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世界上產量最大的五代戰機,F35通過DSI進氣道、一體成型技術以及先進的信息共享數據鏈突破了曾經的簡配版F22定義,美國不但稱其可以迅速擊敗任何假想對手空中力量,而且也將其作為對盟友軍售的重要產品。然而,這種綽號閃電的先進戰機卻被爆料出無法在雷雨天飛行的極大醜聞。
F35戰機容易因閃電導致爆炸的技術報告無疑震驚各國
據美國防務新聞近期報導,F35戰機的承包商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公司在一份技術調查中有了驚人的可怕發現,調查顯示F35的機載惰性氣體生成系統存在嚴重缺陷。這種系統的作用主要是將高氮含量氣體在關鍵時刻自動注入戰機的燃料艙,使高揮發性易燃氣體變得惰性化,這種設備已經常見於各國主力戰機上,主要是為避免在雷雨天飛行時閃電擊中機體導致機體起火後蔓延到燃料艙。而今,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發現該設備無法在自動注入氣體時正常工作,這就會導致F35戰機一旦被閃電擊中,火球就會迅速讓整機在爆炸中迅速解體,進而使得飛行員連跳傘逃生的機會都沒有。因此,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已經在6月底停止了該機的交付工作,並專門研究如何升級機載惰性氣體生成注入系統。
以閃電命名的戰機居然害怕閃電,如此諷刺可謂辛辣
這已經不是F35系列戰機第一次曝出巨大技術問題了,此前F35計劃聯合研究辦公室就在該機的密集測試中發現如果F35進入超音速飛行時不但會讓機體背部天線遭到破壞,還會導致加力燃燒室出現破壞機尾結構的嚴重問題。而F35的鋸齒狀尾噴口對不少波段的雷達隱形能力就不如F22,如果遭到破壞就必然導致其隱形氣動布局發生變化,最後會讓對方反隱形雷達和預警機探測自己的難度驟降。美國經過長時間研究後發現只有兩個途徑可能解決此問題,其一是使用新型高強度塗料,但美國現在短期內無法拿出此類兼顧維護性、成本和強度的塗料;其二是儘可能限制F35的加力燃燒室運轉速度,即避免進入超音速飛行。綜合考量,美國只能放棄F35的超音速飛行能力,這就難免使其淪為龜速戰機。然而,無法超音速飛行比起隨時可能在雷雨天因閃電發生爆炸完全可謂是小問題。對美國及其亞洲盟友來說,未來的主要作戰區域是廣袤而氣候多變的亞太海空,而該區域受到颱風和強對流氣候影響,雷電天氣並不稀奇,如果F35帶著這種隱患上戰場,就等於讓飛行員面臨自殺局面!
2019年日本就出現過F35因機械故障墜海的事故
而對於已經配備F35的多個美國盟友國家,聽聞該機的這一致命缺陷完全陷入欲哭無淚的局面。在這一點上最有苦說不出的莫過於日本,二戰後該國被美國視為東亞戰略橋頭堡,所以配備美國武器的優先度幾乎可以和英國相比,而且美國也逐步默許其擺脫軍備限制。從上世紀五十年代配備F86J再到後來的F15J,日本空自都由此成為亞洲技術一流的航空強國,甚至還曾叫囂三小時有能力擊敗中國海空軍主力。然而隨著殲20的服役以及大量中國優秀四代機普及化,雙方強弱態勢立刻改變,日本試圖從美國購買F22未果後只能接受美國的外貿版F35A。然而美國卻將首批42架F35A的價格從80億美元提高到100億美元。自感吃虧的日本提出購買4架後剩餘戰機在日本自行組裝,但一番計算後卻發現組裝費用更高,最後只能回到整機購買的老路上。2019年日本首架從美國購買的F35在三澤基地起飛後不久就在基地東北方向的外海因故障墜海,此事更導致日本很多人的高度不滿。
在購買F35一事中,日本始終認為自己被美國算計了
日本方面認為土耳其因S400防空飛彈購入讓美國不滿,最終無法購買F35,所以美國將日本視為接盤者。而美國本土在2018年就發生過F35因故障墜機事件,美國還未徹底解決該機的一系列問題就開始把自己視為試驗用的小白鼠,因為美國明明發現早期型F35至少存在966處大小問題,但依舊將其大量賣給日本,而自己使用改進型。事實證明當時出事的F35此前就兩次因發動機冷卻系統和液壓故障而導致緊急降落,更說明美國技術也不夠可靠,日本自己白花了一大筆錢。但美國也不甘示弱,他們聲稱這是日本自行組裝水平不過關,而且日本中途變更合作內容,所以美國技術團隊與此事無關。美國調查人員提出,就在日本F35墜落的同一天,日本自己的IHI航空公司就被下令業務整改,因為該公司在十年裡提供的發動機不合格率達到7成以上,零部件製造違規次數超過1.3萬,而該公司也是日本自己為F35提供部件的重要企業。而今,面對洛克希德馬丁公司自己的技術報告,美國繼續試圖用推卸責任的方式掩蓋F35的問題,以便使其軍售計劃繼續進行,只怕也沒有那麼容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