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夠大,還真不配叫澳洲雕像

2021-01-08 虎嗅APP


先上結論,土澳人們什麼都喜歡大,是真的。


這不,2個月前,就有人搞了一隻13英尺高的巨型笑翠鳥,這隻鳥還會模仿真實翠鳥的聲音和動作。


這麼好的東西肯定要分享,這位兄弟就這樣用汽車一路載著它,給宅家的鄰居們看看......


△鳥:我當時害怕極了


千萬別以為這是什麼澳洲人偶爾突發奇想的幽默精神,他們只是在把「big things」文化發揚光大。


在澳洲,人人都愛「big things」。


但凡你開車在澳洲來個公路旅行,不消一個小時,肯定在路上會看到各種各樣的big things,然後被弄得口瞪目呆。


△在澳洲路上,有各種各樣的big things / Wander Lusters


顧名思義,big things就是指「大的物件」。


維基詞條是這樣解釋的:「big things,就是一些鬆散相關的大型結構,或是新奇建築,或是雕塑。」


在澳洲,你可以嘲笑路上打架的袋鼠,或者總是溼答答的天氣,但如果你嫌他們不夠大,呵,那麼總有一記土澳重拳等著你。


一、澳洲人,只喜歡「大」


澳洲人從不掩飾自己對大型物體的痴迷。


去年巴黎聖母院被燒的消息出來後,有人在reddit上提問:「你生活的國家失去什麼等同於巴黎失去聖母院?」


澳洲人的答案竟然是,大香蕉。



△澳大利亞人回答:最怕失去「大香蕉」。


「大香蕉」是建於60年代的巨型雕塑,見證著路邊的香蕉攤發展成遊樂園,是澳洲人最早建的大物之一,自從它出現後,澳洲人就對「big things」上頭了,控制不住地越建越多。


據不完全統計,「big things」遍布澳洲全國,多達159座,從東到西,從南到北。


在澳洲,你轉角不一定遇到愛,但一定會遇到big things。


△澳洲最具標誌性的big things,大香蕉。/ Wander Lusters


除了從數量上見證澳洲人對big things的熱愛,「夠不夠大」也是他們的重要考量要素之一。


地廣人稀的土澳,要讓big things被人看見,那就一定要夠big。在建築材料的用量上,澳洲人從來毫不吝嗇。


就以老外2米的身高來計,他們的香蕉有2.5人高,小鳥是4人高,龍蝦3.5人高,至於土豆,足有5個人高......


△是的,他們的big things大到這個程度。/《衛報》


大是大了,但有時候太大,也會略顯笨重,讓人看上去啼笑皆非。不過,這種憨憨又直率的感覺,倒也是符合土澳的一貫風格。


水果什麼的先來一打。


新南威爾斯州有大香蕉、大鱷梨、大草莓,那我昆士蘭洲還有大菠蘿、大芒果和大橘子呢,他們還把一個巨大的果盤放在馬路邊,老藝術家尋思著這就是「望梅止渴」的用意吧。


△大菠蘿,昆士蘭州標誌性的big things。/ ABC


△或許,這就是「望梅止渴」的最高境界吧。/ pinterest


土澳人愛吃的海鮮當然也不能少。


新南威爾斯的大蝦、南澳的龍蝦,昆士蘭的大螃蟹在屋頂、在地上各領風騷,誰也不讓誰。


這些吧,也都能理解,但放個大牡蠣和大馬林魚在路邊,對不起我真沒憋住,魚眼珠直把人盯得渾身一顫。


△大螃蟹:來了,老弟?/ tripadvisor


△大鮭魚:旋轉,跳躍,我睜著眼。/midcanterburynz


但要數big things的靈魂,還是澳洲的特產——動物比較有代表性。


看這大美利奴羊,眼神迷離又曖昧,嘴角半含笑,身高15米,一看就是生活優越而富足,旁邊還有澳洲的羊毛歷史博物館,順道可以看看擼羊毛歷史。


△在新南威爾斯州古爾本的大美利奴羊。/《衛報》


這隻位於維多利亞州的巨型考拉更是不得了,銳利的眼睛,雜亂的毛髮,還有那敷衍的嘴角,比起迎接客人,老藝術家更相信它在趕客。


△別模我,我只是一隻沒有感情的巨型考拉。/mat-hay


而諸如巨型蟑螂、大螞蟻、大蜘蛛、毒蛇等雕像,則無時無刻不在提醒你,人在澳洲。


△澳洲有點可愛的毒蛇。/thesacredcave


而人物,也是澳洲雕塑家的靈感來源。


大礦工、庫克船長、叢林遊牧者內德·凱利都得擁有姓名,在北領地,還豎立著一個大原住民獵人雕像,身高17米的他,看起來威風又凜凜。


△大原住民獵人雕像。/mat-hay


說起對巨型物體的痴迷,恐怕全世界人們來到澳洲面前,也得低頭。


這就奇了怪了,澳洲人是怎麼沉迷在這些龐然大物裡,且無法自拔的?


二、他們為何痴迷於「大」?


要探討這個問題,真是一門玄學。


連澳洲人自己也說不上來為什麼:「啊,就是好看啊。」「或許是習慣吧,從小就看到有。」


但事情遠沒有這樣簡單,當大量的big things在特定時間出現在澳洲人的生活裡,肯定和腳下的土地有所關聯。


當抽絲剝繭後,還真給老藝術家發現一絲端倪——公路旅行。


△澳大利亞公路旅行。/unsplash


兩者看似毫無關聯,實則背後早有交纏:


從60年代出現的第一座巨型雕像開始,到80年代數量達到巔峰,正好對應了澳洲整個公路旅行的發展歷史。


雖然汽車早就進入澳洲,但直到上世紀50年代,澳洲的汽車保有量才蓬勃發展,到了80年代,澳大利亞的汽車數量已經超過了住房。


△80年代,澳大利亞的汽車數量達到巔峰。/unsplash


而這個時期,正是澳洲公路旅行發展的巔峰。


在假日裡進行一場公路旅行,幾乎是當時80%澳洲中產家庭的典型做法。


但眾所周知,澳大利亞地廣人稀,2522萬的人口,坐擁769萬平方公裡的土地,每個人還能分到0.3平方公裡的國土面積。


這讓那些開在公路邊或郊區的酒吧旅館很頭痛:在茫茫公路上,自己的商鋪渺小得可憐,怎麼才能讓那些開車經過的路人發現自己,並進來喝一杯呢?


△澳洲的汽車旅館怎麼能在廣袤土地上脫穎而出?/unsplash


這時,就要「以大治大」。


地大,我標誌更大就好了啊。所以,你會發現前期的絕大多數big things都會出現在澳洲公路旁的餐旅館上。


比如建於1963年,被認為傳統意義上在澳洲誕生的第一個big things——大蘇格蘭人雕像史卡提。


它的出現,就是因為位於阿得雷德市郊的史卡提汽車旅館需要招攬顧客。


別說,效果還真好,不少人為Scotty特意趕來,還有小孩因為住不到史卡提汽車旅館,不能在大蘇格蘭人雕像下入睡而哭鬧。


△史卡提旅館 / blipfoto


據統計,有60%的公路旅行者在看見big things時會停下來,而61%的人會在逛這些巨型景點的時候會購買食物或紀念品。


嘗到「大」甜頭的澳洲人,開始瘋狂建造巨物。


如果說,前期是為了招攬遊客,那麼到了後來,不管是為了紀念當地的人事物,還是展現當地的產業,或者甚至不需要一個理由,土澳人已經陷入了對「big things」的狂熱。


△澳洲人對big things有種謎之狂熱 / Weekend notes


美國《華盛頓郵報》分析,澳洲人對「big things」的迷戀,已經類似於一種邪教現象。


但經營跨文化培訓公司的Patti McCarthy就持不同的觀點,她認為這些big things很好地反映了澳洲人淘氣或拉裡·金精神。


「可能每個人都會覺得它們笨拙、廉價、味道大,但我們就是喜歡『big things』!」她說,「這說明澳大利亞人有幽默感,還有一種休閒的自嘲風格。」


無論如何,澳洲人已經把「big things」當成一種文化。


三、公路回憶big things的衰落


大衛·普裡爾在《GO BIG, YOUNG MAN》一文中寫下了自己對「big things」的回憶:


「在80年代我還是孩子的時候,我很討厭公路旅行,悶熱的天氣,被困在車裡幾個小時,毫無生氣的沿途風景,但只要當我遇上big things,我就會顯得無比興奮,叫嚷著下車。」


在夏日旅途裡,big things永遠是澳洲人的驚喜。


△hey,來加個油吧夥計 / wiki


但到了如今,big things的境況並不好。


在某種程度上,big things見證了澳洲一些鄉郊地區由盛轉衰的過程。


在過去的數十年裡,有些遠郊地區憑藉礦業或者種植業打出自己一片天,紛紛樹立big things以展示自豪感。但隨著人口的遷出,小鎮已經開始和big things一併凋零下來。


△Big things,見證著澳洲小鎮的興衰 / Wonderslist


比如,「大香蕉」所在的城鎮巴納納,在昆士蘭州是中央城鎮,但人口也從1940年的7000多人銳減到2011年的300人左右,人口流失率高達95%。


這些龐然大物,見證了人們的歡騰,也見證了人們的離去。


△城鎮和Big things逐漸凋零 / The Travel Tart


而另一方面,巨型的雕像也意味著巨額的維修費用。


陽光海岸大學歷史系講師 Amy Clake 博士指出,「這些陳舊的『big things』已經變成了某些地區的金融負債。」


由於這些big things大多建造於70-90年代,年久失修,廉價的混凝土和玻璃纖維無可避免地腐爛或者褪色,而要翻新它們,價格不菲。


△南澳的大龍蝦經過多次修補 / Atlas Obscura 


比如,在新南威爾斯州的大蝦雕像,政府就曾拿出40萬美元翻新它,還配了一條尾巴;


而南澳的大龍蝦自80年代末以來一直修修補補,在2015年末,州政府還提供了10000澳元的補助。


然而地方政府越來越意識到,要維護這些big things,後期的投入只會越來越多,而這些big things如今帶來的旅遊經濟效益已經大大不如從前,所以紛紛選擇閒置。


△南澳的大龍蝦經過多次修補 / Atlas Obscura 


但是,big things和澳洲人們的情感連結依舊很深:


比如,見證著大菠蘿1983年被查爾斯和黛安娜夫婦參觀,2009年又被列入遺產名錄;又比如,為各種破破爛爛的big things奔走呼籲,四處籌款,聯合籤名。


或許,big things會變破,但澳洲人們對其的感情永遠也不會變。


相關焦點

  • 巨星黴黴呼籲拆除種族主義者雕像:真讓我噁心,惡棍就不配立雕像
    據Page Six網站於6月12日報導,美國流行音樂巨星泰勒·斯威夫特向她家鄉田納西州矗立的那些「白人至上主義者」的雕像宣戰,她呼籲拆掉所有公共場合的那些「種族主義歷史人物」和「白人至上主義者」的雕像。
  • 澳大利亞原住民支持推倒紀念種族歧視者雕像
    (圖/SBS網站截圖)中新社·華輿訊據澳洲網報導 在全世界爆發反種族歧視抗議時,暗含種族歧視意味的人物雕像也被推倒。澳洲也被呼籲推倒殖民時期對原住民造成過傷害的歷史人物的雕像。SBS 11日報導,據悉,上周末,位於英國布里斯托市的17世紀奴隸貿易主柯爾斯頓(Edward Colston)的雕像被推倒,扔進了海裡。
  • 被叫去看雕像,我找到了最適合直男的禮物
    原創 林達浪 勿以類拒文:林達浪如果說,下班前被領導安排活是當代社畜的夢魘,那麼周末想宅家卻被朋友叫出門,絕對是壓死懶人的最後一根稻草。一個規律:每當你有因工作累到直不起腰的周五時,你的周六一定會有事。
  • 陰陽師:老玩家的悽慘真蛇翻車經歷,是我不配!嗚嗚嗚……
    作為一名翻車流痒痒鼠玩家,說來慚愧,玩了近三年痒痒鼠還沒有自己打過一隻真蛇,那能甘心嗎?那當然是不了,所以不服輸的我開啟了翻車挑戰,我能告知你們得是我的結果是失敗的,難道是我不配做一名合格的痒痒鼠?我不信!
  • 《哪吒》無緣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網友不遺憾,但它真不配嗎?
    不過高喊「《哪吒》不配」的網友,菜鳥倒是覺得有些過了!有人覺得《哪吒》被吹上了天,那不也是我們自己捧起來的嗎?如果沒有50億票房的底氣,顯然誰吹也沒有用!所以中國連最佳國際影片都推選《哪吒》並非不能理解,因為它得到了大部分中國人的認可,萬一獲獎,這其中也有中國的文化被世界接受的意義存在!
  • 推雕像還不夠,美國羅得島州乾脆準備改名
    (觀察者網訊)弗洛伊德事件掀起一輪雕像「清算潮」的同時,還讓美國面積最小、名字最長的州——北美的羅得島與普羅維登斯莊園州的更名議程再次成為焦點。該州常被簡稱為羅德島州,其曾在北美奴隸貿易中發揮重要作用。
  • 825億大單黃了?澳洲煤炭被取代
    就拿煤炭行業來說,825億的大單都快要黃了,澳洲煤炭被取代只是分分鐘的事情。英國媒體表示,這樣的貿易"戰爭"讓人不寒而慄。但說到底,這場戰爭也不是中國挑起的,莫裡森政府才是應當負責的一方,想要解決問題,莫裡森政府必須拿出誠意。
  • 野貓在澳洲泛濫成災,人貓大戰澳洲大敗,200萬隻野貓真吃不完
    但這樣的情況下,野貓在澳洲泛濫成災,人貓大戰澳洲打敗,200萬隻野貓真吃不完。對於物種入侵,大多數人其實並不陌生。早些年,人們對於生物鏈相關知識的欠缺,所以在澳洲曾爆發國野兔泛濫成災的情況,而現在歷史又將重演,這一次的主角並不是野兔,而是野貓。對於澳洲來說,早起並沒有貓科動物,所以才引進的。但讓人從未想到的是,野貓在當地,由於沒有天敵,繁殖速度也是極為快的。
  • 詭異 | 澳洲小哥家中驚現詭異「壽司」,湊近一看瞬間奔潰!網友:「還不快把房子燒了!」
    其實也不怪小哥走眼,不仔細看它,還真以為是魚卵鱷梨壽司卷。長成這樣真的好嗎?!果然許多人和小哥一樣,對這種蜘蛛一無所知,還有網友看熱鬧不嫌事大:「蜘蛛產卵平均都有100個,是該燒掉你的房子重建了!」「天啊,如果這貨在餐桌上還得了!」
  • 《荒野大鏢客2》奇怪的雕像在哪 奇怪的雕像位置介紹
    荒野大鏢客2奇怪的雕像在哪?
  • 對不起,是我不配凡爾賽
    「凡學」語言的運用,其宗旨是為了營造一種「不經意」之感,所以尺度的拿捏尤為重要,欠了,火候不夠達不到想要的效果,過了,又會顯得太赤裸明顯,所以「凡學」之精髓斷不是隨隨便便就能掌握的。畢竟,「凡學」是為喜馬拉雅路易十六伊莉莎白蒙娜麗莎凡爾賽人-簡稱「凡人」服務的,容不得半點馬虎。
  • 無力入手賽羅奧特曼雕像?這款微縮版手辦滿足你!
    桌面世界黑色收藏品 賽羅奧特曼相信看過先前公開的魂之工房賽羅奧特曼雕像之後,大家應該都受到了來自錢包的一萬點暴擊。雖然這大的多半是沒戲了,但是近期Benelic推出的這款桌面世界黑色收藏品,或許能稍微讓你過過乾癮。
  • 盤點歐美推倒的那些名人雕像和背後的歷史?
    這位比利時國王為了在非洲殖民,特意在1876年成立了一個叫「國際非洲協會」的組織,並在本國國內把自己成功塑造成一位傳播福音者,然而殖民後的非洲剛果卻成了他的私人領地。在看完他統治剛果的一些歷史資料後,我一度認為這個人簡直就是個變態,因為他對剛果人的統治手段實在是太過殘暴了。
  • 元氣騎士:新建築全信仰雕像 9大雕像的集合 通關地牢的保障!
    ),巫師雕像(發射數枚追蹤子彈),牧師雕像(召喚回藍法陣),珺之精靈雕像(清除一次附近的彈幕),刺客雕像(發射數枚飛刀),盜賊雕像(能吸怪同時增加移速),工程師雕像(召喚4個炸彈),狂戰士雕像(子彈變粗傷害變大)。
  • 草叢不探,廣州TTG真不配贏,AG超玩會成功晉級四強!
    大家好,這裡是榮耀小客棧,為大家帶來王者榮耀冬季冠軍杯最新資訊——草叢不探,廣州TTG不配贏,AG超玩會成功晉級四強!AG超玩會的絕對核心是一諾,但如果一諾發揮並不是很出色的話,AG超玩會還有贏得希望嗎?這個問題現在有了答案——有!
  • 40歲,憑什麼不配懷念青春?
    但是……四十歲,憑什麼不配懷念青春?當下社會對「青春」的定義,究竟是什麼樣子?既然,青年人、最恣情的時光,叫「青春」,那請問四十歲的人,憑什麼不配懷念青春?0140歲已經老了嗎?如果在路邊攔住一個人問:40歲算老嗎?
  • 外媒曝光:中國市面上銷售的澳洲牛肉有些是假的!價格還貴了5倍!
    因為日本是狂牛症產區,國內從2001年就已經禁止進口日本和牛,如果你之前在中國吃到或者購買到標著「日本和牛」字眼的牛肉,那麼你大概率是被騙了 或者 你買到走私肉(未經檢驗檢疫的肉源)了,不過目前剛解禁了 澳洲和牛
  • 古力娜扎回懟真愛粉,網友:演技不好,還不夠糊?!
    9月16日,有粉絲在微博發文稱希望娜扎以後能跟大帥哥搭戲,並稱「太醜的我怕看不下去,求求來個粉絲不作妖,正主又帥氣的吧!」 娜扎回懟粉絲:「那別看了,我不配您喜歡配微笑表情,你去粉一個喜歡拍戲、無縫進組、天天合作大帥哥的女演員謝謝。 」
  • 《荒野大鏢客2》奇怪的雕像在哪 奇怪的雕像位置一覽
    導 讀 最近,很多玩家都在找奇怪的雕像。奇怪的雕像不只一座,找到後會獲得一定的獎勵,比如說金條什麼的。怎麼找到奇怪的雕像?奇怪的雕像在哪?一起來看看吧。
  • 澳洲暴動升級, 還威脅我們「接盤」大批龍蝦……
    日前,中方已經宣布停止了與澳洲4家牛肉供應商之間的合作,隨後中方針對澳洲出口的大麥也加收了一定的費用,這兩項制裁措施對澳大利亞的經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但是澳洲當局不反思自己的所作所為,反而一味地將此認定為中方的「報復」!隨後澳方公開表態並不會因為中方的「經濟脅迫」就妥協,對於病毒的起源澳方始終不改初衷。然而最近中方發布的一項預警讓澳大利亞徹底坐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