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科技類雜誌《大眾機械師》(Popular Mechanics)近日在其網站發布文章稱,中國大陸的潛艇數量將在2030年超越美國,而美國可以藉助盟友的力量進行平衡,中國臺灣也在美國的「盟友圈」裡。報導稱,雖然臺軍只有兩艘老舊潛艇,但著手建造的潛艇數量達到8艘。臺媒對此也表示,這多多少少能「幫上美國的忙」。
中國海軍核潛艇(資料圖)
《大眾機械師》在文章中介紹,1993年時,解放軍只有47艘潛艇,包括1艘092型(夏級)戰略核潛艇、5艘091型攻擊核潛艇、34艘老舊的033型柴電潛艇,以及6艘較老的035型(明級)潛艇。文章評價稱,當時,解放軍的潛艇力量並不強大,充其量只是一支沿海防禦力量。
文章指出,經過27年的發展,解放軍的潛艇規模已不可同日而語。美國國會研究服務局的一份報告顯示,到2019年,解放軍已擁有4艘戰略核潛艇、6艘攻擊核潛艇和50艘柴電潛艇。所有戰略核潛艇和攻擊核潛艇都是新型的,而50艘柴電潛艇中的42艘也是新型的,包括039A型潛艇、「基洛」級潛艇和元級潛艇。
美媒文章稱,解放軍仍在繼續擴大潛艇規模,這值得美軍「警覺」。根據美國海軍情報辦公室的預測,到2030年,解放軍的潛艇總數將達到76艘。其中,將新增16艘潛艇,並且將8艘舊型035型(明級)潛艇更換成新型潛艇,還有可能替換上世紀90年代後期從俄羅斯購買的2艘「基洛」級潛艇的其中一艘。美國五角大樓9月發布的《2020年度中國軍力報告》中也稱,解放軍的兩艘094型戰略核潛艇上正在裝配遠程核飛彈,這將使中國的海基核威懾力量達到6艘潛艇。
美軍維吉尼亞級攻擊核潛艇(資料圖)
文章稱,美國在2020-2030年間的潛艇數量不會增加,甚至還會從68艘降至66艘。另外美軍的潛艇種類也較少,仍然是以洛杉磯級、海狼級、俄亥俄級、維吉尼亞級為主。
對比中美兩國的潛艇,文章分析稱,美軍所有的潛艇都是核動力潛艇,解放軍潛艇數量雖然增加很快,大部分是航程有限的柴電潛艇,無法像美軍核潛艇那樣靜音;中國的56艘攻擊型潛艇中,只有6艘能穿越太平洋,對夏威夷或美國本土的海軍基地構成威脅,美國則所有潛艇都可以穿越太平洋,抵近亞洲大陸。
日本蒼龍級潛艇(資料圖)
文章稱,美國具有一個「看不見的優勢」——多個盟友都擁有潛艇艦隊:日本有22艘柴電潛艇,其中12艘是一流的蒼龍級潛艦;韓國有18艘小型柴電潛艦;臺灣地區雖然目前只有2艘老舊潛艇,但正在著手建造8艘新潛艇。文章稱,未來太平洋地區若發生衝突,這些「盟友」的一些或全部潛艇能夠增加美國海軍的力量。
臺灣媒體也注意到這篇文章,有臺媒表示,大陸造艦數量宛如「下餃子」一樣增加,不過美軍還是具備其他「潛在優勢」,也就是其他「盟友」的潛艇,「臺灣能幫上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