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姑娘小陳今年成功考上了大學,這個笑容陽光的姑娘曾因患淋巴癌休學兩年,挽救她生命的正是一種國產單抗藥——「達伯舒」(信迪利單抗注射液)。研發達伯舒的,是有多個新藥品種入選國家「重大新藥創製」專項的信達生物製藥集團,該集團總裁劉勇軍告訴記者,2011年企業創辦的初衷就是開發出患者用得起的高質量生物藥。
如果說研發化學藥相當於造自行車,那麼研發生物藥就相當於造飛機。其中,生物藥中的單克隆抗體類藥物更是飛機中的戰鬥機。單抗藥物是用於精準醫療的靶向藥物,因其療效好被廣泛用於腫瘤、自身免疫病、病毒感染等領域,但開發成本高、難度大,對研發公司的技術、資金要求極高。美國在上世紀80年代就已研發單克隆抗體藥物,中國一直到2000年之後才有零星幾家企業試水。
當時,在發達國家能夠方便獲取的高端生物藥,卻是絕大多數中國患者買不到、買不起的,信達生物就是要改變這種落差。面對「投入大、周期長、風險高」的各種創業挑戰,從一間辦公室起步的信達初創團隊克服了各種困難迎難而上。
「10年10億美元」,這是國際生物製藥行業研發一款新藥的「雙十定律」。但信達生物僅用9年多時間,就有4個單抗藥產品獲批上市。2018年12月,信達生物收穫了「首個果實」——達伯舒正式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的上市批准。因卓越品質和療效,達伯舒成為首個榮登權威醫學期刊《柳葉刀·血液學》封面的中國免疫治療產品。
去年,達伯舒進入2019年新版國家醫保目錄,成為首個進入國家醫保的PD-1單抗藥物。進入國家醫保,意味著成千上萬的癌症患者能夠以更優惠的價格用上救命藥,費用僅為美國同類藥品的十二分之一。信達生物還與中國癌症基金會發起扶貧公益項目,讓符合條件的低保患者可以免費使用達伯舒,讓貧困患者也能夠得到治療機會。
今年,信達生物陸續有3款單抗藥(達攸同、蘇立信、達伯華)獲批上市。如今的信達生物,已成為擁有超3000名員工的A股上市公司,建立了一條包括23個新藥品種的產品鏈,覆蓋腫瘤、代謝、自身免疫等多個疾病領域,打造了包括新藥研發、生產及質量、臨床開發、商業化銷售的貫通生物創新藥開發全周期的高質量技術平臺。
信達生物製藥集團財務長奚浩表示,近年來,國家藥品監管政策改革加速了新藥研發和上市,中國新藥研發投入快速增長,中國新藥創新開始邁向國際化。數據顯示,2013年中國新藥在美國申請IND(新藥臨床試驗申請)的數量不超過10個,到2018年已經達到了50個。「下一個10年,公司將聚焦創新和國際化,我們希望成為國際一流的生物製藥公司,讓全世界人民都能享受到科學技術進步帶來的成果。」奚浩說。(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佘惠敏)
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