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聽題:相親約會時,假如女孩子想要知道男孩兒是否有房有車時,怎麼講比較好?
假如直接問,會給人一種物質女的感受。我見過這樣一個方式 ,女孩兒還可以問男孩兒,
你們住宅小區的停車位貴不貴?
既不存在立即提房,也並沒有提車,可是還可以從男孩子回答的內容中,毫不費力的掌握男孩子的經濟狀況。
這是一個非常簡單的套話方式 ,假定另一方早已在做某件事,在這個基礎上明確提出一個與此相關的難題,從而套出另一方的真正想法。
小編早已很迫不及待的跟大伙兒分享了,原本是要放到末尾的,可是大家就是敞亮人,也不吊胃口了,鬼谷子將這些話術概括為:
雖非其事,見微知類。
了解某一點、某一方面,就可以神不知,鬼不覺地了解這一類的狀況。
今日,大家就來講下鬼谷子的攻心術。
一
大家先不要著急著讓子貢出場,說一段春秋時代衛國的家醜。
在《鬼谷子》裡有這樣一句話,父子倆離散,乖亂反目。這兒說的「父子倆」八成是指衛國國君衛輒即位後,與其父衛蒯聵爭奪王位的事情。
這衛蒯聵因違逆衛靈公之命逃跑國外,之後他的兒子衛輒繼位,拒不接受父親衛蒯聵歸國。由於,要是他爹回來,他這個衛王就當的名不正言不順。
這原本是衛國的家務事,但卻嚴重違背了儒家思想「父父子倆子,君君臣臣」的規矩。再加上,孔子當時還領著衛國的工資,
便與孔子有了關係。
二
坦白講,孔子事實上不喜歡衛靈公,例如就當時「友善」的評價衛靈公是「無道昏君(子謂衛靈公之無道)」。
但事實上,衛國國君對待孔子還是不錯的,尤其是衛靈公。孔子當時周遊列國剛到衛國時,衛靈公就許給孔子「奉粟六萬」的待遇,奉為客卿。
儘管是份閒職,具體任務是陪老闆聊天,手上事實上不存在權力,但孔子總算找到了工作。
為什麼不給孔子安排具體官職,也不能全怪衛靈公。當時衛靈公面試孔子時問:孔先生,你可會排兵布陣啊?
孔子答:這個真不懂,我的專業是搞祭祀。
多說幾句,儒家思想的發明人事實上不是孔子,儒家思想最早就是搞「俎豆之事」的,也就是搞祭祀的。很顯而易見,衛靈公對孔子很失望。彼時天下諸侯紛爭,想找工作必須要有兩個本領,要麼能說,要麼能打,可孔子都不擅長,專業不對口。
很顯而易見,孔子對衛靈公也很失望,那麼大年紀了,一天到晚想著打打殺殺,可不可以有點出息?因此孔子離開了衛國。
但很快,他又被衛靈公給請回去了。這是為啥呢?
孔子雖是個「偏科生」,不會兵法,但他好歹也是全國「文科狀元」
」。那時,像晉國、齊國這樣的豪門都對孔子合上了大門,拒不錄取。甚至於連孔子祖籍宋國也清高的合上了大門。孔子苦學多年,空有一輩子才華,一腔抱負,卻被豪門拒之門外。
一直在破壞規則的豪門們,在弱者面前突然裝起了清高,說起了規則,諷刺!
殊不知,唯有偏僻的衛國向孔子拋出了橄欖枝:你來我這吧,我給你一百萬獎學金,哦不,「奉粟六萬」。
衛靈公隱隱約約覺得,老孔那一套,也許有用,之後能做大,但究竟有啥用,他也不知道。他意想不到,恰好是因為他在孔子艱難的時候拉了他一把,才使得「衛靈公」能名垂千古;他意想不到,眼前名不見經傳的孔子會成為萬世師表;他意想不到,儒家思想日後會成為中華文明的核心。也許他也沒想那麼多,但他依然樂意為孔子破壞一次規則,幫一下孔子這個「偏科生」。
儘管,那時的衛國也不安生,動蕩不安。
但,大家確實要給「衛出公」點個讚。有時,選拔人才的規則是人定的,制定規則的目的難道說不是為了選拔更優秀的人才嗎?
要不然,要規則幹嘛?
三
孔子打卡上班沒過多久,衛靈公就過世,他的親孫子公子輒即位,是為衛出公。
可新衛王他爹太子蒯聵在晉國活著好好的,正對著衛國的王位虎視眈眈。自此十餘年間,這對親生父子為了爭搶君位,分別網羅人才、積蓄力量,爭鬥得兩敗俱傷。
在這場恩怨中,孔子會如何做?世人想要知道,他的弟子們也想要知道,老師是否會幫衛出公呢?
冉有是個滑頭,他很想要知道孔子的想法,可他又不敢直接問,因此他去慫恿孔子去問。
孔子倒也爽快一口就答應了。冉有內心竊喜,小樣上當了吧。但是冉有依然小看了孔子的口才,他可是被潤之先生稱之為是「縱橫家之祖」的狠角色啊。
子貢來到孔子面前說:恩師,我想要請教個問題,你說商朝遺老伯夷、叔齊這對兄弟兩,是什麼樣的人呢?
原句是:伯夷、叔齊何人也?
是的,你可能會發現孔子並沒有傻乎乎的直接去問,反而是轉了個彎。說到底,有些話題太過敏感了,問的人尷尬,答的人也尷尬。
孔子是怎麼回答的呢?答:古之賢人也。
為什麼孔子這麼說,是因為伯夷、叔齊是孤竹國的王子,叔齊主動讓位給伯夷,伯夷不受。結果叔齊也不肯打亂社會規則,也未即位。
這兄弟兩就這樣相互退讓,主動讓位給對方。
因此 ,孔子稱這些人為賢人。
四
孔子又問:「這些人之間會有怨恨嗎?」
你是否會覺得孔子跑題了,冉有想要知道孔子對衛國父子奪位事件的見解,而子
貢好像在跟孔子討論古人道德品行的問題。
孔子說:「他們求仁得仁,怎麼會怨恨呢?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已欲達而達人。伯夷、叔齊求仁得仁。而衛蒯聵、衛輒父子倆爭位,爭得魚死網破,都沒有仁心,這樣的人必定失道、失德,其下場可想而知了。
子貢用衛蒯聵、衛輒父子倆爭位與伯夷、叔齊兩兄弟相互之間退位形成鮮明對照。他發覺孔子讚揚伯夷、叔齊,並表現了對衛出公父子倆爭位違背等級名分又失仁的不滿。
即然孔子誇讚伯夷、叔齊,就自然而然反對衛轍、衛蒯聵、衛輒父子倆。
因此,子貢一個「衛國」都沒提就明白了老師的真實想法,他出來對冉有說:夫子不為也。
「老師不會幫助衛國國君的。」
子貢,請收下我的膝蓋。我想用一句歌詞形容你:
你是光、你是電、你是唯一的神話!
五
子貢的這一典型案例,或許是對鬼谷子「雖非其事,見微知類」最好的註解了。那我們具體應該怎麼做呢?有如下兩步,作為參考:
第一步,拐彎,是為了能降低他心理防禦,譬如聊一些他感興趣,看起來與己方想知道的內容無關的話題。
第二步,設問,無意識勾勒,假裝無意識的說出自己想知道的內容,可以憑藉故意說錯,或者是製造話題矛盾,或者是故意說一半,勾引他說出剩下的內容。
做好如上兩步,就好似是給他設下了陷阱,不管他怎麼回答,我們都可以很快的了解他的真實想法。
有兄弟會說了,為啥要拐彎呢?因為,直來直去行不通。
因為曲徑也能通幽,這是我們獨自行走社會之上應當具備的一項技能。在現實生活中,未必是所有的人都會將自己內心的想法直接表述出來。在這類情況下,為了能摸透別人對這件事的真實看法,我們可以獨闢蹊徑,用一招鬼谷攻心術,繞個彎子,易如反掌的將問題解決掉,不妨一試呢?
說了這麼多,今天小編給大家推薦一套關於心理學的書籍,主要教我們如何為人處事,從人性的角度,任何挖掘出人性的弱點,察言觀色,走向成功。
讀《鬼谷子》知道,如果遇到的是豬,你不用跟他談思想,因為他關心的是飼料。讀《狼道》知道,不要把秘密告訴好朋友,因為好朋友也有好朋友。讀《羊皮卷》知道,愛笑的人運氣不會差,因為運氣差的人根本笑不出來。讀《人性的弱點》知道,心情要留給懂你的人,感情要留給愛你的人。讀《墨菲定律》知道,教會你不要相信任何人的人,永遠都是你最信任的人。
這五套書集演說技巧、人性弱點、心理學之精華,為老闆、經商、職場人所必讀。書中涵蓋了很多經典案例,每篇都有解析與導讀,教會大家為人處世的生存法則和智慧謀略,借古人之經驗,少走很多彎路。
學謀略,學心理學,這五本足矣,五本限時特惠88.8包郵到家,一場電影的錢,少抽兩包煙,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