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們農村老家用電有幾大難題:不間斷停電、經常短路造成用電設備燒壞、電費太貴用不起。直到前幾年國家的電網改造工程整改到位,現在基本和城市裡一樣能享受穩定的供電,電費也降了不少。以前農村電費1.5元一度,現在不到5角,您知道是為什麼嗎?
用電收費承包製
以前統計收取電費,都是工作人員挨家挨戶人工查抄電錶。由於每個電管所正式編制人員過少,管轄面積過大,所以不得不聘請臨時工,每名臨時工負責一個村子的幾百戶人家,每月前來收取一次。電管所和臨時工採用的是承包製,給臨時工一個底價,讓他按底價負責每月上繳該村實際用電費用,具體每戶人家分攤多少電費,就需要臨時工上門查表。臨時工的固定工資是很低的,為了增加收入,電管所允許他按照規定的範圍在底價基礎上適當提高。
按道理來講,假如一個村每月用電一萬度,電管所底價是5角一度,那麼臨時工提高到6角收取農戶電費,則可以賺一千元,是相當可觀的,穩賺不賠的買賣。可實際情況確是,臨時工按一角的差價收電費,他說虧了;於是再漲一角,還是虧了;然後漲到1.5元,還說沒賺錢。還想繼續上調單價,老百姓不願意了,民憤難平,電管所於是要求臨時工不能再漲價了,然後臨時工選擇辭職——看來是真的不賺錢。為什麼會這樣呢?其中必有貓膩。
每戶人家陰陽兩線
每戶人家陰陽兩線,換句話說,以前農村因為電網設施不規範,稍微懂電知識的人都能輕而易舉地給自家裝兩個總開關,總開關是並聯關係,都能控制全家用電。其中一個開關用電經過電錶,用了多少電錶讀數隨之增加;而另一個開關則繞過了電錶,怎麼用也不經過電錶——其實就是偷電。所以,電管所那裡顯示一個村實際用電一萬度,而臨時工上門統計一遍發現只有5千度,另一半只有自己承擔。然後臨時工為了不賠錢,便要繼續上漲電費,而電費上漲了,老百姓們承受不起,只有加大偷電的力度……這是個惡性循環的過程,互相角逐,到最後,電費太高導致的後果電管所無法交代,只能選擇換一個臨時工。
按說,偷電的行為不足取,但這是形勢所迫。一個開始正常的村子,往往到最後就發展為大部分人家開始偷電。每個村子始終會有幾個自作聰明的人,最開始少數人打起了偷電的主意,然後電管所臨時工發現他的數據和電管所的數據對不上,少了的一部分要他自己掏腰包,於是下個月開始漲價。一漲價,正常用電的村民肯定不樂意,「別人偷電讓我們來承擔」,於是原本內心在猶豫徘徊是否要偷電的村民也不再猶豫了,慢慢越來越多人加入這個行列。
但只能說很多人是在不公平之下做出的無奈之舉,很多村民還是善良的,他們會讓自家的電費始終維持在一個自己能夠承受的範圍內,例如每月願意花50塊的電費,那麼看到電費過了50塊了,便開始偷電,無論電費漲到多少錢一度,都在掌握之中。反正只承受得了這點電費,漲價的話就只能動點手腳了,良心過得去。
其實,以前農村用電這個現象,基本所有人都心知肚明,電管所人員、臨時工、農戶,但在當時的電力設施條件下,面對惡性循環,根本無力改變。隨著電網改造,電路從供電到用電整個網路改進,過去上門爬梯子看電錶收費的時代過去了,現在電管所遠程就能知道每戶人家用電情況。而因為技術的提升,偷電的技術難度和風險程度大大提升,再加上原來1.5元一度的電費現在降到5角以內,也沒人再起偷電的歪腦筋了,可謂是皆大歡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