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今朝出生於一個音樂家庭,父母都是音樂老師。對於他來說,學習鋼琴是一件順理成章的事情。2006年,他開始專業學習鋼琴演奏,起先在上海求學,後來考入中央音樂學院附小和附中,2016年考入舊金山音樂學院。在那裡,他一邊繼續研習鋼琴,一邊走進了室內樂的世界。去年,由於天津茱莉亞學院的成立並致力於培養合奏藝術人才,徐今朝很早就開始關注學院的動態,並決意回國深造。「過去我們總是說出國深造,天津茱莉亞把茱莉亞百年傳承的教學理念和國際一流的師資力量帶來了亞洲、帶到了中國。對於即將開始的在天津的學習和生活,我充滿了期待。」
圖片:徐今朝提供
你本科在舊金山音樂學院就讀,是什麼因素讓你決定申請天津茱莉亞、「回國深造」呢?
徐今朝:在舊金山音樂學院的第一學年中,我所在的重奏組曾有幸受到何為老師的多次指導,他當時在舊金山擔任弦樂系主任。不僅如此,我也經常在何老師的小提琴專業課上,和他的學生彈一些小提琴鋼琴奏鳴曲或者其他伴奏。通過何老師的教學,我第一次對二重奏、三重奏有了系統而深入的了解。自從何老師受聘成為天津茱莉亞學院藝術總監兼學術院長之後,我和同學們就一直在關注這所新晉崛起的音樂學院,我們知道這是茱莉亞學院在中國的新校園。去年,我中學時代的恩師王笑寒教授正式加入了天津茱莉亞的教師團隊,這使我更加堅定了回國學習的決心。天津茱莉亞擁有茱莉亞百年傳承的教學理念,加之無可比擬的師資力量,我相信它一定會發展出獨有的校園文化,也一定會成為一所無可替代的學校。
事實上,雖然美國有很多好的學校以及好的室內樂項目,但這些學校之中的絕大部分都沒有室內樂表演這個專業。這就是說,即便他們有很好的老師去教授室內樂,但整個學習的目標還是以獨奏為主、以重奏為輔,而不會把學習室內樂作為主要的目標。天津茱莉亞將室內樂表演作為一個獨立的專業,老師和同學們將圍繞著如何演奏室內樂來進行探討,這是我選擇天津茱莉亞的第一原因。另一個原因是,我一直認為中國的古典音樂市場正處於上升期。2018年夏天,我們橡樹鋼琴三重奏在上海有一個很小的演出,觀眾群體是一些年齡很小的琴童和琴童家長們。當天我們演奏了通俗易懂的皮亞佐拉《布宜諾斯艾利斯的四季》,還演奏了一些對於業餘聽眾來說可能有些難以理解的普羅科菲耶夫《C大調大提琴奏鳴曲》。令我感動的是,全場那麼多只有幾歲的小孩子和一些可能沒怎麼接觸過古典音樂的爺爺奶奶們,全程安靜地聆聽我們的演奏,並在演出之後為我們送上熱情的掌聲。一年之後,當我們再次在上海演出的時候,我見到了一張稚嫩但熟悉的面孔,那是一個6歲的小姑娘。她的媽媽告訴我們:她們是上次音樂會的聽眾,當時她女兒全神貫注、目不轉睛地看完了全場音樂會,過沒多久主動提出要求要學習小提琴。然後聽說我們又有演出,吵著讓媽媽帶她來聽。這給了我前所未有的觸動,沒想到我們的音樂影響了一個孩子的生活。雖然這是一門來自歐洲的藝術,但它同樣可以在我們東方人的心中發芽生根。我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可以把這種由古典音樂而產生的愛與力量傳遞給更多的人。
你對天津茱莉亞抱有怎樣的期待?希望在這裡學習到什麼?
徐今朝:我考的是天津茱莉亞學院室內樂表演研究生課程,主修鋼琴。希望在未來的學習中,一方面深入研習室內樂演奏的知識和技巧,如何高效的排練、如何更好的理解和聆聽其他樂器的聲音;另一方面比較宏觀,我希望通過演出機會把學習和職業發展相結合,成為一名擁有豐富舞臺經驗的室內樂演奏者。
圖片:徐今朝提供
你本科是鋼琴獨奏專業,為什麼選擇攻讀室內樂方向的研究生?
徐今朝:我中學時候很少接觸室內樂,對室內樂作品的了解也不深。2013年暑假,我參加了加拿大的晨興音樂橋,在一次教師音樂會上,我聽到了王笑寒老師與小提琴家寧峰、姚珊珊,中提琴家李騰和大提琴家於巍合作演奏的德沃夏克《A大調鋼琴五重奏》。那次音樂會讓我真正感受到了室內樂的魅力,從那以後我也開始有意識地聆聽一些室內樂作品,還在學校裡組建了一個固定的室內樂組合進行系統化的學習。
幸運的是,舊金山非常重視室內樂教育。我在弦樂與鋼琴系裡學習了八個學期,掌握了一些經典的重奏曲目。在我看來,室內樂演奏和鋼琴獨奏最大的區別在於,演奏室內樂時你不僅要聆聽自己,更要聆聽別人。室內樂演奏不能完全隨自己的想法去決定音樂的處理,所有的表達都應該是幾名成員在無數次的排練中探討磨合出來的結果。舞臺上的靈光一現,是一個組合長期積累的默契的產物。今年秋天,我將成為天津茱莉亞首屆室內樂研究生,對於更加集中的室內樂學習生活我充滿了期待。
去年你參加了天津茱莉亞主辦的首屆天津室內音樂節,能分享一下當時的感想和收穫嗎?
徐今朝:去年,我所在的橡樹鋼琴三重奏受邀參加了天津室內音樂節,藉此機會我也對學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印象最深的有幾方面:首先,在專業上我們收穫了很多。音樂節中,每個室內樂組合都會受到兩位老師的指導,我們的指導老師是著名的茱莉亞弦樂四重奏的大提琴家阿斯特麗德·施文(Astrid Schween)和王笑寒老師。施文教授從弦樂演奏家的角度提供了音樂處理上更多的可能性,而王老師則給了我更多非常實用的鋼琴演奏建議。在和學院老師的交流中,我感受到他們對於音樂的全情投於以及對於室內樂的熱情;其次,學院的策劃與執行能力非常強,從酒店、用餐的安排,到琴房、課程和音樂會的安排,再到其他活動項目比如體驗天津當地文化、參觀學院建設現場等,每一項都井井有條。這些都給我和同伴們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回憶,也讓我非常期待回到天津。
橡樹鋼琴三重奏參加首屆天津室內樂音樂節 聖藝視覺
聽說你在網絡上非常活躍,那你怎麼看待社交媒體與音樂家之間的關係?以及現代科技在當今音樂傳播中的重要性?
徐今朝:幾年前,我因為發布了一個關於視唱練耳的說唱視頻而小範圍「走紅」了一把。在我看來,社交媒體對於音樂家來說是一個很棒的工具,它是連接音樂家和愛好者之間的橋梁。網絡是一個讓世界變小的工具,它拉近了每個人之間的距離,也讓生活在不同地方卻有相同愛好的人有了更強的凝聚力。古典音樂是一個相對小眾的藝術門類,從愛好者的數量上來說,古典音樂可能遠遠不及流行音樂或其他更加熱門的藝術愛好者那麼多。正因如此,我們更加需要利用好網絡的平臺,將全國乃至世界各地喜歡古典音樂的人們聯繫在一起。以流行演唱會和古典音樂會來比較,流行演唱會中歌手會與觀眾有不同程度的互動,而傳統的古典音樂會的演出形式導致演奏者和觀眾在無形中產生了一種距離感,加之古典音樂沒有流行音樂易於理解,觀眾更加難以對古典音樂產生更深層次的興趣,發展新的古典愛好者更是難上加難。所以我個人的看法是,我們這個時代的古典音樂家可以借網絡的便利,向世界展現出古典音樂的魅力:可以是自己的一段精彩演奏,也可以是關於一部經典作品的故事講述。我相信通過音樂家分享的點點滴滴,會讓更多人感受到古典音樂的美妙之處,這對於古典音樂的發展將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經常有人說,「古典音樂的未來在中國!」你怎麼看待這種說法?
徐今朝:我從小在北京生活學習,經常去聽音樂會。後來去美國學習,我也經常去舊金山當地的音樂廳感受現場音樂的魅力,比如戴維斯音樂廳。去年九月,我們橡樹鋼琴三重奏去瑞士參加比賽,也感受了一下歐洲的古典音樂氛圍。我發現,歐美古典音樂觀眾的年齡幾乎都集中在60到70歲,而觀眾席中30歲以下的年輕人所佔比例是非常小的。回想起在國內聽音樂會的情況,卻很大一部分是中、青年觀眾,還有很多孩子。這說明,中國的樂迷將有相當長的時間參與到古典音樂的欣賞和傳播中,一方面是古典音樂擁有年輕的擁躉和力量,另一方面這些年輕人將會把聆聽古典變成一種自己甚至是下一代習以為常的生活方式,這讓我們相信,古典音樂在中國擁有非常美好的未來。
徐今朝與舊金山音樂學院交響樂團演奏聖-桑《F大調第五鋼琴協奏曲》|徐今朝提供
從北京到舊金山,未來再回到天津,每個城市都有獨有的藝術氛圍,你對今後在天津的學習生活有什麼暢想嗎?
徐今朝:音樂來源於生活。不同的文化孕育出不同的藝術,這一點毋庸置疑。恢宏大氣的北京文化孕育了韻味十足的京劇,而高貴華麗的歐洲宮廷促使古典音樂誕生和不斷發展。如今,世界正在被高度的科技化和現代化,但每個城市特有的傳統仍然被一代代生活在那裡的人們傳遞下去。北京有天下之中心的傲氣,也有容納山海百川的隨和;舊金山則更加熱情開放,每個人在那裡都可以找到屬於自己的生活方式;去年參加首屆天津室內樂音樂節,我第一次到天津,在海河邊的夜景附近流連、在各種老式的建築中穿梭、在第五大道上漫步……短短幾天,我就已經愛上了這座同時有著恬靜安詳和大氣磅礴的城市。古典音樂之美,在於原汁原味的純正,但是也美在不同地域產生出屬於當地文化的那份獨特。天津茱莉亞學院有來自世界各地的優秀教師,跟隨他們學習就好像獲得了在世界各地遊學的經歷一般,我非常期待跟他們展開這一場旅行,也相信這對於中國乃至亞洲的音樂傳播和教育都是十分積極的。
你有沒有接觸過一些中國當代音樂作品?未來在天津有沒有想過拓展更多的中國曲目?
徐今朝:非常遺憾,自學琴到現在,我沒有接觸過很多中國當代的音樂作品。唯一演奏過的、已經出版的中國當代樂曲只有張朝老師的《皮黃》,這是一首創作於1996年、廣為流傳的鋼琴獨奏曲。它的靈感來源於京劇,用京劇的曲調、節奏等等加上一些中國古典歷史人物的形象,譜成了這部短小精悍的作品。作為橡樹三重奏的一員,我和隊友首演了舊金山音樂學院的作曲系同學、我們的好朋友陳嶸榕在2018年創作的《三首獨白》,是一首為鋼琴三重奏而作的實驗性作品。雖然我的實踐經驗有限,但我對中國作品是抱有濃厚興趣的。
還有一個有趣的事情。去年冬天,放完寒假的我要從北京轉機去舊金山上學,沒想到在上飛機前發現護照丟失了,無奈只好在北京暫住以解決護照的問題。當晚朋友帶我去中學時常去的音樂書店,我發現了一套剛出版不久的譚盾老師《武俠三部曲》的樂譜。這是一部為鋼琴三重奏所作的套曲,裡面包含了一首小提琴奏鳴曲、一首大提琴奏鳴曲、一首鋼琴奏鳴曲和一首鋼琴三重奏,譚盾老師將他之前創作的三部武俠電影音樂組合成一部作品,為聽眾帶來了耳目一新的感覺。看到樂譜的那一刻,我甚至覺得耽誤了上學都是值得的。如果不是護照意外丟失,我可能還要再晚幾年才會遇見這部作品。後來回到舊金山,我把這部作品推薦給了兩位重奏夥伴,我們都希望可以早日演出這部輝煌的作品。所以我相信,未來在天津茱莉亞的學習中一定會接觸到更多的中國當代音樂作品,為自己開拓更廣闊的曲目儲備,也希望為中國音樂和古典音樂的結合獻出一點微薄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