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警方通報,11月29日,四川錦江學院發生一起刑事案件,一名山東某學院大一學生馬某從山東趕到四川,混進錦江學院校園,溜進某女生宿舍,找到其女朋友李某,因感情糾紛將李某殺害後自殺身亡。
事件的後果,誰也不能挽回,令人痛心,但根本原因在哪裡?拋開具體原因不談,從孩子成長角度分析,我們需要關注孩子成長過程的三個問題,一是快樂問題,二是世界觀問題,三是性格問題。這裡只分析一下第一點即快樂問題。
孩子成長的過程有太多的不快樂。從小學到高中,幾乎每個孩子都需要面對高強度的學習任務,有上不完的課,做不完的作業,天天累得上氣不接下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一直熬到高中畢業,進入大學,似乎可以放鬆一下了,但更多的問題又接踵而至,不少學生學習上不求上進,情感問題更是矛盾重重。
中小學階段的學業負擔重的問題,一直是一個難以解決的問題,雖然國家屢次三番提出要減負,但每一次的減負措施出臺,不僅沒有減負,負擔反而更重,減不下來,即便學校裡執行教育部的政策,家長也會立即把負擔加上去,反正校外輔導班也多,書店裡的習題更多,總要叫孩子有上不完的課,做不完的作業。
大家都只關心一個問題,就是孩子的學習成績,表現出來就是考試分數。圍繞分數大做文章,別的全都漠不關心,誰也不管孩子是不是快樂,孩子只要學習好就行了,其它事似乎都不重要。
然而,孩子日復一日的高強度學習,在教室裡一坐就是一天,面對的就是老師和教室的牆壁,回到家就是吃飯,吃完飯馬上再回到學校。這樣的生活很單調、枯燥乏味。可是,誰也不去關注這些,誰也看不見這些,只有學生自己知道自己是什麼樣的心理感受。
單調乏味的學習生活,帶來的是高度的厭倦和疲勞,尤其是那些成績中等偏下的學生,每一天都在煎熬之中度過,上課時盼著下課,下課時盼著放學,天天就這樣熬著。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熬出了什麼結果呢?也許有的學生在這種的煎熬中磨練出了意志,但也必然有一部分學生心理異常,煩躁焦慮使心靈扭曲,變得冷漠冷酷兇狠,將來一旦在人際關係中遇到衝突,就可能把多年累積在心靈深處的煩躁情緒瞬間爆發出來,傷人傷己,造成很大的破壞性,甚至帶來無法挽回的後果。
我們可以拿農村養狗為例,有的狗天天用一根鐵鏈拴著,拴在家門口的樹上、門上、車上,想走動走動沒門,偶爾起身想走,躥騰兩下,因為頭被扣著,轉兩圈,又老老實實地趴下,這樣的狗性情焦躁,眼睛裡流露出的是垂頭喪氣的兇光,只要有陌生人靠近,竄出來就咬,叫聲也沉悶尖利,這就是長期圈禁帶來的變態反應。
反之,那些寵物狗就不一樣了,不僅吃好喝好,還很自由,主人天天還要帶出去溜溜,每周還要給洗澡,梳理毛髮,這樣的狗性情溫順,見人就很親暱,因為它受到善待,心理健康,有幸福感。
拿養狗和育人比,似乎有些不恰當,但二者確有類同之處,狗被圈禁久了都會變得暴躁兇狠,何況人呢。孩子原本天真活潑,送到學校裡雖是為了受教育,但和圈禁也沒有什麼兩樣,特別是一個成績不怎麼樣的孩子,本身就不愛學習,被硬逼著學,學習本身已經沒有什麼快樂可言,那學校那教室對於有些孩子來說,跟監獄沒什麼兩張。
一個從小到大都不快樂的孩子,心靈必然扭曲,帶著扭曲的心態往前走,如果運氣好,不發生大的挫折,也許能慢慢走出情緒困境,順利步入社會,成家立業。但如果遇到大的挫折,新愁舊恨疊加,那就可能立即引爆他心中的火藥,或者殺人或者自殺。就像文章開頭例子,四川錦江學院發生的這起因情感糾葛,男生把女生殺了然後自己跳樓,原因就在這裡。這位殺人又自殺的馬某如果從小到大生活很快樂,也不至於發生一點情感糾葛就這樣走極端。
既然快樂對於孩子的成長來說很重要,那麼怎麼才能使孩子得到快樂呢?
1、把學習變成快樂。大部分孩子的不快樂或者說痛苦是來自學習。因為知識基礎薄弱,學習能力不足,造成上課聽不懂、作業不會做、考試分數低的情況,於是學習變成了十分困難的事情,這樣的局面又哪來快樂可言。
因為學習不好,上課不想聽,於是成了雙差生,不僅成績差,而且不守紀律,於是受到老師的批評管教也多,受到家長的壓制也比較多,挨打挨罵也是常有的事。
要想避免成為學困生,把學習變成快樂的事情,就決不能等變成學困生再去解決,學習如同爬樓梯,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必須起步階段就不能有卡殼問題出現,出現了也要及時解決,這樣就好辦了。也就是說,孩子從學業起步階段就要保證有一個好的開頭,然後一直延續下去,這樣學習成績就不會差,學習的過程帶來的才是成就感、自豪感,學習也才有快樂可言。
2、不能關起門來受教育。有太多孩子生活內容極其單調,除了學習之外就沒有別的了,學校與家庭兩點一線,出了家就奔學校,出了校門就是家門,兩耳不聞窗外事,這樣孩子看不到新鮮的東西。家庭有什麼好看的呢,學校又有什麼好看的呢,一點新鮮感沒有,帶不來一點新鮮感受。長時間沒有新鮮感受就會對環境產生厭倦,就會有不良情緒積壓在心裡。
孩子應當經常有機會接觸社會,接觸大自然,經常有機會去參加一些戶外活動包括一些娛樂活動,爬爬山、看看海、逛逛公園、看看電影,或去參加一些社會活動等等,不僅有益身心,還能開闊胸懷,增長見識。
在學校裡悶得久了,到學校以外有趣的地方放鬆一下,把心中的鬱悶消散一下,這樣有利於心理健康,也有利於下面的學習。
3、養成博覽群書的習慣。成長的過程應當受到知識的充分薰陶,充分的知識薰陶必然帶來很多思想上的啟迪。應當想辦法讓孩子找到感興趣的書來讀。孩子能找到感興趣的書來讀,孩子就是有希望的,哪怕他成績不怎麼樣,哪怕他成績很差,只要愛讀書就有希望。
那些自殺或殺人的孩子,真正有讀書興趣和習慣的很少。不讀書的人,思想單薄,觀念落後,心胸狹隘,遇事就容易走極端。
有不少家長包括不少老師,禁止孩子讀課外書,總以為抱著課本讀就是正當的,抱著小說讀就是歪門邪道,這是錯誤的,也是有害的。
孩子天天抱著課本,即便能有點成績,思想也是單薄的。那樣做短期內還行,久之枯燥乏味,沒有趣味,感覺活著沒勁。
孩子愛讀書,哪怕讀的是武俠小說,哪怕讀的是言情小說,都沒有什麼可怕的,只要愛讀就行。大家可能會擔心看這類書會入迷,可是能迷進去有什麼不好呢,就怕不能迷進去。武俠小說裡面的情節相當精彩,有天馬行空般的想像力,主人公行俠仗義、出生入死,都是有擔當的。一些關於愛情的描寫也是富於浪漫主義色彩,十分有趣。
那些文學名著,更是包含了廣闊的社會生活的內容,能讀進去就會對生活有所認識,書中對愛恨情仇也都會有傾向性的指引,讀得多了,在自己面對生活困境時就能想得通,不會因為情感糾葛就去殺人或自殺。
4、多參加體育活動。參加體育活動會有熱血沸騰的感覺,青少年多參加體育活動,能極大地活躍身心,帶來很大的快樂。意志力、上進心都會有所提高和增強。
5、適當培養一點藝術愛好。對於條件允許的家庭,適當培養孩子琴棋書畫方面的一技之長,對孩子的身心發展很有好處,也能帶來不少的快樂。
總之,孩子成長的理想化的過程應當是快樂的過程。無數快樂的精彩片段會留下快樂的記憶,也因此培養出了快樂的心態。孩子的心態是快樂的,胸懷是寬廣的,他就既不會殺人,也不會自殺。
快樂快樂,唯有快樂是心靈不死的良藥。唯有孩子的心是快樂的,人生才不會輕易走向毀滅。
文中圖片來自網上,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