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逸寧、江左梅娘
近日,阿嬌在一次採訪中,有記者向她問起跟賴弘國的婚姻是否還有迴轉的餘地,阿嬌斬釘截鐵地回道:「沒有」。
同時,39歲的阿嬌還表示自己不適合結婚,不會再結婚了,沒有必要。這也是一個39歲離婚女人的心聲:人到中年,不復婚,不二婚。
就這樣,今年39歲的阿嬌,宣布終身不嫁,上了熱搜。
這是在婚姻中受了多大的傷,才會對待感情如此絕望。
我們一起來回顧阿嬌的前半生,她雖然漂亮可人,性格乖巧,可是仿佛婚戀女神卻總是不肯垂青於她,她這一路走來,坎坷遍地,滿身傷痕。
與其說很多像阿嬌一樣的女人不願意結婚,不如直白些說,她們是怕結婚,恐懼婚姻罷了。
可是又有人說了,阿嬌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說,她是要貌有貌,要才有才,要錢又有錢,她怎麼就要不到一個天長地久的婚姻呢!
為什麼她會如此恐婚呢?梅娘想帶著大家一起來追溯一下她的原生家庭,探一探究竟。
01.原生家庭的傷,是你一生的痛
有人說,阿嬌太冷漠。給人感覺很高冷,就連參加真人秀節目的時候,也像放不開一樣。
沒錯,阿嬌如花的臉似乎很少展露笑容,為什麼?
你的表情,往往洩露你原生家庭的秘密。
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那些天性特別樂觀、愛笑愛鬧的孩子,他們往往來自於一個很有愛的家庭;而那種表情淡漠、不苟言笑的人,往往童年的時候,家庭關係也比較冷漠,或者家庭本身就是破碎的。
所以,一個人太冷,可能是因為她不曾被溫暖過,她太沒有安全感,那麼,她對於外界的世界就會充滿著敵意和提防,自然就會有一種清冷的氣場。
阿嬌正是如此。
阿嬌的爸爸在她1歲時就去世了,而她的媽媽那一年也才19歲,媽媽必須要出去工作賺錢,所以對阿嬌的照顧很少。
更難過的是,阿嬌母親改嫁後,卻不能帶著她,就把她寄養在不同的親戚家裡,大角咀、沙田、元朗、牛頭角、深水埗、旺角她都住過。
從小就寄人籬下,隨時準備漂泊的阿嬌,幼兒園就換過7家,這種漂泊無定生活讓一個孩子看透了人情冷暖,嘗盡了各種心酸。
據媒體報導,有親戚拿手關節敲她的頭,阿嬌回去和媽媽說了,可媽媽卻不肯相信她說的話。從那時候開始,她便覺得,既然說出來也沒人信,那不如就都藏在心裡。
原生家庭的痛,在長大後的阿嬌身上展現得淋漓盡致,她缺少自信和底氣幾乎所有人都能看得出來。
與阿Sa組成Twins後,每次亮相阿Sa都衝在前頭,阿嬌則拘謹地躲在阿 Sa 的後面。表演的時候,阿嬌也是害羞、緊張的那個人,唱歌時甚至手都會抖。
比起阿Sa的古靈精怪,阿嬌則更顯得笨拙,更不懂人情世故,她說:「我不喜歡跟陌生人講話,會怕、會害羞。我緊張的時候,就會笑不出來,我不笑,大家就覺得我是在黑臉」。
心理學家弗蘭克·卡德勒說的:
「生命中最不幸的一個事實是,我們所遭遇的第一個重大磨難多半來自家庭。」
是的,原生家庭似乎成了一個人的宿命,單親家庭成長出來的女孩,可能會敏感、細膩卻不善表達和爭取,就算遇見愛情,也會變得小心翼翼,過分謹慎,不知所措或者會一味遷就、沒有邊界,容易被人利用。
阿嬌也不能倖免。
02.數段戀情,無一善終
阿嬌出道20年,被曝光的大概有6段,但是沒有一段善終。
先來說最著名的一段,就是和「豔照門」中的陳冠希了。
當年「豔照門」的事件沸沸揚揚,但其實她和陳冠希都是單身,你情我願地走到了一起。他們之間不存在著第三者,也沒有插足別人的婚姻,可以說,那就是一段再正常不過的愛情。
但是,豔照門事件後,曾經被奉若女神的阿嬌,卻成了被萬人唾棄的放蕩女子。
面對媒體,她公開回應了當年的事件,阿嬌說自己「很傻很天真」,被問及當時為什麼不阻止陳冠希拍照片的時候,阿嬌稱:「他是我最喜歡的男朋友,很害怕失去他,所以在引導下我就同意拍了那些(照片)。」
我挺願意相信阿嬌說的是實話,我想沒有哪個正常的女生(沒三觀沒底線的除外)會主動拍那些照片的,可是問題是,她為什麼要去拍這些呢?
戀愛中非常害怕失去對方,想討伴侶開心,於是讓自己不舒服的事情,她也做了。
阿嬌這樣的女孩不在少數,她們寧願犧牲自己,處處委屈忍讓,也要去想方設法去討好對方。
她真的很傻,她不知道,在討好的那一剎那,自己在男人心裡的地位就低了,所以,委曲求全換來的並不是珍惜,而是更多的委屈和更大的傷害。
後來,在滔天的輿論重壓之下,陳冠希自身難保,更別提什麼為她挺身而立了,阿嬌沒有想到,自己的討好,不光是在男女關係中丟了份,更讓自己的玉女身份跌下神壇了。
阿嬌還曾經和權寧一戀愛,為了陪男友去韓國玩,她一度推掉了商演,損失數百萬,其他這種為了愛情而捨棄事業的事情就不一一列舉了,總之,在阿嬌的心裡,愛情顯然比事業重要的多,男友比工作也重要的多,可是結果呢?權寧一背叛了她。
然後空窗了四年之後,她每每上綜藝,都是一副恨嫁的樣子,總覺得自己的過去不堪回首,害怕自己會沒有男人要,然後黯然神傷。
最後阿嬌遇到了賴弘國,因為恐高的賴弘國願意陪阿嬌跳傘,就讓她芳心大動,於是她也不去調查這個男人的過去和人品,就閃婚了。
與前夫賴弘國的這段婚姻,阿嬌嘗試過放下內心的芥蒂,好好生活,可是二人之間的問題不是一點半點,賴弘國也是個十足的渣男,撩妹、不配合生小孩……
阿嬌渴望婚姻,她企圖能通過婚姻救贖內心的陰霾,治癒童年的不幸,釋放成年後壓抑的心理,可是無奈她總是遇人不淑。看來,原生家庭的傷痛,真得很難治癒啊。
03.梅娘說
想到阿嬌曾經在2016年的時候就說過:「希望下一個人就是結婚對象,一輩子的人……我希望他有擔當能夠照顧我……」
但是最終她半生兜兜轉轉,卻沒有抓住一個可以託付的人,她一段又一段的愛情,沒有成為她擺脫命運的扶手,反而成為她生命中一個又一個的劫,直到將她推向對婚姻失望的頂點。
究竟是為什麼,她總是沒能很好地駕馭感情?其實從阿嬌的戀情和她的很多話中,你就能夠看出來問題來。
阿嬌的原生家庭不能夠給予她足夠的安全感,這導致她對愛情和婚姻始終有著一種託付心理,總是企圖通過婚姻來救贖自己。
帶著這種心理走入婚姻,自然就會對伴侶有著很高的訴求,這其實也相當於在踩伴侶的邊界,而當伴侶滿足不了她的訴求的時候,就會產生巨大的矛盾。
而當伴侶踩到了她的邊界的時候,她又更願意用一種討好的方式來挽留愛人,而不會站穩邊界,有底氣地和伴侶申明立場。
這樣的婚姻自然是充滿雞飛狗跳的,會沒邊界沒尊重,最終走向分崩離析。
那麼有人就問了,有點託付心理不是很正常嗎?難道真正的愛情,不就該治癒我們的傷痛嗎?
對此,梅娘想說一說自己的看法。
在武志紅的《感謝自己的不完美》中,我讀到過一句話,相當震撼,他說:
「愛,首先是為了強迫性重複,假如你和某個異性能完美地再現你的『內在父母』和『內在小孩』的關係,那麼你一定會瘋狂地迷戀上這個異性。」
這話讓我反思了很久,我首先想到了我的心中「內在父母」和「內在小孩」的關係是什麼?
我想曾經的關係應該是一種強勢父母和勵志孩子的關係。
比如,我的心裡一直有一個聲音:「考第一名有什麼好驕傲的?又不是全球第一」,這是內在父母對我的要求。
「我不能驕傲、要努力、不能停歇,拼啊拼」,這是我的內在小孩在內在父母的壓力之下對自己說的話。
這樣的一種關係,讓我每時每刻都神經緊繃,讓我為了獲得更多的榮譽和肯定而拼盡全力。我時常覺得自己就像希臘神話裡的西西弗斯,早上要推一塊巨石上山,晚上巨石再滾落到山下,我第二天早上再去推它,真是苦不堪言。
這種關係給我帶來的煩惱就是:不被尊重,不被肯定,讓我過度勞累,過度焦慮、會討好父母,會不夠自信。
那我的內在父母是怎麼來的?這當然有我原生家庭中父母的影子,他們嚴肅、莊重、邊界感極強、不循私情。我作文獲得了第一名,我爸質疑我是不是抄的,我考試拿了第一,我媽說看把你牛的,你下次還能第一嗎?他們都是那種很會苛責我的人。
天哪,細想下來,這些品質簡直就是我們家老楊的化身!
於是在婚姻之初,我感受到了,自己好像又和自己的父母在一起的感覺了。正所謂,童年時候受的苦,我們要在婚姻中再受一次。
從這裡看,愛情怎麼可能是你原生家庭中傷害的救贖呢?完全是悲劇再現啊!
可是當你明白,迷戀伴侶,正是為了修正你內在關係的模式,正是為了讓你依靠自己的力量減輕你童年時候的一些痛苦的時候,你就開始了對自己的修正。
比如,當你在親密關係中再次輪迴你難忍的傷害的時候,你告訴自己,這是你重新建立你的「內在父母」和「內在小孩」關係的時候了。
老楊喜歡批判別人,苛責我,最開始我會傷心落淚,會生氣憤怒,而現在,我完全平靜如水了。
不被尊重,有時候要據理力爭,但更多的時候是由於自己過度敏感;不被肯定,是因為自己太在意別人的看法;過度勞累,要學會給自己卸下擔子;過度自卑,要學會認清自己,悅納自己。
這些都是我在和老楊的婚姻中自我砥礪出來的結果,這些結果加深了對我自己的認知,也讓我更清楚地去看待我原生家庭中存在的問題。
當我調整了自己的「內在父母」和「內在小孩」之間的關係之後,我發現我和老楊之間的矛盾越來越少了,我和父母之間的關係也更和諧了,我更快樂了。
愛情和婚姻救贖我了嗎?好像也是救贖了,可是這個救贖是靠伴侶隨著我的意志而轉變達到的嗎?顯然不是,是靠著我反思自己,調整自己,才達成的結果。那麼從這個角度來說,其實真正救贖我的其實是我自己。
所以,對於婚姻,我們實在不能有這種「託付心理」。
阿嬌說,她要「終身不嫁」本無錯,只是個人選擇,那麼如果這個「終身不嫁」,讓她一生覺得非常富足快樂,自然很好,但是最要不得的是,她一方面可能還是對婚姻很渴望,另一方面又恨恨地對自己說終身不嫁,這就糾結了,就會痛苦了。
而事實上,一個女人最好的心態是,我存在,我幸福。有婚姻,很好;沒婚姻,也很好,好的姻緣來了,我會把握住;沒有好姻緣,那我一個人也有獨身的快樂。
我想若是阿嬌能這樣想,那麼對婚姻就會有了一種「舉重若輕」的能力,畢竟你恨什麼,其實還是說明你對它有些過度在乎。而只有不要那麼在乎一樣東西,你才能夠真正地把控住自己的幸福。
要知道,婚姻只是愛情瓜熟蒂落的一個歸宿而已,它並不承載更多。
很多女人妄圖通過婚姻致富發財,跨越階層,但基本上你要付出巨大代價,還未必能行;
很多女人嘗試通過婚姻找到依託,尋找依賴,但往往會讓你失望,婚姻中也需要你的獨立。
而像阿嬌,想通過婚姻擺脫陰影,得到救贖,託付下半生的,通常的結果也是會讓人失望而終。
如此看來,把婚姻當做工具,為了實現個人目的的婚姻是不長久的,因為婚姻的本質是靈魂契合,而非「功利性質」。
或許當你沒有那麼多的期待,反倒能夠更好地享受婚姻的福利,所以,不管怎樣,婚姻不是人該恐懼的對象,而應該是人間美好的聚合。
就像王朔所說:
「遭遇過人生的不幸,但仍期待幸福;受到過別人的背叛,但仍勇敢去愛;看見過世間的醜惡,但仍付出善良。沒人愛時,專注於自己;有人愛時,有能力擁抱彼此。」
深以為然,願阿嬌能有這樣的心態,願所有的離婚女人,都能夠這樣想,我想,你會真的幸福的。
圖片來自網絡,如若侵權,請聯繫刪除。
-END-
我是梅娘,你有故事我有酒,一起聊聊人生吧,點擊上方關注,歡迎來到我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