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小學新生上學的第三天,也是他們開始進入學習準備期的第一周。你知道他們最缺什麼?最需要什麼嗎?
復旦萬科實驗學校語文老師鄧孜暢突發奇想,請了20位小學生,從他們的視角出發,將一年級學生在幼小銜接時可能遭遇的學習、鍛鍊、作息、守紀、安全等問題,用近一百幅漫畫彙編成冊,並配有簡短的文字說明,以此作為禮物送給新來的學弟學妹們。
這本名為《做小學生,我準備好了》的小冊子,是提供給親子共讀的,想幫助孩子與家長一同更快更好地轉換角色,其中既有希望家長轉變教育方法的建議,也有畫給小朋友看的有關上學、放學和活動的各種小貼士。
小新先給大家來看第一幅畫,你能看懂孩子們的意思嗎?
畫面中,三個萌娃在男廁女廁前沒了方向,這可是小學生不能錯的「第一道題」啊。你家的娃是不是也有過這樣的困擾呢?
「來到廁所前,小朋友看見兩扇門,不知道該進哪扇門,你能幫他們選一選嗎?」
再來看這道題:東東沒有看見媽媽來接自己放學,有一個不認識的阿姨跟他說是媽媽的同事,媽媽今天有急事,她代替媽媽來接東東回家,還給東東買了薯片,給他玩自己的手機。東東該怎麼辦呢?
這幅畫中給出了幾個選項:
A.跟老師說不認識阿姨,讓老師跟媽媽聯繫
B.看阿姨不像壞人,相信阿姨的話,跟阿姨回家
記得一定要告訴孩子,這道題可不能犯錯哦!
除了題目,小冊子上還提供了不少提示。這些提示都是通過故事化手法呈現的。比如:
「上完第二節課後,東東跑到陽陽身邊說:『我們去教室後面下棋吧!』
陽陽:『好啊,但等我上個廁所哦,你去上廁所嗎?』
東東:『不去了,我還能忍得住。』
陽陽:『上課了就不能去上廁所了,你還是去一下吧!不然的話要等到下一節課下課才能去呢。一節課那麼久,比一集動畫片的時間還要長呢!』
東東:『那好吧!』
兩個好朋友上完廁所回來,上課鈴聲還沒有響,他們就到教室後面下了一會兒棋……」
這則課間對話是提醒孩子們下課後什麼事情最需要處理好。是不是覺得挺形象呢?
除此之外,這些孩子們還用自己的畫筆給自己的小學弟們,展現了不少自己總結的「校園守則」。比如下面這組圖畫就形象生動地告訴了孩子們,「在學校我們該做些什麼」。
下雨天要慢慢走
做完作業要在小本子上打勾
每天回家先做作業
別人不在,不可以隨意拿別人桌上的東西
垃圾要扔垃圾桶
而下面這一組圖則是明確地告訴剛剛「幼升小」的孩子們,這些事「不能這樣做」。那麼,你的孩子都知道了嗎?
不要把橡皮往鼻子裡放
廁所裡沒有老師,但下課不要在廁所裡打鬧
乘坐校車不要把頭伸出窗外
不要到沒有人看管的河裡遊泳
回家路上踢球,不注意車輛
不要爬籃球架
下課時不要拿著鉛筆到處玩
下雨天不要躲到大樹下
下樓梯要走樓梯,不要從扶手上滑下來
遊泳課不要自行去深水區玩耍
此外,這本《做小學生,我準備好了》的小冊子裡,還給各位小朋友甚至大朋友,都列上一份「上學清單」和「放學清單」。這樣的提示是再貼心不過的。
「上學清單」要求在前一天晚上整理好第二天的用品:按課程表放課本、整理文具盒(鉛筆要提前卷好)、午餐用具、紙巾、水杯、文件袋、作業袋、眼鏡等個性化用品、書包。
還要記住:遊戲機可不能帶哦!
「放學清單」是用於每天放學時檢查一下還有哪些東西沒有被放進書包,包括文具、文具盒、課本、作業本、餐具、水杯、校服外套等。
那麼,這份「小學學長」準備的禮物,家長們怎麼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