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小冬油畫展」8月底至9月下旬在李自健美術館舉行。9月20日下午,畫家於小冬應李自健美術館特邀,以《我的油畫實踐——仰望高原,傳承經典》為題舉辦講座,向公眾深入解讀自己的油畫實踐,讓公眾在觀賞其展覽時得到更多的觀感與思考。
「於小冬油畫展」展出畫家於小冬一百五十幅油畫、二十幅素描作品,及詳實的文獻梳理,淋漓地展現了其近十五年在藝術創作中的所思所想,是於小冬首次大型藝術個展。自展覽開幕以來,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尤其吸引了眾多高校師生,以展覽為對象和場域開展課題研究與教學實踐。
於小冬以探索者與解衣盤礴的姿態,打通傳統與現代、東方與西方、生活與藝術等多重界限,畫出一個個莊嚴心像和無上世界,創作出一系列承載著個人精神追求和藝術思考的藝術作品。於小冬油畫展,無論是「大型創作」、「西藏寫生」,亦或是「課堂教學示範」等系列,傳遞出經由形象見到靈魂,轉化為形象的力量。
人們參觀展覽,跟著於小冬的視角,了解其創作歷程,走進其獨特的藝術世界。於小冬對藝術充滿熱忱,通過自己的人生感悟創作出優秀作品來表達對幾千年源遠流長的中西文化的敬畏。人們站在他的作品前,去看,去想,去傾聽,可以感知到畫家對生命莊重的理解,對古典精神的致敬,對過往生活的回眸。
於小冬嚴謹紮實的素描和速寫教學已經自成體系,在高考培訓領域的師生中產生了持久的傳播。他通過大量油畫實踐,研究和學習歐洲古典大師的油畫技藝,在油畫教學中開枝散葉,影響了從學校到社會眾多藝術愛好者,贏得了無數年輕人的仰慕與追隨。
於小冬的這次藝術講座,從自學之路、技法源流、工具材料、臨摹大師、寫生示範、主題創作等六個方面分享自己多年來的油畫實踐。
於小冬在廣州美院學習的是國畫專業,畢業後自願援藏,到西藏大學工作後自學畫油畫,他覺得油畫更能表現西藏的人物風貌和風土人情。
關於油畫的技法源流,於小冬根據其親身經歷,介紹了比較行之有效的油畫技法:
一是油畫間接技法:入射光透過透明罩染層顏料到達底層色並反射出底層與罩染層疊加後的混合色彩。透明罩染色、底層色、底子塗層、底子膠、畫布。
二是油畫混合技法: 入射光透過透明罩染層分別到達顏料的不同層次並反射出不同的色彩。透明罩染色、白色提亮層、透明罩染色、白色提亮層、半透明底色、素描底稿、底子塗層、底子膠、畫布。
三是白底上的直接底層畫向徹底直接畫法的過渡油畫直接技法:光線照射在不透明色表面直接反射出表層色彩來,不透明覆蓋色、底層色、底子塗層、底子膠、畫布。
古典油畫操作規則: 高厚低薄,溼提幹染,明遮暗透,軟虛硬實。
於小東向油畫專業學生或從事油畫創作的人們推薦《歐洲傳統繪畫技法300例》、《當代油畫創作大參考——材料技法篇》、《歐洲繪畫大師技法和材料》、《美術家實用手冊.油畫》、《繪畫材料研究》等書籍以供學習。
於小冬分享了他平時畫油畫時使用的工具材料情況後,介紹了臨摹國際油畫大師的情況。提香的色彩,倫勃朗的光線,柯羅那夢幻與現實相間的獨特詩意,庫爾貝以現實為依據的藝術主張……都在他的作品中留下這樣那樣的痕跡或烙印。古羅馬統治埃及時木乃伊棺蓋上的畫像、我國明清官員和家族長者的肖像也給了於小冬很多啟發。於小冬通過繪畫的途徑探求內心、體驗真實、守望古典精神。
在展示了他的多幅寫生作品後,重點介紹了其主題創作作品《渡二零二零》、《看飛機》、《朝拜》、《阿日扎的小學生》、《燃燈節》、《教師的陽光》等的創作背景和體會。
在講座結束後的互動環節,於小冬回答了現場熱心觀眾的提問,其後,李自健美術館水上音樂廳還舉行了《於小冬油畫展作品集》籤售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