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西寧12月3日電(魚昊)為大班額「瘦身」加速度,優化城鄉學校育人環境,持續推進教育均衡發展,這是青海省海東市樂都區積極回應人民群眾「上好學」願望的生動實踐。
樂都區作為海東市核心城區,發展規模不斷擴大,非農產業快速向城區集聚,城區人口越來越多,加之易地扶貧安置和交通建設、工業發展拆遷安置等問題,城區學生規模激增。數據顯示,自2013年樂都區撤縣建區到2018年的五年間,城區學生增加了近3000人,並且增幅逐年提高。同時,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上好學」的願望也越來越迫切。
「大班額是一塊難啃的骨頭,2018年我們區大班額比例高達25.5%,嚴重影響了教育事業的發展。」說起大班額問題,樂都區教育局副局長張永鶴感慨良多。
2018年,海東市委、市政府及樂都區委、區政府大動作謀劃教育未來發展,出臺《海東市樂都區核心城區中小學幼兒園布局調整規劃(2018-2021)》(以下簡稱《規劃》),通過在新城區新建學校及對老城區學校遷建、擴建、改建等措施,統籌推進從小學、初中、高中到幼兒園的整體布局調整。規劃項目完成後,核心城區內將有分布均衡的學校及幼兒園43所,其中幼兒園25所、小學9所、九年一貫制學校5所、初級中學4所,城區學校學生人數將達到35790個。
採訪中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學生家長告訴記者,之前到學校開家長會時發現班上學生太多太擠了,連下課進出都不方便。現在班上人數少了,學習的環境好了很多。
2019年秋季學期開學,樂都區第一批規劃新建的3所新學校投入使用,平穩有序分流老城區學生和接納新城區學生3960多名,「超規模」「大班額」問題得到了緩解。
從事教育30多年的海東市朝陽中學校長趙學英表示,原來學校所帶班級學生最多時達到76人,上課基本靠喊,沒有過多精力批改作業,也不能關注到每個學生成長。如今,每個班的學生數量少了,管理輕鬆了,教師也有了更多精力抓教學質量。
硬體設施跟得上,同時合理統籌調配師資力量、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才能讓家長安心。為此,樂都區優化教師隊伍補充機制,建立城鄉學校教職工編制統籌配置機制和調整機制,實行教職工編制城鄉、縣域統籌和動態管理,通過實施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六年行動計劃、人才強教戰略、教研項目化管理、「一校一品牌,一校一特色」創建活動等舉措,進一步推進薄弱學校和鄉村學校均衡發展,努力使更多孩子享受到同等質量的教育。
多措並舉帶來百花齊放。近年來,樂都區中考成績一直穩居全市第一。2020年的全市中小學學業水平測試中,初中三個年級的總均分和優秀率、良好率排名均為全市第一。
如今,樂都區大班額比例從2018年的25.5%下降到2.3%,超大班額比例從12.8%下降到1.05%,育人環境進一步優化,均衡發展持續推進。(完)
【編輯:李玉素】
【來源:中新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