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證網訊(記者 康書偉)10月23日上午,濱化集團合作夥伴大會暨投產運行50周年慶典舉行。作為集團化工板塊上市公司,濱化股份董事長朱德權在發言中表示,公司確立了由成本型競爭的基礎化工行業向價值型競爭的新材料、新能源行業轉型的戰略,三年突圍,五年完成。公司力爭未來三年穩固傳統化工基礎,重塑產品核心競爭力;實現北海碳三碳四項目全面達標達產;完成了北海項目二期全要素的準備,向世界一流化工新材料企業邁進;爭取用三年左右的時間完成一個符合科創板上市條件的氫能子公司建設,為濱化向新能源戰略轉型及五年以後的發展打開戰略空間。
全力打造「四個濱化」
濱化股份副董事長於江在主題報告表示,在濱化股份50年發展的關鍵節點上,要處理好專注與轉型、穩定與敏捷兩大辯證關係,全力打造科技濱化、數字濱化、國際濱化和幸福濱化「四個濱化」。
在科技領域,濱化集團將以北京水木濱華科技公司為橋頭堡,加強自主研發和外部合作,快速搭建應用場景支撐的全員創新體系,構建在新材料、精細化學品和新能源領域領先的創新能力;數字濱化建設方面,要用3至5年時間形成行業一流的信息化能力,支撐公司持續創新發展,實現公司業務板塊全流程的數位化賦能;國際濱化打造方面,在全球範圍內拓展觸角,開放共享,逐步培養以全球觀念俯瞰產業鏈條的能力,形成國際化的視野、國際化的市場、國際化的人才、國際化的胸懷,讓企業組織更加開放;在幸福濱化建設上,堅持員工主體地位,逐步推出員工援助計劃、合伙人計劃、員工持股計劃、股權激勵計劃。
根據戰略規劃,濱化股份將在濱城區、北海新區、陽信縣、霑化區分別建設基礎化工、新材料、精細化工、新能源四大產業基地,四大產業基地協同發展,融合共生,全面打開濱化產業生態布局。慶典現場,濱化股份與濱州濱城區、北海經濟開發區管委會、陽信縣、霑化區政府分別籤署了合作備忘錄,合作雙方將通過政策引導、資源共享、優勢互補與業務創新,提升雙方整體戰略協同競爭力,進一步加快濱化四大產業基地建設。
65億元銀團貸款達成合作意向
濱化股份總裁姜森還代表公司與工商銀行濱州分行、農業銀行濱州分行、中國銀行濱州分行、建設銀行濱州分行、交通銀行濱州分行籤署合作意向,公司與以工商銀行濱州分行為牽頭行的銀團達成65億元銀團貸款合作意向。該筆貸款將主要用於濱化集團北海碳三碳四綜合利用項目建設。
據介紹,作為濱化股份第三次創業的重頭戲,北海項目分兩期建設。其中,前期工程投資約128億元,主要建設60萬噸/年丙烷脫氫制丙烯裝置、80萬噸/年丁烷異構化裝置、30萬噸/年環氧丙烷聯產78萬噸/年叔丁醇裝置、15萬噸/年合成氨裝置,以及動力中心、配套罐區等公用工程設施和輔助工程設施。一期項目達產後,可實現總產值約118億元,利稅32.3億元,將再造一個新濱化;同時將以全球領先的理念、高起點推動濱州北海成為全球一流的化工新材料生產基地。目前,濱化集團碳三碳四綜合利用一期項目正在建設中,此前公司通過可轉債募集的24億元資金已經到位。
據了解,濱化集團與清華工研院早在2017年就共同成立了水木濱華科技有限公司,通過在北京設立研發中心、在濱州設立中試基地的方式,實現了「離岸+本地」「成果+人才」的科技創新新模式。此次北海項目核心裝置30萬噸/年環氧丙烷聯產78萬噸/年叔丁醇裝置工藝技術就是由水木濱華公司自主研發。此項技術是國內第一套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PO/TBA工業化技術,成功打破了國際化工巨頭的技術壟斷,為打造全球競爭力和產品高利潤率提供了保障。
氫能戰略發布
濱化股份在此次慶典上還發布了全新的氫能戰略。朱德權表示,氫能戰略將會為濱化股份向新能源戰轉型,特別是濱化五年以後的發展,打開戰略新空間。據介紹,2017年,濱化股份就與億華通合資成立氫能源公司,依託公司副產氫氣的優勢,與清華工研院合作開發了燒鹼副產氫氣淨化工藝技術,於去年5月份建成投產了年產1500噸的氫氣淨化、壓縮、充裝裝置,產品質量完全滿足燃料電池汽車用氫的國家標準,同時配套建設了全指標分析中心。
濱化股份總裁助理孫惠慶介紹,將進一步提升動力氫的產量,建設萬噸級壓縮動力氫裝置;將在北海建設萬噸級液氫生產基地;在霑化建設風、光可再生資源發電制氫、氫氣液化一體化的新能源示範基地,通過規模效應降低動力氫成本,打造可持續健康發展的氫能產業鏈。濱華氫能源將整合全球優勢資源,聯合國內外相關領域,目標成為以提供制氫、儲氫、運氫、加氫、應用等技術和裝備集成整體解決方案為核心業務的專業化上市公司。濱化集團也將濱華氫能源作為戰略載體,形成「京津冀魯氫能走廊」和連接日韓的國際化氫能生產基地,以應用場景的裝備需求拉動氫能裝備製造,建設氫能裝備研發製造基地。
慶典儀式現場,濱化集團黨委書記張忠正還向清華大學和濱州渤海先進技術研究院分別捐贈1000萬股濱化股份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