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不僅塑造了弗蘭肯斯坦,還寫了全球瘟疫留下的最後一人

2020-12-22 澎湃新聞

​1840年,英國皇家學院展出了Richard Rothwell所繪製的《瑪麗·雪萊畫像》,並配以珀西·雪萊的詩,稱她是「愛與光明之子」。來自wiki

 

2017年是被譽為「科幻小說之母」的瑪麗·雪萊誕辰220周年,當年9月份,一部同名傳記片也於多倫多電影節首映,以紀念這位傳奇女性的卓越文學貢獻。

從電影本身而言,只能說拍得中規中矩,基本上圍繞著瑪麗和珀西之間的愛情故事展開,以及她如何撰寫出《弗蘭肯斯坦》的過程。這當中瑪麗遇見了幾個重要人物,如與珀西·雪萊齊名的另一位浪漫主義詩人喬治·拜倫,以及後被認為是吸血鬼小說鼻祖的約翰·波裡道利,他一度擔任拜倫的私人醫生。瑪麗的父親是著名政治哲學家、現代無政府主義哲學的先行者威廉·戈德溫,而瑪麗的母親,那個未曾出現在電影中卻一直影響著她的隱藏角色,則是女權主義哲學家瑪麗·沃斯通克拉夫特。這些人的碰撞都是濃墨重彩的歷史逸事,細品之間,讓人神往於那個時代的群星閃耀。

 

《弗蘭肯斯坦》創作於1818年,所以接下來的2018年,紀念其問世200周年的文章和活動也比比皆是。說到這部又名《科學怪人》的科幻開山之作,大概也是無人不曉。小說中,一位名叫維克多·弗蘭肯斯坦的生物學家親手創造了一個用屍體拼接而成並獲得生命力的怪物,也目睹了怪物所帶來的危害,他選擇與之對決卻並未成功,最後含恨離開人間。

瑪麗·雪萊筆下集恐怖、懸疑、幻想為一體的故事被認為是對科學發展中不可控面的悲情預言,怪物也成了技術反噬人類社會的某種象徵,他所帶來的倫理與哲學思考整整影響了接下來的兩個世紀,並將繼續長久存在下去。人們也將其創造者的名稱賦予他,弗蘭肯斯坦。

但大多數人可能不知道的是,瑪麗一生寫就的傑作,絕不僅僅是這一本,她留給後世的著述有十多本,包括另外數本長篇以及一些詩歌、遊記和散文,其中最為重要的就有近些年來被評論家廣泛討論的《最後一人》(The Last Man)。

 

各個時期不同版本的The Last Man封面

 

《最後一人》被認為是英文世界第一部啟示錄小說,於1826年首次出版。法文同名小說、讓·巴蒂斯特·庫辛·德·格蘭維爾(Jean-Baptiste Cousin de Grainville)以敘事詩形式所撰寫的Le Dernier Homme雖然於1805年就已出版,但從完成度和藝術成就來說,顯然都是瑪麗·雪萊的作品要超出許多。有趣的是,書中所設定的時間和我們今天較為接近,敘述開始於2073年。21世紀將盡,但人類卻已經看不到22世紀的太陽升起,因為一場席捲全球的瘟疫。對照我們眼下的恐懼,還真有幾分貼切。

儘管從這幾個月陸續在亞洲和歐洲造成嚴重疫情的新冠病毒本身毒性而言,還不足以造成人類整體滅絕的後果,但這次事件無疑給出了一個信號:世界性的流行病是我們未來生存的最大威脅。從2009年至今,十年時間裡,世衛組織已經六次啟動了國際公共衛生緊急事件,伊波拉、寨卡、流感、SARS……而在非洲和亞洲的叢林之中,野生動物身上還有無數等待機會撲向人間的未知病毒。

回到小說中來,和《弗蘭肯斯坦》一樣,《最後一人》也有一位中心敘述者,萊昂內爾·維尼,他出身於一個貧窮貴族之家,並在兒時就遭到了父親的拋棄。他有一位朋友,是英格蘭已故的最後一位國王的兒子溫莎伯爵阿德裡安,其人生性和善,擁護共和制,而他的母親卻希望利用兒子來復闢君主制。還有一位主要人物雷蒙德勳爵,曾是阿德裡安的情敵,後來又成為了萊昂內爾的妹夫,野心勃勃的他因投身希臘和土耳其之間的戰爭而贏得了聲譽。

 

2092年,雷蒙德和萊昂內爾在進攻君士坦丁堡時聽到了瘟疫的傳聞,它發端於尼羅河畔,此前已經傳到了亞洲。雷蒙德很快就像一位女巫預言家所說那樣,因土耳其人的伏擊而被殺,萊昂內爾退回英格蘭,發現整個美洲和歐洲都籠罩在了瘟疫陰影之下,英格蘭很快也變得不再安全。而其他各種災難紛至沓來,黑色的太陽出現在天上,風暴潮席捲各地海灣。他和一群貴族朋友不得不從一個地方逃到另一個地方,試圖躲避這種不知起源也沒有治療方法的大流行病,陸續流亡法國、瑞士、米蘭,甚至試圖穿越亞得裡亞海,然而海上突發的風暴終於殺死了萊昂內爾最後的幾個同伴,等他遊到了拉文納的岸邊時,已經成了這世界上唯一剩下的活著的人,時間是2100年。

 

瑪麗·雪萊在前言中寫道,1818年,她在那不勒斯附近的洞穴裡發現了一本由庫馬女預言家寫在樹葉上的預言文集,《最後一人》便是她將其中的文字編輯而成。這個陳述頗有一種文學上慣用的假託手法,真偽難以再去分辨,不過書問世之後收到的反饋卻是不太好,被評論家一通亂批,說它「病態」、「令人作嘔」、「愚蠢的殘忍」,成為她最被詬病的小說。

然而瑪麗始終堅持這是自己最喜歡的作品之一。某種意義上,這本小說對她而言有著自傳一般的色彩,萊昂內爾身上投射的是她本人,阿德裡安便代表珀西,而雷蒙德顯然就是病死於希臘的拜倫。這本書動筆於1824年,正是拜倫去世的那年,而雪萊更是兩年前就已經因海難身亡,瑪麗用這種方式來紀念這些對她而言最重要的人們的死去,也對他們所代表的浪漫主義政治理想提出了質疑。

 

《最後一人》出版後沉寂多年,一直到1965年才再版,並不斷引起當代評論家的注意。在對它進行重新審視和挖掘之後,文學界開始為其中豐富的指涉所驚嘆。才華橫溢的作者,調用了古典神話的框架,來講述了一個探討自我、性別、階級、種族、宗教和國籍的反烏託邦故事,展現了維多利亞時期人們的政治生活與思想生活,而瘟疫,才是其中真正的主角。

 

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的英語學者Jessica Mercado曾在《生態批評的新方向》(New Directions in Ecocriticism)2010年秋季刊上發表了一篇論文,名為《「這是我們所知道的世界末日,我感覺很好」:瑪麗·雪萊<最後一人>中瘟疫的歷史前身》,指出,這本小說可以被理解為一種新的生態史學文本,它關注的是流行病的詳細知識以及流行病所造成的破壞。生活在19世紀早期的瑪麗用這種方式,解讀並想像了1817年至1823年席捲亞洲的霍亂疫情,這是這種病的第一次世界範圍大流行(一共有六次)。

1817年8月,霍亂從印度加爾各答附近的傑索裡開始肆虐,次年到達斯裡蘭卡,繼而沿著印度北部邊境(即今天的阿富汗)到達緬甸和泰國,又被從海上帶到蘇門答臘、爪哇和中國,到了1822年,它通過陸路到達了東西伯利亞和日本、菲律賓和東南亞大陸。然後去了非洲,到達位於巴斯拉的波斯灣源頭。俄羅斯南部的阿斯利康地區也受到了影響,最終遏制其勢頭的是1823-1824年嚴寒的冬季,這才沒有波及裏海以外的地區。不僅如此,書中所描述的無名瘟疫還揉合了黃熱病、斑疹傷寒、鼠疫等中世紀以來其他流行病的特徵。

1817-1822,霍亂在亞歐一些國家流行,造成了大量死亡

 

瘟疫首次出現大概是在這本書進行到三分之一的部分,經過長足的鋪墊,它悄無聲息地來到了戰場。

「人類的敵人在六月初就開始在尼羅河岸邊升起它的蛇頭;亞洲的部分地區,通常不受這種疾病的影響,但也受到了感染。它已經在君士坦丁堡了;但是,鑑於這座城市每年都經歷一次類似的探訪,那些聲稱這次死人更多的呼聲也不怎麼受到關注,通常在炎熱的幾個月裡都會有些慣例犧牲品。」

隨著疫情加重,歐亞交界處的君士坦丁堡陷落,無動於衷很快變成了恐慌。

「但是他們告訴我們神正在咒詛這裡,凡冒險進入牆內的,就會被傳染上瘟疫。該疾病已在色雷斯和馬其頓蔓延,現在,由於擔心即將到來的感染的毒性,一條警戒線已經在色薩利的邊境拉起,嚴格的隔離也開始執行。」

 

一開始,身處歐洲大陸以外的主人公們還只是抱著觀望態度,做著知識分子式的探討。

「這個消息把我們對天堂的憧憬帶回到眼下地球上上演的痛苦和不幸。我們談到了去年在世界各地發生的瘟疫所造成的破壞; 以及它第二次探訪的可怕後果。我們討論了預防感染的最佳方法,並討論了在受感染的大城市——比如說倫敦——保持健康和活動的最佳方法。」

當然他們也隱隱帶著焦慮,預感到這份僥倖的平靜也許很快就會被打破。

「英格蘭仍然安全。法國、德國、義大利和西班牙擋在我們和瘟疫之間,就像一堵沒有缺口的牆。我們的船隻確實是顛在了風口浪尖,就像格列佛是布羅比迪涅格人的玩具一樣。」

果不其然,

「初夏時節,我們開始感到,在遙遠的國度裡所發生的災難,比我們起初所料想的要嚴重得多。基多被地震摧毀。墨西哥因風暴、瘟疫和饑荒的聯合影響而成為一片廢墟。移民潮淹沒了歐洲西部;我們的島成了成千上萬人的避難所。」

這時候政策制定者也已經手足無措,在瘟疫面前,他們的無能暴露無餘。

「貿易被迫中止,因為我們和美國、印度、埃及和希臘之間無法進行通常的貨物交換。我們正常的生活秩序也突然被打斷了。我們的保護者及其黨羽們企圖掩蓋這一事實,但徒勞無功; 日復一日,他安排了一段時間來討論有關世襲等級和特權的新法律,但徒勞無功; 他試圖把惡疾說成是片面的、暫時的,但徒勞無功。這些災難發生在許多人的心中,通過各種商業渠道,完全滲透到社會各個階層。」

 

閱讀這本小說的過程中,我一次次被瑪麗·雪萊淵博的學識和天才的能力所折服,她是如此準確地刻畫了在如此災難面前人類的心理與反應,對照今天的我們來看,也幾乎一般無異。或許因為太真實而難以被接受,導致它在長達一個世紀的時間裡都遭到冷落。

 

《最後一人》於1928年被改編為無聲電影《地球上最後一個男人》,變成了一個搞笑題材,設定為地球上出現了一種只有男性會得的病,叫做masculitis,唯一沒有病死的男人發現自己將不得不活在一個女人統治的世界。2008年又有一部小成本製作,聲稱是向瑪麗·雪萊致敬,這裡面的病毒來自西伯利亞一座廢棄的前蘇聯生物武器實驗室,有66天潛伏期,能在被發現之前最大限度地滲透到人群,並且死亡率超過98%。剩下的2%倖存者遭受不同程度的失明、身體變形、不育和瘋狂,並且面臨飢餓的威脅,他們開始自相殘殺。而其中的主角萊昂內爾·維尼,因為與眾不同的免疫力,依然保持強壯,最終成為唯一活下來的人。

 

 

References:

https://en.wikipedia.org/wiki/Mary_Shelley

https://en.wikipedia.org/wiki/The_Last_Man

https://www.ideals.illinois.edu/bitstream/handle/2142/25241/mercado_jessica_markup3.html

https://www.smithsonianmag.com/smart-news/author-frankenstein-also-wrote-post-apocalyptic-plague-novel-180964641

https://www.britannica.com/science/cholera/Cholera-through-history

https://www.questia.com/library/journal/1G1-146631297/read-your-fall-the-signs-of-plague-in-the-last

http://m.quietearth.us/?id=341

 

ABOUT.

科學藝術研究中心是一家非營利機構,以「跨界促生變革」為核心,致力於打造國內首家科學藝術家們的研究與創新平臺,來促進不同學科領域間的高度交叉融合。科學藝術研究中心集創作與傳播為一體,推動科學知識的大眾普及。

相關焦點

  • 陳衝:《弗蘭肯斯坦》是世上最有遠見的文學作品之一
    我的書架上和我的Kindle電子書裡面,有許多買了多年還未曾閱讀的書籍,《弗蘭肯斯坦》(又稱《科學怪人》)就是其中的一本。當初覺得應該讀,是因為它已經成為一個具有象徵意義的文化符號。疫情蔓延以來,我讀了幾本跟瘟疫有關聯的書,比如《霍亂時期的愛情》、《死亡地圖》、《鼠疫》。昨天跟一位朋友交流疫情期間的書單時,她說她正在讀瑪麗·雪萊的一本關於瘟疫和世界末日的科幻小說,叫《最後一人》。我突然想起了在書架上積灰多年的、瑪麗·雪萊的另一本書——《弗蘭肯斯坦》,終於取下來讀了起來。
  • 《幻書啟世錄》弗蘭肯斯坦背景一覽 弗蘭肯斯坦角色立繪
    導 讀 弗蘭肯斯坦是遊戲《幻書啟世錄》中的一名書靈,她的原型是和自己同名的著名科幻小說《弗蘭肯斯坦》,而對很多玩家來說
  • 《弗蘭肯斯坦》為什麼被稱為世界上第一部科幻小說
    瑪麗·雪萊一、瑪麗·雪萊為什麼寫《弗蘭肯斯坦》《弗蘭肯斯坦》講述的是一個關於人造人的悲劇故事。弗蘭肯斯坦的實驗室當時寫作《弗蘭肯斯坦》的瑪麗·雪萊未滿十九歲,雖然已經與雪萊結婚,並且經歷過一次痛苦的生育,但從心地上來說還是一個天真爛漫的少女。那麼她當時為什麼要寫一部如此恐怖的哥特體小說呢?
  • 影片《弗蘭肯斯坦》再次被修改
    就像預見到對此類影片會提出的常有的反對意見一樣,影片《弗蘭肯斯坦》的開場是,瑪麗·雪萊(埃爾莎·蘭切斯特,影片《弗蘭肯斯坦》劇本中所有主要角色都是為特定的演員設計的)提醒自己的丈夫和他們的客人,洛德·拜倫,她創作《科學怪人》的初衷是寫一個「道德訓誡」的故事。
  • 弗蘭肯斯坦最大威力《幻書啟世錄》弗蘭肯斯坦增傷幻書搭配推薦
    《弗蘭肯斯坦》弗蘭肯斯坦簡介首先讓我們先來簡單了解一下弗蘭肯斯坦,看看她到底強在哪裡。《弗蘭肯斯坦》弗蘭肯斯坦屬於一本群傷幻書,但她的攻擊效果很獨特,她的技能「怪物於此誕生」在攻擊到敵方單位後,會額外彈射到4個其他目標。電流每彈射一次,傷害就會遞減一些。
  • Fate名人傳——弗蘭肯斯坦
    他終日躲在一間鬥室中進行製造生命的研究,全神貫注,廢寢忘食,完全不顧自己的健康,還疏遠了親人和朋友,連他的未婚妻伊莉莎白和他最好的朋友亨利·克勒瓦爾都無法讓他回心轉意。經過多年的潛心研究,弗蘭肯斯坦終於發現了創造生命的秘訣。他從住地附近的藏屍間裡偷來各種死屍的肢體,並把它們組裝成一具八英尺高的人體。他又通過數月夜以繼日的努力,終於在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使他的創造物睜開了眼睛。
  • 弗蘭肯斯坦城堡:西方魔幻傳說發源之地,充滿了謎一樣的色彩
    弗蘭肯斯坦城堡:西方魔幻傳說發源之地,充滿了謎一樣的色彩在西方世界的旅遊中,城堡是個最引人注目的地方,而德國的黑森林弗蘭肯斯坦城堡是個最具有傳奇色彩的地方。弗蘭肯斯坦城堡所在的奧登瓦爾德山脈,是一片神秘而神聖的深色森林和狹窄的山谷。有許多關於弗蘭肯斯坦城堡的民間故事和神話,它們都沒有被證實是事實,但它們都影響了該地區的文化和傳統。
  • 科幻之外,閱讀《弗蘭肯斯坦》的幾種方式
    他們獲得了一本翻譯成法語的德國鬼故事集,或許是受這些故事的啟發,拜倫提議他們每個人寫一個鬼故事。根據瑪麗·雪萊在1831年出版的書中所寫的介紹,她努力構思一個能切中人性中神秘的恐懼的鬼故事,卻有一陣什麼都想不出。同時,她聽了許多拜倫和雪萊的長談,他們的談話內容包括生命的原理,以及這種原理能否被揭示、人是否能創造出生命。
  • 瘟疫襲擊過的伊姆村留下哪些精神遺產|伊姆|喬治·維加斯|託馬斯...
    瑪麗·海德菲爾德,原姓庫珀,與她的兩個兒子愛德華和喬納森、她的新丈夫亞歷山大·海德菲爾德、以及一位僱工喬治·維加斯曾經在此居住。這時,當地的兩位牧師威廉·蒙珀森(William Mompesson)和託馬斯·斯坦利(Thomas Stanley)擔心居民外逃必然會進一步傳播瘟疫。他們召集大家禱告,並勸告大家不要外逃,封閉村子,隔絕與外界的人員往來,從而防止瘟疫外傳。最後,村民們響應牧師們的號召,自願隔絕。
  • 幻書啟世錄弗蘭肯斯坦真的厲害嗎
    ,而還有別的玩家不這麼認為,弗蘭肯斯坦就是目前最受爭議的幻書,那麼她究竟厲害嗎?今天小編就為大家帶來了幻書啟世錄中弗蘭肯斯坦是否真的厲害。T0選擇,而還有別的玩家不這麼認為,弗蘭肯斯坦就是目前最受爭議的幻書,那麼她究竟厲害嗎?
  • FGO人物誌:弗蘭肯斯坦(BERSERKER)
    其書的主角弗蘭肯斯坦,則能夠稱為人造人界的「亞當」。不過,以型月那群創作大佬的腦洞,如今簡單的人造人肯定已經不能滿足他們了,於是,在他們的二次創作下,型月中的弗蘭肯斯坦誕生了,沒錯,一定是個女的。由維克多·弗蘭肯斯坦創造的人工生命體,即名為弗蘭肯斯坦的人造人。在型月的世界裡,維克多是一個瘋狂的科學家和鍊金術士,進行著禁忌的人體研究,渴望創造出媲美人類的人造人。
  • 弗蘭肯斯坦|科學怪人—對人性和科技的反思碰撞出真正的現代組合
    1818年瑪麗·雪萊創作出的《弗蘭肯斯坦》(又譯《科學怪人》),被奉為近代西方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科幻小說,科學怪人的形象成為暗黑故事主體人物的代表,數百年來不斷繁衍。一反電影改編中一路奔著科幻電影、黑色電影或是邪典電影的路數去,對於《弗蘭肯斯坦》來說,造人想像架構了「幻」的部分,試驗情節確立了「科」的形式,而對人性和科技的反思則讓「科」與「幻」碰撞出真正的現代組合。一百多年過去了,導演們仍然能被這個故事吸引,不僅是因為他們病態的好奇心,更多的是人類幹涉自然、把知識用於作善或作惡這個故事精髓令人痴迷。
  • 世界名著裡的瘟疫是什麼?瘟疫不再可怕,而且還很美麗
    瘟疫使得許多年輕而又美好的生命瞬間隕落,生命在瘟疫面前顯得脆弱而又短暫,教會的禁欲主義是對人性的壓抑。因此《十日談》反對禁欲主義,主張釋放自然衝動,把享樂的男女性愛當做享受世間幸福的重要內涵,其中有很多關於性的赤裸描寫。而且書中寫了大量的男女私通之事,讚美機智偷情的妻子,嘲笑捉姦的蠢丈夫。
  • 恐怖片的先河之經典歸來:《弗蘭肯斯坦》
    《弗蘭肯斯坦》一片開創了恐怖片甚至科幻恐怖片的先河,更強化了歌特風格對於恐怖類型片的重要作用。如今看來,「怪物」所帶來的視覺衝擊力仍不減當年,為影史留下了難以磨滅的經典角色。《弗蘭肯斯坦》已經成為科幻史上的經典,現在很多幻想類影視作品中經常出現這個怪物的翻版。本題材有將近20部重拍片、改編片、續集或其他形式的延伸作品,從音樂搞笑版到超級B片一應俱全。
  • 「幻書啟世錄」彈射狂人——弗蘭肯斯坦
    她就是:唯一的彈射攻擊方式者,力速雙A弱女子,靈智裂隙8層最強打手,群攻之長的集大成者——弗蘭肯斯坦。※MASTERWORK 弗蘭肯斯坦原典 《弗蘭肯斯坦》英國小說家瑪麗·雪萊著哥特小說,亦被認為是科幻小說的鼻祖。一個關於「造物者」與他所造生命的,令人戰慄又悲哀的故事。
  • 全球歷次大瘟疫:起源、影響、應對及啟示
    嚴重的疫情不僅造成大量的人口死亡,也在上層建築層面造成衝擊,突出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引發了宗教信仰危機,疫情初期人們認為黑死病是上帝對人類的懲罰,因此進行大懺悔,但效果反而不如世俗理性的措施,引發人們對天主教的信仰危機,歐洲社會逐漸從宗教禁錮中走出,成為宗教改革和啟蒙運動的開端;二是人們在找不到瘟疫合理解釋的情況下開始歸罪於猶太人、殘疾人、乞丐等「上帝的罪犯」,比如認為黑死病是猶太人四處流動和投毒的結果
  • 敬畏生命——寫在公元2020年瘟疫大流行(戈陽青)
    敬畏生命 ——寫在公元2020年瘟疫 大流行 戈陽青 面對蒼天自然塵寰,人類也就是渺小的生靈,無需每一次都要等到生命垂危時,才會去懂得敬畏生命!
  • 一本關於伴侶機器人的當代小說——《弗蘭肯斯坦:愛的故事》
    儘管《弗蘭肯斯坦:愛的故事》的標題引人注目,但它顯然不同於瑪麗·雪萊在19世紀出版的著名的《弗蘭肯斯坦》(又譯《科學怪人》)。《弗蘭肯斯坦:愛的故事》是一部於2019年5月發行的由珍妮特·溫特森撰寫的小說。
  • 說說那導致全球3億人死亡的瘟疫!解析遊戲瘟疫傳說無罪真實故事
    今天老崔帶大家了解一下,地球上那恐怖的瘟疫——黑死病,也就是鼠疫。鼠疫遊戲中的鼠疫《瘟疫傳說:無罪》講述了在公元1349年,瘟疫在法國肆虐。15歲的阿米西亞和她年幼的弟弟被迫在被疾病摧毀的村落間顛沛流離。在逃亡的途中,他們需要與其他孩子並肩作戰,藉助火和光來逃避蜂擁而至的老鼠。遊戲裡成千上萬的老鼠在給玩家帶來震撼的同時,也向玩家展示了當時那場可怕的瘟疫。那麼當時的鼠疫究竟有多麼恐怖?恐怖到死亡人數超過了兩次世界大戰死亡人數的總和?
  • 人類瘟疫歷史上,10大濟世神醫,最後一位不接受反駁
    他寫的《千金方》一書,留下許多防止瘟疫的方子。他是我國第一位麻風病專家,治療的麻風病有600多例,在病因、病機、治療上,為後世對抗麻風病留下了珍貴資料。他首創的雄黃治療瘧疾病,比英國人用砒霜製成的孚勒氏早1000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