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喜歡讀書,喜歡思考的人,都關注了這個號
雜談與時評
來源:花月滿樓 gh_7adeb1229340
編者按:瞎扯淡不可怕,可怕的是有很多人喜歡也需要這樣的扯淡,瞎扯淡的人也知道自己在扯淡,但他們只能無奈的去扯淡.......
1
2016年12月21日「人民論壇」上發了一篇胡鞍鋼的文章,其中提到: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中國先後成為世界最大製造業國家(2010年)、最大貨物進出口國家(2013年)和最大經濟體(2014年),中國與世界的關係不僅發生了量變,更是發生了質變,中國開始進入世界舞臺中心,全面參與全球治理,充分發揮全球領導力作用。
也就是到他發表此文時中國已經是世界第一了,當被問及他的結論有何根據時,他說毛在六十年前說中國要是五六十年不能超過美國,就該被開除球籍了,現在已經六十年了,中國還在地球上,所以中國肯定是超過美國了。
微評:似乎有點道理哈,問題是你敢說他在蝦扯蛋麼?
2
2011年7月24日,就在甬溫線動車追尾事故發生26小時之後,鐵道部新聞發言人王勇平在新聞發布會說了一些讓聽眾難以信服的話,比如「至於你信不信,我反正信了」。當被問到「為何救援宣告結束後仍發現一名生還兒童」時,他稱:「這只能說是生命的奇蹟。」
微評:王發言的心理素質很強大。
3
2011年8月15日,《光明日報》旗下光明網發表署名相曉冬的文章《警惕駱家輝帶來的美國「新殖民主義」》,就美國華盛頓州前州長、聯邦政府前商務部長,駐華大使駱家輝,攜家眷,背包羅傘地從美國西雅圖抵達北京,進行抨擊。
他說,駱家輝的簡樸美德其實是中國的,不是美國的,如果相信這個美國大使的美德是美國的,那就是上了美國「新殖民主義」、「文化殖民主義」的當。
相說:「60年一個甲子,一個輪迴。60多年前,毛澤東曾以一篇《別了,司徒雷登》送走了一位美國駐華大使;如今,我們應該以一篇《向駱家輝學習》歡迎新時期的華裔駐華大使了。這前後的兩個大使,標誌著中美關係的兩個時代——司徒雷登的離開,標誌著工業時代美國舊式殖民主義的破產,標誌著中國殖民地時代的結束;而駱家輝的到來,則標誌著資訊時代新式殖民主義的高潮,標誌著中美在意識形態層面衝突的全面爆發。」
微評:別說,還真讓你說對了,不過擱我也跟你衝突。
4
2012年6月5日,環保部副部長吳曉青因美國駐華大使館自行監測公布空氣 PM2.5數據做法,而不點名批評美方違犯國際公約,侵害中國政府公共權力,幹涉中國內政,要求美方停止發放有關數據。
美駐華外交官反駁到,使館有承擔外交官和其家人健康的責任,難道中方把外交官健康也算中國內政一部份,「那就複雜了」。
隨後,我外交部發言人姜瑜在回應此事時說使館是美國領土,「他們在那裡監測的數據,只能說明美國空氣品質不好」。
微評:此語一出,「美帝啞口無言」。
5
2013年12月7日《環球時報》旗下的環球網的發表一篇題為《吳慶寶:李某某案的受害人利用了法律》的報導說,「北京司法局副局長吳慶寶認為,李天一案中,法律被人利用,那個女孩本可以隨時走掉,但是她最終還是跟這幾個人在一起。而案發後,她應立刻舉報這個案件,可她是在所謂的談判不成的情況下,才舉報了這幾個人。她沒有遵守職業道德,但她利用了法律的漏洞。」
微評:吳副局長請給失足婦女立一個職業道德規範吧。
6
2013年12月26日河南信陽市溮河區政府官網發布的一篇題為《邵春傑主持新七大道東段徵拆工作現場辦公會》的文章,在這篇文章中,區長邵春傑談到,有48戶曾是拆遷工作的難題,「水潑不進、針扎不進」,但「豪邁大美的溮河人以『下定決心,排除萬難』愚公移山般的鬥志……啃掉了這塊硬骨頭,拔掉了這些硬釘子。」
邵春傑說:「 歷史會銘記這一刻,人民會銘記這一刻……你們就是我們溮河最可親、最可敬、最可愛、最可歌、最可頌的人。」
微評:這種最可愛的人還是經常去領導的祖墳上光顧光顧吧。
7
2012年8月3日中國新聞網報導,中國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社會發展研究所所長楊宜勇聲稱根據他完成的一項測算結果顯示,2010年中華民族復興指數為0.6274,已完成了62%的復興任務。
微評:復興還可以有指數,並且精確到小數點後四位數,真是難為這位楊所長了,不知道8年過去了,剩下的不到38%完成了沒有?
8
2008年1月8日,《南方人物周刊》報導,記者就陝西綏德校長找縣長籤字被拘事回訪,接待記者的綏德宣傳部長說感慨:「以前不來報導我們綏德的大好形勢,現在一出這事你們就過來,這不是給我們的工作添亂嗎?」
「以前沒有網絡的時候多好啊,想讓他們怎麼說就怎麼說。」
微評:這倒是官員們的心裡話。
9
2009年11月29日晚,華僑大學毛翰所任教的文學院09級新生辯論賽的最後兩場如期舉行。季軍爭奪賽在新聞傳播系的兩個隊之間展開,其辯題有些刺眼,正方論點是「新聞自由有利於社會進步」,反方論點是「新聞自由不利於社會進步」。
毛翰看道學子們一臉天真無邪,卻各執一詞,唇槍舌劍,尤其是看反方同學同仇敵愾,大批西方資產階級的新聞自由觀,大批美式新聞自由的醜。氣不打一處來,他問反方,是你們真的認為「新聞自由不利於社會進步」,還是抽籤時,不幸抽到了這個論題?答曰,抽籤抽到的。
毛翰說,那我對你們的遭遇深表同情!對你們抽到如此謬論,還能努力為之辯護,表示欽佩!不過,你們的論辯從頭到尾幾乎全是詭辯,全是歪理邪說,胡攪蠻纏,且不乏「文革」時期「四人幫」的法西斯專制的腔調。你們生於「文革」結束後十幾年,卻與之一脈相傳,這讓我感到震驚。
毛翰接著說,「今天這場辯論賽,實際上是在辯論,究竟是『吃飯有利於身體健康』,還是『吃糞便有利於身體健康』!本來是天理昭彰,毋庸置疑,卻還要擺開架勢進行論戰,這讓我感到悲哀。我認為,只有在一種情況下,吃屎可能有利於身體健康,那就是,吃屎的是狗。」
微評:辯論屎能不能吃是一些人的職業。
10
南宋,12世紀的某一天,朱熹在路上遇見其友人盛溫如提著籃子上街,問「上哪兒?」回答說「上街買東西。」朱熹又問:「為什麼不能買南北?」回答說不能,因為按照五行與東、南、西、北、中相配,東屬木,西屬金,凡屬金木類,籃子可盛,而南屬火,北屬水,籃子不可盛,所以只能買「東西」,不能買「南北」。
微評:扯淡的事由來以久,更早的還有白馬非馬和子非魚。
我們中國人信奉「君子動口不動手」,不論是吵架還是辯論,向來不乏口舌之利,所謂得理不饒人,沒理辯三分。如果得的是真理或正理,倒也沒什麼不好,甚至應該發揚光大,只是我們的理往往是邪理、歪理,是強詞奪理,是不講理的「得勢不饒人」,在辯論中,從來都是借權力的或道德上的勢力以自己的不講理說理,把狡辯當成了智慧,久而久之,便把自己繞進了塔西陀的陷阱,並從此萬劫不復。
感謝閱讀,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平臺立場。文章推送時未能與原作者取得聯繫。若涉及版權問題,請於後臺留言,我們將會在第一時間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