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臺以樓為媒 臺灣幾番掀「土樓熱」

2021-01-08 中國新聞網

閩臺以樓為媒 臺灣幾番掀「土樓熱」
2014-12-17 20:06:07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責任編輯:

  中新網福州11月17日電 (餘婷 孔招娘 袁衛東)「今年開始,來永定參觀客家土樓的臺灣遊客明顯增多,平均每個月至少200人。」17日,位於世界文化遺產地湖坑土樓邊上的客家土樓王子大酒店的工作人員如是說。

  據悉,這是福建永定以土樓為媒加強兩岸合作取得的成效。

  近年來,永定緊緊抓住海峽兩岸關係不斷改善的機遇,充分發揮客家土樓、客家文化在對臺交流中的獨特優勢,文化先行,旅遊跟進,積極打響「土樓牌」,唱響「客家歌」,堅持向南移、向下沉,在臺灣多次掀起了「土樓熱」、「永定熱」、「客家熱」,推動永臺旅遊、文化深層次合作。

  2011年以來,永定縣連續三年組團赴臺開展文化、旅遊專題交流,《土樓神韻》四度赴臺巡演,特別是去年在苗慄縣連演三天,觀眾人數近5萬人,掀起了臺灣中部、南部民眾的「客家土樓熱」。

  臺灣高雄市政當局還提出在客家小鎮美濃與永定縣合作共建土樓,全面展示客家土樓、客家文化,並與南臺灣觀光產業聯盟、美濃博士學人協會等多個社團達成合作交流意向。

  今年2月,南臺灣觀光產業聯盟總召集人林富男一行專程前往永定縣考察客家土樓,感受客家文化,並就加強永臺旅遊、文化合作達成了初步意向,6月超過200個臺灣嘉賓前來參加第四屆海峽客家風情節。

  同時,開展兩岸文化交流合作既「走過去」,也「請過來」,相繼舉辦了海峽客家婦女山歌大賽、海峽客家美食文化節、海峽論壇、海峽客家(永定)風情節等活動,進一步拉近永臺交流合作。

  在兩岸基層交流合作方面,永定縣工商聯、文聯、消委會、坎市鎮婦聯分別與臺灣中華兩岸農漁牧經貿暨科技文化發展促進會、臺灣兩岸和平文化藝術聯盟、臺灣花蓮縣消費者保護協會、臺北縣平溪鄉現代婦女會建立交流合作關係。

  特別是,去年3月,永定兩岸客家文化研究協會與高雄美濃博士學人協會籤署交流合作協定,永定縣旅遊協會與南臺灣觀光產業聯盟籤署交流合作協定。由此,永定與南臺灣地區開始了文化、農業、觀光旅遊領域的交流合作。

  旅遊合作方面,永定已建立兩岸旅遊營銷網絡,與臺灣雄獅、五福等旅行社籤訂合作協議,與臺灣東森電視臺、客家電視臺、《聯合報》等媒體在客家土樓宣傳方面建立合作關係。(完)

相關焦點

  • 福建土樓|客家人的土樓王國
    小編這次主要遊玩南靖 土樓,景點是:田螺坑,裕昌樓,塔下 村,懷遠樓, 雲水謠,和貴樓。住了一個晚上因為想感受下這幽靜的土樓王國。所以安排3日遊。地理位置:福建土樓俗稱「生土樓」因大多數為客家人所建,所以又稱「客家土樓」。
  • 閩臺家園的音樂會:唱出對福州的感情
    圖為自強跆拳道館創始人陳燕亭在新基地的道館整理物品。 呂明 攝中新網福州1月6日電 (林春茵 鄭江洛)從《茉莉花》,到《城裡的月光》,再到《光陰的故事》,一群臺灣民樂演奏樂手用悠揚樂曲講述自己「登陸」的打拼故事。
  • 閩臺文創開「夜市」 臺灣業者覓新機遇
    結合兔毫、油滴、鷓鴣斑、雜色等建盞釉面紋理元素的杯墊,與相同紋路的建盞搭配使用更富氣質;靈感來源於建盞「五行」內涵的鎮尺;用燒制建盞的原材料黃泥、紅土、釉石等做顏料作畫……近兩日,楊寶華和學生們把這些文創作品帶到正在福州舉行的臺灣文創周上,格外引觀者注目。
  • 工藝最精美的土樓,也是保護最好的雙圓土樓,世界著名遺產
    工藝最精美的土樓,也是保護最好的雙圓土樓,世界著名遺產,雲水謠旅遊地分為三個旅遊地,三個旅遊地沿著長教鎮的小河展開,均可步行, 中間是雲水謠古村,北是懷遠樓,南是和貴樓, 懷遠樓是b線觀光的第一個景點,從遠處看,懷遠樓像巨大的蘑菇一樣,位於這片富饒的土地上。
  • 探村漳州平和|蕉路古村,這裡有福建土樓裡最精緻的美女樓
    在蕉路村境內有各種方形、圓形土樓十多座,這些土樓群都是葉氏先祖們為抵禦外來入侵,聚族而居,經過數十年甚至上百年的辛勤付出,才先後建造而成的,可謂中國古建築的一朵奇葩。蕉路村現有保存比較完整的葉家土樓有六座:豐滿樓、和春樓、福慶樓、福崎樓、植璧樓、繩武樓。
  • 福建土樓客家文化,成為眾多大型影視劇取景地
    這兩天迪士尼發布了《花木蘭》真人版預告片,最讓網友感到歡樂的是,花木蘭的家鄉取景地,竟然是福建土樓!《花木蘭》預告片一發,一口氣承包了5條熱搜!福建土樓也跟著上了熱搜……迪斯尼版的花木蘭竟是胡建人?福建土樓又火了,上一次是動畫片《大魚海棠》,裡面許多建築也都取景於土樓。很多導演還說,中國的福建土樓,有種夢一樣的神秘感!
  • 閩臺青年創業園 蔣友柏主刀設計
    海都訊 前日上午,「閩臺青年創業基地」項目合作座談會在臺灣橙果設計公司舉行。同時,「閩臺青年創業基地」在臺拋出了「橄欖枝」,邀請臺灣文創青年來榕創業。 「閩臺青年創業基地」位於福州三坊七巷黃巷,佔地約1800平方米。
  • 中國目前「最具文化內涵」的土樓,是《大魚海棠》影片的原型土樓
    1905-1909年,1384.7平方米,每層34個,共136個,這個土樓是可以居住在30-40戶人家的房子,到目前為止,很多人仍然住在會員樓裡。最有趣的是,每戶的第一層是廚房,第二層、第三層、第四層各分一個房間居住,土樓冬天暖和,夏天不用開空調。
  • 「同源一脈」閩臺文藝展演在榕精彩呈現
    「同根一脈」閩臺文藝展演在福建大劇院舉行(你好臺灣網 圖)你好臺灣網福州11月19日消息 (記者 呂貝娜)11月18日晚,「同源一脈」閩臺文藝展演在福建大劇院舉行。在臺灣地圖及先民過臺灣影像之後,演出緩緩拉開帷幕:詩朗誦《鄉愁》,女聲獨唱《月亮看我》,歌仔戲《蝴蝶之戀》,唐美雲通過視頻短片介紹了與廈門市歌仔戲劇團合作《蝴蝶之戀》的故事,臺灣歌手楊品驊帶來歌曲《天耀中華》,提線木偶《鬧元宵》,舞蹈《盼》……演出在歌曲《同行並肩》後圓滿落幕,演員深情的演唱和優美的舞姿,為觀眾呈現了一臺展現兩岸同根同源,融合發展的精彩演出。
  • 閩臺攜手,讓古建築重煥光彩
    東南網10月15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吳洪)■新聞話題閩臺傳統建築文化一脈相承,在臺灣散落著許多源自閩南的古建築,它們既是閩臺同根同源的歷史見證,也是閩臺情感聯繫的紐帶。由此可見,在閩臺古建築文化的交融過程中,以福建文化向臺灣地區延伸為主流,而閩南文化是最主要的影響源。這些相似的古建築向世人揭示了兩岸同根同源、血脈相連的文化歷史淵源,值得兩岸民眾共同守護。李乾朗:臺灣古建築除了具有閩南派特色外,也受到福州派、客家派等其他福建派系民居建築風格的影響。
  • 2020第六屆閩臺宋江陣民俗文化節盛大開幕
    此次活動由福建省閩臺文化交流中心主辦,廈門市翔安區宋江陣文化研究會、廈門市翔安區武術協會、蓮塘村兩委承辦,廈門市翔安區文化館、臺灣中華民俗藝陣研究室、臺灣臺東大學南島文化研究所、閩臺家園臺灣青年創新創業基地、廈門普普文化股份有限公司、廈門莫為傳媒有限公司聯合協辦的第六屆閩臺宋江陣民俗文化節在廈門舉辦。
  • 福建福州:「職工三創-閩臺家園」創新創業基地掛牌成立
    央廣網福州1月6日消息(記者萬存靈 通訊員葉軍民)「職工三創-閩臺家園」創新創業基地1月6日上午在福州市掛牌成立。基地運營團隊來自臺灣,將為在閩就業、創業的臺胞提供「項目對接」「政策解讀」「市場開拓」等服務。
  • 疫情擋不住兩岸融合步伐 閩臺經貿「逆勢上揚」
    (臺海觀瀾)疫情擋不住兩岸融合步伐 閩臺經貿「逆勢上揚」中新社福州12月8日電 (記者 龍敏)2020兩岸企業家峰會年會12月9日將在廈門舉行,推動閩臺經貿合作是會議聚焦的重要議題。在全球投資、貿易萎縮,新冠肺炎疫情蔓延的背景下,閩臺經貿合作逆勢增長。
  • 臺灣孔廟那些事-中新網
    看到這番情景,不僅讓記者想起臺灣作家龍應臺的一句話:「在臺南,當你真正深入下去就會發現,中華傳統文化在這裡一脈相傳。」  臺灣文學館副館長蕭淑貞介紹說,臺南孔廟是全臺灣最早的一座孔廟,也是鄭成功收復臺灣後建立的第一所高等學府。1664年,鄭成功收復臺灣後,便開始在臺灣實施傳統的規章制度、文教禮儀。
  • 福建土樓: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風水文化的完美體現
    「以山為骨架,水為血脈,草木為毛髮,煙霞為神採」,同時也強調「負陰抱陽,藏風聚氣」,講求自然和人文的有機統一。土樓的選址也要考慮到農業生產,所以福建土樓也具有趨光、趨水的特點。土樓一般臨近河流,多位於一些河流沉積岸或者衝積平原的地區。沉積岸可以避免河水的衝刷,相對穩固。
  • 閩臺攜手深化兩岸出版業合作--中國統一戰線新聞網--人民網
    閩臺攜手深化兩岸出版業合作 2014年04月01日11:03    來源:福建日報 原標題:閩臺攜手深化兩岸出版業合作 21日,臺灣中華出版商業同業公會全聯會在臺北成立,並就現狀提出4點建議,其中第一條就是支持兩岸服務貿易協議談判的正面發展
  • 跟著《大魚海棠》,尋找藏在福建土樓裡的古老歷史
    這部電影是一部愛情故事,看過電影的都知道片中有一個圓形的土樓非常特別,而這個土樓的取景地就在福建福建省龍巖市永定縣高頭鄉高北村。福建土樓,因其大多數為福建客家人所建,故又稱「客家土樓」。土樓產生於宋元,成熟於明末、清代和民國時期。以土、木、石、竹為主要建築材料,利用未經燒焙的土並按一定比例的沙質黏土和黏質沙土拌合而成,用夾牆板夯築而成的兩層以上的房屋。
  • 建築篇|邂逅電影《大魚海棠》的取景地,感受美麗神秘的客家土樓
    現在福建存留的土樓就有兩萬三千多座,真的可稱得上是一大奇蹟了。《大魚海棠》的取景地就是在福建永定土樓——承啟樓,承啟樓被稱為是土樓之王,它距今已經有六百多年的歷史了,是保留得最完整的土樓。它高有四層樓,內部共有四圈,上上下下,裡裡外外一共有四百多間房屋。
  • 「2019年閩臺關係十大新聞」出爐
    4月29日中斷了5年「中遠之星」客滾輪廈門—高雄航線臨時恢復運營,5月17日「兩馬」新航線—福州馬尾琅岐至馬祖南竿福澳港航線正式開通,6月3日金廈「小三通」全面升級—廈門啟用五通客運碼頭三期全新候船樓,7月3日澎湖與泉州石井首次直航、7月11日平潭至高雄海上客運航線「海峽號」首航。9月25日平潭海峽公鐵大橋在福建貫通,它是「十三五」規劃中北京至臺灣高鐵的先期工程。
  • 兩岸「小三通」破堅冰 閩臺立體交通更便捷
    「福建模式」,為兩岸全面「三通」積累了經驗、提供了範本。地處對臺交流合作前沿平臺的福建,致力於建設兩岸直接往來綜合樞紐,先行先試,創新敢為,對臺立體交通網絡逐步構建完成。     在閩臺海上貨運直航方面,自1997年福州和高雄試點直航以來,閩臺兩地往來不斷升溫。目前,我省沿海8個一類港口全部對臺開放。自兩岸海上直航啟動以來,相關開放港口與臺灣高雄、基隆、臺中、臺北、花蓮等港口,開通多條貨櫃和散雜貨航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