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阿蘭將點球踢在門柱上,北京中赫國安與清萊聯打成1-1平局,這也就意味著國安錯過了小組賽6連勝的好機會。不過這並非本場比賽的終點,在密集賽程下做好輪換,嘗試新戰術,避免傷病才是這場比賽的最重要議題。熱內西奧確實做了不小的變化,最重要的就是改打3中衛體系。但從效果上來看,這次的變化並不成功,或者說經過一系列的檢驗,我們可以看到目前這支國安在人員配備上存在短板,不具備打3中衛的條件。
這並非熱內西奧本賽季第一次在國安嘗試三中衛陣型,在中超第一階段比賽中,法國人就曾經嘗試過這一打法。當時國安雖然用連勝開局,但是場面上表現並不好,熱帥也遭到了很多質疑。於是,在對陣上海上港的比賽中,熱內西奧破天荒排出3中衛陣型,3名中後衛的人選與對陣清萊聯的比賽相同,金玟哉和楊帆一人在左,一人在右,于大寶拖後。但是效果非常不理想,最終國安輸給了上港。之後在對陣石家莊的比賽裡,熱內西奧依然嘗試了這個打法,又被對手逼平。在3輪不勝的壓力下,最終熱帥放棄了自己的試驗。
但是,通過這場與清萊聯的比賽來看,熱內西奧始終有一個給國安制定全新戰術打法的理念。由於這場比賽沒有成績壓力,熱帥再次做起了試驗。無奈,這次的試驗依舊不成功,這迫使他在下半場再次將陣型換回傳統的4後衛,中場菱形站位,國安也順利扳平比分,以一個體面的結果結束了小組賽的徵程。
現在我們要討論的是2個問題。第一,熱內西奧的嘗試有沒有道理。第二,國安能不能踢三中衛。
有人會說熱內西奧過於激進,或者說是在做無謂的嘗試,但事實上他的嘗試和變陣恰恰是在幫助國安尋找一個新的出路。東西沒壞就沒必要修,延續一套合理成熟的技戰術打法是沒有問題的。但人也需要兩條腿走路,一支球隊也不應該被一套打法困死。其實國安在本賽季就吃了這個虧,前任主帥施密特將「奧古斯託+比埃拉」的體系建構起來之後,由於各種原因,德國人沒有再給國安找到一種新的戰術打法,這樣就導致了在2名核心外援出現傷病,狀態下滑之後,球隊在場上表現得舉步維艱。
國安在中超分在了蘇州賽區,這個小組的對手實力比較弱,其實是一個嘗試新打法,鍛鍊新人的好機會。熱內西奧明顯也是看到了這一點,他希望能夠為國安找到一個全新的戰術體系,以便能夠應對奧古斯託狀態不佳,以及賽場過於頻密的問題。無奈國安全隊顯然進入比賽狀態有些慢了,球隊在場上沒有展現出過往的統治力,再加上一波3輪不勝,熱內西奧的所有嘗試只能被迫中斷。
等到進入第二階段之後,面對強敵與核心外援的狀態恢復,便不再具備大膽嘗試的空間,於是一拖再拖到了亞冠小組賽最後一輪。所以,我們可以下定論,熱內西奧的嘗試是合情合理的。
那國安能不能踢三中衛呢?顯然不能,因為國安隊中手頭現有的球員不具備踢三中衛的能力。例如,在對陣清萊聯的比賽中,首發的兩個邊翼衛姜濤和金泰延,都不是以速度見長的隊員。而3中衛體系中,邊翼衛又是最大特色,這種戰術的設定需要邊翼衛球員能夠利用自己的速度優勢在邊路進行上下衝刺,來給對手的肋部製造威脅,同時也是以攻代守的一種策略。這也就能夠理解,為何近些年有很多邊鋒和邊前衛被改造成邊後衛的例子。本賽季,在馬德裡競技得到西蒙尼重用的卡拉斯科就是典型例子,這名前大連外援在3中衛體系中扮演了關鍵作用。
沒如果將兩個邊翼衛換成主力球員王剛與李磊呢?這樣的人員調整雖然可以保障球隊在邊路相對來說更加具備速度和衝擊力,但是我們也必須要考慮到他們是否有能夠維持整場比賽的上下衝刺能力。顯然無論是李磊還是王剛都不具備,前者近些年身體機能受到傷病影響,後者則是30+的老將,本賽季在連續作戰後疲態盡顯。而且中場覆蓋力不足,邊後衛身後空當很內容被利用。這個問題已經不僅是體現在3中衛陣型的比賽中,即便是國安最擅長的傳統4-4-2陣型,2個邊路的問題缺乏持續衝擊力的問題也有體現出來。只不過,國安的中場實力比較強悍,遮蓋了很多問題而已。
事實上,無論國安變陣與否,球隊都應該抓緊時間做好預案,在關鍵位置上提拔新人。國安的青年隊在足協杯的表現得到一致好評,但好評之後我們也應該給這些小孩子們足夠的機會與成長空間。例如徐冬冬和和曉強能否來到一隊,分擔一點老大哥們的壓力?
文/仰臥撐-張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