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畏自然
守護生命
在抗擊新冠病毒的戰役中,湧現了許多的英雄人物與感人故事。他們的名字,有的廣為人知,有的鮮為人知,有的甚至不為人知;他們的事跡是最鮮活、最新穎的寫作素材,值得我們書寫傳誦,銘記在心。
小編將收集到的部分,整理成一個小系列推出,方便家長與孩子們收藏備用,複課後各校極有可能要求寫以抗疫為主題的習作。同學們也可以自行收集網絡或身邊的事例,歸納整理為自己的寫作素材本,靈活運用於各類寫作主題。
_
_
01
鍾南山
中國工程院院士
廣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長
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
主要事跡
1月18日傍晚,鍾老從廣州趕往武漢防疫最前線。1月20日在接受央視「新聞1+1」記者採訪時,明確表示新型冠狀病毒肯定有人傳人的現象。
從廣州到武漢再到北京,連日來,實地了解疫情、研究防控方案、上發布會、連線媒體直播、解讀最新情況……鍾院士因專業敬業,敢於直言,勇於擔當,成為全民偶像。
人民日報盛讚:17年前奮戰在抗擊非典第一線,如今再戰防疫最前線,84歲的鐘南山有院士的專業,有戰士的勇猛,更有國士的擔當。一路奔波不知疲倦,滿腔責任為國為民,的的確確令人肅然起敬!
02
李蘭娟
中國工程院院士
傳染病學專家
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
主要事跡
曾在抗非典、抗禽流感戰役中戰功赫赫的李蘭娟院士,1月18日在北京同鍾南山院士一起聽取武漢方面疫情匯報,再戰防疫最前線。1月22日,她率先提議武漢封城。
2月2日她帶領團隊親赴武漢一線。以73歲高齡,每天只睡3小時,奮戰在武漢大學人民醫院,與來自各地的援鄂醫護人員一起,共同商討診療方案。
2月4日晚間,李院士團隊發布重大研究成果:阿比朵爾、達蘆那韋能有效抑制冠狀病毒。
03
李文亮
武漢市中心醫院眼科醫生
主要事跡
在抗新冠疫情工作中不幸感染,經全力搶救無效,於2020年2月7日凌晨離世,年僅35歲。
他最早於2019年12月30日向外界發出防護預警,被稱為疫情「吹哨人」。
被確診感染新冠肺炎後,他依然樂觀,甚至期待著,身體康復後還要上一線——「疫情還在擴散,不想當逃兵!「
04
張定宇
武漢最大的專科傳染病醫院——金銀潭醫院院長
主要事跡
他身患「漸凍」絕症,妻子被感染隔離,卻瞞著全院醫護人員,率領600多名白衣衛士衝鋒在前,與病魔爭搶時間。
1月31日,湖北省委授予他「全省優秀共產黨員」稱號。2月4日武漢市人社局發布通報稱,給予他記功獎勵。
05
黃錫璆(qiú)
中國著名建築學家
火神山醫院設計者之一
北京小湯山非典醫院總設計師
主要事跡
在得知要在10天內完成武漢版「小湯山醫院」的消息後,79歲的黃老主動請纓,親手寫下請戰書:
本人是共產黨員,與其他年輕同事相比,家中牽掛少,且具有非典小湯山實戰經驗,本人向黨組織表示,隨時聽從組織召喚,隨時準備出擊參加抗擊工程。
他從當年小湯山醫院的設計資料中逐一找到可以優化的環節並重新整理,轉給武漢的設計團隊,然後,義無反顧地踏上奔赴武漢的徵程。
_
聲明
以上圖文素材綜合整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或原出處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