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黑豹》男演員查德維克·博斯曼(Chadwick Boseman)因患結腸癌去世,終年43歲。
隨後,「黑豹」去世的消息迅速登上推特熱搜第一。
隔日,推特官方宣布,博斯曼的最後一條推特成為推特史上點讚數最高推文,打破推特記錄。
博斯曼的家人在他的推特帳號上聲明中透露,博斯曼於2016年確診第三階段結腸癌,過去四年一直在與疾病鬥爭,後來發展到第四階段。
在這期間,他拍攝了《黑豹》《馬歇爾》《誓血五人組》《復仇者聯盟3、4》等電影,遺作為《Ma Rainey's Black Bottom》。這些作品,都是他在無數次外科手術和化療間隙和期間進行的,而「出演《黑豹》中的特查拉國王,是他職業生涯的榮幸。」
很多人發推緬懷他:
「我居然一直不知道他在與結腸癌作鬥爭,令人心碎的消息。他是個天才,安息吧。「
「2020帶走了一些不應離開的人。瓦坎達萬歲。這不僅僅是一部電影,更是對黑人群體的一種鼓舞,你做到了。願你安息。」
拜登:他真正的力量比任何我們在銀幕上看到的都要強大!
美國隊長克裡斯·埃文斯:我完全崩潰了,這比心碎更心碎。
金·卡戴珊:願查德維克·博斯曼安息。
國內的網友們也都感嘆遺憾——
NBA球星更是引了大面積的緬懷活動:
1977年11月出生於美國紐約布魯克林區的博斯曼,無疑是一名「學霸」。高中畢業後,他就讀於華盛頓的霍華德大學,並取得美術專業的學士學位。
隨後,他進入英國牛津的戲劇學院學習。起初博斯曼想成為一名作家和導演,他在紐約哈萊姆區的研究中心花了大量時間去研究非裔美國人的歷史,但他最終決定做一名演員 。
畢業後,毫無家庭背景的他走上了龍套之路,作為一名黑人演員,想要在好萊塢站穩腳跟絕非易事。2003年,27歲的他獲得機會成為演員,出演了NBC的劇集《城市守護者第三梯隊》,他曾先後在《CSI:紐約》《法律與秩序》《火線警探》中露面,但都是「一集畢」的龍套角色。事業毫無起色,平均四年才能接到一部作品的他,不得不靠其他職業維持生計。
追溯起來,他的事業轉折點應該是在2013年,主演了《42號傳奇》,他飾演了美國職棒大聯盟史上第一位黑人球員,讓不少觀眾印象深刻。
電影根據真實故事改編,講敘了美國職業棒球大聯盟第一位黑人運動員傑克·羅賓森的故事,他是美國反種族主義的先行者。
1962年,羅賓森入選棒球名人堂。每年4月,大聯盟球員都會穿上42號球衣紀念他。42號,也是大聯盟所有球隊唯一退役的背號。
之後,博斯曼又出演了《馬歇爾》(Marshall),詮釋美國聯邦最高法院第一位黑人大法官瑟古德·馬歇爾(Thurgood Marshall)的真實故事;在《激越人心》(Get on up)中刻畫美國靈魂音樂教父詹姆斯·布朗(James Brown)的輝煌一生。
為了演好這些傳記電影,博斯曼付出了不少努力。
在拍攝《傳奇42號》期間,他每天都會研究傑基·羅賓遜的錄像、學習打棒球,他曾說這種巨大的責任幾乎「把他淹沒了」。
為了演好詹姆斯·布朗,博斯曼幾乎聽了整個詹姆斯·布朗龐大的音樂目錄。他說,他「一直是坐著聽每首歌,直到它們在他心中根深蒂固」。
博斯曼對傳奇人物遊刃有餘的塑造,讓他引起了整個行業的注意。
在宣傳《激越人心》的途中,他接到了漫威公司打來的電話,邀請他出演《黑豹》系列電影。
2016年的《美國隊長3》 中,我們在大銀幕上看到了博斯曼扮演的黑豹的英。
博斯曼沒有讓人失望,儘管出場戲份不多,卻鮮活地將這個神秘的黑人超級英雄展現給觀眾。
2018年,查德維克·博斯曼因在漫威的《黑豹》中飾演非洲神秘國家瓦坎達的國王特查拉,,一躍成為了漫威代表性人物,也以自己的表演和魅力,成為了無數影迷心中「瓦坎達王國」永遠的國王。
《黑豹》斬獲了13億美元的全球票房收入,被認為是黑人電影的裡程碑之一,獲得7項奧斯卡提名。博斯曼也憑藉這部作品獲得第44屆人民選擇獎年度電影男星榮譽,獲得了《時代周刊》全球最具影響力人物榮譽。
拍攝《黑豹》時,博斯曼一直和兩個患有癌症晚期的小影迷有聯繫,還說希望電影趕緊上映,這樣就能讓兩個小朋友看到了,可最終沒趕上……
那時,在提及此事時,博斯曼淚灑現場。
他在獲獎感言中說道:「作為一個年輕、有天賦的黑人,卻被告知沒有適合你的位置時,會是什麼感覺。我們知道被告知沒有一個屏幕可以展示你,沒有一個舞臺可以展示你是什麼感覺。我們知道當尾巴而不是頭是什麼感覺。我們知道在下面而不是上面是什麼感覺。這就是我們每天都在做的事情。」
《黑豹》讓博斯曼贏得的不僅僅是讚譽和民聲,他成為了全球偶像, 是黑人權力和種族進步的強大而鼓舞人心的象徵。
博斯曼被很多人視為裡程碑和傳奇,他很清楚自己角色的意義:"《黑豹》永遠改變了作為黑人、年輕人和天才的意義。「
在《黑豹》之前,科幻類型作品因缺乏種族多樣性和包容性而經常受到批評,由非白人扮演主角的情況非常罕見。事實上,2014年的一項研究分析了美國歷史上票房最高的100部電影,結果顯示,這100部電影中只有8部的主角是非白人。
而在這些電影中,有六部的主角是一樣的:威爾·史密斯。
《黑豹》這部電影屬於專家所謂的非洲未來主義類型。這部電影整體上,不僅僅是博斯曼的角色,因為有大部分黑人演員,而被評論家稱讚為承前啟後的文化作品。對許多人來說,這是好萊塢在其製作中實現社會包容的努力中邁出的一大步。
當年,博斯曼在活動中接受採訪時說:
「我希望人們會看這部電影,並親眼看到這位英雄。即使看到電影的是白人,如果他們看到黑人角色並給予認同,這部電影也會改變我們(種族歧視)的社會狀況。」
所以黑豹革命是激勵全世界黑人青年的洪流。
就像傑基·羅賓遜聲明中所說:
「現在,查德維克·博斯曼將被刻進歷史,成為英雄,特別是向數百萬黑人和兒童展示了一個看起來像他們的,超級英雄的力量。」「
就在這幾天,美國反種族歧視的聲浪正高,因為對美國警察槍擊一名手無寸鐵的黑人男子不滿,NBA和MLS均停賽。
如今,博斯曼的去世,對很多反對種族歧視的人而言是一種雙重情感疊加。
因為,博斯曼和他主演的《黑豹》,也已經成為一個符號,意義早已超越電影本身。
或許他只是回瓦坎達了,
在另一個世界,做回他的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