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時間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刷到一位巴基斯坦小哥的視頻:「我們用的衣服都是中國郵來的」、「我們好一點的路,都是中國人來修」、「如果沒有中國在世界的話,世界的人會有麻煩了」……中文流利又好聽,火遍了全網。
而對於巴基斯坦,我們都稱為「巴鐵」,一個對我國真的鐵的國家,可以說是中國唯一一個「敢把後背交給他」的國家!特別是這次的新冠疫情事件,患難見真情,巴基斯坦傾盡全力,援助我國30萬個口罩,800套防護服、6800副手套,儘管不多,但這是全部。
要知道巴基斯坦可是世界上最貧困的國家之一,每人每天的工資不到40元(人民幣),而且他們國內正在遭受著27年來最大的蝗災,本身就在遭受了巨大的經濟損失,卻傾國之力的支援,把老底都掏出來。還有在汶川地震時,巴基斯坦也是傾囊相助,出動所有的戰略運輸機,將全部戰略儲備帳篷第一時間運到了中國。
當然還有很多關於中巴友誼的事情,而「巴鐵」的重情重義,多年來從不曾改變!有人說:除了我們自己,可能世界上沒有第二個國家,比它更熱愛中國了。其實早在上個世紀60年代,中巴兩國工人歷時12年,合作修建喀喇崑崙公路,1978年建成通車,這條路也被稱為「中巴友誼路」。
而現在,在巴基斯坦馬路上的路牌都有著中文標誌,中巴友誼還被編入了小學教材,在巴基斯坦旅遊的中國人的視頻可以看到,買個東西都會多送你點東西,甚至直接免單。在巴基斯坦,如果在當地你有困難的話,「巴鐵」都會選擇幫助你。
我們都知道因為戰亂等原因,巴基斯坦並不是一個安全的國家,但因為是中國人,似乎有一份「特殊待遇」:中國遊客想住普通酒店卻不被接待,因為只有豪華酒店才能確保中國人的安全。
儘管巴基斯坦相對落後,但是巴基斯坦旅遊資源卻不少,以其高山,山谷,河流,冰川和森林而聞名於世,世界14個最高峰中的5個就在這個國家。在歷史長河中流淌過的多元文明、文化和多元宗教的遺址、遺蹟等也比比皆是,很多景點甚至就是中巴友誼的象徵。
這裡自然風光齊全,旅遊資源豐富,物價還十分低,但宣傳很少。其首都伊斯蘭瑪巴德是世界上最年輕的現代化都市之一,也是具有傳統的伊斯蘭教色彩的首都。背依馬爾加拉山,東臨清澈的拉瓦爾湖,南面是一片蔥綠的山丘,氣候宜人,景色秀麗。
還有費薩爾清真寺,是巴基斯坦乃至南亞地區最大的清真寺,世界第六大清真寺,始建於1976年,積10年之功建成,是伊斯蘭瑪巴德的地標建築,宏偉壯麗,據說只有當地人和中國人被允許進入。
當然,在「巴鐵」,除了伊斯蘭瑪巴德和費薩爾清真寺,還有拉瓦爾湖、罕薩山谷、馬格拉山等,都是值得一去的地方。等疫情過去,千萬別忘了去巴基斯坦旅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