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法律視角看人肉搜索事件

2020-12-24 遊戲與法研究中心

這是「遊戲與法研究中心」的第81篇原創。

「人們無法通過邪惡的手段來達到美好的目的。

因為手段是種子,目的是樹。

人類必須為所有的人類衝突找到一種解決辦法,一種排除復仇、侵略和報復的辦法。

在你反對一切罪惡和暴行的時候,就必須同時放棄任何不正當的手段。」

馬丁·路德·金的這段話,很好的詮釋了從法律的視角如何看待「人肉搜索」。在網際網路的歷史上,有一些非常知名的「人肉搜索」案例,例如:姜巖死亡博客事件、虐貓女事件、銅須門事件等。

人肉搜索在本質上,引發了我們對於隱私權的探討。

新中國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民法典》中,人格權編規定了人格權的一般規則,並對隱私權、個人信息保護等作了明確規定。針對隱私權和個人信息保護領域存在的突出問題,在現行法律規定的基礎上,在個人信息保護方面作了一些規定,進一步強化對隱私權和個人信息的保護,努力從民法角度回應社會關切,並為下一步制定個人信息保護法留出空間。

一些人肉案件的被人肉者,往往在當時引起了民憤,而越是在這種時刻,越要保持理智,不要總去看自己想看到的東西,更不要對輿論焦點進行「網絡審判」。不公正的程序一定會帶來不公正的結果,這就是「毒樹之果」。

為何君子要一日三省吾身?因為每個人的內心都有或多或少的幽暗,君子雖論行不論心,但依然要寧靜致遠,養心修德,以免行為被幽暗之思所支配。

公民的隱私權與知情權在很多情景下,是需要平衡的。將公民的信息以「人肉搜索」的手段公之於眾,此時隱私權是否要優先於知情權?而將犯罪嫌疑人的個人信息公之於眾,涉及到公共利益,此時的知情權是否要高於隱私權?

羅翔教授曾說,「人肉搜索」讓我們思考道德批判與隱私保護的限度問題,焦點的問題其實就是隱私權和知情權表達自由的衝突。人的本性總是希望更多的知道他人的信息,但是又不希望自己的信息過多的洩露,我們喜歡八卦別人,但不喜歡自己被八卦,我們喜歡窺探別人,但不喜歡自己被窺探,這就是人性。這個世界很多的時候,不是善與惡的對決,而是善與善的對決。

魏徵曾說:憎者唯見其惡,愛者止見其善。愛憎之間,所宜詳慎。

相關焦點

  • "人肉搜索"頻頻引發惡性事件,它到底是如何找人的?
    ▲「高鐵霸座男」事件當事人孫某(圖片來自網絡)經常上網的人,對於「人肉搜索」這個詞不會感到陌生。人肉搜索作為一種新興的信息搜索方式在網絡上被瘋狂使用。近些年發生的很多熱點事件中,都能發現「人肉搜索」的身影,這些事件中,有些其發揮了懲惡揚善的作用,更多的則是造成了嚴重的惡果。
  • 花季少女iforeverlm難抵「人肉搜索」投河身亡
    家人認為琪琪之死與一起「人肉搜索」有關。據警方通報,在陸豐市陸城某中學就讀高中的琪琪,曾於12月2日到該市東海鎮金碣路的某服裝格仔店購物。但沒過多久,琪琪購物時的監控視頻截圖就被該服裝店的店主蔡某某發布到了網絡上,並配文稱截圖中的女孩是小偷,請求網友曝光其個人隱私。  這則「人肉偷衣服女生」的信息引起了熱烈反響,眾多網友紛紛參與「人肉搜索」。
  • 明令禁止人肉搜索:「我不想再被扒光了」
    有人曾說過一句話: 「人肉搜索」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維護社會道德正義,另一方面卻在不斷侵犯公民隱私權和名譽權。 深以為然。 仔細想一想,如果沒有明確的法律法規來控制「人肉搜索」,後果將不堪設想。
  • 「人肉搜索」也能揪出真兇——《網絡謎蹤》
    說到類似的播放形式,最近看的《愛情公寓5》有一集也用了類似的形式播放,不過《網絡謎蹤》用的是電腦,《愛情公寓5》則是用微信界面的方式播放。特別是觀眾看微信的界面會更有參與感,感覺是自己的朋友在和自己分享他的有趣事情。
  • 造謠、網暴、人肉,網際網路的正確打開方式是什麼
    最近發生了很多值得關注的造謠、網暴和人肉事件。比如今年七月份的時候,一名女子去拿快遞被超市老闆偷拍了小視頻,然後這個小老闆用自己的"聰明材質",編出來了一個知音裡的小故事,這個小故事就給這名女士帶來了很大影響。
  • 起底「人肉搜索」產業鏈:身份證號、住址、住宿記錄全部上架待售
    黑灰產業鏈轉移對於這次的微博用戶信息洩露事件,微博方面表示,微博一直提供根據通訊錄手機號查詢微博好友暱稱的服務,用戶授權後可以使用該服務。但是,微博並不提供查詢用戶性別和身份證號等信息,也不提供根據用戶暱稱查詢手機號的服務。3月的這起數據洩露事件,對微博服務沒有影響。
  • 「社工庫」成人肉搜索神器 可查開房
    網上的「人肉搜索」就是對社會工程的一種應用。同時,社工庫的搭建原始碼和查詢使用的用戶資料庫,都被這類網站當作牟利工具在網上叫賣。輸入QQ號 網站能查他人信息「一秒鐘記住域名:我就是社工庫。」北京青年報記者發現,該網站是一個模擬搜尋引擎頁面構造的信息查詢網站,分為「QQ密碼查詢」、「QQ資料查詢」和「開房記錄查詢」三個部分。其中,QQ密碼和資料的查詢需要輸入想要查詢的QQ號,而開房記錄查詢則需要輸入相應的身份證號。在QQ資料查詢中,北青報記者輸入了相應的QQ號,發現可以查到此號碼幾年前使用過的暱稱,以及加入過的QQ群組的情況。
  • 變態網友人肉搜索超可愛巨乳OL,結果……
    進入了東京築地的牡蠣專賣店採訪,想不到受訪的OL大口吃東西的樣子太過可愛,加上又頂著一雙巨乳,立刻引發日本變態網友們展開人肉搜索!不過大家的人肉技術太差,結果找到的.....       集才華、美貌於一身的千趣網霸氣美女小編——情報局一姐(qbjyijie)正式開通微信公眾號啦,想要了解一姐的日常、想和一姐打嘴炮、想要一姐的私照?
  • 商家借優衣庫不雅視頻事件營銷 自媒體廣告吸引商家
    與此同時,隨著網絡對視頻主角的關注,「人肉搜索」的合法性也成為網民討論的焦點。   7月18日,相關新聞量持續下降。優衣庫事件的真相還沒有水落石出,臺灣優衣庫事件升級版被曝出。   7月19日,新華網等媒體對該事件的調查結果進行了報導,再次引起了網民對這起不雅視頻事件的關注。結果顯示,這並非是商家的炒作行為,發布這段不雅視頻的人已經被刑拘。
  • 博主號召網友人肉裸騎美女反遭人肉
    的配圖微博引發關注,短短兩三小時中出現劇情反轉,網友們不僅沒去人肉搜索圖中的「杭州妹子」,反而把原始微博發布者@杭州城那點事 小編個人信息挖了出來,眾多評論也幾乎一邊倒地譴責小編呼籲人肉搜索這樣的網絡暴力。@杭州城那點事 隨即刪除兩條相關微博,弧度也查證得知,其發布的照片攝於今年6月13日在英國倫敦舉行的裸騎活動,原始來源是臺灣某宅男論壇。
  • 評徐州某校學生虐狗事件——在愛動物之前,請先學會愛人
    對虐狗少年進行人肉搜索虐狗的事,目前已經成了徐州城內街頭巷尾熱議的事件,大家在譴責之餘,也有人將虐狗少年的個人和家庭信息,包括電話號碼、家庭住址統統「人肉」了出來。可是,在「人肉搜索」的時候,這種行為已經違法了……藏在黑暗的數碼叢林裡,高舉話語暴力的武器,狙擊那些被設定為有罪的道德獵物,這就是,網際網路時代出現的 「人肉搜索」。
  • 人民網評:「社會性死亡」事件背後的推手是赤裸裸的網絡暴力
    @人民網 12月1日消息,讓羅某「社會性死亡」的梁穎,在事件反轉之後,本人和家人遭受了網絡暴力;污衊老師體罰孩子致吐血的家長,在事件澄清之後也受到了網友謾罵;「清華學姐」在道歉之後,受到網友關於身材、長相和分數的抨擊……類似事件層出不窮。
  • 張超前女友後續,再爆出軌證據,自爆遭人肉搜索,擔心人身安全
    張超前女友「酷格」再爆其出軌證據,還稱自己被人肉搜索,人身安全無法得到保障。在之前爆出的證據,基本都沒有什麼強有力的證明,可以證明張超在與自己交往中,同時劈腿金晨、鄧鬱立等人。「捉賊捉贓,捉姦在床」這個道理大家都懂,只是一些聊天記錄很難讓眾人臣服。
  • 杭州女子取快遞被造謠出軌事件:公權力之劍的意義
    依據相應法律規定,警方對二人分別作出行政拘留處罰。  但谷女士認為,這一事件對她造成了嚴重的身心創傷。被公司勸退、被診斷為「抑鬱狀態」、男朋友工作也丟了……谷女士說,一系列的打擊之下,讓她覺得「我認認真真、辛辛苦苦地活了28年,最終活成了一個笑話。」
  • 媒體談社會性死亡背後:一些網民利用輿論煽風點火存法律風險
    ● 社會性死亡的背後很大程度上是網絡暴力的驅使,網民在觸發性事件刺激下,藉助虛擬空間,用語言、圖片、視頻等對人進行傷害與污衊,裹挾著一種「置之於死地」的洩憤快感● 在「清華學姐事件」中,如果說學姐發聲只是為了維護自己的「權益」,那其他人的轉評、傳播、審判、「人肉」,則是這場「鬧劇
  • 成都確診病例孫女遭「人肉...
    北京日報綜合 8日,成都公布了新增3例確診病例活動的軌跡,這本是疫情防控工作的常規操作,但因為患者趙某的活動軌跡牽涉海霧裡小酒吧、playhouse酒吧等場地,#成都確診病例孫女#的詞條迅速登上微博熱搜,更有甚者,其遭到了「人肉搜索」——姓名、身份證號、家庭住址等隱私被網絡公布,引發廣泛關注
  • 日本JK畫師的事件再發酵,被人肉搜出學校與長相,社團部員受牽連
    自從日本JK在推特上分享自己,獲得由東京都教育委員會舉辦的東京都高中文化祭第31回展的獎項後,就成為了網上的熱議事件,如果是單純支持她與眾不同的創作作品而評論的話,其實不會發展成如今如此輿論惡劣的事件,主要是反對派的加入導致事件一發不可收拾,也就是我們俗稱的「網暴」。
  • 3月起一批新法律法規實施
    央視網消息:從今天(3月1日)起,一批新的法律法規開始施行,來了解一下。  全面推行註冊制 加大證券違法行為處罰  今天起,修訂後的證券法正式施行。
  • 以「清華學姐」事件和非法催貸為視角看社會性死亡社會根源
    社會性死亡有其深刻的社會根源-------以「清華學姐」事件和非法催貸為視角社會性死亡深植於有限的社會文明程度,法治文明的亟待發展為其大行其道大開一路綠燈。3、法律始終是法律,輿論只是輿論。法律才是社會規則,才是違法或者犯罪的評價標準,輿論從來都不是。「輿論審判」僅僅是言論自由語境下的眾多個人對同一件事的意見表達,個別話題發起者不可否認地帶有意圖影響事件最終結論的個人訴求;即使如此,事件最終還是用法律規則作出評價,尤其是涉法案件。
  • 日本學生告白被拒 性侵後吃人肉!回國免刑 犯案過程還出書販售
    記者吳孟庭/綜合報導第74屆威尼斯影展首映,並榮獲「地平線單元」評審團特別獎的《食人錄》(英文片名:Caniba),講述39年前巴黎真實殺人案件,一名日本男學生在告白被拒後,把女同學殺死並奸屍,還將她的屍體肢解食用,並向媒體表明「人肉口感就像鮪魚生魚片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