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Hush
東海明珠,年幼的我們基本上都是從類似《哪吒》這樣的動畫裡知道這樣東西,實際上,它確實有一段帶有神話色彩的歷史故事。
現在讓我們把指針撥回兩千年前,看看前秦時期的東南沿海都發生了些什麼?
#01.
當時這一帶地名為「越裳」(「越」同「粵」),第一位統治者是涇陽王祿續,他是炎帝神農氏的後代,被奉為粵人的始祖,是神農三世孫帝明南巡時與當地女子所生。
祿續長大後被封為統治南方的國王,國名叫做赤鬼國,之後由他的兒子貉龍君崇纜繼位。崇纜的妻子名叫嫗姬,傳說夫妻倆共生下了一百個男孩。
之後夫妻倆便各帶著五十個孩子分開了,嫗姬與孩子住在山上,崇纜與孩子住在東方的海邊,這就是「東海」之名的由來(即今廣東省附近)。
這一百個孩子後來都繁衍出了各自的部落,人口也越來越多,後世便泛稱這一民族為「百粵」。
崇纜死後由長子雄王諱接任,此時粵人的領地已東至南海、西抵巴蜀,大大超出了當時人力所能治理的範圍,因此雄王便將國土分成十五份,給自己的兄弟們分別管治,雄王自己則僅治理地處核心的文郎國。
換而言之,這是和西周如出一轍的分封制,諸王們各領一塊封地,世代治理,同時尊雄王為共主,並交給子孫們一代代傳承下去。
如此大大提升了國家機器的運轉效率,統治者對地方鞭長莫及的問題得到有效解決,符合歷史的進程。可也就此形成了隱形的圍牆,隨著血緣關係的逐漸疏遠,一旦共主勢力衰落,難免不會被其他崛起的王所取代,就像後來的強秦滅周一樣。
禍根是在雄王四世時埋下的,他的女兒美貌聞名四方,蜀王向她求婚卻遭到拒絕,按史書說法,蜀王從此懷恨在心,意圖吞併文郎國進行報復,終於在他的孫子蜀泮繼位時向雄王發起了挑戰。
這個事件毫無疑問折射出蜀王是個野心家,可以想見在這背後,一定是蜀王看到了文郎國的逐漸衰落,有機可趁。否則從他至孫輩,整整三代都在暗中積攢國力,僅僅只為了一個容貌漸衰的女人,實在令人難以信服。
何況史書上並未記載任何雄王橫徵暴斂、百姓苦不堪言的說法,只說他自恃神力過人,終日只顧飲酒作樂,導致文郎國武備廢馳,兵無鬥志。
但換個角度來看,這不也側面說明了經過四世的傳承,文郎國已是承平日久、安居樂業,兵戈無處可用,自然也就荒廢了。
只不過後來蜀王一支成了新的統治者,《大越史記》的作者為尊者諱,不好直說,才使用了春秋手法輕描淡寫的一筆略過。
#02.
蜀王孫蜀泮極具勇略,更有經過三世治理的強悍國力作為支撐,在他的帶領下,文郎國在蜀軍進攻之時一觸即潰,雄王在逃命時墜入井底,身死國滅。蜀泮以安陽王的頭銜坐上了共主寶座,改國號為甌貉國,並下令於文郎國舊地開始修建一座新的都城。
按照設想,這會是一座高達千丈的螺旋式都城,然而每當接近完工時城池便突然崩塌。此時的蜀泮剛剛佔領了文郎國,正是立足未穩、根基不牢,城池的一再崩塌更導致了一時間人心惶惶。
根據歷朝歷代的表現,在佔領地的核心新建城池,是在表明新舊政權的輪換,就如中原王朝一旦更替,新的統治階級也會推翻前朝宮殿重新再建一樣,這裡面包含了以新取舊,合法化自己行為的重大政治含義。
何況雄王一支本來就未失人心,蜀泮起兵名不正言不順,但事情既然已經做成了,就應該更加的體恤百姓,為自己爭取民心,他卻不顧戰火剛剛熄滅,在理應休養生息之時新建都城,正是其急於正名的心虛表現。
一時間百姓們議論紛紛,認為是蜀泮的行為惹了天怒,所以降下懲罰讓他在此地無法立足,眼看政權的合法性遭到質疑,蜀泮只得焚香齋戒祈求神靈眷顧,竟然真得到了仙人的指點,告訴他在東浮江便能找到答案。
當蜀泮來到江邊時,竟看到從江裡爬出一隻金龜,更驚奇的是,這隻金龜居然會說話。誠惶誠恐的他立刻畢恭畢敬的把金龜請回了大殿,虛心請教都城崩塌的原因。
金龜開口了:「附近有一座七耀山,山腳下有一戶人家。過往遊客到山上遊玩,往往會借宿在他家,可是都活不到天亮,大王可知這是為何?」
蜀泮以為是那家主謀財害命,金龜嘆了口氣說道:「這其實都是大王造的孽啊,你害死了雄王導致他陰魂不散,與七耀山的精氣結合化成一隻白雞,飼養在那家主女兒的身邊,它一到晚上就化成惡鬼取人性命,大王只有除掉它,都城方能建成。」(若殺白雞,除此精氣,則其城自爾完固)
原來是因果報應,蜀泮滅掉了文郎國致使雄王身死,這便是因;雄王冤魂又導致蜀泮無法建立統治,這便是果。解鈴還須繫鈴人,想要王位坐得安穩,蜀泮必須要親自了結這件事。
在金龜的幫助下,蜀泮殺死了白雞,將其燒為灰燼,果然半月之後,都城建好,起名思龍城。(燒碎為灰,妖氣遂絕,自此築城不過半月而成)
然而國內雖穩,蜀泮仍然不放心自己的統治,害怕有外敵入侵,金龜便脫下自己的前爪送給蜀泮,告訴他製成弓弩,可保國家平安(用此靈爪為弩機,向賊發箭,無憂也),說完,金龜便遊回了江裡。
蜀泮按照它的吩咐,尋來能工巧匠將此爪製成弩機,名為靈光金爪神弩,就這樣一直到了公元前214年,敵人來了。
#03.
此時,秦始皇統一了六國,他將六國遺民組成了一支五十萬人的嶺南軍團,由任囂、趙佗率領向東南進發,由此過了整整十三年。
嶺南軍團開疆拓土,為秦朝新添了東南的三郡——桂林、南海、象郡。然而隨著秦二世而亡,中原大亂,任囂、趙佗也起了不臣之心,任囂死後,趙佗按照和他生前定下的計策假傳盜賊侵襲,以此封禁了三郡邊界,同時殺掉了當地由朝廷任命的官員,換成了自己的心腹。
做完以上這些事後,趙佗以三郡之地建國,自立為南越王,開始繼續向南進發。安陽王蜀泮面對已與自己國土接壤的南越,心裡清楚,這一場戰爭不可避免。
戰爭伊始,南越軍在神弩的攻擊下退守武寧山,趙佗不知從何處得知了蜀泮手中神弩的秘密,這讓他明白,要想勝利必須要毀掉這件寶器,左思右想之下,趙佗決定假意求和。
他提出讓兒子仲始去做蜀泮侍衛,兩家罷兵。這實際上是讓自己兒子去做人質以表誠意,同時他又交代兒子向蜀泮女兒媚珠求婚,以達到徹底迷惑敵人的目的,這一套連環計下來,蜀泮果然中計,決定以平江為界,南北分歸兩家。
於是仲始與媚珠結成了夫妻,有了駙馬身份的仲始出入王宮自然方便了許多,神弩就被他暗中毀掉了。達到目的的仲始立刻以探親為由打算回去,媚珠不知其暗藏禍心,傻傻的跟郎君告別:」路途遙遠,我把身上錦褥裡的鵝毛插在路上作標記,這樣你回來就能找到我「。
豈不知,這一去就是生離死別。
公元前208年,硝煙再起,南越軍隊高歌猛進,很快就佔領了甌貉國全境,失去神弩的蜀泮節節敗退,帶著女兒一路狂奔到東浮江,此時浪花洶湧,當年的金龜竟又從江中爬了出來。
金龜只能駝一人過江,它稱媚珠是該殺的家賊,而此時仲始尋著鵝毛已追到江邊。
知曉真相的媚珠萬念俱灰,而她那為了能活命的父親已紅了眼,毫不猶豫的結果了親生女兒的性命。
媚珠死了,她的鮮血流進了江邊的河蚌殼內,河蚌隨著江流漂蕩被人打撈上岸,當人們把這蚌殼洗淨打開,一顆「色愈光瑩」的寶珠掉了出來,這便是後世傳說中的東海明珠。
據說後來媚珠的屍體化成了玉石,仲始因禁受不住對愛人的思念和愧疚,投井而死。
#04.
東海明珠的故事無疑是場悲劇,但值得同情的,只有無辜的媚珠一人。至於安陽王蜀泮,實乃咎由自取。
是他和他的家族為一己私心挑起了戰端,讓當地百姓承受了一場無妄之災,本就得國不正。
而史書中沒有關於蜀泮是怎樣治理國家的任何記載,但他剛一上位便大興土木建造都城,便可知其不恤民力,對親生骨肉痛下殺手足見其心狠手辣,可以想像這樣一個人治理下的百姓,過的會是什麼樣的日子。
如果蜀泮是一個勵精圖治,讓百姓安居樂業、士卒訓練有方的君王,面對敵人時,人民自然甘願去保衛國土和家園,而不會將國家的安危完全寄托在一件寶器上,自以為高枕無憂,寶器一失,立刻毫無還手之力。
天道輪迴,當初蜀泮滅了文郎國,如今自己被南越滅國,冥冥之中自有定數。
史書上記載了這樣一個半真半假的故事,恐怕正是作者在委婉的提醒後來的當局者,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道理。
參考資料:《大越史記》
本作品版權歸「魚羊史記」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