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報告稱中國 19 歲男性平均身高 175.7cm,女性 163.5cm,均為東亞第一?
這是否與之前學術界對身高的漲幅預測差距較大?
中國男性成為全世界身高增長最快的群體之一,影響因素有哪些?
近日,一項發表在柳葉刀雜誌上的新研究發現,中國人過去三十多年變得越來越高,尤其中國男性成為全世界身高增長最快的群體之一。數據顯示,男性、女性平均身高最高的國家均為荷蘭(183.8cm、170.4cm)。東帝汶(160.1cm)的男性最矮,瓜地馬拉的(150.9cm)的女性最矮。中國19歲男性平均身高為175. 7cm,全球排名65,在亞洲中國排名僅次於黎巴嫩(26)、土耳其(54)、以色列(61)和喬治亞(62)。中國女性平均身高也是東亞第一,以163.5cm超過韓國的163.2cm。在1985~2019這35年間,中國男性平均身高增幅在200個國家地區中位列第一,增長將近9cm,女性身高增幅排第三。目前中國19歲男女的平均身高追平甚至超過了南歐的葡萄牙、義大利和西班牙等國家。
數字是否準確不論,但年輕人越來越高是個肉眼可見的事實。得益於更充足的營養,大部分人都比父母高一頭,想來想去應該感謝國家。
我有個觀點是,對於正在長身體的孩子,作為家長要竭盡所能,無條件肉蛋奶,這樣孩子會感謝你一輩子。孩子自己也要儘量多吃,長好身體,同樣會感謝自己一輩子。
有朋友會說我是90後,比這00後平均數字略低。現在骨骼早就封閉了,吃再多也長不了了。知乎上估計挺多人和我一樣,我想呼籲一下大家,即便是現階段發育停止,但還是要注重營養和鍛鍊,尤其是後者。魁梧有力才是真正的武德豐沛。
現在經濟水平好了很多,想吃點好的已經不難,同時,得益於食品工業化,雞肉早便宜的嚇人,蛋白粉(不算食物)則更加便宜。因此,我覺得目前更需要改進和關注的,應該是大家的生活習慣和運動習慣。我真心覺得周圍的很多人嚴重缺乏運動。
對於營養足夠的一大批人來說,呼籲大家有更高的追求,積極運動,磨練體質。雖然有點冒犯,但我還是要說,如果年輕人長到1米8甚至1米9,卻大腹便便或者瘦如麻杆,實在有點對不起自己的身高。
我對人接物比較溫和,並不是狹隘的民族主義者,但發現自己在某些運動和體能比較上完虐留學生的時候,內心還是會有欣喜和驕傲的。這就是百年屈辱史,以及別人安在我們民族上的「東亞病夫」招牌,給我內心打下的烙印,相信多數人都會有這種潛意識。我期待再過一兩代人就能更徹底的改變這一切。
我記得我小時候讀書的時候,《讀者》等雜誌寫日本青少年平均身高超過中國,然後評論就指日本人經濟發達,青少年營養水平高,人手一天一盒牛奶。所以他們長的比中國青少年高。中國經濟不行,吃的不夠營養,所以中國青少年矮,中國青少年體質不行。日本領先中國云云。那個時候對日本是真的羨慕啊。
怎麼到現在中國青少年平均身高超過日本成了東亞第一。
在某些人口中就成了被激素催熟的?身高矮了就是中國積貧積弱,長高了就是食品含激素。
這是什麼心理?
我是想破了腦袋都想不出來。
而且他們都不看看周圍嗎?很多孩子成長過程中肉蛋奶都是不缺的。哪怕很多農村孩子,牛奶雞蛋都是能供應的。這些人的眼睛是被糊住了嗎?
他們在發言之前,能不能稍微做做功課。激素過多攝入會導致小朋友早熟,早熟會導致過早發育,過早發育會導致到了該長個子的時候卻不長了,也就是說會導致長不高。新聞媒體也報導過某些家長給孩子過度進補導致孩子早熟,然後個子長不高的案例。
希望以後中國的青少年,不僅是身高長高了,心理也同樣是巨人。
很多人都說山東人個子高
我看不到權威的統計數據,不知道山東人到底是不是全國平均身高最高,但是我相信,我父母,我爺爺奶奶那一輩,山東人絕對不是最高的。
原因很簡單,因為當時的山東人吃的不夠好。
我爺爺只有165,我父親只有170。
因為我爺爺連發黴的地瓜幹煎餅都吃不上,去當兵的時候因為長期營養不良,體重達不到100斤的最低標準,為了過體檢關喝了小半缸水。
所以他只有165。
因為我爸爸小時候只能煎餅配大蔥和鹹菜管夠,雞蛋都是隔三差五才能吃一個的稀罕東西,肉更是只有逢年過節能吃那麼幾次。
所以他只有170。
那麼現在呢?
為什麼山東人的平均身高很可能是全國最高?
因為我們山東人「憨」,不像很多其他地方的人那麼精明,賺了點錢不知道攢下來去投資,去做更大的生意,就知道先敞開了吃。
我記得很清楚,我小時候,爹媽兩個下崗職工小個體戶,一個月加起來也就賺個四千塊錢,絕對不到五千。
按照某些人的活法,我爸媽那點工資怕是真沒吃肉的資格,必須盡一切辦法節衣縮食,把恩格爾係數控制在20%。
然而就是這點錢
他們讓我敞開了喝,一天四盒純牛奶。
他們讓我放開了吃,每頓都得兩個肉菜,一天還得吃四五個雞蛋。
我家的恩格爾係數估計得常年維持在至少百分之70%。
所以170的爹和160的媽也能養出184的小夥子。
要不是在垃圾高中住了兩年校,丫食堂被承包所以質量太差,過了好久沒肉吃只能一天六個雞蛋加兩根金鑼肉花腸補充蛋白質的生活,我估計我高低還得再長三公分。
誰能想到,如今國民平均身高最高的國家——荷蘭在200年前人均身高比現在矮了將近20cm。
想當年小日本真是小日本,腦補豐臣秀吉、德川家康等一眾叱吒風雲的歷史人物,其身高比起霍比特人高不了多少(從各國博物館裡的日式盔甲收藏可窺豹一斑)當然同為東亞國家的我們,也沒必要五十步笑百步。
造訪過兩次日本,很有意思的一個現象便是,目視在同為東亞國家的日本年輕一代男性的身高普遍都在180cm上下,女性則大多為160cm以下,或許這最萌身高差的差距造成了他們的平均身高逐漸被中國超越。
反觀中國,在北京170cm以上的90後女生佔比超過30%,180cm以上的90後男生佔比超過40%。其實,90後體育鍛鍊的時間和水平較之以往並沒有太多改善,但營養水平卻有明顯提升,這其中或許有很多化肥、催熟食品添加劑的作用,但蛋奶的作用不容忽視,可以想見隨著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實現,未來中國人民的身高水平亦會隨著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而奮起直追,趕上白種人指日可待,復興偉業更可以視作黃種人偉大復興!
但是這個就是事實嗎?中國人平均身高已經到了如此地步嗎?我看未必!
有同學中學的時候曾經去測過骨齡預測身高,醫生說我應該可以長到183左右,但事實是矮了很多,因為讀書住校階段夥食沒搞好,在長身體最需要營養的階段沒跟上。
現在看我的侄兒侄女們,清一色的高個子,平均身高明顯比他們父母高多了,很明顯是營養跟上了。而且出國後跟西方人打交道多了,也發現他們中個子矮的人並不少,再看他們的家族照片大部分人的父親爺爺輩都不高,也就是最30年的幾代人身高才起來了。
所以這就是個營養問題,身高一定是一代比一代高,但是肥胖問題恐怕也是一代比一代嚴重,這個比身高問題更值得重視。大家可以看數據,全國20-25歲的男性,平均身高最高的是山東,北京,黑龍江,這三個地方都沒有超過175.7這個數據。
你現在告訴我,19歲的就超過了?你是拿這三個地方的19歲算的麼?
那我再告訴你,南方的廣東、廣西、雲南等地20-25評價身高連170都不到,就算19歲的長的高,南北一平均,能到175.7?真是睜眼說瞎話!
至於女生,就算有山東的169.45,北京以及黑龍江的165+,那也平均不了南方的158-160啊?怎麼得出來全國163.5的數據的?難道南方多女生,北方多男生?這麼不平均?
對這數據,個人持懷疑態度!
其實這個數據跟那個山東女平均169多一樣的問題。按照這些數據,由於山東北京比全國平均身高高6釐米左右,那麼19歲的山東男平均182cm,而又由於山東男比女高6釐米左右,所以山東19歲女孩平均176cm,由於我們測身高都是裸足,所以現實中山東女孩再穿上鞋包括高跟鞋,穿鞋實際平均180cm,再加上同身高女比男看上去高一些,所以看起來山東年輕女孩平均183cm,按照目前的增長速度,10後山東女孩人均190cm,到時候全國女孩的平均身高也將達到185cm,那麼我們現在的房屋和公共設施就得重建,那將創造巨額的GDP,從而超越美國,飛向太空……
實際上19年山東職場女性平均才163多,這裡面很少有中老年!我現在就在北京,這邊高中和大學女生165以上的很多,但最多也就是個平均165。我也是剛上完大學不久,我前女友99年淨高170,東北人,軍訓時整個學院比她高的也不多(學校人很多),我妹妹00年不高淨高161,廣州上大學(名校),正好中等。
雖然我不矮身體條件出色,但我覺得進一步的影響是,我們對外自信了,但對內會使更多的中國人產生自卑感,事實上平均身高的數據越低,我們每個人在自己的群體裡就更自信不是嗎?而數據「變」高,因為很多人是沒那麼高的,尤其是很多還不到一米七的南方人民會認為北方人平均已經超過一米八,從而對北方人更加抗拒,然後再拿經濟數據取笑北方,北方又會用文化攻擊南方,南方又會說漢人都南遷了……可怕!而看了網上的數據,女生也會對男生的身高要求更高,這樣會產生更多光棍,也不利於社會穩定。其實就算數據是185.7也有人信……
最後還是易為來總結:
1、中國人裡,高矮分化和貧富分化成正比
越是偏遠貧窮地區,個子矮小的人越多,我估計和營養攝入有關係。
有一次我經過一個建築工地,發現有女建築工人,也有老人做建築工,讓我非常驚訝的是,他們的身高顛覆了我對建築工人的刻板印象,因為我一直覺得建築工人是幹體力活的,應該比較強壯高大,結果工地裡走出來的人,一色的都比普通人還要矮小一個度的身高,為什麼特別矮小的人偏要選擇做建築工人?
最後想明白了,不是矮小的人故意選擇做體力活,而是工地搬磚這種工作門檻低,很多貧窮地區出身的人更多從事這個行業。
如果想要完全拉高整個中國新一代的身高,消滅貧窮是終極之道。
2、營養攝入水平決定了身高
歐美很多高大壯,而東南亞人多數偏矮瘦,除了人種特徵外,和飲食習慣有關,寒冷的地區更需要攝入蛋白質,歐美的飲食習慣中,肉類攝入水平比東南亞的普遍高,像我們中國南方的飲食習慣,精緻有之,但是肉類佔比不高,甚至很多地區早餐都是喝粥配小菜,營養多樣性來說不夠,蛋白質攝入量也不足。
而現在,中國城市的家庭獨生子女一代基本都有優質的資源,不再存在營養不良的情況,所以身高數據不斷增長是符合現實的。
3、牛奶攝入量是個重要因素
我自己從小非常喜歡喝牛奶,基本是喝奶狂魔,成年身高比我媽大概高7、8cm,身邊的人有普通南方孩子長到180cm以上的,大多數也是牛奶供應不斷。
我認識的一個教師家庭,獨生子女,那家的媽媽對孩子完全是精緻養的那種,青春期牛奶和羊奶不間斷任喝,那家的孩子直接185cm,就完全擺脫了遺傳基因的制約。
別的牛奶我不推薦,按照我一個喝奶狂魔長期的挑挑揀揀,最後就選了新疆的天潤和花園這兩種,奶的濃度和某利某牛完全不是一個水平線的,口感也完全不一樣,喝完就知道了。
酸奶這個看個人口味,我自己挺喜歡這家的酸奶。
我希望大家都能記住這句話:
馬克思主義辯證法與認識論和方法論是一致的,辯證法也就是認識論和方法論。辯證法作為認識論和方法論就成為辯證思維方法,它是人們把握客觀事物的一種認識工具。鄧小平要求我們「照辯證法辦事」,就是要求我們把辯證法轉化為認識論和方法論,轉化為辯證思維方法。辯證思維方法是人們正確認識世界的中介,是人們正確進行理性思維的方法。辯證思維方法是一個整體,它是由一系列既相區別又相聯繫的方法所組成的,學會辯證看待問題,才能看清本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