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過度管教七宗罪!你都犯了多少條?

2020-11-26 杭州嘉一教育

「父母之愛子,則為其計深遠。」這句出自《觸龍說趙太后》的名言,之前因為電視劇《知否》的熱播,再次成為爆款流行語。父母對孩子最深厚的愛,是深謀遠慮,為孩子的未來做好打算,這個觀點引起了眾多家長的共鳴,甚至是一些雞娃家長的心靈支柱。

望子成龍無可厚非,為了得到目標,父母願意為此付諸心血傾盡全力。然而,這條本該勵志的路,卻被有些家長越走越窄、越走越歪了。

他們描繪出自己心中精美燦爛的願景,在地圖上設計好路線,要求孩子走得嚴絲合縫,如果孩子反抗,就搬出那句:「爸媽還能害你?這都是為你好!」也曾恨鐵不成鋼,認為孩子不能理解自己的苦心。

實際上,這樣的「良苦用心」只是一廂情願。首先,忽略了孩子的主觀意識,讓他喪失自我和自主性,一旦失去制衡的外驅力,很容易崩盤。且過度的控制和逼迫,也會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其次,世界上沒有哪件事情是百分百確定的,充滿很多可能性,如何保證能一直按照安排好的道路一路走下去?授人與魚不如授人於漁,與其直接把路線給到孩子,不如教他如何選擇如何改變,如何去面對前方未知的風險。

家庭教育,講究「有所為有所不為」,哪些該管,哪些不該管,哪些需要適度地管,這是需要修煉一生的功課。過度管教,萬萬不可,但這卻是中國家長在日常生活裡最容易犯的錯誤,以下七種常見的過度管教行為,你犯過多少種?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1、 幹涉孩子間的正常遊戲

童年時期正是好動好玩的時候,交朋友、玩遊戲也有益於身心成長,小孩子之間有自己的規則,大人不應該輕易去破壞。有時候出現一些爭執的苗頭,家長就衝上去幹涉,這樣一來,孩子就無法學會獨立處理可能出現的危機,也會影響孩子們的關係。可以作為一個「裁判」的身份去觀察和引導,而不是上去控制一切。

2、 指定孩子的衣著打扮

脫口秀大會第三季中,楊笠吐槽道,自己從來沒有穿過喜歡的衣服,身上永遠是她媽媽覺得「面料好」的那件。

「你太黑了,不要穿粉色」「女孩子就是應該穿小裙子,別打扮得像個小男孩」「你一個學生不許穿成這樣」……從小到大,我們聽過太多這樣的話,永遠逃不開別人的眼光,哪怕已經有了自主權,依然缺少那一份自信。孩子也有自己的想法,多聽聽他們的聲音吧。

3、 定製孩子的興趣愛好

為了在家長間聚會中有面子,讓孩子去學聽起來高大上的技能,這樣的例子在生活中比比皆是。也有一些父母,年輕時有未完成的夢想,希望由孩子來繼續,而不顧孩子本身的想法。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從小樹苗長成大樹,沒有一棵會相似。自由生長,才會長成最美好的樣子。

4、 限制孩子的想像力

天空必須是藍色的,雪必須是白色的,魚兒只能在水裡,小鳥屬於天空。這樣的標準答案,在高速發展的多元化社會,早已落伍。創新能力,是人們的核心競爭力之一,當孩子說出與你心中標準答案不符的答案時,請不要馬上駁斥他,也許,正有一顆新星冉冉升起。

5、 要求孩子事無巨細地匯報自身情況

如果有一個監控攝像頭24小時對著你,你會有什麼感受?被掌控的感覺籠罩著,你的一舉一動對方都了如指掌,你會焦慮,還是恐懼?作為父母,了解孩子情況很正常,但事無巨細一分一毫都不遺漏,這就成了監控。每個人都需要空氣,才得以呼吸存活,孩子也需要獨自長大的空間。

6、 不注重孩子的隱私

曾經有人在網上發起話題:「你的童年陰影是什麼?」獲得高贊的答案是——父母不敲門就突然闖進房間,長大後養成了就算在家裡也要給房間上鎖的習慣。還有其他人表示,日記被偷看也讓人感到窒息。隱私權是人的基本權利,父母隨意侵犯,本質上還是把孩子看成自己的所有物,而不是獨立的個體。

7、 提前選定未來發展道路

考公、考研、留學……有些孩子才上初中,父母就已經提前規劃好了未來的發展道路,不管孩子如何提出異議,都堅決認為自己選擇的才是最好的。誰也無法預知人生,生命只有一次,自己經歷了才不會後悔。

蝴蝶很美麗,卻要經歷痛苦破繭的過程,可如果你幫它把繭剪開,它很快就會死去。在掙扎破繭的過程中,蝴蝶把多餘水分擠去,翅膀才變得乾燥,得以順利飛行。有些事情,總要自己經歷,才會成長。

相關焦點

  • 著名的《七宗罪》到底是哪7條?你身上犯了幾條?能改麼!
    著名的《七宗罪》到底是哪7條?你身上犯了幾條?能改麼!在美國電影史上,有一部非常有名的電影,叫做七宗罪,這部影片裡面簡述了一般人身上常有的「七宗罪」。影片七宗罪,儘管是一部犯罪片,但他能流傳到現在,不得不說,還是非常具有教育意義的。
  • 管教讓孩子懂規矩,但管教過度,孩子反而放縱,如何把握其中邊界
    文|奶寶育兒堂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管得越嚴,孩子越放縱,這一點很多家長都能體會得到。 就像越是讓孩子坐直,孩子越是坐得東倒西歪,越是告訴孩子爬高危險,孩子越是躍躍欲試,好像與你存心作對一般。
  • 撒謊也是「七宗罪」,面對孩子說謊,家長最正確的做法是這樣的
    事情是這樣的:朋友給自己家孩子買了一套畫冊,孩子每天都帶會一兩本去學前班看,朋友也沒在意,忽然有一天在微信家長群裡看到一條消息和幾張圖片,圖片上是幾本畫冊,跟她給孩子買的畫冊是一樣的,消息是:請問,這是哪位家長給孩子買的畫冊,孩子每天拿來賣給我家孩子。朋友看完消息真是大吃一驚,於是放學把孩子接回來後,坐到孩子身邊問孩子:「寶寶,媽媽給你買的畫冊在哪呢?」
  • 孩子不服管教讓家長頭疼,利用好「正面管教」,孩子乖巧又懂事
    為什麼孩子總是不服管教?想讓孩子乖巧懂事,家長要注意自己的行為。孩子跟家長唱反調,不服管教的樣子簡直能把人氣炸。明明是孩子自己犯了錯,為啥還這麼橫,不服管教呢?面對這樣的孩子,一味地表現出嚴厲是沒有用的,家長還要學會利用正面管教。
  • 中華人民共和國司法部令(第56號) 未成年犯管教所管理規定
    第七條 未成年犯管教所所需經費由國家保障。未成年犯的教育改造費、生活費應高於成年犯。 未成年犯管教所除依據《監獄法》第十六條、第十七條的規定執行收監外,對年滿十八周歲的罪犯不予收監。    第十六條 未成年犯管教所按照未成年犯的刑期、犯罪類型,實行分別關押和管理。
  • 心理學:美國家長普遍都「正面管教」孩子,培養獨立人格
    正面管教的核心是不懲戒,不溺愛,對於教育雙方都是平等的關係,而所有方法的運用都源於父母對孩子的愛和溫暖,一心向善,不放棄的態度。 教育的主旨是讓孩子自己懂得學習或者其他活動的價值,真正理解父母的出發點,以自我完善的方式進行自主活動,成為擁有健全人格的人。
  • 教育小孩,「嚴厲管教」和「放任自流」都不行,家長要把握好度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有些家長向我反映,最近自己的孩子無論怎麼管教,都依然是不聽話。剛自己親自去管教自己的孩子的時候,嚴厲管教孩子就會更加叛逆,但是只要心軟了讓他自由,都會讓孩子變得更加不聽話。
  • 正面管教家中「神獸」,做「贏得」孩子,而不是「贏了」孩子的家長
    你待他以溫柔的目光 Ta卻在你發飆的邊緣瘋狂試探? 你以家長的權威壓他 Ta卻以「親生的你能奈我何」正面硬鋼?
  • 七宗罪: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有罪,你犯了哪幾條,到底應該如何應對
    暴食、貪婪、懶惰、嫉妒、驕傲、淫慾、憤怒,這是天主教教義所指的人性七宗罪。城市中發生的連環殺人案,死者恰好都是犯有這些罪的人。兇手胡弄玄虛的作案手法,令資深、冷靜的警員沙摩塞和血氣方剛的新警員米爾期陷入破案的謎團中。
  • 犯了女票眼中的「男友七宗罪」 你該如何自我救贖
    微博有個熱搜話題「男友的七宗罪」,討論的是男朋友的罪過(單身狗們,實在無意冒犯)。這時候你可能要問了:七宗罪(又叫七原罪)具體是哪七宗呢?小編大體翻了一下,發現那些罪過確實挺「致命」的,比如男生「夢到前女友」、「手比她白」、「螞蟻莊園揍了她的雞」……但是仔細數一下可不止七宗,於是小編得出一個結論——中華文字博大精深。怎麼說?
  • 吝嗇 懶惰 憤怒: 「不孝七宗罪」你中招沒?
    近日,一份」不孝七宗罪」在微博上流傳,根據網友們的整理,這「七宗罪」有:1.吝嗇,給父母自己不要的東西,如手機;2.懶惰,讓父母為你洗衣煮飯;3.憤怒,對父母大呼小叫;4.妒忌,總覺得父母沒給你最好的;5.傲慢,對父母頤指氣使;6.貪婪,啃老族;7.窮奢極惡,不為父母養老送終。
  • 孩子過度沉迷遊戲甚至通宵,家長勸說指定無果,該怎麼辦
    同時今年的寒假馬上到來那麼作為家長改如何讓孩子既不受到疫情影響,又能讓孩子健康成長呢?相信很多家長對這段話都持著不同的意見,那麼今天筆者會給各位家長以及孩子一些假期小建議,做好小筆記哦!現在的孩子出生以後幾乎個個都非常聰明伶俐,時代進步推動孩子的智商也同樣成長,當然也少不了家長們的優質基因。幾乎每家每戶的孩子都有一個習慣,就是休息時間在打遊戲。
  • 教啥啥不行,叫家長第一名?「錦旗」背後不僅僅是家長的憤怒
    一、另類錦旗爆火,內容道出多少家長的憤怒?近日,一位家長手舉「教啥啥不行,叫家長第一名」的錦旗高聲大喊的視頻火遍全網,道出了多少家長的憤怒和老師的悲哀?而這件事反映出的家校矛盾,又該如何解決?對此,網友的評論也是各色各樣。
  • 孩子總是犯相同的錯誤,吼叫沒有效果,不如「全面懲罰」
    在周一犯了錯誤,被父母批評之後,他們在周三可能會再次犯錯。對於孩子的「不知悔改」,很多家長也束手無策,他們不明白為何孩子總是犯相同的錯誤呢?為什麼孩子經常犯同樣的錯誤呢?主要有這兩個原因。第一個原因:管教方式太偏激。
  • 孩子過度玩手機電腦,家長該如何正確引導?
    我們每一個人的工作生活都不同程度受到了影響,孩子們的學習生活方式也發生了巨大的改變。為了打贏新冠肺炎阻擊戰,教育部督促各地推遲了開學時間。疫情期間,因為要避免新冠肺炎的傳播,孩子們減少了戶外運動,在家除了上網課之外,每天不是玩電腦、看手機、就是刷抖音、追大劇,導致生活重心離不開電子產品。
  • 教你5招科學的懲罰辦法,不打不罵管教孩子
    當然要管教。怎麼管?說他、罵他、打他。當然,打罵確實是管教孩子最簡單的一種方式,但同時也是最沒用的。沒有誰一出生就是「熊孩子」,也沒有誰一出生就是「好孩子」。所以孩子犯錯後父母應該怎麼管教、怎麼引導?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很多父母,怕管教方式不當反而適得其反,給孩子造成傷害。所以到底應該怎麼管教孩子?孩子不聽話犯錯了又該怎麼辦?
  • 家長細數《喜羊羊》動畫禁播的「七宗罪」,如今卻全被一一反駁!
    相信很多小夥伴在童年是都看過《喜羊羊與灰太狼》這部國產動漫,動畫主要講述了喜羊羊與灰太狼間鬥智鬥勇,保護羊村的故事,幽默的劇情加上生動人物在當時吸引了無數少年兒童的關注。想必大家也知道,這部紅極一時的動畫曾經在大家的視野中消失過一段時間,其根本原因就是被諸多家長們的投訴而禁播了。
  • 家長學會這3招正面管教,比大吼和打罵都有效
    面對這樣的情況,相信不少家長都會用大吼和打罵來解決,畢竟"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才",是諸多家長遵循的教育方式。如果你跟他們說這樣的方法不可取,他們一定會跟你反駁:"沒辦法,我也是無計可施才會打罵,這麼做都是為了孩子好!"每一次聽到這樣的話時,內心不禁有一種心酸。
  • 管教孩子有「三不打」,打完孩子就「毀了」,家長一輩子自責
    文|文兒如果孩子不聽話,你會動手打罵孩子嗎?很多家長面對難管的孩子,都奉行「棍棒底下出孝子」的觀點,覺得孩子只有打一頓才會乖乖聽話。事實真是這樣嗎?其實,她兒子說,自己不是故意搗蛋,而是每次舉手發言老師都不喊他,才故意弄出小動作吸引老師注意的。孩子越打越不聽話,還學會了「當面一套背後一套」,這說明打罵並不能解決實質問題。所以,管教孩子有「三不打」,打完孩子就「毀了」,家長一輩子自責。這裡的「三不打」,主要指三個年齡段的孩子不能打。
  • 孩子總不聽家長的管教?家長是時候換戰術了,試試「誘導式規勸」
    前不久和朋友們出去聚會,有個朋友和我們吐苦水:自家的孩子實在是太不聽話了,根本不停管教,還對著和你幹。原來是朋友家的孩子上了小學後,就變得非常的自我,也不願意聽取大人的意見。可是孩子的學習成績一直都上不去,朋友就忍不住給孩子好好的說教一通:"你說你這孩子,怎麼會可能學得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