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博物館建深圳分館——國深博物館前海開工

2020-12-16 讀創

8月27日,深圳「新時代十大文化設施」中唯一一個國字頭的展館國深博物館(暫用名)正式動工,與此同時,深圳當代藝術與城市規劃館正式開放並拉開深圳市城市規劃展序幕,為深圳文化強市戰略再添柴火。小政注意到,國深博物館、深圳當代藝術與城市規劃館都出自世界一流設計機構的手筆,代表了全球最頂級的建築設計水準。1國深博物館以全面弘揚中華五千年文明為主線27日上午,在深圳經濟特區成立40周年、前海合作區成立10周年之際,前海舉行2020年度城市新中心建設第三季度重大項目集中開工儀式。其中,國深博物館項目開工建設備受矚目,該項目立足粵港澳大灣區,面向港澳臺、東南亞,著力增強港澳臺地區以及海外華人的中華文化認同和國家意識,拓展博物館的文化傳承作用。

2019年8月1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於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支持深圳規劃建設一批重大公共文化設施,鼓勵國家博物館在深圳設立分館。此前的2018年12月,國深博物館即被確立為深圳市「新時代十大文化設施」之一。

小政了解到,國深博物館項目地處大灣區核心區,選址於前海前灣片區八開發單元,位於前海灣濱海一線區域。項目背靠大小南山,是山海軸線的重要起點,佔據河海交匯的獨特資源,擁有便捷的城市交通、軌道優勢和豐富多元的公共空間,地理位置和景觀資源均非常優越。項目規劃用地面積約3.23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12萬平方米,預計2024年建成運營。目前,國深博物館建築方案國際競賽已進入尾聲。自今年3月25日國際競賽正式啟動以來,共吸引來自17個國家和地區的113家設計機構報名參賽。經行業專家綜合比選,最終確定了5家邀請單位及10家資格預審入圍單位共同角逐建築方案國際競賽。其中有多位中國工程院院士、梁思成建築獎獲得者以及普利茲克獎得主,代表著全球最頂級的建築設計水準。經過多輪優化和評選,現已確定前三名優勝方案。根據競賽方案,國深博物館建築將打造成集文博功能性、科學技術和建築藝術為一體的建築,有力拓展前海的文化客廳功能,並將成為引領粵港澳大灣區乃至世界公共文化設施的典範。作為國家級綜合博物館,國深博物館將以全面弘揚中華五千年文明,充分展示中華文明的影響力、凝聚力、感召力為主線,以展覽展示、徵藏研究、教育傳播、文創設計為重要功能,建設成為一座現代化、綜合型的國家級博物館。2獻禮特區40周年深圳當代藝術與城市規劃館正式開放建設競爭力、創新力、影響力卓著的全球標杆城市,規劃先行。

8月27日,凝聚無數創意智慧和心血的深圳當代藝術與城市規劃館(下稱「兩館」),13年磨一劍,作為獻禮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的作品,驚豔呈現,充分展示了深圳打造「可持續發展的全球創新創意之都」的硬核實力。兩館位於福田中心區北區、中心區中軸線北端、市民中心北側,用地面積3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9.1萬平方米,共5層,其中當代藝術館在南側,城市規劃館在北側,兩館之間為公共空間。1層和2層為辦公和兩館公共配套設施,展示空間主要設置在3、4、5層。兩館與圖書館、音樂廳和少年宮共同構成了深圳市民公共文化活動中心的主體建築。兩館還獲得了2016-2017年度中國建築工程魯班獎。

2007年,原深圳市規劃局會同相關部門開展了兩館設計方案國際競賽,從報名參賽的177個方案中優中選優,評審出奧地利藍天組的概念設計方案勝出。藍天組是現代建築領域「解構主義」代表和「開放建築」倡導者,代表作品有法國裡昂匯流博物館、德國慕尼黑寶馬世界、俄亥俄州亞克朗藝術博物館等知名建築。

從藍天組的圖紙中躍然而出,兩館建築猶如一個經過雕琢的城市巨石,既獨立但又共享一個建築體的結構。入口處的結構體系複雜,由大量傾斜、扭曲、旋轉等異型鋼結構組成,建設施工極具探索性和挑戰性,也極具現代感和藝術感。舉辦此次深圳市城市規劃展的城市規劃館,展覽面積9600平方米,分為「城市共生」「城市共建」「城市共想」三大板塊,集合了深圳豐富的規劃成果、詳實的歷史資料。其中,三層以「城市共生」為主題,展示內容包括自然生態、海洋文明、共同家園和灣區都市等專題版塊;四層主題為「城市共建」,主要展示深圳城市規劃體系與制度的亮點與創新;五層展覽主題為「城市共想」,主要展示深圳的歷史和未來遠景。小政在現場看到,圍繞「生態、人本、創新」的核心理念,策展深植深圳創新創意的城市基因,以獨特的藝術構思、超前的高科技手段,實現了城市規劃、地標建築、文學藝術、科技、科幻等共融,形成一個實踐與想像並行、現實與虛擬重疊、當下與未來交織的綜合平臺。

徜徉在展廳內,市民熟悉的深圳城市地圖使用了可變化色彩的亞克力模塊精心打造,成為參觀者必須打卡的藝術空間。各展館使用了大量的3D列印模型和聲、電、光、AR等現代電子信息技術手段,立體而生動地展現了深圳城市建設的滄桑巨變、城市發展成果與未來2035年的藍圖。不少首批進入的參觀者表示,兩館現代、大氣、科技感十足。深圳市城市規劃展描繪的美好圖景,讓生活在這座城市的每位市民對於獲得深圳「雙區」建設的民生「七有」充滿了自豪感、幸福感,對深圳加速建成競爭力、創新力、影響力卓著的全球標杆城市也充滿了信心。來源:深政觀察微信公眾號

相關焦點

  • 昆明國家植物博物館效果圖公布 預計9月初開工建設
    昆明國家植物博物館效果圖公布 預計9月初開工建設 日前,清華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發布了昆明國家植物博物館核心區修建性詳細規劃及主館建築方案,並公布了部分效果圖。
  • 深圳博物館 與特區發展同頻共振
    深圳博物館歷史民俗館外觀 深圳博物館供圖20世紀80年代,深圳蛇口工業區掛出「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標語牌,這句標語如春雷般響遍全國。圖為深圳改革開放展覽館裡展示的標語牌和人們匆匆騎車上班的復原場景。
  • 穗莞深城際鐵路2024年直達前海
    深圳自主投資建設的首條城際鐵路建設又有新進展,繼前海站圍護結構全面開工後,寶安站也已經立起圍擋開展綠化遷移。11月23日,記者來到穗莞深城際鐵路前海站和寶安站施工現場,看到機器轟鳴、一派繁忙施工景象。其中,前海站圍護結構施工穩步推進,地連牆施工完成率已達37%,寶安站也順利進入前期工程施工階段。
  • 國家植物博物館效果圖曝光 屋頂仿佛「水絨花」
    ,具體落實李克強總理對雲南省建設國家植物博物館的批示要求,國家發展改革委等8部委召開專題會議,會議贊同和支持在昆明市建設國家植物博物館。三園為國博的建設提供良好的自然環境和優越的生態條件,國博的建立為片區增添更多種質資源以及科普、展示等新功能,相互之間融合互補,形成大規模館群落區。空間上,提取植物園,樹木園和黑龍潭公園的部分現狀步行環路,與國博環線有機結合,讓遊客可以無障礙暢遊國博片區,多重體驗一次享受。
  • 從國立歷史博物館籌備處到國家博物館
    1949年10月,國立歷史博物館更名為國立北京歷史博物館,隸屬文化部管理。1958年,著名建築師張開濟主持設計的中國革命歷史博物館在天安門東側開工,經過一年熱火朝天的建設,1959年8月落成竣工,和與它隔廣場相對而立的人民大會堂,共同成為新中國成立十周年十大建築之一。
  • 王銳宣布:天水市博物館新館項目開工(圖)
    1月5日上午,天水市博物館新館項目開工儀式在秦州區金家莊片區舉行,標誌著天水市圖書館、天水市文化館、天水市博物館「三館」新館項目全部開工。市委書記王銳出席開工儀式並宣布項目開工。副市長張棟梁、甘肅建投黨委副書記、總經理束水龍分别致辭,副市長汪小娟主持開工儀式,市文化和旅遊局局長李玉進介紹項目情況。
  • 深圳前海泰康國際醫院(籌)奠基開工
    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0年12月21日訊(深圳特區報記者 張智偉 吳徐美)12月19日,深圳前海泰康國際醫院(籌)奠基開工儀式暨與美國西達賽奈醫療中心戰略合作籤約儀式舉行。該醫院(籌)佔地面積3.76萬平方米,預計2024年開業運營。市委常委、市政府黨組成員、前海深港合作區黨工委書記黃敏出席。
  • 奇妙博物館|認識一個城市的最好方式,就是去博物館
    2009年,四川博物館新館建成於成都市浣花溪歷史文化風景區內。作為西南地區最大的綜合性博物館,它曾帶著它的三樣寶物——後蜀殘石經、格薩爾唐卡、製鹽畫像磚登上了《國家寶藏》第二季的節目中,以獨具韻味的前世今生,將巴蜀大地延綿數千年的生活之美與精神之光,再次重現在世人眼前。
  • 安陽市殷墟遺址博物館開工建設……
    備受社會各界關注的殷墟遺址博物館,於11月23日在安陽市殷都區開工建設,此舉標誌著殷墟遺址博物館進入正式建設階段。 1961年,殷墟成為我國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0年,「中國20世紀100項考古大發現」評選中,安陽殷墟商代晚期都城遺址的發現與發掘以最高票數高居榜首;2006年7月,殷墟遺址進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2010年10月,殷墟成為我國首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之一。2019年國家文物局批覆同意實施殷墟遺址博物館建設項目。
  • 深圳博物館重啟文物大展
    近日,深圳博物館聯合浙江省博物館、中國國家博物館、蘇州博物館、湖州市博物館舉辦的「東南多勝事——雷峰塔與吳越國佛教藝術展」正式啟幕,這也是深圳博物館疫情後重啟迎來的首個文物大展,將持續至10月11日。本次展覽是深圳博物館慶祝特區40建立周年的獻禮之一,也是深博「中國佛教藝術」特展系列的又一重要項目。
  • 殷墟遺址博物館開工建設 計劃2022年年底開館
    殷墟遺址博物館效果圖(安陽市文物局供圖)  11月23日,備受社會各界關注的殷墟遺址博物館在安陽市殷都區開工建設,這是積極推進殷墟文物保護工作的標誌性工程。1961年,殷墟成為我國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0年,「中國20世紀100項考古大發現」評選中,安陽殷墟商代晚期都城遺址的發現與發掘以最高票數高居榜首;2006年7月,殷墟遺址進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2010年10月,殷墟成為我國首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之一;2019年,國家文物局批覆同意實施殷墟遺址博物館建設項目;今年11月11日,第105次省政府常務會議通過《河南省安陽殷墟保護條例(修訂草案)
  • 國家一級博物館上新!成都兩家博物館榜上有名
    記者今(21)日從中國博物館協會微信公眾號獲悉,在本次全國博物館級別評定工作中,成都市多家博物館獲得提升:成都博物館和四川省建川博物館獲評國家一級博物館(成博直接獲評一級,建川二級升一級),崇州天演博物館、成都市成華區拾野自然博物館、成都許燎源現代設計藝術博物館獲評國家二級博物館。
  • 深圳博物館,深圳濃縮的文化
    深圳惠風古陶博物館深圳惠風古陶博物館是以中國古陶為專題的民辦博物館。作為中國古代文明史最重要的見證者,中國古陶的出現和製作已有一萬年的歷史,它被世人譽為五行之藝,是人類文明的先知和陶器藝術的源頭。惠風古陶博物館力求將考古和藝術完美融合,傾力打造出一個以古陶文明為主脈,以制陶藝術為特色的綜合性古陶博物館,從而為國人展示完整真實又形象生動的中國古陶文明史。越眾歷史影像博物館越眾歷史影像館是一所集收藏、研究、展示為一體的民辦非盈利學術機構。
  • 阿布達比羅浮宮分館_2020年阿布達比羅浮宮分館資料下載_築龍學社
    瀏覽數:669  本文轉載授權自:AssBook設計食堂 微信公眾號ID:assbookgroup   「卡達國家博物館
  • 中國博物館協會公布了第四批國家一、二、三級博物館名單,我省有3...
    12月21日,中國博物館協會公布了第四批國家一、二、三級博物館名單,山西有3家博物館晉升為一級博物館,7家博物館晉升為二級博物館,7家博物館晉升為三級博物館。其中,大同市博物館、山西地質博物館、臨汾市博物館躋身「一級」行列。  或許很多人好奇,一級博物館到底是什麼?對於老百姓來說,有這些一級博物館又意味著什麼?
  • ...省有3家博物館晉升為一級博物館:大同市博物館、山西地質博物館...
    12月21日,中國博物館協會公布了第四批國家一、二、三級博物館名單,山西有3家博物館晉升為一級博物館,7家博物館晉升為二級博物館,7家博物館晉升為三級博物館。其中,大同市博物館、山西地質博物館、臨汾市博物館躋身「一級」行列。  或許很多人好奇,一級博物館到底是什麼?對於老百姓來說,有這些一級博物館又意味著什麼?
  • 廣東新增4家國家一級博物館,現有定級博物館數量居全國第二
    核定中國印刷博物館等74家博物館為國家一級博物館,北京南海子麋鹿苑博物館等221家博物館為國家二級博物館,中華世紀壇藝術館等225家博物館為國家三級博物館。其中,廣東共有39家博物館分別被核定為國家一級博物館、國家二級博物館、國家三級博物館。至此,廣東現有定級博物館數量為84家,居全國第二位。
  • 「新十大文化設施」建設駛入快車道 深圳美術館新館年底前開工
    原標題:「新十大文化設施」建設駛入快車道深圳美術館新館年底前開工,深圳科學技術館已確定建築設計方案深圳商報2019年10月30日訊 深圳「新十大文化設施」建設正駛入「快車道」。
  • 深圳紅樹林溼地博物館設計評審揭曉
    「紅樹」作為深圳的市樹,是深圳精神的一個文化象徵。深圳紅樹林溼地博物館(中國紅樹林博物館)是國家林草局與深圳市政府共同建設的國家級博物館,依託廣東內伶仃福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設立,將建成為集紅樹林生態保護、陳列展覽、收藏保護、科普教育、科學研究與娛樂休閒為一體的大型專題類自然博物館,是深圳市未來重要文化及公共服務設施之一。該館的設計方案及建築與景觀初步設計於今年8月開展了國際招標。
  • 新時代中國博物館的十大特色
    四是走向跨域分館時代。近年來,發達國家博物館總分館模式開始從向全球輸出,一些知名博物館競相在中國或其他地區建立分館。2014 年,英國維多利亞與阿爾伯特博物館(V&A)在我國深圳蛇口建立分館,成為外國博物館在中國建立的第一個博物館分館。法國蓬皮杜藝術中心在上海也開設了一家特許經營分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