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極熊導讀:閃鑄科技是我們非常熟悉的國產3D印表機廠商,旗下的產品在國外市場一直以來都非常受歡迎,以高性價比、優異的列印性能、便捷的操作等優點著稱。本文是國外媒體對FlashForge(閃鑄科技) Creator Pro 2 3D印表機的評測。
閃鑄科技開發的Creator Pro 2是他們的最新作品。雖然FFF 3D列印系統大致基於之前發布的Creator Pro,但它配備了幾項主要的功能升級,從而有別於之前的產品。價格實惠僅為899美元,Creator Pro 2主要針對業餘愛好者、設計師和預算有限的專業工程師。
毫無疑問,最重要的更新是新的獨立雙擠出(IDEX)系統。通過IDEX龍門架,系統的兩個噴嘴分別安置在各自的噴頭中,這意味著它們可以同時使用,以實現雙倍的吞吐量。由於兩個擠出機之間有一定的距離,IDEX設置也解決了許多非IDEX雙擠出機所面臨的平整、堵塞和滲漏問題。FlashForge最近推出的產品都對IDEX系統避而遠之,所以很高興看到他們終於醒悟過來,回應消費者的祈禱。
從規格來看,這臺機器的列印尺寸為200×148×150mm。鋁製構建板能夠達加熱到120℃,並由亞光塑料板覆蓋,防止變形,提高附著力。與之前的系統一樣,閃鑄科技也在包裝盒中加入了一個可拆卸的亞克力蓋板。這塊蓋板完全封閉了構建室,在列印需要保持特定室溫的較高溫度材料時非常方便。
兩個熱端都能達到240°C的最高溫度,並由直接驅動的擠出機支持,直接安裝在列印頭中。該機器聲稱支持一系列非工程熱塑性絲材,如ABS、HIPS、PVA和Pearl PLA。連接選項包括一個USB插槽和SD卡讀卡器,閃鑄科技一如既往地提供了自己的切片軟體FlashPrint,供印表機使用。
△FlashForge Creator Pro 2,圖片來自FlashForge
開箱、設置和第一印象
在開箱Creator Pro 2時,我們很高興地發現,它包含了我們開始列印所需的一切,甚至更多。啟動套件由2 x 1kg PLA捲軸、用於床層粘附的膠棒、維護工具和用於文件存儲的16Gb SD卡組成。
機器本身還是一如既往的堅固,鋁製框架尺寸為526 x 360 x 403mm,兩邊還有一個手柄,攜帶更舒適。閃鑄科技還貼心地在構建室的內部鋪設了LED燈條,以照亮工作空間,方便夜間使用。兩個線軸架被放在了印表機的外部,位於印表機的背面。雖然在這個位置上,絲材無疑會更多地暴露在環境中,但這意味著使用大小不一的第三方線軸應該更加輕鬆。
從腔體內部看,我們看到床身由一組Z軸導杆支撐,但遺憾的是不能拆卸。因此,從板子上分離列印件可能需要一點力氣。一個非常受歡迎的補充是在X軸杆的兩端安裝了兩個金屬刮板。這些防氧化板的位置是為了去除任何可能積聚在噴頭熱端的拉絲,確保不活動的噴嘴不會毀掉列印。
△Creator Pro 2的IDEX設置
為了將其整合在一起,正面的3.5英寸全彩觸控螢幕提供了對印表機許多基本功能的訪問,如床層校準、絲線加載和列印啟動。雖然材料的裝載和卸載是完全自動化的(用戶只需將材料從端頭送入),但床身校準需要更多的努力,但非常有幫助。
與閃鑄科技最近的許多印表機一樣,Creator Pro 2也有一個三點式的床身水平系統,即三個旋鈕在控制列印平臺的高度方面各司其職。用戶需要在噴嘴和列印平臺之間滑動一個水平卡來檢查距離,一旦感覺到相當大的摩擦力,就會將其鎖定。整個過程不會超過10分鐘,而且系統通過觸控螢幕提供了大量的指導。
△三點式床身調平系統
FlashPrint切片軟體
可以說,多年來我們已經有了相當多的玩轉FlashPrint的經驗,而它在這裡的表現一如既往的好。以灰色為基礎的用戶界面很乾淨,極簡主義的藍色細節將注意力吸引到關鍵功能上。屏幕上沒有雜亂無章的東西,程序的基本翻譯、旋轉和重新縮放功能都很直觀,對用戶友好。由於現在有一個IDEX設置可供玩耍,主菜單還設有一個 "擠出機 "子部分,用戶可以設置利用兩個噴頭的鏡像和複製構建。
一旦用戶對模型的嵌套感到滿意,在支撐結構幾何形狀方面有兩個選項可供選擇。線性和樹狀幾何結構都可以自動生成,以節省時間和精力,或者通過點選方法一次添加一個。雖然後者提供了更大程度的支撐瘢痕控制,但我們發現這兩種方法在一般情況下都能正常工作。
最後,有一個專家模式可供更有經驗的FFF 3D印表機用戶使用。專家模式是可以找到全部高級列印參數的地方,讓用戶完全控制構建的結果。除了單純的溫度和列印速度,FlashPrint還提供了大量的材料、填充物和冷卻選項,讓用戶可以盡情享受。當一切都結束後,這款精緻的切片軟體恰恰做到了它應該做的事情以及更多,鞏固了自己作為閃鑄科技最傑出的成就之一。
△FlashPrint切片軟體UI
對Creator Pro 2進行基準測試
現在是時候看看Creator Pro 2到底是由什麼組成的了。首先列印測試了國外媒體自己設計的基準模型,模型包括幾個較小的測試,如ABS的懸垂測試、回縮測試、橋接測試等。
△3D列印標杆模型
測試中的回抽部分,主要是測試一個系統的擠出能力,出來的效果非常漂亮。如果使用質量較差的擠出機設置,我們經常會看到陣列的尖峰之間有大量的拉絲,因為機器的擠出機不能及時收回熔融的絲材,導致拉絲到下一個尖峰上。相比之下,Creator Pro 2可以列印出完全沒有拉絲的尖峰。
從懸空部分來看,我們看到機器能夠列印到45°,沒有任何問題。雖然這種測試的平均水平是55°左右,但值得注意的是,由於ABS的高溫特性,其列印難度是出了名的。因此,45°的限制通常是可以接受的,特別是考慮到系統的價位。
最後,我們進入我們基準模型的橋接部分,這是Creator Pro 2開始出現一些裂縫的地方。橋接測試涉及到在沒有支撐結構的情況下水平列印到空隙,並表明擠出機的冷卻系統的質量。在這種情況下,機器設法列印了最大15毫米,而橋架沒有崩潰。
△懸空和回抽測試部分
接下來是我們的機械裝配測試,它是Creator Pro 2的尺寸精度的優秀指標。在這裡,差速器齒輪的運動平穩性告訴我們裝配後的公差有多緊,以及整體配合的質量如何。
△差速器齒輪測試列印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我們列印的齒輪組件工作得非常好。高表面質量和未經後處理的組合確保了各個組件以最小的阻力運行。列印件當然可以作為一個功能部件使用。
然後,我們在Creator Pro 2上嘗試了一些雙材料和雙色列印,讓我們直觀地了解了兩個噴嘴的校準情況。這一次,我們選擇了一個抽象的花瓶和一個幾何立方體,都是由PLA和ABS組合而成。
在這兩種情況下,系統都給我們帶來了優秀的列印品質。從模型來看,兩種顏色之間有一個明顯的界面區,材料之間的差異相當明顯。因此,幾乎沒有出血過界的現象,PLA和ABS部分的表面質量都很好。我們可以得出結論,機器的軸線對準正確,系統整體上實現了其關於雙擠出列印的要求。
此外,我們完成了鏡像列印,以測試機器的IDEX功能(它畢竟是主要的賣點),兩種模型在尺寸上完全相同,光滑的表面和尖銳的特徵將這一切很好地結合在一起。
結論
Creator Pro 2已經是一個絕對令人高興的產品。系統的堅固性和可靠性正是我們對閃鑄科技的期望,而顯然他們又一次做到了。我們對3D印表機的一個不滿是構建板的不可拆卸性,因為從腔室中取出列印件而不對下面的表面造成一些損壞往往是個挑戰。所以我們最終用我們自己的磁性板替換了它。再一次,DIY拯救了我們。
撇開構建板,機器缺乏一些花哨的裝飾,如Wi-Fi連接和絲材跑出傳感器,但在1000美元以下,當你獲得這種列印質量和IDEX功能時,抱怨是不公平的。總的來說,Creator Pro 2是一款值得購買的這個價位的產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