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櫻、螢或楓,都會在極短的時間內失去它的美麗。我們為了目擊那一瞬的光彩,路途再遠也願意前往。那裡存在的不只是純粹的美麗,人們親眼確認它們失去小小的光芒,看到鮮豔的色彩在眼前凋零,會不自覺地鬆一口氣。當人們目睹一場美麗的盛宴消逝時,反而能找到安心感。」——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樹。
雖然只是一小段話,卻可以折射出日本文化裡面的三個關鍵詞:物哀、詫寂和幽玄。
對日本文學作品如果有了解的肯定知道物衰了。「物衰」兩字是本居宣長《源氏物語》裡提出的文學理念,對於人生無常和宿命必然的完全接納概念。如不懂物哀,便不知何為日本,更勿談讀懂日本的設計與藝術了。
日本,物哀之極
「物哀」之情的誕生與日本的地理環境有著很大的關係。日本列島四面環海,自古以來常年被霧靄覆蓋,景色總是帶著些許朦朧,給人一種神秘感的印象。日本雪山、海濱、湖泊、溪流、溪谷、溫泉、瀑布應有盡有,這樣的自然環境培養了人們纖細的感官與自然的情感,加上四季分明,人們注重從細節捕捉自然美、季節美。
但由於日本地處環太平洋地震帶的西緣,火山、地震、海嘯、颱風等災害給這裡帶來了太多不幸的回憶,在痛感自身渺小的同時,也見證了美好事物消逝的一個個瞬間。
所以在日本人心中深深地植入了「世事多變無常」的觀念。
日本民族的這種內心緊張,即使面對他們視為生命的花,也不能完全釋放出來,如落花一朵,飄搖在太平洋上,在其文化的骨子裡,便沉澱了一種宿命般的浪人情結,並由此養成了日本人的精神特質。
日本鎌倉時代著名的文學作品集《方丈記》、《徒然草》感嘆世事無常,其後日本的俳句又繼承了這一風格,雖然其中不乏描述希望與生機的作品,但相比之下,其中更多地表達了對未盡之事的遺憾和對往事的緬懷。
日本文學中以「物哀」為題材的作品比比皆是,人們認為最美的不是滿月,冬天最美的是殘雪。櫻花、殘月、薄雪都是短暫存在的景物,它們悽婉優美,稍縱即逝,正符合了日本人「物哀」的審美觀念。
「物哀」也是變成日本文學的一大特色。
日本著名的影視、明星山口百惠在作為藝人最輝煌的時候突然隱退,日本的知名作家芥川龍之介、太宰治、三島由紀夫等人在他們作家生涯達到巔峰時自殺。
正如櫻花一般,他們不願等到枯黃萎縮時墜落塵土,他們寧可在最飽滿的巔峰時期化作一陣繽紛瀟灑的「櫻吹雪」,用最熱烈最灑脫的方式問心無愧地飄散。
「物哀」這種審美理念表現的正是一種由心而生的「瞬間之美」。對於重視心理感受的日本人來說,現實中的物體僅僅是一樣東西,而在特別的環境下產生的瞬間之美才是一種永恆。
當然,即使憂傷即使惋惜,人生的短暫也並非虛度的理由,日本人民總是從一次次災難中重新站起,勇敢地直面生活,就像盛開的櫻花一般絢爛。
名美美術日語詞條
我們將以每兩周/期的速度,為大家介紹關於純藝、娛樂或社會時事等方面的日語詞條。
川端康成多次強調:悲與美是相通的。認為殘月、落花中潛藏著一種令人憐惜的哀愁情緒,會增加美感。這種無常的哀愁和美感,正是「物哀美」的真髓。物哀也是一種生死觀,追求「瞬間美」,不惜在最美的瞬間「求得永恆的靜寂」。這一期我們以花為主題,為大家介紹含有花的俗語。
「朝顔の花一時」 :
朝顔の花は朝咲いて夕方にはしぼむ,そのように栄華の短いことの例え。
「曇花一現」「朝顔」是牽牛花,意思是說牽牛花早上開花很好看但是很快就蔫掉了。比喻美好的事物或景象出現了一下,很快就消失。
「石に花咲く」:
あるはずのないことの例え。
「石山開花」:比喻實際上不可能發生的事情。
「死に花を咲かせる」:
死ぬまぎわになって、死後に名を殘すような立派なことをする。また、將來に期待がかけられているうちに死んで、人々に惜しまれる。
「千古流芳」:生前做好事,留取身後名。
「花より団子」:
見て美しい桜の花よりも、おいしくて腹のふくれる団子のほうがよい。風流よりは実利のほうがよい。外観より內容をとる、という意味。
「捨命求實」:與其要花這種外表美麗的東西不如要糰子那些吃的來得實在,不求風流,但求實惠。
「花咲く春にあう」:
今まで不遇でいた人が、認められて世に出ることのたとえ。
「是金子總會發光」:懷才不遇的人終於能在社會上發揮自己的本領了。
「花は折りたし梢は高し」:
花の咲いている枝を折って來たいが、その梢はあまりにも高い。欲望はあるがそれを達成する方法がない、という意味。
「高嶺之花」:比喻只能遠觀,卻沒有辦法觸及的東西。
「茄子の花と親の意見は千に一つも仇はない」:
ナスの花は咲けば必ず実がなるように、親が子を思っての忠告も必ず役に立つので、親の意見はよく聞くべきだということ。
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像茄子開花一定會結果一樣,父母的意見不會沒用的。
「遠きは花の香」:
近くにあって慣れると何でもあまり立派に見えなくなってくる。遠く離れたものは、離れて匂う花の香がすぐれているように立派に思われるものである、という意味。
「遠香近臭」:距離產生美。離得近了,經常會有矛盾等等,慢慢看到的都是對方的不是,也就是近臭,離得遠的想到的都是好處,也就是遠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