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幼年喪母,誤入歧途
人們對比利小子的早年生活知之甚少,但他很可能是在1859年出生於紐約市愛爾蘭貧民窟,原名亨利·麥卡迪。他由單身母親撫養長大,小時候的生活顛沛流離,先是搬到了堪薩斯州,後來又移民到了西部的新墨西哥州。亨利很快就適應了那片崎嶇荒蕪的土地,並能說一口流利的西班牙語。
▲【圖1】比利小子流傳下來的照片非常少。這是流傳最廣的一張照片,原照片已經有些模糊,這張經過了後期處理,並加上了顏色。
不幸的是,在1874年,他體弱多病的母親死於肺結核,年僅14歲的他從此成了孤兒。接下來的一年裡,他的繼父出門在外,他就居住在一家寄宿公寓裡。沒過多久,他就和一群粗野的人混在了一起,開始幹一些雞毛蒜皮的小偷小摸的勾當。
02 逃出監獄,首次殺人
亨利·麥卡蒂第一次觸犯法律是在1875年,當時他幫助一個名叫「草帽傑克」的當地流浪漢,從一家中國人經營的洗衣店裡偷衣服。亨利把贓物藏在了他的公寓裡,但房東出賣了他,把他交給了治安官。雖然他被判的罪行很輕,但他並沒有接受懲罰,而是從監獄裡的一個煙囪裡爬了出來。
▲【圖2】美國文學作品用插畫的形式,對比利小子逃出監獄的場景進行了復原。
然後,亨利逃離了小鎮,開始了他的逃亡生涯。在逃亡的過程中,他先後充當過流動的農場工人、賭徒和黑幫成員。1877年8月,他在亞利桑那州的一家酒館裡與人發生爭執,混亂中殺死了一個男人。那是他人生中殺死的第一個人。從此,他化名「威廉·邦尼」,再次踏上了逃亡之路,人們稱之為「比利小子」。
03 邊境衝突,聲名鵲起
在1878年,比利小子第一次贏得了槍手的名聲。當時他參加了新墨西哥州林肯縣的一場血腥的邊境衝突。這場衝突的一方是英國出生的農場主約翰·湯斯頓,另一方則是一對愛爾蘭商業大亨詹姆斯·多蘭和勞倫斯·墨菲。後者的團夥長期以來控制著當地的乾貨和牲畜貿易。
▲【圖3】美國人對比利小子的照片進行的臨摹。
當時,這對愛爾蘭商業大亨對湯斯頓狂妄自大的經營方式看不順眼,試圖加以恐嚇。於是湯斯頓招募了比利小子和其他幾個持槍歹徒來保護他的財產。1878年2月,湯斯頓被愛爾蘭幫的支持者——威廉·布雷迪——組織的一群人謀殺,緊張局勢終於爆發。
湯斯頓死後,比利小子和其他幾名前僱員組成了一個名為「監管者」的義務警員組織,發誓要為其報仇。在後來被稱為「林肯縣戰爭」的事件中,他們肆機暗殺了布雷迪警長,並在接下來的幾個月裡與愛爾蘭幫進行了持續的槍戰。
▲【圖4】警察當局對比利小子的通緝令,懸賞5000美元要他的人頭。
1878年7月,雙方在林肯鎮爆發了一場為期5天的激烈交火,雙方的宿怨由此達到了頂峰。在此之後,「監管者」宣告解散,交戰雙方達成了一項脆弱的和平協議。比利小子也從此聲名鵲起,被認為是西部最熟練的槍手之一,但他仍然因為謀殺布雷迪警長而被通緝。他將在逃避警察當局的追捕中度過餘生。
04 只做竊賊,不做強盜
與狂野西部的一些不法之徒不同,比利小子並不是靠當強盜謀生的。這名年輕的槍手偶爾會偷馬,但他從未搶劫過銀行、火車甚至公共馬車。除了與警察當局的槍戰,他的主要犯罪活動是在新墨西哥州的平原上偷牛。
▲【圖5】1930年,根據比利小子的傳奇故事拍攝的電影《比利小子》。
05 智勇雙全,經典之戰
比利小子以隨和的性格著稱,但他在被激怒時就會拔出他的六輪手槍。在1877年至1881年的四年時間裡,這個長著一張娃娃臉的傳奇槍手涉嫌槍殺了九個人,其中至少有四人是他一手殺死的。
▲【圖6】比利小子在酒吧火拼仇敵的插畫。
1880年1月,在新墨西哥州的一家酒館裡,發生了一場頗具傳奇色彩的槍戰。據說故事是這樣的:
當時一個叫喬·格蘭特的醉漢恐嚇酒吧的主顧,威脅說要在夜晚降臨之前殺死他們。比利小子覺察到有麻煩了,便故作輕鬆地走到格蘭特跟前說:「你這把六輪手槍可真好看。」然後他把格蘭特的槍從槍套裡抽出來,轉了下槍筒,這樣,這把槍下一槍打出來就沒有子彈了,那將是一次空槍。
▲【圖7】據說左二就是比利小子,他正在何朋友們打牌。
然後比利小子又若無其事地把槍還給了格蘭特。事實證明這是明智之舉。那天晚上晚些時候,格蘭特用這把槍指向比利小子,試圖從背後開槍殺死他。當槍響之後,並沒有射出子彈。千鈞一髮之際,比利小子隨即拔出了自己的槍,轉身把格蘭特打死了。此次事件成為比利小子槍手生涯中的經典之作,成為他智勇雙全的象徵。
06 弒警逃生,頭號通緝
1880年底,林肯縣警長帕特·加勒特一路追蹤比利小子,將其圍困在新墨西哥州斯普林斯的一間小屋裡,最終迫使他舉手投降。這名逃犯被判謀殺威廉·布雷迪警長罪名成立,被關押在林肯法院。按照計劃,他將在與一名劊子手見面之後被執行死刑。但1881年4月28日晚,他策劃了他犯罪生涯中最大膽的一次逃亡。
▲【圖8】林肯縣法院,當年比利小子就是從這裡殺警逃亡。這裡也因此成了一處旅遊景點。
在去廁所的路上,比利小子設法把手從手銬上滑出來,然後伏擊了一名警衛,用自己的手槍把那人打死了。隨即他用警衛的雙管獵槍,槍殺了正在過馬路的第二名警衛。控制了法院之後,比利小子從一個小型武器庫裡搜集了些武器,並用鶴嘴鋤砍斷了他的腳鐐,然後騎著一匹偷來的馬逃離了小鎮。這一爆炸性的越獄消息很快出現在了全美各地的報紙上,比利小子成為了美國西部的頭號通緝犯。
07 殞命邊境,傳奇落幕
從死囚牢裡逃出來後,比利小子來到了美國西南地區的邊境線上,他花了幾個月的時間躲在新墨西哥州的薩姆納堡,當地一些同情他的人給他提供了庇護場所。然而,他沒有刻意保持低調。沒過多久,警長帕特·加勒特攜帶著兩名副手,就再次聞訊追蹤到了這裡。
▲【圖9】2017年,根據比利小子的傳奇故事拍攝的電影《比利小子最後的日子》。
1881年7月14日的晚上,加勒特警長來牧場主彼得·麥克斯韋爾的家,詢問他關於逃犯的下落。當他把麥克斯韋爾從床上叫醒的時候,比利小子正在附近的商店裡買了一份牛肉,然後也朝那所房子走去。夜色中,他注意到了加勒特的一個副手站在走廊上留下的側影,比利小子立即拔出手槍,朝門口退去。同時用西班牙語喊道:「誰在那兒?」
當他走進麥克斯韋爾昏暗的臥室裡,看到了加勒特模糊的身影,他再次問道:「你是誰?」一聽出是比利小子的聲音,加勒特警長立即拔出他的六輪手槍,朝他的方向開了兩槍。結果,一顆子彈擊中了比利小子的心臟,21歲的他當場死亡。
08 流言四起,真相成謎
帕特·加勒特警長因殺死比利小子而成為西部地區的傳奇人物。然而,隨著時間的流逝,流言四起。有人說,警長要麼殺錯了人,要麼偽造了比利小子的死亡。20世紀40年代末,一位名叫羅伯茨的德州老人甚至聲稱,自己是比利小子的親骨肉。但由於家庭記錄顯示他出生於1879年,他的故事在很大程度上遭到了質疑。
▲【圖10】這就是擊斃了比利小子的帕特·加勒特警長,他也因此一戰成名。
此後,還有調查人員推斷,比利小子以化名「約翰·米勒」安然度過了餘生。儘管一個名叫米勒的人的遺體在2005年被挖掘出來,但將他的DNA與比利小子進行比對的計劃從未實現。
▲【圖11】2013年,美國拍攝的好萊塢大片《比利小子》。
儘管存在爭議,歷史記錄顯示,在被槍擊身亡之後的第二天,比利小子的屍體被幾個不同的人確認了身份,這使得大多數歷史學家得出結論,加勒特警長當年的確殺死了比利小子。
09 比利小子,影響繼續
比利小子在他所處的時代就是一個名人,他的「英年早逝」並沒有讓他從這個世界上銷聲匿跡。恰恰相反,在他身亡之後,比利小子陸續成為了廉價小說、電視節目和好萊塢電影中的主角,他的傳奇故事也隨之愈演愈烈。
【圖12】1941年,美國影星羅伯特·泰勒主演《比利小子》的電影海報。
從1911年的無聲電影《比利小子》開始,這個西部亡命槍手的故事已經在大銀幕上出現了50多次。他成為了美國拓荒時代,狂野西部當仁不讓的主角,無數的美國孩子將其視為心中的偶像。時至今日,在美國人心目中,比利小子依然是一個傳奇。(文/世界歷史那點兒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