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大器 發表於 2020-12-23 16:13:27
每個地方的發展都離不開安防行業的需求。不論是在國內還是國外,可以這麼說,只要當今社會還有犯罪因素的存在,那麼安防行業也就會一直存在,並且會不斷的發展,所以,社會的犯罪率並不會因安防行業的存在而減少。
在以前的安防行業發展過程中,傳統的安防都是依靠視頻攝像頭來進行監控的,屬於比較被動的,雖然從中也經歷過很多變革,但為了加大安防行業的技術提升,我國早在2015年就已經引進了人工智慧技術的產品,這也讓安防行業實現了從被動到主動的一個過程,「到了現在,智能安防行業已經普及在各個行業當中,而安防行業的機器人產品也開始不斷在市場上湧現。
安防機器人發展現狀
從2013年開始我國就發展成為機器人行業裡最大的市場,在未來發展中還將會保持一個新的高度。在研發技術中,中國也下了不少力度。其中,佔比最大的就屬工業機器人達到70%的市場份額,其次就是服務機器人這一類的,並且,我國擁有較完整的產業鏈條。可以說,我國的安防機器人站在一個產業的風口當中。
安防機器人的種類
根據使用場景不同安防智慧機器人可分為兩種主要的場景:一個是封閉環境,另一個是開放環境。封閉環境的應用領域主要有:機房巡檢(數據中心、電信機房等)、電商倉庫、電力巡檢(變電站、輸配線路、核電站等)。開放環境的應用領域主要有:工業園區、車站機場、景區、住宅小區等。
應用在開放環境中巡檢機器人對導航的精準度和專業檢測、報警能力有更高要求。使用的機器人智能檢測基礎能力包括:煙火檢測、高溫告警、異常聲音告警等;巡邏機器人因使用場景豐富,所以需求空間更大,由於需要暴露在開放的室外,所以對導航穩定性、流暢性,本體魯棒性等方面有很大的要求。巡檢機器人完成的任務主要包括、人臉識別、人體檢測、輛檢測及識別、煙火檢測、異常行為分析以及人證核驗、語音交互與語義分析等。
安防機器人技術及難點
智能安防機器人是實現主動安防的一次新突破,藉助智慧機器人的技術特徵可達到巡檢、巡邏、監控三者三位一體相輔相成。
智能安防機器人的核心技術包括本體的低速無人駕駛技術(由底盤技術、傳感器組合和自主導航 SLAM 技術組成)、以計算機視覺為主的VSLAM技術、人工智慧視頻分析技術和網絡傳輸、雲平臺管控相關技術。尤其是5G應用逐漸開始商用,將來智能巡檢機器人藉助5G特徵可以完成更多任務。在落地應用中安防智慧機器人有兩大技術難點,一是如何保證 SLAM 技術在動態導航中的穩定性和準確性;二是如何保證在光照強弱不一、惡劣天氣情況,以及多移動目標等複雜場景下,機器智能技術的可用性。
目前智能安防機器人還無法實現自學、自理、自決等完全智能的能力,但已經具備了目標檢測、物體識別、環境感知、多模態交互等基本的分析判定功能,未來相關技術的突破還有賴於學術成果落地,以及市場的實際需求的推動。
安防智慧機器人系統構成包括機器人、網絡系統、機器人云平臺、可拓展設備,以及充電塢,其中機器人本體近年來不斷增加邊緣計算能力,多採用CPU+GPU 的晶片模式;網絡傳輸方面多為視頻傳輸需求,使用包括WiFi、移動網際網路(4G、5G)、BLE通信、LoRA等多渠道傳輸。雲平臺主要作用是多機器人管理調度、應急控制、業務處理、視頻分析、數據報表、安全態勢分析、第三方數據平臺接入等,是開放性合作的重要載體。安防智慧機器人在落地部署方面主要包括機器人運行環境勘察、制定網絡部署方案、制定機器人巡檢 巡邏方案、機器人建圖,以及機器人巡檢巡邏路徑和工作目標設定。
由於智能安防機器人的技術要求比較高,機器人公司在交付的時候對技術支持也比較大,這首先就需要技術支持人員對安防機器人的各項功能、對各類網絡特性都能夠了如指掌。對於不一樣的行業特徵,需要採取不同的部署方式來實施,這就需要機器人公司的技術人員擁有較敏銳的行業洞察能力了。但相信在以後的時間裡,隨著機器人整體的技術不斷改善,部署過程也會變得更加的簡單一些。
fqj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