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袁殊的名字,知道的人也許不多,除非是對黨史有一定研究的人,才會了解這位紅色特工的傳奇經歷。
作為中共歷史上絕無僅有的「五面間諜」,袁殊經歷極為豐富,既是軍統的高級幹部,也與中統頭子關係親密;因《興亞建國論》而成為著名漢奸,與日本大特工巖井英一過從甚密;還加入過青紅幫,與杜月笙、黃金榮是平輩弟兄。
然而,這麼多的身份背後,有一個最核心的身份:袁殊是中共特工,其他多重身份則成了他最好的掩護。
圖片說明:袁殊(資料圖)
袁殊原名袁學易,因為掩護身份需要,在曾山的勸告下曾改名為曾達山。1911年出生於湖北蘄春蘄州鎮。由於父親是同盟會會員的關係,袁殊很早就接觸進步思想,並與同盟會及一些進步團體的人士有過接觸。
早年,袁參與過北伐軍,曾加入過國民黨。民國十七年,袁殊赴日本讀新聞專業,回國後任上海《文藝新聞》社社長。擔任社長期間與馮雪峰、潘梓年等交往,並通過潘梓年認識其兄潘漢年,隨後秘密加入中國共產黨。
袁殊被潘漢年看中,委以重任,並非偶然,他自身有一些其他人不具備的特質:袁殊本人其貌不揚,個子不高,矮矮胖胖,不引人注目;而袁殊的記性非常好,過目不忘,能在跟別人的閒聊中找到組織需要的核心情報。這幾點素質是一名優秀特工所需要的。
不僅於此,袁殊在日本念過大學,對日本很了解,可以算個日本通,這在獲取日方情報上面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此外,袁殊還與時任中統高層的吳醒亞是老鄉,交情甚篤。有這麼多複雜的身份作掩護,袁殊就容易參與到各方的活動當中去,獲取需要的情報。
1931年,袁殊加入中共特科。1932年,袁殊經表兄介紹,得以認識當時的中統頭子吳醒亞。吳醒亞並不知道袁殊的身份,倆人一拍即合,吳安排袁成為新聲通訊社的記者。記者可以自如的出席南京政府的記者招待會,在此期間,袁殊結實了日本駐滬副總領事(後來的駐滬總領事)巖井英一。巖井英一是日本諜報機關的頭子,此人善於謀略,以駐日領事為掩護,暗地網羅四方的親日分子。
袁殊在中統期間,本來能大幹一場,為中共提供更多關於中統以及日本方面的情報。然而由於「怪西人」事件的影響,袁的身份遭到中統方面懷疑,並被逮捕。
「怪西人」事件,是指一名來自第三國際的西方特工約瑟夫-華爾頓,在叛徒告密下,遭到國民黨特務逮捕。由於華爾頓拒不交代任何情報,當時的媒體對該外國人無可奈何,便稱此案為「怪西人案」。雖然華爾頓沒有暴露,但是他秘密紀錄的電話號碼被發現,其中有一條就是袁殊的電話。特務們按圖索驥,隨後就抓住了袁殊,而袁殊並沒有像許多電影中紀錄的那樣忠貞不屈,他很快就交代了他的「同夥」,當時的電影明星女演員王瑩,以及作家夏衍。
袁殊叛變了,然而他並沒有交代中統以外的其他身份。夏衍在他提醒下及時離開,特務雖然在電影片場抓住了王瑩,不過並未從其身上找出有價值的線索。在坐牢八個月後,其父袁曉嵐通過幾方面關係將兒子保了出來。袁殊隨後找到了馮雪峰,然而馮雪峰對他保持半信半疑的態度,畢竟袁殊曾經叛變過革命。
在國內鬱郁不得志之時,袁殊不得已,接受了建議前往日本早稻田大學讀書。而資助其學費的,是與袁殊有舊交的日本間諜巖井英一。
1937年,袁殊在上海加入青紅幫,是青幫「大字輩」的徒弟,與杜月笙、黃金榮是「通字輩」的平輩關係。
袁殊回到上海後,又聯繫上潘漢年、馮雪峰、夏衍等革命者。為了表示自己的誠信,袁將自己收藏的日本地圖(詳細記載日駐軍及兵力部署的地圖)交給潘漢年。潘漢年並未馬上被此物打動,只是囑咐袁殊將地圖收起。聯繫到共產黨、國民黨、日本幾方的複雜情況,潘漢年同意為袁殊恢復與中共的情報關係。潘漢年還指示袁殊打入到軍統以及日本諜報機關內部,為中共提供重要情報。
中共需要袁殊,軍統方面也需要這樣的人才。戴笠在抗戰開始時一直在物色一個「日本通」,於是經上海幫派大佬杜月笙的提醒,戴笠找到了袁殊,要求他為己方服務。在向潘漢年溝通後,袁殊加入了軍統,並因為屢歷功勳,升任情報組組長、第三站站長。
就這樣,在加入中共、中統、軍統、青幫、日本特務機關以及日偽的職務後,袁殊成為了歷史上罕見的「五面間諜」。在五面中,其他身份是掩護,袁殊實際上一直只接受潘漢年的領導。在國共合作時,袁殊首先將情報匯報給中共,在得到授意後,也將一部分情報向軍統報告。
上海淪陷之後,袁殊奉戴笠之命,作為軍統少將留在上海。袁殊等人成立了秘密行動小組,專門刺殺犯有重罪的大漢奸,得到軍統局的獎勵。戴笠在香港召開了會議,將軍統各大特務頭子一併招去,也讓袁殊過去,於是,袁殊在香港又碰到了潘漢年。
袁殊被戴笠任命為「軍統上海區國際情報組少將組長」,後來打入「巖井機關」,獲取了許多有重要價值的情報,其中最重要的一個是:袁殊了解到日本放棄北進進攻蘇聯,全力南下侵佔東南亞。這個消息經中國方面轉給了蘇聯方面。
袁殊在香港接受的另一個命令,是刺殺大漢奸李士群。不過由於軍統上海站站長王天木的叛變,袁殊反而被李士群捉住。因為與巖井英一的關係,袁殊被日方救出。此後,依靠軍統、日軍、偽軍的多層關係,袁殊不斷的將機密情報送出,從1939年至抗戰勝利,從未失手。
為了便於更好的接近對方,袁殊又擔任了一系列偽職,如清鄉政治工作團團長、江蘇省教育廳長、清鄉專員以及偽保安司令等等,他的情報工作日益老辣。
袁殊晚年
1943年後,由於上海地下組織被破壞,地下組織陸續退出,袁殊仍然留在上海繼續工作,但與組織失去了聯繫。1945年,袁殊陸續辭去偽教育廳長職務,僅保留上海市參議的名分。
1946年,袁殊脫離國統區,來到解放區,在山東重新入黨。國民黨聞訊大怒,對其下達通緝令,稱其為「共黨漢奸」。
1955年,袁殊因「潘漢年事件」遭到迫害,1982年被平反,於1987年病逝於北京。由於他特殊的經歷以及為抗日事業做出的卓越貢獻,袁殊被譽為「東方佐爾格」。
(本文部分資料整理自上海紀實頻道《往事》欄目)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