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易LOFTER下架了。
6月6日,本應該是LOFTER維護結束恢復上架的日子。
此前,網易發布公告稱,LOFTER將於6月3日至6月6日進行系統維護,期間用戶無法更改個人信息、部分用戶無法發布音頻、視頻、圖片、文字等。
然而,6日有網友發現網易LOFTER未能如約上架,並且不僅各大Android應用商店無法下載,蘋果AppStore在7日也被下架。一時間,有關網易LOFTER為何被下架的討論突然暴增。
微博#LOFTER#興趣主頁閱讀已達到2.6億,但詭異的是8日下午該主頁疑似被屏蔽,在微博無法搜索。
同時,「LOFTER以後會怎樣」的帖子登上知乎熱榜,截至8日下午熱度已有976萬。
LOFTER是網易2012年推出的一款社區產品,最初定位於基於圖片社交的輕博客,現在成為了同人二次創作的集中地,被用戶稱為「老福特」。
「同人」近年來逐漸走進大眾視野,但很多人仍對它不夠了解,停留在簡單的「耽美小說」上。
根據百度百科,同人一詞來自日語的「どうじん」(doujin),在大部分情況下指的是建立在已有文本基礎上二次創作,即由動畫、漫畫、遊戲、小說(四者合稱為ACGN)、影視等作品甚至現實裡已知的人物、設定衍生出來的創作品,如同人文、同人圖、同人視頻、同人遊戲等。
著名的「227」事件,即由同人創作引發。而這次LOFTER的下架事件,在用戶眼裡也與「227」事件有關。
同人創作與瘋狂粉絲
今年2月底爆發的227事件,導火線是因為一篇名為《下墜》的同人文。
《下墜》是博君一肖(王一博和肖戰)CP粉,在LOFTER發布的一篇文章,後來在微博上被熱轉關注。之後便是肖戰粉絲對一系列同人網站的舉報,直接將AO3封禁。
2月27日,「博君一肖」CP粉開始反擊,同時各類其他包括但不限於原耽圈、日韓圈、二次元圈、歐美圈甚至路人加入其中,在「227大團結」名義下,對肖戰及其粉絲進行全方位圍攻。
2月28日,肖戰的lofter廣場被屠版。2月29日,《陳情令》《誅仙》等肖戰參演的作品,最新評價中出現了大量的一星評價,甚至連未上演的新作品也被一星預定。其中與肖戰合作過的女演員楊紫、吳宣儀等人也跟著受到了連累。
同人愛好者們還整理了肖戰代言、推廣的品牌列表,作為「抵制肖戰指南」,並向相關品牌方提出抗議,以抵制相威脅,要求換掉肖戰的代言。「不買肖戰代言的產品」「227歷史時刻」「肖戰粉絲飯圈恥辱」成為熱門話題。
最終在3月1日,肖戰工作室發出了聲明,但已為時已晚。
「227」事件最終引爆了全網對肖戰的抨擊,以及飯圈文化和同人創作的對立。
而這次LOFTER下架事件,在同人創作圈子看來,是飯圈文化的一次反擊。
在微博和知乎上,大量用戶明確指出LOFTER下架是由飯圈粉絲一手導致。
@鈣鈣-有貓的人發的一條微博,到目前已經有近3萬轉發、4萬評論和99萬點讚,而留言幾乎都在說著同一個名字——XZ(肖戰)。
@Zed橘皮在留言裡暗示,LOFTER下架的原因為這位藝人的粉絲惡意攻擊。「xzf在各tag下刷黃圖髒話等有一段時間了,lofter停頓整改,微博#lofter#被炸。」
其他用戶也開始在微博曬出之前收集的「證據」。
有的用戶也直接在微博裡喊話肖戰粉絲,言語間異常激烈。
這種情緒在知乎上也隨處可見,大量聲音都將矛頭對準了肖戰粉。
更有知乎用戶放出圖片,稱有肖戰粉絲在325tag下面刷煽動性信息,教唆自殺。
截至目前,LOFTER官方仍未對外回應,軟體也處於內部整改優化狀態,何時上線尚未有明確時間。
同人創作的界限問題
在「227」事件之前,同人創作一直是一個小眾圈子。無論是國外知名的AO3還是國內小眾的LOFTER,只在同人創作的小圈子裡流行,未到大眾層面。
「227」事件的起源來自肖戰粉絲對《下墜》文中的描述不滿,進而導致了一場大眾層面的輿論戰。
與此同時,同人創作存在的問題也浮出水面。
在《下墜》一文中,肖戰被描述為一位在紅燈區從事特殊工作的女裝大佬,由於在高中告白男生時失敗所以產生了性別認知障礙,王一博則被設定為未成年人。
這樣的內容描述實際上很容易碰到涉黃的安全紅線,而真人同人文是近年來興起的小眾愛好,法律尚且照顧不到,可以算作是「模糊地帶」。
這就導致了很多同人文中出現的內容無法界定。比如《下墜》一文,有人認為這麼好的作品,有色情描寫豈不是很正常,也有人認為,這種文章不就是圖個快感嗎?
沒有人可以給出準確判別:文章中的色情描述,究竟是藝術需要,還是純粹涉黃?
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227」事件後多數主流聲音認為,同人創作本身是一件有意義的事,但不能藉機加入色情描寫,甚至未成年性行為、妓女站街這些本身就已經違法或不被提倡的內容,就會使原本模糊的邊界,變得清晰到足以訴諸法律手段。
並且,在擦邊球的基礎上再打擦邊球,那大部分人也只能選擇最簡單的方式來判斷:肉眼可見的是用真人名字搞淫穢色情,侵害了別人的權利。
如果對自己的文學創作水平有信心,其實更好的選擇,是用兩個全新的名字,去寫原創。
與騰訊無關?
LOFTER陷入下架風波之初,在微博、知乎等平臺有大量粉絲、用戶暗指此事與騰訊有關。
有用戶將一款名為inner的App認作騰訊系產品,並挖出其高管葉曉峰在騰訊任職,名下有19家公司。也有用戶將inner與LOFTER對比,認為前者在界面、UI上抄襲後者。
天眼查數據顯示,inner所屬公司杭州湛藍星空,其高管名單中確有一位名叫祝曉峰,但其名下只有一家公司,而非網傳的19家公司。
inner官微8日下午進行了澄清,稱其目前沒有任何資本注入,也沒有任何大廠的背景,由創始人獨立出資開發,至於葉曉峰系同名同姓。
不過,聲明和公告仍未打消LOFTER用戶的所有疑問,在知乎上仍有用戶曬出了自己認為inner屬於騰訊系產品的推測。
而之所以用戶與粉絲如此執著猜測,源自於網易與騰訊之間圍繞新文創的競爭,比如遊戲。
LOFTER 2019年3月曾舉辦一次「有點才華大會」,還發布了2018年度線上二次衍生創作榜CP榜單和最熱IP。在最熱IP獲獎名單中全職高手、王者榮耀、魔道祖師、鎮魂等騰訊系作品、產品赫然在列。
同人文作為IP二次創作,吸引了大量粉絲和用戶,在文創產業鏈條中也逐漸擁有了自己的地位,並且商業化的潛力也顯露出來。
拿下五億美金票房的《五十度灰》,就是一篇同人文改編而來。在國內,同人文化的商業價值也早被網際網路大廠看到了。
AO3被禁之後,網易LOFTER逐漸成為同人文化的主要集中地,據其去年3月官方給出的數據,移動端用戶已達7000萬,在經歷「227」之後預估這一數字有所增長。
除此之外,在LOFTER下架後,包括inner、後花園等新產品也相繼出現,試圖成為LOFTER的替代品。
其他網際網路大廠如騰訊2017年領投了網絡文學社區Wattpad;今日頭條2018年收購二次元UGC社區「半次元」;同期愛奇藝投資二次元內容創作社區「輕文輕小說」;2018年10月,直播互動平臺紅豆Live更名為克拉克拉(KilaKila),並獲得新浪微博、青雨資本、中信資本、沸點資本和紅杉資本的1.2億元投資。
同人文化作為泛二次元文化的一種,網際網路大廠看中的自然是二次元這一大賽道。但與二次元不同的是,同人文化目前仍屬於小眾中的小眾,粉絲群體較為固定,並且同人文化自身也有打擦邊球、侵權等潛在問題。
「227」事件後,同人文化被裹挾著走向大眾視野,使得諸多問題瞬間暴露。總而言之,「同人創作」原本是一件有意義的好事,但是現在,衍生文學創作的意義越來越薄弱,已經如同這次的事件一樣,方向越來越偏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