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不像」的盒馬做水果產地倉,能「專一」嗎?

2020-12-27 騰訊網

撰文|李 華

與商業觀察家作者交流可添加微信lihua759321

盒馬做的數位化農業——大單品產地倉、銷地倉模型,就是一個B2B業務。相對於當下的生鮮流通模型,盒馬將供應鏈前移了一步,到農產品產地去建倉、建加工中心,這就是要去直接面對農戶做買手、分級分選加工、產地標準化,以及基於數位化的訂單農業了。

這也將是一個大投入、長周期、布局長遠的事情。

從生鮮供應鏈的角度來講,方向是對的,能優化流通效率。現在則也沒有人大規模做這件事,因為做這個需要有很強的投入能力、終端銷售規模、專業能力來支撐。

傳統商超的生鮮業務走得是供應商體系(盒馬是要直接面對農戶了),雖對外稱基地直採,去田間地頭直採,但絕大多數還是找當地買辦、供應商來負責採購、包裝、物流等,傳統商超的基地直採主要是輸出採購標準,深一點就做點培訓。所以,基於供應商體系的盈利、流通模型,傳統商超過去是沒有動力,也沒有大決心來做這件事的。

新興生鮮電商(包括社區團購)則沒有規模、資源來支撐它們做這個事,它們幾乎都是從銷地批發市場拿貨。

由此,盒馬又成為了吃螃蟹的人。

不過,這個事情能不能做成,可能也取決於阿里的「燒錢」決心、耐心夠不夠,以及盒馬的專業能力、持續性的專業能力有沒有。

因為吃螃蟹有可能會成為「先烈」,盒馬做的「產地倉」也是在幫行業培育市場。這可能會對市場造成一連串影響。

產地倉

2019年下半年,《商業觀察家》注意到盒馬的數位化農業部門在規模招人,產地一塊,到去年年底,據稱就已經有2、300人團隊規模了。

而根據盒馬近期披露的B2B業務發展近況。盒馬(阿里數位化農業)已經架構了5個產地倉、17個銷地倉網絡,圍繞水果大單品來做。盒馬賣場部分,有一些生鮮品類也是走供應商體系、聯營的,但水果一直來都是盒馬完全把控的。

做產地倉是什麼意思呢?

就是把供應鏈前移了一步,以前的生鮮流通模型是在產地找買辦,由買辦對接海量分散的種植農戶。買辦,及供應商隨後組織採購、包裝、分選分級、運輸。送到銷地批發市場,或者連鎖超市。

盒馬現在自己來投產地倉,等於是直接對接海量農戶了,把供應鏈前移了一步。繞開了產地批發市場、銷地批發市場。

這意味著什麼?

首先,是要做訂單農業。

盒馬的門店是數位化的,現在來架構產地倉、物流、銷地倉,那麼,整個鏈路就都要做數位化。

做完數位化,就可以根據前端渠道的訂單,來反向定製生產,因為產地倉,產地加工中心也是自控、數位化的。有多少訂單就加工生產多少。

整個流通模型就變了。以前是,水果成熟後一車一車的拉貨,送到批發市場。賣不賣得完,不好說,如果賣不完再想辦法。

現在有了產地倉,就可以按需生產了。訂單多少,產地倉、產地加工中心就按訂單量來加工。是根據數位化按需按訂單生產,而不是提前生產。

它的基礎是數位化,模型是訂單農業。理論上,這能大幅降低生鮮商品損耗。

其次,是要做產地標準化。

只有標準化才能做品牌農業,才能做訂單農業。

架構產地加工體系,就是要標準化採購、分選分級、品質構建、包裝。

再架構物流、銷地倉,就是整個鏈路的標準化。

那麼,當整個鏈路都標準化後,農業品牌化就能更好做了。

過去農業品牌做不起來,很多並不是營銷的問題,而是品質不夠穩定的問題。因為生鮮非標,要標準化很難,這造成品質口感都不穩定。同一產地、不同批次的商品,口感都可能是不一樣的。這種情況下,農業品牌化是很難做的。

而不做農業品牌,就會出現大量滯銷,以及利潤提不上去等情況。

整體來說,盒馬的模型是:1、上遊為農戶輸入數位化標準方案。2、構建按產地倉為上遊提供加工能力。3、產出都是以預包裝、標準份商品呈現。4、下遊集單,線上下單,針對生鮮電商、超市、團購等,以訂單反向生產。4、投資銷地倉,物流,實現鏈路數位化,強化B2B服務能力。

機會

盒馬做產地倉模型的機會在那?

大致來自於以下四點。

一、差價利潤。

現在很多生鮮商品的田間地頭收購價與最終的銷售零售價,會有2-3倍左右的利差。

這是盒馬走向源頭的最大機會之一。

供應鏈有利潤。

一些市場人士認為,當下投資供應鏈相對於投資開店,投資生鮮電商渠道(燒錢補貼用戶等),更「便宜」。終端渠道層面的投資實際面臨產能過剩問題,投入大、太燒錢,整體回報率並不算太好。

而只有把供應鏈做強,也才能提升終端渠道的盈利能力和市場競爭力。

二、加工利潤。

投資產地倉是有一定現金流的。

農戶、合作社等將初級農產品送到產地加工中心、產地倉,是需要付費加工的。這是產地倉的一筆現金流和利潤來源。

這其中的關鍵是有沒有訂單,有訂單就可以「吸引」農戶付費在你這來加工。目前看整個農業產業鏈,有幾塊是賺錢的。一個是種子,一個是冷鏈冷庫等。

有訂單,比如,自己有自控終端零售渠道的支撐,就可以壓縮帳期,甚至現金採購(以銷定產),實現銷售資金的快速回流,進而銷售端也有現金流。所以,投資產地倉模型,如果自身資源夠,初始投入也並不是純燒錢,是能產生現金流的。

而通過產地倉來架構農產品標準化體系,則有助於做農業品牌,挖掘品牌利潤空間。

中國農戶由於老齡化,拍照上線線上渠道等工作,其實很多都不會做。架構產地倉後,也可以幫助農戶做這個工作,幫助農業種植數位化。

三、用戶空間。

歸根結底,盒馬現在能「吃螃蟹」,做產地倉、產地供應鏈,還是因為用戶需求有變化。

做產地倉、產地加工中心,出產的商品都是預包裝、標準份商品。

這類商品過去相對比較難賣,因為買菜主力人群——中老年人喜歡散裝商品。便宜、能挑選、新鮮。預包裝標準份商品,理論上則成本更高。這也是中老人為主力客群的傳統商超,過去沒有動力做這塊內容的原因之一——它的用戶需求不支撐做這個。

但是隨著生鮮電商的發展、年輕人的成家生子,以及疫情對中老年客群的線上消費培育等,預包裝標準份等加工生鮮商品的需求一直在增長,生鮮購買的便利性需求一直在增長(零售商幫加工選好,為消費者帶來便利),疫情則可能讓增長加速了。

由此,這些新增的海量需求,開始能支撐盒馬去做產地倉了。

個體方面,盒馬在全國已經開了200多家店,有訂單量了,加上天貓渠道等,這個訂單量基礎也能支撐盒馬去做產地倉了。

甚至,這可能構成阿里巴巴的一個機會。

因為做數位化農業,做產地標準化、加工化,做產地倉、銷地倉的流通模型,如果要鋪開,是需要大量投資的,農業的複雜性則導致投資周期也比較長。

所以,這是一個長遠的事情。

那麼,什麼樣的公司才能做長遠的布局?

一定是有足夠資金能力的公司。像京東、拼多多、美團等當下盈利壓力比較大,它能像阿里那樣布局很長遠的事嗎?

有市場人士稱,耐心和投入都不會是一個量級的。盈利壓力可能會導致它們很多事情沒有辦法全力投入。

這一塊,美團和拼多多可能要相對好一些,因為農產品、「吃」是它們的「主營業務」,對它們來講,是不能輕易放棄的。

所以,阿里做數位化農業來重塑農業產業鏈,也是在發揚自己的優勢,攻擊競爭對手的短板。「阿里自己開幹了,其他競爭者有決心、有能力跟進嗎?」

一些市場人士認為,這個事做完了,就是阿里布局全國的一個基礎設施。

四、農業金融。

如果能建立一條「以銷定產」的數位化農業供應鏈,那麼,農業金融、農業保險就能更低成本導入了。

因為數據是清楚的,因為整個鏈條是標準化的,因為訂單農業能大幅降低損耗提升效率,因為擁有數位化鏈條能直接掌控農產品交易。

這些是農業金融的基礎,降低風控成本,提供金融場景。

而農業保險、農業金融的利潤回報很不錯。理論上,是個萬億市場。

五、產業鏈效率。

訂單農業能降低生鮮損耗,數位化鏈條也可以導入農資農具交易,產地標準化是農業品牌化的基礎,農業金融降低農業周期性風險。等等。

做這些是可以提升農業產業鏈整體效率,進而是從中獲得利潤,獲得附加值的。

挑戰

以上說了一堆好處和機會。

那麼,這麼多好處,為什麼以前沒有人做?

這是因為這裡面的坑也很多,挑戰也很多,不好幹。

《商業觀察家》簡單說四個挑戰。

一、不得不做。

一些市場人士認為,阿里、盒馬選擇自己去做產地倉的重要原因是,沒有別人做。「生鮮電商虧、燒錢就燒在這裡,按自己理想模型做,發現很多環節都不通,這是現有的產業環境造成的,那麼,如果要大發展,只能自己動手、投入大量資金來做,來梳理流通、產業鏈。」

農業牽扯的學科太多,網際網路過去單點突破的應用方式,在這個領域作用有限。

因此,要規模做這個市場,就需要自己下場做。

目前來看,盒馬做的產地倉模型構成可能為:產地倉自己租,或自己建,都可以,這塊當下都很便宜。

從產地倉運往銷地倉的物流基本可能走第三方,自己幹難度大。

銷地倉一塊則一般會自己建。因為要為客戶、自己提供服務。沒有自控的銷地倉,服務能力可能是沒有保障的。

因此,沒有人做過的事,盒馬來做,不管怎樣可能是要交學費的。

但盒馬的優勢在於,它現在有訂單量了。這個是幫節省成本、提升效率的,原來的一些生鮮電商規模都不大,一年的銷售額分到每天來看,沒多少量的。

二、專業能力。

現在盒馬做產地倉,做生鮮B2B。就是要服務更多零售終端,而不僅是自有門店、渠道。

那麼,盒馬也是一個供應商了,只是它供應的是產地直發、線上訂貨、預包裝標準份的商品。

這塊會面臨什麼問題呢?

首先,是資金佔用。

供應商的一個價值是資金蓄水池作用。向農戶採購是要付現金採購的,農戶不接受賒帳。賣給商超則是要被壓帳期的,因此,做這塊需要大量資金能力。

其次是,品控。

品控是核心能力,品控的意思是從收購、加工、運輸、零售交貨,一個環節都不能出錯。作為產地供應商,盒馬是要把買辦發展成為自己的員工,由此,如出了錯,造成的退貨、損耗等損失,就得你自己擔。這個不僅考驗技術能力,還考驗標準、執行能力。

這對團隊的要求很高,既要懂農業,又要懂技術、物流,還要懂網際網路營銷、用戶需求、零售等。這些環節都是不同的人在做,懂農業的在地裡,懂技術的坐在辦公室裡。都不是一路人。

所以,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很難。不然,怎麼沒人做呢。不然,過去的零售商為何都不做這塊,都把這塊風險轉嫁給供應商呢?

再一個是,不同渠道的服務能力。

做產地倉、做B2B服務,面對的客戶就很多,有前置倉生鮮電商,有連鎖商超,有夫妻店,有社區團購,有其他新零售渠道,有企事業單位福利採購,要做產地一件代發等等。

不同渠道的需求則是不一樣的。

因此要做好這個B2B服務,既需要有標準的推行、影響能力,也需要能形成針對不同渠道的專業化服務能力。

大的平臺、零售公司在這塊一般都是相對不擅長,更靈活的初創公司、區域公司可能會表現得更好。

目前來看,盒馬做的產地加工這塊內容,適用範圍可能更適合電商、新渠道。

傳統商超渠道會有需求,因為大家也都在做到家業務了,尤其在一二線城市。但是這塊的量可能也不會太大,因為傳統商超過去的盈利模型是,生鮮做低價,引流讓消費者來挑選,所以做得都是散貨,預包裝、加工生鮮商品的成本則更高,傳統商超的主力客群可能不會太喜歡。比如,讓老頭老太太買盒裝商品,老頭老太太其實不太樂意的。

這也是造成傳統商超過去沒有動力去做產地加工內容的原因之一。

最後,運營成本。

為什麼零售渠道很難去產地做加工化、分選分級?

因為人力成本很高。自己做比在當地找買辦的成本更高。

中國人飲食口味多樣,吃很多種水果與蔬菜。

一個超市如果每個品項都自己去產地分選採購,一個品項就可能需要1-2個人常年駐守產地,去盯品質。因為即便同一產地,不同批次商品的品質、質量都是不一樣的,是需要專人去盯的。

那麼,一個超市、一個生鮮電商正常運營,是要經營數十款蔬菜和水果的,這麼多品項做產地分選直採,得養多少人呀,比找當地買辦,成本肯定是要高的。

這塊就是盒馬當下的重要挑戰。盒馬也只能一個地方一個地方慢慢做,做大單品的產地分選倉。

這個是長周期的事情。

但如果盒馬做這塊形成網絡後,它的營銷、損耗、公攤的成本會降低的。

三、替代所有?

按照盒馬現在的模型,如果B2B業務、產地倉模型做大了,那麼,盒馬可能就是要替代銷地批發市場,其與產地批發市場的功能也重合了。

《商業觀察家》認為,一直來,盒馬的一個問題是不夠簡單。不夠簡單就可能會缺乏力量。

舉個例子,如果看歷史任何一個商業形態,從來沒有一個業態會像盒馬這樣有這麼多競爭對手。

大賣場是盒馬的競爭對手,都做「一站式購齊」。

社區商業是盒馬的競爭對手,盒馬提供的到家服務和預包裝方便菜與社區業態在競爭購物便利性。

精品超市是盒馬的競爭對手,因為都偏中高端,盒馬的模型如果不能賣高毛利,是很難覆蓋成本的。

倉儲式會員店,如Costco、山姆會員商店是盒馬的競爭對手。盒馬定位做會員店,過去幾年,一直也都盯著山姆等,它像把山姆消費的「一次買一周」的大包裝銷售,培養為讓消費者「一兩天買一次」的小包裝銷售。

生鮮電商是盒馬的競爭對手,前置倉生鮮電商,像叮咚買菜主要做的是周末市場,盒馬的生鮮業務也是。都售賣大量活鮮,和提供到家服務。

跟基於中央倉發貨的B2C生鮮電商比,盒馬也是24小時提供線上訂單服務,1小時達則主要是打B2C生鮮電商。

餐廳是盒馬的競爭對手,盒馬做的大海鮮和堂食,以及與餐廳都布局於購物中心,就是在搶餐廳市場,尤其是海鮮餐廳的生意。

便利店是盒馬的競爭對手。門店布局購物中心商圈,直接在搶辦公商圈的午餐市場。

批發市場是盒馬的競爭對手,比如海鮮批發市場,家附近就有活海鮮賣,消費者為啥還要去「稱」都不準的海鮮批發市場?

餐飲外賣,如美團是盒馬的競爭對手。過去看,盒馬做什麼,美團也都會跟著做一個。因為盒馬提供了大量堂食餐飲,半成品、熟食,盒馬一開始是做中央廚房的。這些方便食用的半成品,難道不是在抄美團的後路嗎?

人民幣還是盒馬的競爭對手,強推無現金支付、無人支付終端,對於很多消費者來說,很不友好。

把整個市場的業態鋪下來,就會發現盒馬比較貪大,似乎什麼都想做,也就是所謂的「四不像」。

現在如果盒馬的產地倉做起來,那就是完全跟批發市場對打了。

未來的競爭壓力會怎樣,不好說。

不過,盒馬架構的這套數位化鏈路,可能也是阿里所要構建的基礎設施,有可能會開放給其他企業用。

四、品類局限

目前盒馬做的產地倉模型,全都是水果品項。

這其實體現了這套模型的一定應用局限。

比如蔬菜,蔬菜跟水果不一樣,蔬菜是要本地化的,因為供應半徑短、保質期更短,城市周邊也都有種。只是根莖類的,比如土豆、芹菜可以長途運輸,可以去做原產地。

以葉菜為例,葉菜長得快,一個星期、兩個星期就能長出來了,這個是不需要產地倉做的,就在城市周邊做採購就可以了,比如盒馬在上海周邊搞的盒馬村。

水果就相對比較適合原產地建倉做,因為要有明確產地,優質產地。水果年輕人吃得多,不僅有餐桌屬性,還有零食屬性。適合原產地分選、預包裝、標準份做。蔬菜購買主力人群是老頭老太太,他們往往不會願意買盒裝菜。

相關焦點

  • 山東產地倉建成,沂源蘋果成阿里巴巴「產地倉+銷地倉模式」又一...
    今年,阿里巴巴在雲南、廣西、四川、陝西、山東5省重投入,建設數字農業產地倉,加之在全國多省建設的20餘個銷地倉,產地倉+銷地倉模式下,一張覆蓋全國的數位化農產品流通網絡,一年可以確保100萬噸農產品,實現數位化的產供銷。
  • 阿里加碼農業:「枝頭水果」1月底上市,機器人承擔7成工作
    1月9日,阿里農業透露,1月底,帶著綠葉的網紅水果耙耙柑,將在盒馬等阿里線上線下平臺上市。這背後的關鍵因素是,科技推動農業「最先一公裡」基礎設施升級,已在全國建成五大數字農業集運加工中心,讓消費者在寒冷的冬天能吃上「枝頭水果」。
  • 沃爾瑪持續發力水果產地直採 正宗臺灣水果覆蓋全國門店
    正宗臺灣當季水果全面覆蓋沃爾瑪全國400多家實體門店及線上京東到家平臺。本次推出的多款臺灣水果中:楊桃、蓮霧、蜜棗等的種植者曾榮獲「神農獎」。沃爾瑪中國大賣場高級採購總監葉丁源及臺灣屏東農業國際運銷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黃國榮、大連興業源集團董事長劉巖等合作夥伴蒞臨儀式現場並致辭,共同見證正宗當季臺灣水果在沃爾瑪全國門店同步上市。
  • 水果放冰箱,幾個禮拜都不壞,能吃嗎?
    商超或者網上購買的水果放冰箱一個月了,蘋果都還沒有爛莫非是打了或者塗了什麼長生不老素?這樣的水果還能吃嗎?來來來,且聽日課君道來蔬菜水果採摘後,保存的不對,它們的外貌和營養都會改變。大批量的蔬菜水果,尤其是要遠距離運輸的蔬果,一般都需要用到合適的保藏方法,常用的有3個:1、低溫保存法不同類型、不同產地的水果,保藏溫度也不一樣,像熱帶、亞熱帶水果不耐低溫,如綠色香蕉就要儲存在12℃以上的環境中,柑橘要放在2~7℃,而蘋果在-1~1℃保藏就可以。
  • 京東鮮花產地倉破解物流瓶頸 基地直發 新鮮到家
    迎著冬日暖陽,走進玉溪迪瑞特花卉有限公司車間,頓時感到一陣涼意,工人們將剛剛採收的鮮切花進行「休眠」處理,通過冷鏈運輸到客戶手中後才會甦醒重新綻放;另一邊,雲南探花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內京東物流玉溪鮮花產地倉內,一束束剛從地頭下來的鮮花已經整裝待發,即將奔赴全國各地……  新冠肺炎疫情之下,雲南鮮花產業危機中尋求突破,在京東的幫助下
  • 5大產地倉+20個銷地倉,阿里布局數字農業的「野心」有多大?
    近日,阿里巴巴數字農業西安集運加工中心(簡稱西安倉)正式開倉使用,這也意味著西安將成為西北五省以水果為代表的農產品數位化集運樞紐。除西安倉外,雲南昆明、廣西南寧、四川成都、山東淄博四大產地倉也已在一年內全部建成,自此,全國形成了一張覆蓋18個省份的數字農業流通網。
  • 貴州3個熱帶水果產地,羅甸、貞豐入列,有你家鄉嗎?
    多山的貴州首先是羅甸縣。羅甸紅水河羅甸熱量充足,生產多種偏熱帶性的水果,火龍果是其代表。羅甸有「中國火龍果之鄉」的美譽。火龍果已成為了羅甸縣的支柱產業之一,也是羅甸的一張名片。白層風光白層鎮位於貞豐縣東部,土地面積154.66平方千米。
  • 助力本地商品熱銷全國,萬緯中山黃圃園區產地倉升級家電供應鏈
    位於粵港澳大灣區幾何中心的中山,是全國最大的家電產業集群所在區域之一,隨著電商化採購成為主流,家電企業紛紛尋求線上轉型,引發眾多物流巨頭在此布局,萬緯中山黃圃園區作為京東家電產地倉,交付一年以來,為「中山本地貨」走向全國增添了動力。
  • 叮咚買菜前置倉站長自白:國慶一天不打烊,我為平臺的助農成績自豪
    叮咚買菜追求的「自來水哲學」簡單直接——讓美好食材像自來水一樣觸手可及、普惠萬眾。我們服務用戶的模式也很清晰,通過產地直採、前置倉配貨方式,最快29分鐘送菜上門。我在淞虹路前置倉擔任站長。我所在的站點成立於去年5月,一年多就成了全上海單量排名前十位的「明星站點」。隨著用戶越來越多,我們平均日訂單量接近1500單,站點24小時運作,7時送出第一單,一直持續到23時。
  • 進口水果產地網際網路,打造領先的智慧果批平臺
    項目介紹 專注進出口水果,打造*的智慧果批平臺,通過產地直集採直銷+平臺管理對傳統果批進行產業鏈的整合與升級
  • 奶茶店的水果茶用的是新鮮水果嗎?每天用的最多的水果是什麼?
    奶茶店的水果茶用的是新鮮水果嗎?每天用的最多的水果是什麼?今天白羊來跟大家聊一聊水果哦!每家奶茶店都有做水果茶,水果茶比奶茶更清爽,口感清香!很受大家喜愛!百香果第二個用的多的水果就屬芒果了,現在正是產芒果旺季,每次在產地買的芒果都好新鮮,價位也比超市便宜,我們主要用芒果做楊枝甘露和芒果沙冰,很受顧客歡迎!
  • 不花一分錢,水果領回家!身邊人都在玩的種樹遊戲,你加入了嗎?
    像網友@張咩咩這樣一不小心加入遊戲的用戶,不在少數。更多的用戶是在身邊好友收到水果,確定其真實性後,被邀請進來的。每天在空閒時候澆個水,也不耽誤正常工作,操作又簡單,何樂而不為呢?記者經過了解發現,玩多多果園的網友年齡跨度大,受眾面廣,掀起了全民種樹的熱潮。「不花一分錢,水果領回家」已經成了一句響亮的口號,深入人心。
  • 又一水果滯銷,產地堆積如山,摘下來賣不掉,網友:都怪收購商
    導讀:又一水果滯銷,產地堆積如山,摘下來賣不掉,網友:都怪收購商目前正值石榴熱銷的季節,安徽懷遠塗山的名品「玉石籽」石榴卻滯銷了,根據蚌埠新聞的報導,懷遠塗山附近約有500萬公斤石榴沒人收購,在當地堆積如山,果農們很發愁。
  • 中國哪裡水果好吃?這些產地特色水果別錯過,網友:第5個最便宜
    大家好,我是小林廚房的小林,愛吃水果的朋友一定可以細數出幾個產地的特色水果,今天就為大家分享我認為的大中國十大頂級水果和產地,朋友們都來看一看有沒有你們家鄉的特色水果。現在的水果品種令人眼花繚亂,我估計有好多的品種大家都暫時沒有品嘗過,今天就和大家暢談一下中國一些優質水果和他們的產地,喜歡吃水果美食的朋友可以關注一下,來和大家暢談一下這裡有沒有你們家鄉的水果或者聊一聊你們家鄉都還有什麼其他優質水果分享給大家。
  • 這種熱帶水果很多人都沒有吃過,它的外表像花生,果肉像桂圓
    這種熱帶水果很多人都沒有吃過,它的外表像花生,果肉像桂圓。熱帶水果的種類非常的多,熱帶地區的生長環境對於植物的生長非常的有利,在這種環境下,植物的生長速度都非常的快。熱帶水果種類繁多,而且很多的外形都比較獨特,和我們常見的水果有很大的不同,例如形狀比較獨特的火龍果。
  • 春節水果簡史:從蘋果不自由到車釐子自由
    快過年了,話說我們的資深財友小陳每年回老家不帶別的年貨,就帶點水果,而且是平時捨不得吃、老家那邊又買不著的水果。今年,陳爸早早的打電話讓小陳別費勁了,因為今年陳爸光車釐子,就已經網購三箱了。回想小陳當年抱著一顆榴槤坐飛機回家,安檢不讓他進,他一時氣憤在安檢口吃完了整顆榴槤,現在的小陳已經不知道買什麼回家了。
  • 今年有啥好吃的水果嗎?碼一個有意思的水果推薦,全是乾貨!
    家裡全是各種水果,一進門就是滿屋果香。也許,這就是人間煙火味吧。今年有啥好吃的水果嗎?碼一個有意思的水果推薦 ,照著水果生產地買,一般不會翻車,拼夕夕真的促進了農業生態,各種好吃的水果和農產品!:1、陝西周至的翠香獼猴桃,真的絕了,獼猴桃能當果凍吃,中間切開拿個勺挖著吃,第一次吃到這麼好吃的獼猴桃,以前吃的都是酸不拉幾,吊打紐西蘭奇異果。(翠香過季了,買徐香。)
  • 說莫凡專一好像不太對,濫情吧卻又不像,那他到底是專一還是濫情
    但在這個過程中,他卻又撩了很多美女,甚至有好幾個都能「下手」的了,卻又因為兩個老婆的原因沒有動。可以說他是極為矛盾的存在。 為什麼說莫凡專一?從這一點來看,他無疑是和專一沾不上邊的。但問題是,在他成長的過程中,他其實有很多選擇,甚至有些女生都已經「送上門」了,他卻能始終如一地喜歡著還沒追到手的穆寧雪和已經內定的葉心夏。
  • 三亞作為熱帶水果產地,在市場上的零售價格卻超過了北上廣
    每年到了熱帶水果生產的季節,三亞無疑是被很多人認為麗江的熱帶水果消費地,畢竟在國內也就只有三亞區域內能夠生產正宗的熱帶水果,但是事實情況的確並非如此。熱帶水果實際上上並不是只有三亞才是真正的水果生產地,目前在整個三亞是轄區內,圍繞老城區周圍幾乎沒有果園,大部分都已經按照規划進行城市建設,作為農業用地的果園基本上分布在周邊。蓮霧,諾麗果等作為三亞常見的熱帶水果,隨著季節的到來,紛紛被人們在市場的攤位上出售,但是整個零售的價格對比起來,比起北上廣超市裡出售的價格一般都要高出0.5-1元不等。
  • 「柚子之鄉」產地在哪裡?國內四大柚子產地介紹
    我國柚子產地眾多,但你知道哪些產地有「柚子之鄉」的美稱嗎? 1、廣東省梅州市梅縣區 被譽為:中國金柚之鄉。廣東省梅州市梅縣區是「中國金柚之鄉」。 柚子品種眾多,不同的產地栽種的柚子品種有所差異,這才造就了不同產地的金柚、四季柚、蜜柚、沙田柚之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