評
    韓國電影《寄生蟲》是本人近半年以來看的電影中評價最高的,因此有必要寫點東西給此部電影。首先,韓國電影《寄生蟲》是一部內涵寬廣的優質電影。再者,《寄生蟲》是自韓國現實主義題材電影的又一座高峰。其三,該片電影導演奉俊昊是人類電影史上具有深刻人性洞察力的傑出導演。
  • 寄生蟲結局 寄生蟲結局什麼意思
    寄生蟲結局奉俊昊導演《漢江怪物》小編的話:「坎城電影節」主競賽單元最佳影片誕生——《寄生蟲》,韓國電影史上第一個「金棕櫚獎」!著名韓國導演奉俊昊在臺下擁抱主演宋康昊,在給獎座拍照時還向宋康昊單膝下跪。
  • 韓國電影寄生蟲結局是什麼意思? 韓國電影寄生蟲30個彩蛋分析(2)
    儘管奉俊昊曾多次表示,《寄生蟲》不會有寄生蟲出現,但實際上電影裡還是出現了三次蟲。然而整部電影最超現實的一幕,也有石頭。被淹沒的金家裡,如此重量的石頭卻浮到了奇友的手上,就算逃出了被水淹沒的家,奇友也一直抱著石頭沒放手。
  • 韓國電影《寄生蟲》奪得奧斯卡最佳電影,但它有一個巨大的缺點
    第92屆奧斯卡破天荒的第一次將最佳電影獎頒給了一部非英語片,韓國導演奉俊昊的《寄生蟲》。這部《寄生蟲》奪得奧斯卡最佳導演、最佳國際電影、最佳原創劇本和最佳影片四項大獎。這對於一部非英語片來說,已經是莫大的榮譽。
  • 獲獎無數的韓國電影《寄生蟲》到底好在哪裡
    2019年5月,韓國電影《寄生蟲》獲得第72屆坎城國際電影節金棕櫚獎,這是韓國電影首次拿下金棕櫚獎。2020年2月,在第92屆奧斯卡金像獎中,《寄生蟲》成為當晚最大黑馬,一舉奪得最佳影片獎、最佳導演獎、最佳原創劇本獎、最佳外語片獎。
  • 韓國倫理劇《寄生蟲》圖解 寄生蟲結局告訴你誰才是寄生蟲!
    它關乎的是電影世界應該被尊重和珍視的藝術標準,關乎電影人最為根本的勇氣和尊嚴,或者是這次作為類型片的《寄生蟲》得獎所傳達出的,電影作為一種媒介本身,是否對社會現實和人類的普遍命運,具備足夠的思考和關心。這幾乎是所有影迷異口同聲的呼喊。只因一部電影的流出!
  • 極度現實的寫照韓國電影《寄生蟲》
    《寄生蟲》這部電影講述的是韓國的一家四口有把家庭經營好的能力,卻選擇了搞蛋糕盒來掙點錢維持生計。住豪宅、吃好、喝好、睡好還有工資拿,正兒八經的成為了富豪家裡的寄生蟲。然而,富人與窮人之間始終都存在一道鴻溝。窮人的物質條件攀上了,但骨子裡還是透著窮人的思想境界!一場富人的生日宴會上,發生了一些事情(被辭去的保姆被男主害死了,保姆老公來報仇了)。
  • 寄生蟲劇情介紹 寄生蟲在線觀看完整版 寄生蟲韓國電影免費觀看...
    韓國導演奉俊昊的《寄生蟲》在第92屆奧斯卡頒獎禮上斬獲了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國際影片、最佳原創劇本四項大獎,是奧斯卡有史以來首次獲最佳影片的非英語電影。《寄生蟲》直擊韓國的貧富差距,反思社會未來。影片給予貧富以平等的審視,奉俊昊說:「人生活在社會上,理應和諧共生;然而現實往往否定這種自然狀態,走投無路的人變成了某種程度上的寄生蟲。這不是單一方的責任,貧窮也不是一種罪。」
  • 《寄生蟲》創韓國甚至亞洲電影紀錄奪奧斯卡最佳影片,秘密在這
    2019年的電影,我已經不止一次說過了是電影大年,這造就了2020奧斯卡很多入圍影片神仙打架,競爭異常激烈。如今2020奧斯卡終於開獎!韓國奉俊昊導演的《寄生蟲》笑到了最後,拿到了最佳原創劇本,最佳國際電影(最佳外語片),最佳導演,最佳電影四個極為重量級的大獎,橫掃奧斯卡。
  • 今天是第92屆奧斯卡獎,韓國電影《寄生蟲》成為大贏家
    最佳女配角:蘿拉·鄧恩《婚姻故事》最佳原創劇本:馮俊昊&韓金元《寄生蟲》最佳改編劇本:泰加維迪Ti《喬喬的異想世界》最佳國際故事片:《寄生蟲》(韓國)最佳動畫片:《玩具總動員4》》的第一部電影中,我們可以看到英語的第一組多麼和諧!
  • 《寄生蟲》的電影空間塑造
    奉俊昊的《寄生蟲》獲得了坎城電影節的金棕櫚獎,又獲得了奧斯卡的最佳影片獎、最佳導演獎、最佳原創劇本獎、最佳國際影片獎。韓國總統文在寅在社交媒體上說:「《寄生蟲》以最獨特的韓國故事打動全世界觀眾,向世界證明了它的力量」。
  • 《寄生蟲》韓國引發熱潮,首爾推出電影旅遊路線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陸芳隨著《寄生蟲》2月10日斬獲四項奧斯卡大獎,韓國也引發《寄生蟲》熱潮。那麼,奉俊昊在《寄生蟲》之後,接下來拍什麼新片呢?韓國首爾市旅遊局去年12月初就在其官網推出了《寄生蟲》影迷打卡路線,包括四個地點,預計將在下月推出導覽服務。「該片幾個拍攝外景地,早已成為來自韓國各地和世界各國的影迷打卡的目的地。」
  • 韓國電影《寄生蟲》斬獲奧斯卡最高獎,讓中國電影人無言以對
    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國際影片、最佳原創劇本這四個重磅獎項,竟然都被韓國電影《寄生蟲》收入囊中。眾所周知,奧斯卡主要是美國好萊塢自家的遊戲,其他國家和地區的電影極少能得到發光發熱的機會。說實話,這次《寄生蟲》能提名奧斯卡最佳影片,已經非常罕見了。
  • 韓國電影寄生蟲彩蛋有哪些?韓國電影寄生蟲結局是什麼意思?
    他們靠著兩件事,一是謊言一是秘密;金家人說謊與掩飾秘密是為了餬口,妙的是樸家人也不誠實;樸社長以為前任司機在他的車子後座跟來歷不明的女子車震,樸社長沒有詢問司機為何要這麼做,反而隨便找了個理由開除司機;同樣的,樸太太懷疑前任管家雯光感染肺結核,她也沒有詢問對方的身體狀況,也是找了個理由讓對方離開。
  • 寄生蟲解讀 韓國電影寄生蟲解讀
    寄生蟲解讀前兩天上傳的《寄生蟲》電影解說視頻,已經做到了11分鐘,但還是有細節沒有講到,所以特意再用一篇圖文補說一些細節。這一次,我不止想從正面去讚譽這部電影,還想嘗試去批判它。首先說這部電影中的意象,也就是表達意境的對象,我總結了8個。1、馬桶。
  • 韓國電影《寄生蟲》推薦,誰才是這個社會真正的「寄生蟲」?
    說來肯定也有人覺得,《寄生蟲》超越了《殺人回憶》。就像無論《燃燒》有多好,同樣有為數不少影迷認為,《燃燒》不能夠代表李滄東。作為近兩年來入選坎城主競賽的韓國電影,《寄生蟲》和《燃燒》之間的比較好像是很多看完兩部片子的影迷朋友都樂意去做的事。
  • 韓國電影《寄生蟲》為什麼能成功?
    今年奧斯卡的風格可以從兩部影片看到些蛛絲馬跡《小丑》和《寄生蟲》。我們先來看看《小丑》這部電影表達的是什麼樣的內容。這部電影諷刺了社會對若是群裡的無視、歧視、缺少關心、缺少尊重、以及為他們的無助和面對生活時是多麼的掙扎。寄生蟲《寄生蟲》在表達社會的問題時候沒有那麼的激烈。基澤一家沒有工作,全家蝸居在狹小陰暗的地下室,一家人靠製作披薩盒子賺取生活費。除此之外沒有其他固定的工作,沒有穩定的收入。
  • 寄生蟲電影劇透講了什麼故事?韓國電影寄生蟲結局什麼意思?(2)
    《寄生蟲》導演奉俊昊和主演宋康昊展示金棕櫚(攝影:攝影宮)北京時間2019年5月26日凌晨,第72屆坎城電影節各項大獎逐一揭曉,韓國導演奉俊昊的《寄生蟲》斬獲金棕櫚大獎,這是韓國電影史上的首片金葉子而在此之前,韓國電影人,包括李滄東、樸贊鬱、金基德、洪尚秀等,有著一份華麗麗的坎城電影節徵戰史。去年,導演李滄東憑藉相似題材的《燃燒》也入圍了主競賽單元,並斬獲銀幕場刊最高分。《寄生蟲》的得獎,不僅是韓國電影界的榮譽,對全世界的類型片創作者來說也是一次激勵。人們開始用大量的類型元素來表達藝術追求,來針砭時弊,反思社會。
  • 《寄生蟲》奧斯卡上這麼多第一真給韓國電影長臉啊
    ,也創造了韓國電影歷史,成為首部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的非英語片。 《寄生蟲》是韓國影史第一部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和坎城金棕櫚大獎的電影,並繼續刷新著韓國電影在國際電影節的歷史。導演奉俊昊也成為了繼去年墨西哥導演阿方索·卡隆之後影史第二位以非英語片拿下奧斯卡最佳導演獎的導演,超越了李安、伯格曼、費裡尼導演此前未達成的成就。同時,他也成為韓國影史上獲奧斯卡最佳導演第一人。
  • 除了《寄生蟲》,還有這些韓國電影值得重溫
    要說這個月電影界最大的新聞,自然非《寄生蟲》的一系列成就莫屬。在剛剛過去的第92屆奧斯卡上,它狂攬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原創劇本、最佳國際影片四項大獎!實力演繹拿獎到手軟!隨後,韓國總統文在寅發文對《寄生蟲》劇組表示祝賀,並表明今後韓國政府將進一步為廣大電影人提供能夠盡情發揮想像力並放心大膽製作電影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