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是這幾年特別受歡迎的旅遊目的地,無論是長假還是短假,都吸引了不少人前往。這裡不僅有秀麗的山水風光、多元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的衝擊,而且旅遊的成本也相對較低。
但是,在廣西除了桂林、北海、潿洲島之外,你是否知道這裡還有一座,被譽為「壯鄉故宮」的土司衙署呢?
土司是古代封建王朝,為了更好的管理西南、西北地區少數民族,而設立的一種可以世襲的官職。莫氏土司衙署是曾經忻城470多年的莫氏土司的衙署,是一座規模宏大、布局嚴謹、造型典雅別致,具有宮廷侯門氣派的古代建築群。
莫氏土司衙署由衙門、祠堂、官邸、大夫第等建築組成,佔地面積達38.9萬平方米,是全國乃至亞洲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土司建築,素有「廣西小故宮」、「壯鄉故宮」之稱。
自古衙門朝南開,但是有著「壯鄉故宮」的之稱的忻城莫氏土司衙署,卻是南朝北而建。據說,莫氏第八任土司在建築這座衙門的時候,為了向朝廷表忠心,便一反常態的將衙署大門開向了北方。意為莫氏土司一心向著朝廷,永遠向北稱臣。
莫氏土司衙署的建築多以赤紅色為主色調,輔以黑、綠、白等顏色。給人一種至上、溫暖、熱烈和富麗堂皇的感覺,昭示著土皇帝的富足與權威。
在土司衙署的房上有一種形象生動草本植物圖案,名為草龍,又叫鳳草。在等級森嚴的封建社會,這個僅為七品官銜的土司,豈敢雕龍畫鳳,故而用了這種瞞天過海的方法,以「龍鳳草」裝飾衙署,寓意莫氏要把「土皇帝」世代做下去的心理訴求。
自古以來壯族人都把銅鼓看作是等級和權力的象徵,擁有越多就越能顯示其越大的權勢。所以在莫氏土司衙署中,隨處可見石鼓,數量之多,足以彰顯其權貴。
如今,莫氏後人們早已搬離衙署,過起了尋常百姓家的生活。而這座見證了莫氏輝煌歷史的建築,則被開放成為了旅遊景點,門票30元,對研究土司制度和壯族民俗文化有著重要價值。
#震撼你的古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