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基礎 辦好人民滿意教育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為提升學校辦學水平及教育教學質量,高新區把育人作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適應社會需要、辦人民滿意的教育作為教育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通過精研教學、家校共建、強化管理等措施不斷發展學校內涵,全力答好育人這道題。
一是疫情防控工作紮實有效。今年以來,在高新區工委、管委會的正確領導下,全區教育系統嚴格落實各項防疫要求,制定了嚴格的開學方案和應急預案,堅決打贏疫情防控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投入資金550餘萬元,向各學校下發消毒液7萬公斤、手部消毒液4萬瓶;配備手持式測溫槍1000個,安裝測溫門20臺;發放口罩40萬隻、一次性醫用手套6萬隻;全面摸排師生身體健康狀況和旅居史,對重點人群全部進行了核酸檢測。目前,全區66所中小學幼兒園、150餘家教育培訓機構教育教學秩序平穩。
二是教育民生工程取得新進展。近年來,高新區累計投入超過20億元,新建、改擴建學校14所,累計增加學位13000餘個。區內所有學校全部為新建校舍,「大班額」問題得到明顯改善。今年投資1.2億元的第九小學、投資1.5億元的第二中學已經開工,將極大緩解城區入學壓力。累計發放學前教育補貼和公用經費1.26億元,對傅山、朱莊、甘家等村居幼兒園發放了農村幼兒園建設補貼,有效提升了村居辦園質量。
三是教育優勢項目持續領跑。第一中學、華僑城小學、第二小學3所學校入選山東省首批人工智慧試點學校;2名教師作為教育信息化智庫專家被推薦到省教育廳;5位校長獲「淄博市首席信息官」稱號,比例全市最高。全國NOC比賽和山東省創客大賽屢獲佳績。探索出了「學+練+磨」的家庭教育宣講團培訓模式,建立了以7大課程為核心的家庭教育通識課程體系,率先在全市開展針對班主任的家庭教育指導培訓。
四是教育教學質量實現新提升。今年春季學期的延遲開學時段,教育中心及區內各中小學,積極謀劃教育教學方案,搭建教學平臺,錄製教學資源,創新教學形式,充足做好線上教學工作。保障學生身心健康,強化立德樹人,提升學生學業成績。將疫情對教學的影響降到最低。復學後,精準分析學情,紮實做好教學銜接。根據今年實際,重點通過網絡教研進行師資培訓,網絡教研讓更多的教師接觸到各級專家。第八小學《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偏遠鄉村學校走向優質的路徑研究》課題在2020年度全國教學科學「十三五」規劃課題評選中成功立項,是山東省唯一獲此立項的小學,全國小學立項課題僅有6項。今年,淄博十一中高考成績優異,特殊類型招生控制線(重本線)254人,文化課本科上線702人,1人考入清華大學、1人考入香港中文大學。今年中考成績實現穩步提升,全面完成高中學校的指標計劃。
此外,優秀師資力量日趨壯大,今年引進緊缺人才15名,招聘教師182名。實施了「網際網路+教師專業發展」工程,培訓教師達4000餘人次,4名教師被評為「山東省第四期齊魯名師」和「第三期齊魯名校長(園長)」建設工程人選,1名教師入選教育部「鄉村優秀青年教師」,13名教師被推薦參加「山東省教師隊伍建設專家人選」評選。
在學校規範辦學行為自查的基礎上,高新區教育部門將組織人員到學校進行督查,把規範辦學行為落到實處。學校結合家長會、家訪等多種方式,進一步加強與家長的聯繫與溝通;通過用好校長熱線,暢通家長的投訴建議渠道。同時,加快推進春風路、國信、林溪郡、明美家園、尚園等新建城鎮居住區配套幼兒園建設,並按照省市政策辦成公辦幼兒園。按照《淄博市中小學及幼兒園布局規劃(2019-2030年)—淄博高新區幼兒園規劃圖則》,布局規劃實施建設,滿足適齡幼兒就近入園需求。
築牢衛生健康根基 全面提升群眾滿意度
2020年,高新區緊緊圍繞群眾關心關注的醫療技術水平、醫務人員服務態度、就醫服務流程等問題,強化工作措施,全面提升群眾健康保障水平,切實增強群眾獲得感。
做實做細家庭醫生籤約服務,全面參與疫情防控工作。家庭醫生在以園區辦事處為單位的防控小組中做好社會隨訪工作,積極配合各單位,追蹤、督促來自疫區或境外返回人員的居家醫學觀察,監測其健康狀況。有針對性地開展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等傳染病防控知識宣傳,發布健康提示和就醫指南。認真做好貧困人口健康體檢。家庭醫生團隊組團為貧困人口進行政策宣講和健康體檢,對行動不便的老年人、殘疾人進行上門體檢服務。截至目前,除長期住院的嚴重精神障礙患者外,全部完成健康體檢。開展「攜手家醫,同心抗疫」主題活動。通過微信公眾號、衛生院、衛生室電子屏,設置諮詢臺、懸掛橫幅、發放宣傳單等方式積極宣傳家庭醫生籤約服務的內容、方式和重要意義,傳播以籤約服務促進健康管理理念,並免費為群眾測量血壓、血糖。開展「我與家庭醫生同個框」為主題活動,結合「千村萬戶大走訪」扶貧活動,為居民提供長期的健康管理和諮詢式服務,讓轄區居民擁有健康「守門人」。全面推進家庭醫生籤約服務,提高籤約覆蓋面。截至目前,高新區共籤約88625人,全人群籤約率60% ,貧困人口、計生特殊家庭籤約率100%、60歲以上老年人籤約率81%,殘疾人、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糖尿病、高血壓、孕產婦兒童等重點人群籤約服務穩步推進,做到「籤約一人、履約一人」,全面做好「七個一」服務,保障籤約服務質量。
村衛生室引領提升工程穩步推進。在2019年完成市級標準化建設引領提升村衛生室1個,區級標準化建設引領提升村衛生室18個的基礎上,2020年繼續實施村衛生室標準化建設引領提升工程,對20家村衛生室按照市級標準化進行改造,對房屋建築、設施設備、運行機制、業務管理四個方面進行升級,對人員結構、收入待遇、服務能力、群眾滿意度四個方面進行提升。目前傅山、南營、軍屯、衛固、大河南、西尹、北營、王北村衛生室完成改造提升,東呂村衛生室重新選定新址,其餘村衛生室在改造中,預計年底完成。
著力加強基層衛生人才隊伍建設。認真落實《高新區加強基層衛生人才隊伍建設的若干措施》,結合高新區基層醫療機構人才需求情況,制定2020年衛生人才招聘方案,計劃為基層醫療機構招聘緊缺人才3人,衛生專業技術人員12名,鄉村醫生8名。
婦幼健康工作繼續加強。科學實施三級預防措施,建立免費婚檢、孕前優生、免費產前篩查、新生兒疾病篩查等一條龍服務模式,在疫情期間利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形式,為服務對象提供三級預防全周期全過程服務。截至目前,高新區免費孕前優生健康檢查對428對;結婚登記497對,其中接受免費婚前醫學檢查423對,婚檢率85%。開展農村婦女「兩癌」免費檢查工作。2020年高新區計劃完成8000名農村戶籍婦女的「兩癌」免費檢查,高新區貧困人口「兩癌」免費篩查覆蓋率達到100%,已完成宮頸癌篩查2539人,乳腺癌篩查2866人。進一步加強對孕前3個月至孕早期3個月的待孕婦女免費增補葉酸工作,明確服務對象由農村育齡婦女擴大到符合條件的全部人群(農村戶籍和城鎮戶籍)。目前,高新區共計發放葉酸1960瓶,葉酸服用人數520人。制定並印發《高新區預防愛滋病、梅毒和B肝母嬰傳播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為孕產婦及所生兒童及時提供預防愛滋病、梅毒和B肝母嬰傳播綜合幹預服務,降低愛滋病、梅毒和B肝對婦女兒童的影響,進一步改善婦女兒童生活質量及健康水平。目前,共計為 114 位孕婦提供免費愛滋病、梅毒、B肝檢測,為1位B肝感染孕產婦所生新生兒進行B肝免疫球蛋白注射,B肝免疫球蛋白注射率100%。疫情期間,高新區各基層醫療機構對高危孕產婦進行線上隨訪,通過電話、視頻等形式對高危孕產婦進行一對一的健康指導。目前,高新區實際管理高危孕產婦155人,處於孕期保健的高危孕產婦124人,分娩42天內高危孕產婦31人。1-10月新確診高危孕產婦17人,均按照區縣劃分進行轉介;目前應隨訪重點孕婦11人,實際隨訪11人,隨訪率100%。開展線上『婦女健康服務月』『兒童健康服務月』系列活動,推薦3名「尋找最美兒童保健醫生」,引導兒童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情況下健康生活。開展健康寶貝主題線上活動,做好疫情防控知識宣傳,進一步提高高新區兒童健康水平。
下一步,高新區將繼續實施家庭醫生籤約政策。家庭醫生為籤約居民提供常見病、多發病的診療服務,如遇有疑難、急重症或受條件限制時,需轉診到上級醫療機構就診的患者,家庭醫生將及時提供轉診服務。群眾去醫院看病就醫時,聯繫自己的家庭醫生可開通綠色通道,快速方便就診,為群眾看病就醫提供方便、快捷、優質的健康服務。開展「看病不求人,患者少跑腿」專項活動。高新區各醫療機構負責人帶領班子成員開展「一把手走流程」工作,以普通患者身份體驗整套就醫服務,切身感受掛號、收費、診療、住院等流程,檢視患者等待時間、醫療服務。
文化惠民助推群眾滿意度提升
今年以來,高新區始終堅持經濟社會發展成果與民共享,緊緊圍繞提升群眾文化生活滿意度這一目標,深入推進文化惠民工程,以提升群眾文化生活滿意度為目標,著力做實文化惠民,推動文化繁榮發展,強基固本,不斷豐富群眾的文化生活,增強群眾文化獲得感,真正把文化服務送到群眾心坎上。
加強公共文化設施建設,提升文化服務效能。高新區將高標準基層文化中心和文體廣場均納入新建居民小區、老舊小區改造、農村合村並居新型社區規劃中,目前已投入22萬元為全區55個村居增配圖書。同時,加大績效考核力度,督促並保障村居綜合文化中心的服務功能,進一步實現文化服務效能提升。
整合文化資源,加大公共文化產品供給。充分發揮民間文化資源作用,以政府購買服務的形式,鼓勵民間資本參與公共文化服務,多渠道滿足群眾文化生活的需求。加大對民間文藝團體政策扶持和資金保障,高新區民間文藝團體蓬勃發展,業務素質不斷提升。年內,新排劇目6個,4個劇團參加了周末大舞臺演出,3個劇團參加全市「齊舞悅動」淄博文化藝術季戲曲專場演出。
開展豐富多彩文化活動,確保文化惠民落地見效。高新區採用「政府搭臺,群眾唱戲」模式以及村居、園區文藝活動舉辦申報制度,為申報舉辦文藝演出活動的單位免費提供燈光音響舞臺,極大提高了群眾自發組織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2020年以來,高新區舉辦了「高新區慶國慶·我們的節日」等一系列群眾自辦文藝活動共計10餘場,完成送戲下鄉演出55場。
下一步,高新區將進一步豐富和提升文化建設的內涵,圍繞硬體提升和服務提質增效兩個重點,加快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打通公共文化服務的「最後一公裡」。以打造示範性村(居)基層文化中心作為強化基層文化陣地建設的重要抓手,推出一部分公共文化服務先進典型,以典型帶動基層文化設施建設。加強對經濟薄弱村基層文化服務中心提升的扶持力度,讓經濟薄弱村在文化建設上達到均等化。實施「一村一品」文化創建工作,提升文化惠民服務水平,豐富農村群眾文化生活。突出差別性,挖掘特點、特色,根據不同村的人文特點,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基層文化中心,通過獎補引導,逐步形成一批文旅融合型、歷史名人型、鄉村文明型、專題文化型等主題鮮明的特色基層文化綜合服務中心。加大宣傳引導力度,確保群眾知曉率。通過召開會議、公開欄等多種形式對群眾進行宣傳,提高群眾對基層文化工作的認同度,擴大覆蓋面。同時,利用報紙、廣播、電視、網絡等新聞媒體及微信平臺,加大宣傳力度,進一步提高群眾對文化工作的知曉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