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威和DC面紅耳赤的競爭了許多年,一個看不起一個。眼瞅著漫威的宇宙越來越恢弘精彩,一旁的DC雖有幾部好作品加持,奈何娛樂工業體系遠不如漫威完整,在市場佔有率和票房號召力上總差了那麼一點兒。但是要說起影史上最賣座,藝術水平最高的英雄主題電影,卻不得不承認,那是屬於DC的《蝙蝠俠:黑暗騎士》。甚至DC粉可以驕傲地說,這部電影漫威一輩子都趕不上。因為那是由諾蘭導演,貝爾主演,希斯萊傑擔當配角的電影,星光璀璨,熠熠生輝。
美國第81屆奧斯卡獎的提名名單公布時, 2008年全球票房冠軍、好萊塢歷史上第二賣座的《蝙蝠俠·暗夜騎士》只拿到了數項無關痛癢的提名。不過,評委們可以輕視這部影片,但卻不能輕視影片中的反角小丑,飾演小丑的演員希斯·萊傑眾望所歸獲得了最佳配角提名,而分析者們也普遍認為,這一獎項鐵定是希斯·萊傑的,這不是因為曾在《斷臂山》等影片中有上佳表現的希斯·萊傑多麼有影響力,而僅僅是因為小丑在《蝙蝠俠·暗夜騎士》中的表現是無以倫比的,這註定將是電影史最有名的反角之一。
據說希斯萊傑為了演好這個角色,把自己獨自關在旅館房間裡一個月,揣摩Joker的瘋狂笑聲,獨特的走路方式和說話語氣。於是輿論馬上說希斯萊傑死於這個角色。但是據同場演出的貝爾和加裡奧德曼說,他完全沒有被小丑這個角色束縛。平常大家在一起說說笑笑,一旦開始演出,則立刻進入角色。他們說小丑雖然極富挑戰,但是希斯是個好演員,他完全應付得來。有人提問,為什麼這個角色選中了希斯萊傑呢?導演諾蘭說:因為他無所畏懼。
希斯萊傑對於小丑的詮釋,可謂前無古人,目前為止尚未有來者。影片中有個片段,是小丑準備炸掉醫院,他頭也不回的離開,然後按下起爆鍵。而此刻卻沒能成功引爆炸藥,小丑略帶迷惑的回頭,戳了戳遙控器,有點不知所措,也有點始料未及,突然此刻炸藥爆炸,小丑才心滿意足的離開。據說炸藥之所以沒能成功引爆,是因為道具故障,而希斯萊傑在表演時卻將自己的演繹進行了下去,諾蘭此刻也捕捉到了演員的閃光點,沒有打斷他,所以才有了渾然天成的一段戲。渾然天成到所有人都沒發現,這其實是個意外的故障。
「我是克里斯多福·諾蘭,一個典型的英國人,像我的前輩希區柯克那樣,不僅是一個導演,也是一個擁有奇想能力的人。」這是諾蘭對自己的評價。克里斯多福·諾蘭生於倫敦,7歲時就開始使用父親的小型攝像機試著拍攝。1989年,他的超現實主義短片《塔蘭特拉》在美國公共廣播頻道上映。他是當代最有票房號召力,也是最優秀的導演之一。他的電影都圍繞於哲學社會學的概念、探索人類的道德、時間與記憶理念。使用後設小說的元素、時空變化、唯我論、非線性敘事、視覺語言和敘事元素也是諾蘭常用的手法。比起在室內工作諾蘭較喜歡外景拍攝,他常使用實際效果來拍攝,而不用電腦成像。此外,他也是一個膠捲電影的支持者,這也是他用來拍攝電影的方式。
蝙蝠俠的扮演者克裡斯蒂安貝爾,也是有史以來最出色的蝙蝠俠。貝爾是英國演員,生於英國威爾斯的一個演藝世家,10歲出演舞臺劇,12歲出演電視劇。2005年接下蝙蝠俠的鬥篷,與克里斯多福·諾蘭合作《蝙蝠俠:開戰時刻》(2005)和《蝙蝠俠前傳2:黑暗騎士》(2008),後者更是在全球掀起「蝙蝠」狂潮,以席捲姿態覆蓋眾多影迷,成為一時熱議話題。舉手投足間的英倫氣質與美國雅痞風格,讓他成為影迷們心目中最佳的蝙蝠俠扮演者。
最後,聊一聊諾蘭的正義與邪惡觀。觀眾們都明白,影片最後的雙面人,便是一個墮落了的光明騎士。當蝙蝠俠承擔了這個城市賦予他的黑暗的暴力警察的角色,當小丑承擔了光明正大的邪惡,那麼這兩者之間如此矛盾和突兀,誰來調和呢?大概必須是一個亦正亦邪,或是由正義墮落為邪惡的人來充當,這個人就是雙面人。這個雙面人,是一個硬幣的兩面,這兩面也是小丑和蝙蝠俠。諾蘭藉此將正義與邪惡上升到了藝術和哲學的層次,也是因為這個原因,這部《蝙蝠俠黑暗騎士》成了難以超越的巔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