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談到說話的時候,有一個方面極易被大家忽視,但同時它又是語言表達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這就是發音。儘管很多人覺得發音只需要用嘴巴說就行,可實際上並非如此,發音可沒有我們想像中那麼簡單。
或許是因為我們每天都在說話發音,所以很多人都不是很注重發音的準確與否,總覺得能說個大概就行了。然而,正是這種對發音無所謂的態度,卻讓孩子的語言出現了大問題。
什麼問題?發音不準。顧名思義,發音不準就是說話發音不準確、不清楚的一種錯誤語言狀態。從近幾年兒童發音不準的趨勢來看,大部分時候發音不準多出現在學齡前兒童當中,逐漸成為影響孩子生活和上學的一大問題。
同時,導致發音不準的原因多種多樣,如果不加以區分,又是對兒童語言發展的一個重大打擊。因此,注意這些語言問題帶給孩子的發音不準:
功能性構音障礙(大舌頭),這是比較常見的一個構音問題,表面上看起來孩子很正常,但卻存在著各種形式的發音吐字不準確;
器質性構音障礙,其實器質性構音障礙包含的語言問題不少,比如顎裂、隱性顎裂、懸雍垂髮育異常等等,而這些生理缺陷同樣會造成兒童發音不準;
舌系帶短,從專業數據上來看,我國幼兒遭受舌系帶過短影響的數量並不在少數,而這其中接受舌系帶短手術的只佔了其中的三分之一。可見,大多數舌系帶短兒童還在和發音不準相伴;
語言環境不良,不少家庭在孩子學說話的時候沒有認真教導,只讓孩子自己看著電視和手機學,結果東一榔頭西一棒子的做法導致孩子的發音出現問題。
以上幾個原因可以看出,部分發音不準兒童的問題需要通過先手術再矯正的方式改變,而有些孩子的發音不準問題那就要及早著手矯正,拖得越晚反而越不利。
按理說,發音不準作為一個比較明顯的語言問題應該會得到家長們的重視,但為什麼很多孩子直到成年仍舊是一副發音不準的樣子呢?
其實原因主要有以下兩個:
1.家長們真的沒有察覺孩子有發音不準的問題
首先,一些大概了解兒童語言發展的家長知道孩子的語言表達不會很清楚,因此即使他們注意到了孩子發音不準的情況也不會感到意外,甚至很多時候認為這是一種正常的表現。
其次就是一些家長完全不清楚語言發展階段的特徵,以為孩子發音不準、說話不清楚和平時著急說不清楚沒什麼兩樣。這就是不了解語言發展,不清楚語言問題造成的問題。
2.認為發音不準沒必要耗費時間精力矯正
平心而論,一些家長的想法其實也能理解,畢竟兒童語言問題矯正起來耗費時間比較長,家長們的工作又忙,抽不出更多的時間來陪著孩子天天去做專業的矯正訓練。
但網上很多家長不想帶著孩子矯正還是覺得沒必要、浪費錢。認為發音不準就是孩子現在發音沒學好,等以後上學了,有老師教,肯定能說好話的。可惜,他們不知道語言問題和正常說話之間的區別,導致一些孩子直到成年也無法發出準確的字音。
父母們總希望自己的寶貝擁有一口流利的語言,但要做到這一點,不僅需要兒童自身的大腦發育健全、構音器官健康,還需要家長科學、及時的引導與教育。
所以,儘管我們高興於一些家長開始轉變曾經的觀念,但也發現了新的問題,比如一些家長將孩子放到專業的語言矯正機構就不管了,孩子語言能不能說話全靠老師和他自己。
這種做法正確嗎?當然不對,因為父母是孩子空閒時間最好的老師和監督員。哪怕孩子白天上了一天課,可如果晚上回去還是和往常一樣,那他想要發音準確就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時間。
可對於孩子來說,這種多少有點枯燥的重複性行為很容易讓他們喪失掉對於語言的興趣,長此以往,或許還會出現其他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