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報·青春上海記者 周勝潔
鍾南山院士堅毅的眼神,護目鏡後醫護人員義無反顧的神情,這些都被普陀區一位姑娘用畫筆定格、記錄。更特別的是,這是一位輪椅姑娘。
同樣在普陀區,90後姑娘王佳堯將畫板移到了為社區防疫而設置的小區臨時門崗亭上,在木板牆上繪下了武漢櫻花和東方明珠。
她們執筆戰「疫」,留下抗疫中的小美好。
「輪椅」姑娘用畫筆定格戰「疫」瞬間
疫情讓我們認識了很多抗疫一線的「逆行者」,有人用優美的詩文表達對他們的崇敬和感謝,有人用畫作描繪下他們的勇敢和堅毅。
在普陀,80後姑娘裘婷拿起畫筆,定格最美「逆行者」的瞬間。特別的是,5年前因為一場意外導致脊髓損傷的她,是一名輪椅姑娘。
每天上午,在父母打掃小天井、擺放畫板後,裘婷便會推著自己的輪椅出來,一手拿著調色板,一手拿著畫筆,聚精會神地在畫板上描繪抗「疫」新聞中出現的人物。這是自疫情發生以來,她堅持至今的一件事。
在她的畫筆下,你能看到一線醫務人員的堅毅,也能看到一線值守警察的堅持。畫畫時,裘婷需要不斷地將身體前傾添筆、往後挪移觀察,對於下身癱瘓、坐在輪椅上的她來說頗顯吃力:「因為胸部以下無知覺,所以腰是沒有力量的,挺難支撐我移動、起身,比平常人作畫會困難一些。」
完成一幅畫作的輪廓,也要耗費她數小時。
原本,裘婷就很喜歡畫畫,在學校也用功,畢業後在幼兒園工作。但一場意外事故造成她脊髓損傷,以輪椅相伴的日子讓她變得悲觀。幸得父母支持,在成為普陀區殘障人士「希望之家」學員後,她重拾生活信心,也重拾畫筆。
「畫畫對我來說是從小養成的興趣愛好,我可以從畫畫中感受到很多樂趣。看到社會各界都在為抗擊疫情出力,所以自己也想出一份力,用畫作記錄這些英雄。」
90後將武漢櫻花畫上小區臨時門崗
「你喜歡繪畫嗎?中環名品小區2號出庫口的臨時門崗亭就是你的畫板,為我們畫一幅抗疫彩繪。」當普陀桃浦鎮中環名品小區招募「靈魂畫手」,為唯一的出入口臨時門崗亭彩繪時,90後姑娘王佳堯成了「搶單王」。
遮陽棚、塑料布、木板,這是這一小區臨時門崗亭原來的模樣。居民區書記沙豔丹說,防疫開始,小區實施封閉式管理,2號出庫口是小區唯一的出入口,由於疫情來得突然,搭建崗亭時用了現成有的材料,四處漏風,更談不上美觀。為了提醒進出居民,還用油漆在木板上刷了「逢車必檢、逢人必查」八個大字,大字下方則張貼了數個版本的「防疫公告」。
「現在春天來了,居委會就想美化一下這個小區居民必經的崗亭。」
讓沙豔丹沒想到的是,這則繪畫徵集令在業主群裡發布沒多久,就被居民王佳堯「搶單」了。這名90後畢業於上海視覺藝術學院,如今創辦了繪畫工作室,還兼職做繪畫老師。
疫情期間每天看到社區工作人員、志願者為防疫各處奔忙,她十分感動。這一次難得有機會發揮自己所長,她說自己「義不容辭」。
繪畫內容,她和居委會、物業也商討了良久,最後一致決定,需要表現奮戰在抗疫一線的人員,最好包含武漢和上海的元素。「由於我手邊也沒有防水顏料,物業的師傅為了湊齊顏料還花了兩天時間,很辛苦。這期間,我花了一天時間構思好了畫作內容。」
套上一次性雨披、戴上口罩的王佳堯在臨時崗亭前開工了。蹲著畫輪廓,站著塗色,在她的筆下,出現了兩名穿著防護服的醫護人員和防疫工作者的背影,他們所處的,是武漢櫻花組成的櫻花大道,落英繽紛。他們面對的,則是上海的地標東方明珠和繁華高樓。
最後,王佳堯還在左上角寫上了對桃浦的表白。
繪製進行了一天半,她說,剛開始她一個人畫的時候,引來不少居民駐足,等到了上色階段,小區裡有兩位小朋友戴著口罩也來幫忙,在他們的共同努力下,嶄新的崗亭誕生了。
看到有居民戴著口罩來這個崗亭拍照留念,王佳堯有了些成就感:「歡迎我的好鄰居們到崗亭門口看『櫻花』,一起為武漢、上海加油!」
青年報·青春上海記者 周勝潔
編輯:梁文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