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面霜導致「大頭娃娃」?速查你家面霜!

2021-01-11 奶粉智庫

粉哥導讀:昨日B站博主「老爸評測魏文峰」曝光了一起疑似「大頭娃娃」事件——有家長從市面上購買「噯嬰樹」品牌的「益芙靈多效特護抑菌霜」,給5個月大的孩子使用後出現「大頭娃娃」現象:發育遲緩、多毛、臉腫大等。對此,很多媽媽開始恐慌,為什麼一瓶小小的嬰兒面霜會造成寶寶「大頭娃娃」的病態呢?寶寶皮膚問題如何處理?下面跟著奶粉智庫一起來看看吧~

為什麼嬰兒霜會導致不良反應?

我們可以看到視頻中的寶寶出現的不良反應表現在:不長身高、連續多個月不正常的長胖、全身長又密又長的汗毛等。經過一系列的身體檢查、母乳檢查後,當地醫院醫生懷疑是激素藥膏所致。但家長並未給孩子使用過激素藥膏,最終將目光鎖定在日常使用的嬰兒霜上。據老爸評測的數據顯示:這位寶寶使用的嬰兒霜及同廠家的另一款嬰兒霜都檢測了30多(mg/kg)的激素(氯倍他索丙酸酯)。

氯倍他索丙酸酯是什麼?據資料顯示:氯倍他索丙酸酯為高效糖皮質激素。糖皮質激素也被稱為腎上腺皮質激素,是由甾核進行酯化、滷化、甲基化等反應產生的一系列衍生物,廣泛應用於臨床,常被非法添加到藥品、化妝品和食品中。在臨床上,皮膚科醫生會使用氯倍他索丙酸酯乳膏或霜劑,用來治療銀屑病、頑固性溼疹、扁平苔蘚、盤狀紅斑狼瘡等疾病,作為局部外用藥物能夠達到迅速起效的目的[1]。

但如果寶媽給寶寶長期大劑量、盲目使用添加了氯倍他索丙酸酯的嬰幼兒護膚品,將導致嬰幼兒攝入量較大,形成激素依賴性皮炎、毛囊炎等,甚至導致向心性肥胖、高血糖、低血鉀等全身反應。一旦停用,皮膚就會發紅、發癢,出現紅斑、丘疹,免疫力降低,甚至引發細胞癌變,這在醫學上稱之為糖皮質激素依賴性皮炎[2]。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激素藥並不是不能用,而是應該在醫生指導下,採用合理劑量並塗抹在恰當部位,並且限定時間,不要過度使用。但如果父母在不知道保溼霜裡含有激素的情況下,極有可能會一直給孩子使用,進而出現糖皮質激素依賴性皮炎的病症。

寶寶溼疹如何解決?

由於寶寶的皮膚系統並未發育完善,非常容易出現溼疹、紅臀、起皮等多類皮膚疾病。對此,面霜作為嬰幼兒常見的護膚品,在生活中比較常見,媽媽使用的也非常頻繁,尤其是溼疹類寶寶。根據獨立市場研究諮詢公司英敏特報告顯示:2018年中國嬰幼兒護理用品市場規模達到96.17億元人民幣。而未來五年將仍保持高速增長,預計2023年將突破188.88億元人民幣。其中嬰幼兒護膚品佔整個嬰幼兒護理用品市場的60%。

在高速增長的同時也暴露出許多問題:各類產品魚龍混雜,價格差別大,質量參差不齊,監管力度不一。近年來,江蘇網絡電視臺、中國消費者報等多家媒體相繼報導,多款熱銷寶寶霜(膏)存在違規添加激素的現象。據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2020年發布的《網售嬰幼兒溼疹相關產品中激素類藥物的檢測及調查分析》中41批嬰幼兒溼疹相關產品中非法添加的氯倍他索丙酸酯最高量為522.1mg/kg[2],已超過常見臨床上皮膚用藥量(0.05%)[3]。

(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

寶媽需要注意的是,我們從臨床上醫生對氯倍他索丙酸酯乳膏或霜劑適用範圍可以看到,並不是所有的溼疹寶寶都需要塗抹激素類面霜。嬰幼兒溼疹在全世界的發病情況不一,全球嬰幼兒溼疹的發病率在10%~30%[4]。所以作為寶媽,首先要了解到寶寶溼疹的原因,再對症下藥~

一般情況下,引起寶寶的溼疹大部分是由於內在因素。如乾燥、摩擦導致寶寶的皮膚黏膜受損,還有接觸化學物質如化妝品、肥皂、各種洗衣劑等。此外,還有一部分寶寶是因為進食某種致敏性的食物,或者是吸入某種花粉、塵蟎、羊毛等會對寶寶造成過敏的物質,進而造成寶寶發生過敏性溼疹。

不管寶寶是發生哪種類型的溼疹,治療溼疹的主要方法為:塗抹保溼霜和外用皮質激素。那麼應該如何選擇保溼霜和外用皮質激素軟膏呢?

保溼霜的類型

市面上常見的嬰兒面霜類型較多,如「妝字號」、「消字號」、「械字號」。針對寶寶溼疹如何選擇呢?

「妝字號」屬於非特殊用途化妝品經藥品監管部門備案後獲得的許可證標號。寶寶日常護膚中常用的保溼霜、面霜、護臀霜等都屬於「妝字號」產品。「妝字號」的護膚品應該用在皮膚屏障功能完好的健康人群身上,如果寶寶發生感染,則不適合使用。此外,「妝字號」的產品不應該有任何治療宣傳的廣告語。

「消字號」「產品是經衛生部門審核批准,具有衛生批號的外用衛生消毒用品,包含消毒劑、衛生用品等,例如溼紙巾、衛生口罩等都屬於「消字號」產品。「消字號」的產品可能添加了一些抗菌藥物,例如酮康唑、咪康唑、恩諾沙星等,主要起殺滅和消除病原微生物作用,所以一定要在醫生的建議下使用「消字號」藥膏,並不適合溼疹寶寶。

「械字號」產品屬於醫療器械。醫療器械是指單獨或者組合使用於人體的儀器、設備、器具、材料或者其他物品,包括所需要的軟體。其使用目的包括:對疾病的預防、診斷、治療、監護、緩解,而不是護膚作用,更不適合寶寶保溼。按照醫療器械管理的醫用敷料命名應當符合《醫療器械通用名稱命名規則》要求,不得含有「美容」 「保健」等宣稱詞語。

所以重點來了:對於輕度溼疹的寶寶在選擇保溼霜時(寶寶有溼疹,但無結痂、化膿等感染現象),可以選擇無暗示能治療溼疹的「妝字號」嬰兒霜,不要選擇「消字號」、「械字號」的保溼霜。

外用皮質激素軟膏

對於中重度溼疹(化膿、結痂、全身性),首選治療方法為使用激素軟膏塗抹,為醫用範圍。這類用藥屬於「準字號」。

這類產品需要規定產品中的激素種類、塗抹時間以及塗抹範圍。比如針對氯倍他索丙酸酯激素而言,大面積使用不能超過2周;治療頑固、斑塊狀銀屑病,若用藥面積僅佔體表的5%~10%,可以連續應用4周。每周用量均不能超過50g;不能應用於面部、腋部及腹股溝等皮膚折皺部位,因為即便短期應用也可造成皮膚萎縮、毛細血管擴張等不良反應;不可用於眼部。[3]

我們可以看到,只要在醫生的建議下,正規使用激素類軟膏,一般不會對寶寶的身體產生副作用,所以爸爸媽媽在面對孩子使用激素類藥膏時,不要過度恐慌,拒絕用藥,以免造成更大的傷害。

奶粉智庫的3個建議

此次事件暴露的問題是:非正規嬰兒護膚品中出現激素,使得寶寶攝入大量糖皮質激素,進而導致寶寶出現糖皮質激素依賴性皮炎。對此,奶粉智庫想給生產廠家、渠道商及消費者3個建議:

①對於擁有生產「妝字號」普通嬰兒護膚品的廠家,需謹記不要在護膚品中添加國家禁止的激素類藥物,為消費者提供安全的好產品;對於沒有獲得「妝字號」的廠家,需遵守行業規則,不要打擦邊球,昧著良心賺快錢,攪亂市場秩序,而要合法合規生產和銷售;

②對於母嬰店及從業者:對於寶寶用品,母嬰店應謹慎選品,仔細辨別產品的類別,為寶寶寶寶提供適合的商品和優質的服務;而從業者需要提升自身專業度,掌握基本的育兒常識以及專業的產品知識,幫助消費者選到適合的產品;

③對於父母:首先要擦亮雙眼,不要被一些「虛假宣傳」迷住眼睛,知道如何辨別產品,在購買前應多做功課,為寶寶選擇適合的產品。最後看到此類信息時,應保持理性,避免被負面信息衝昏頭腦,引起恐慌。

現在這一事件還在不斷發酵中,寶媽難免擔心。對此,寶媽在購買產品時應注意產品類別;其次,這件事相關部門也在調查中,我們相信國家會嚴格調查和處理這件事的原委,所以寶媽不要過度擔憂,相信在這一事件也對中國嬰幼兒護理用品市場發出預警,需快速提高行業規範,生產廠家應嚴守行業規則,消費者利益在未來也將得到更好的保障。

參考文獻:

[1]問題面膜裡檢出的是什麼?-中國醫藥報/2015 年/8 月/21 日/第 002 版.

[2]《網售嬰幼兒溼疹相關產品中激素類藥物的檢測及調查分析》-董亞蕾,喬亞森,黃傳峰,王海燕,孫磊(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北京 100050).

[3]含氯倍他索丙酸酯的激素用藥說明-醫學百科.

[4]Martin PE, Koplin JJ, Eckert JK, et al. The prevalence and socio-demographic risk factors of clinical eczema in infancy: a population-based observational study[J]. Clin Exp Allergy, 2013, 43(6):642-51.

好啦,今天的文章到此就結束了,如果你還擔心寶寶的面霜問題,歡迎在文末給我們留言~

相關焦點

  • 用錯面霜,寶寶變成大頭娃娃!選購面霜要看包裝上有沒有這個字!
    像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就引起了很大的影響,最終導致三鹿集團轟然倒下,三鹿董事長鋃鐺入獄;而更早時間,還發生了大頭娃娃事件,也是因為喝奶粉導致的。不得不讓人痛恨這些奸商,怎麼可以拿孩子的健康來換取黑心錢。本以為,隨著對奶粉的監管越來越嚴格,不會再有大頭娃娃出現了。可是前不久,又曝出了大頭娃娃的案例,一名5個月的女嬰發育遲緩,汗毛較多,臉部腫大。
  • 嬰兒使用寶寶霜後變「大頭娃娃」?你家的寶寶面霜安全嗎?
    今天,多條關於#嬰兒用抑菌霜後成大頭娃娃#的內容,登上微博熱搜。 事情源於自媒體博主發布在網上的一條視頻。 視頻內容稱,江蘇地區一名女嬰,變成了「大臉娃娃」,全身腫脹,面部僵硬、汗毛瘋長。
  • 剛消停幾年,肥胖大頭娃娃捲土重來?嬰兒店推薦的嬰兒面霜有問題
    柚子爸媽和醫生經過多次排疑,將最終疑點鎖定在寶寶經常使用的嬰兒面霜上。原來這家醫院已經出現過四位這樣的寶寶了。醫生給寶寶做個全面詳細檢查,檢查結果個之前醫院一樣,未查出任何問題。這也更加證實了醫院方面的懷疑——外塗的嬰兒面霜可能存在激素超標問題。
  • 女嬰使用面霜後變「大頭娃娃」,額頭長毛髮育遲緩… 有激素!
    女嬰使用面霜後變「大頭娃娃」,額頭長毛髮育遲緩… 有激素!1月7日B站博主@老爸評測魏文鋒曝光了一起疑似「大頭娃娃」事件(視頻截圖)於是一家人趕緊帶著孩子去醫院檢查可是一點問題都查不出來一家人決定去更權威的醫院求醫醫生們懷疑孩子出現的症狀是因為使用了激素藥膏導致的最後所有的疑點都集中到一瓶日常使用的嬰兒霜
  • 嬰兒使用寶寶霜後變「大頭娃娃」?你家的寶寶面霜安全嗎?
    今天,多條關於#嬰兒用抑菌霜後成大頭娃娃#的內容,登上微博熱搜。 事情源於自媒體博主發布在網上的一條視頻。 視頻內容稱,江蘇地區一名女嬰,變成了「大臉娃娃」,全身腫脹,面部僵硬、汗毛瘋長。圖片來源:老爸評測 DADDYLAB視頻截圖視頻中提到:家長帶孩子去醫院做了檢查,沒有查出明確的病因,家長懷疑是近期使用的一款兒童面霜有問題。隨後該博主對面霜進行了檢測,表示,在這款面霜中檢測出了激素「氯倍他索丙酸酯」。圖片來源:老爸評測 DADDYLAB視頻截圖這條視頻在網絡上被瘋轉,相關媒體也陸續進行了報導。
  • 5月大女嬰塗抹面霜後成「大頭娃娃」,官方回應:下架!
    5月大女嬰塗抹面霜後成「大頭娃娃」,官方回應:下架!政務 1月7日,B站博主@老爸測評魏文鋒曝光了一起疑似「大頭娃娃
  • 捲土重來的「大頭娃娃」,我們該如何辨別含激素產品?
    「大頭娃娃」重現江湖,這次竟是激素含量超標的嬰兒面霜。2003年,安徽阜陽劣質奶粉讓數百名嬰兒統一都患上一種怪病,變成了「大頭娃娃」。十幾年過去,「大頭娃娃」竟然又重現江湖。這次,更加防不勝防。2021年1月7日,博主「老爸測評」曝光了一起「大頭娃娃」事件。
  • 5個月大女嬰抹「嬰兒霜」後變「大頭娃娃」!醫生:腦袋硬的像石頭一樣
    文 | 熊貓啃書 家裡有寶寶的家長們,都喜歡在孩子小的時候摸一些寶寶面霜,特別是冬天天氣冷,為了讓寶寶的皮膚保持水潤的狀態,很多媽媽會給寶寶買一些較厚重的嬰兒面霜。 就在昨天,一位知名的測評博主,在社交平臺中曝光了一起「大頭娃娃」事件。
  • 寶寶抹面霜,竟變成大頭娃娃?注意!兒童面霜上有這11個字的,慎用!
    經過各個方面的輾轉調查,終於將罪魁禍首鎖定在了一個極其不起眼的寶寶用品上——嬰兒面霜! 大頭娃娃」 「寶寶每個月都在胖,一個月胖三斤!
  • 5個月女嬰變「大頭娃娃」,竟是「嬰兒霜」惹的禍
    如今提起「大頭寶寶」你是不是覺得已經是很久遠的事情?但近日,「大頭寶寶」再一次出現在大眾視野中。近日,一則這樣的視頻在網上瘋傳。視頻中主要講了「大頭寶寶」再次出現,背後的「內幕」令人髮指。視頻中提到了一款帶有「消」字號的嬰兒霜被檢查出激素嚴重超標。
  • 「大頭娃娃」捲土重來?這次又是誰惹的禍
    隨著更多信息的曝光,很多被三鹿奶粉傷害的孩子陸續出現,令人心痛的是,一些孩子已經因喝奶粉產生了身體畸形,頭圍要比正常孩子大很多,成為了「大頭娃娃」。 那麼這款抑菌霜究竟是不是使嬰兒變成「大頭娃娃」的元兇呢?「大頭娃娃」真的又要捲土重來了嗎? 嬰兒用抑菌霜後成「大頭娃娃」?
  • 嬰兒霜引發的「大頭娃娃」事件,不同母嬰用品批號如何選?
    最近一款嬰兒面霜引發「大頭娃娃」事件,一個5個月大的嬰兒,因為父母超量用了一款嬰兒面霜,導致孩子體重瘋漲、過度肥胖,臉部變大進而導致發育遲緩,在網絡上引起了軒然大波。我們沒有想過自己每天給寶寶用的東西竟然有問題,讓孩子變成了這個樣子!
  • 誰來拯救「大頭娃娃」?
    1月7日,微博博主——老爸評測-魏老爸曝光了一起疑似「大頭娃娃」事件——有家長從市面上購買「噯嬰樹」品牌的「益芙靈多效特護抑菌霜」,給5個月大的孩子使用後出現「大頭娃娃」現象:發育遲緩、多毛、臉腫大等。01 怎麼變成了「大頭娃娃」氯倍他索丙酸酯。
  • 寶寶霜裡的「三鹿」,讓「大頭寶寶」再現!加了激素的面霜,你家有嗎?
    「你看,大海汙染多嚴重,海魚都不美味了」。蔡先生欲說還休,美亞沉默。 因為在她看來,覺得蔡先生的理由太輕太薄,完全不足以剝奪一個新生命體驗美好的權利。 就在那次採訪之後的幾年後,2019年,美亞已經是兩個孩子的母親。
  • 清秀女嬰兩個月變「大頭娃娃」,只因嬰兒霜,嬰兒皮膚護理需注意
    本來長相清秀的女嬰,兩個月時間就變成了大頭娃娃,臉上的肉胖的都按不動,汗毛還又黑又密。孩子到底怎麼了? 再看到關於寶寶病情的採訪,才知道寶寶變成如此模樣是因為激素超標的嬰兒霜。據家人介紹,嬰兒霜是寶寶每天都塗抹,卻不知這其中的激素會被寶寶身體吸收,並且造成嚴重的後果。
  • 「大頭娃娃」又出現了,原因是這款嬰兒霜,你家有嗎?
    原來都是嬰兒霜惹的禍,天氣冷,今年又是冷冬,寶媽也會給孩子擦一些嬰兒霜來防止皮膚皴裂。然而沒想到這款嬰兒霜激素含量高,嬰兒霜激素含量有多高呢?對500多件化妝品進行測評,激素含量最多只有不到1mg/kg。而這款「嬰兒霜」 激素含量竟然高達30mg/kg。激素含量高危害有多大?
  • 「大頭娃娃」事件暴露「消」字號護膚品安全隱患
    近日,一條「嬰兒使用激素麵霜變成大頭娃娃」的消息被很多人關注。消息稱,一位家長在給女兒使用了抑菌霜後,僅5個月大的女嬰就出現了超重、發育遲緩、多毛、臉腫大等症狀。為了不使用激素藥品,不少新手爸媽喜歡購買號稱無激素的護膚「神藥」。
  • 5月寶寶因面霜變大頭娃娃,維疹平給您科普各種證號產品的區別
    最近幾天,5月寶寶因使用「毒」面霜變大頭娃娃的新聞引燃全網。事情的起因為,1月7日抖音知名博主發布了一款抑菌霜測評,視頻中家長給女兒持續使用了某抑菌霜後,僅僅5個月大的女嬰出現發育遲緩、多毛、臉腫大等現象。面霜經過機構檢測後,含有30多mg/kg的激素(氯倍他索丙酸脂)。
  • 「大頭娃娃」能否康復?專家:面部或消腫,但假如錯過最佳發育期...
    「大頭娃娃」能否康復?專家:面部或消腫,但假如錯過最佳發育期,錯過了就是錯過了 原創 每經記者 每日經濟新聞 每日經濟新聞一則評測,讓大家再次關注到「大頭娃娃」。1月7日,自媒體「老爸評測」在微博、微信、抖音、B站等多個平臺上曝光了一起疑似「大頭娃娃」事件。
  • 「大頭娃娃」重現江湖?這款激素嬰兒霜到底有沒有問題?
    "(以下稱 " 益芙靈 "),孩子出現 " 大頭娃娃 " 問題。 天眼查專業版顯示,歐艾公司的法定代表人為張宗傑,註冊資本為 1000 萬元人民幣,經營範圍包括衛生用品 [ 抗(抑)菌製劑(液體、膏劑、凝膠、粉劑)(淨化) ] 的生產、銷售等。 同廠家的產品還包括開心森林面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