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FTER是重要的中文同人創作發布平臺,也是國內六大人氣社交平臺之一,發展速度之快,令無數同行眼紅。
但在227事件後,同人圈變天了,處於戰線最前列的LOFTER免不了受到波及,輕則傷兵損將,重則轉身退場。
身為興趣社交時代佼佼者的LOFTER,或許會徹底消失在這場同人文化的變革之中。
6月6日以來的43天,是LOFTER最狼狽的一段日子。
App在國內下架,原因眾說紛紜。官方發通告稱遇到了一些暫時的困難,需要進行社區維護。
可沒過多久,又有內部人員放出口風,透露LOFTER是因為涉黃下架,最好的結果也是一年後上架。並說自己得知這個消息後,難過地躲到廁所裡面哭。
可LOFTER為什麼會涉黃?也許是由於在產品下架之前,有大量小號在各個標籤中發布黃色圖片、恐怖圖片和外鏈,有人找出了組織者列出的「爆破列表」,裡面有LOFTER社區中近100個高熱度標籤。
因為部分汙染社區的小號疑似肖戰的粉絲,於是,LOFTER用戶又和肖戰粉絲開啟了一場罵戰,不少營銷號都站出來看熱鬧,肖戰則委託律師發文,證實此次事件與肖戰本人及團隊沒有任何關係。
事實證明,就算揪出幕後主使,也不能讓LOFTER起死回生。
應用全網下架後,LOFTER成了一灘無法流動的死水,來不及擔心用戶數量下降,只能先自我閹割求生存。先是屏蔽了大量外部連結,又毫無理由地將大量作品轉為僅作者可見。
直到七月,LOFTER屏蔽文章的門檻越來越低,審核機制之嚴,讓創作者們感到莫名其妙。
有人的文章被全部屏蔽,心血統統歸零。
有人點讚的文章「存活率」不超過6%,18篇裡只剩一篇。
更離譜的是,立FLAG會被屏蔽。
連曬一下新買的玻璃筆,都要被屏蔽。
自由創作是LOFTER的底牌,如果連保證文章的正常流通都做不到,還要一味地封禁文章,這樣的行為無異於慢性自殺。
LOFTER下架一個月後,用戶們等不了了,他們討論的話題從「LOFTER什麼時候能上架」變成了「LOFTER還會回來嗎」,到現在許多人都在問「還有什麼比較好用的軟體?」
大批作者開始搬家,讀者則忙著連夜保存手頭「倖存」的文章,還有人在微博上勸LOFTER死得體面一點。
LOFTER官方發現了這樣的情況,趕緊發文安撫,稱這麼做都是為了更好地為大家服務,並沒有清除正常的文章。
這一次,評論區說:再見,我不想跟你耗著了。
對於一個用戶架構單一,盈利核心為創作者的軟體來說,LOFTER勝在為風雨飄搖的同人文學提供了自由的傳播平臺。
有同人愛好者說:同人文化註定只能在黑暗裡生長,一紙侵權狀便能把它壓得粉碎,然而在我們小心翼翼的呵護下,它居然也有了自己的平臺,博得了一些讚譽,這是我們的隱秘的小小烏託邦。
但LOFTER畢竟是一個受制於法律的平臺,一旦同人文化遭到非議、攻擊,LOFTER不但自身難保,還會順便將同人文化最真實的現狀放大在每個人眼前。這一點,是他們從亞文化中獲取紅利之前,就應該預見的難題。
關於同人作品,最老生常談的話題就是侵權。
太多學者和專業人士探討過侵權的話題,卻沒能將同人作品從尷尬的位置上挪開。他們認為同人作品難以定性,一方面,同人作品進入市場,會侵佔原作品的市場份額,從而損害原作品著作權人的經濟利益。但換一個角度,同人文學能夠極大地促進原作品的傳播,從而提高其知名度,還有可能為原作做貢獻。
由於沒有明確的規範,大多數同人作者和原作者之間便保持著一種微妙的默契,你不追究,我不越界。但偶爾也會有鬧得不愉快的情況發生。
2015年,同人小說第一案,玄霆公司起訴《鬼吹燈》作者張牧野(天下霸唱)在轉讓著作權後,又創作了《鬼吹燈》同人小說《摸金校尉》,構成了作品之間的不正當競爭。
由於《鬼吹燈》和《摸金校尉》的作者都為張牧野本人,且兩個作品相似度不高,時隔兩年,法院駁回了玄霆公司的訴訟請求。
2016年,金庸狀告江南在《此間的少年》中使用了郭靖、黃蓉等人物形象,最終江南立正挨打,賠了金庸188萬。高額賠償引發了網絡上對於同人作品權益的討論。
當時就有作者建議:腦力創作不可避免地借鑑前人的成果,「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看得更遠,不能一味地抹殺同人小說的存在。
但是同人小說一旦危害到原作者的利益,作家們的「默許」和「容忍」也就隨之消失。因此如果真正要壯大同人小說的市場,應該正視這種行為存在的法律風險,在著作權法中做出明確的規定。
LOFTER瀕臨死亡,同人作品也會就此消失嗎?答案是:資本不允許。
雖然目前同人市場的發展不容樂觀,同人創作在法律上也是空白,但對於部分商業化IP來說,他們還是會繼續鼓勵粉絲對IP進行二次創作,以增加產品的熱度。
另外,同人市場是名副其實的女性市場,受眾又十分年輕,在LOFTER受創,即將讓出市場之時,疑似騰訊旗下產品的同人創作平臺inner無縫上線,這塊隱藏的蛋糕一直在誘惑著某些公司前來獲取利益。
可是,同人創作存在的意義,絕不僅限於為資本提供利益。
同人創作有缺點。難度低、無商業性、角色創造依附於原著,但正是因為如此,同人市場才成為了一個因「愛」而生、以「愛」維繫的創作淨土,在高度商品化的時代,這個特殊的創作市場是許多人獲得情感撫慰和歡樂的源泉。
而且,同人文學也承載著無數年輕作者對文字最本真的熱愛。
LOFTER中有數萬名同人作者,有的年紀不過十幾歲。你能看見他們寫下成千上萬字的文章,文筆稚嫩,卻相互鼓勵,經營著屬於自己的這份小小的事業。還有一些人,在同人文創作中尋找生活的慰藉,憑著純然的愛意創造屬於自己的天地。
也許同人創作弊端重重,但它的確具有獨特的社會意義,在一個灰暗的角落裡,向我們展現著文字創作最單純美好的樣子。
2020年7月,同人愛好者再次迎來「大遷徙」。
在鋪天蓋地的罵聲、吐槽聲中,我看見一個同人作者說:
沒關係,吟遊詩人總是流浪四方。
文字丨小 慧 兒
「投稿指南」團隊作者/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