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22 19: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以下文章來源於e觀滄海 ,作者劉鳳敏
e觀滄海
立足河北,放眼全國;網評時事,理性表達
在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之際,習近平總書記近日給四川省革命傷殘軍人休養院全體同志回信,向他們致以誠摯的問候。習近平在回信中表示,在抗美援朝戰爭中,中國人民志願軍發揚偉大愛國主義精神和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勇往直前,浴血奮戰,為保家衛國作出了重要貢獻。習近平強調,中華民族是英雄輩出的民族,新時代是成就英雄的時代。全黨全社會要崇尚英雄、學習英雄、關愛英雄,大力弘揚英雄精神,匯聚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磅礴力量。
英雄,是一個國家光輝歷史的記憶,是一個民族堅強不屈的脊梁,也是時代發展的先鋒力量。歷史上,無數先烈的英雄事跡及其精神,早已獲得全民族的廣泛認同,成為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內核。任何時候,我們都要銘記為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作出貢獻的英雄們,這不僅是一種內在精神的需要,更是一個民族得以永續的血脈傳承。從2014年到2020年,先後有七批716位在韓志願軍烈士遺骸回到祖國懷抱,隨之一起回歸的,還有他們不滅的烈骨忠魂和永存的英雄精神。
9月19日,志願軍老戰士在少先隊員和講解員的陪同下參觀抗美援朝紀念館。新華社記者 楊青 攝
銘記偉大勝利,捍衛和平正義。在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主題展覽中,志願軍「二級英雄」鄭起的軍號、「神槍手」張桃芳使用過的莫辛納幹步槍、俘虜63名敵軍的「戰鬥英雄」劉光子使用的衝鋒鎗……一件件看似破舊斑駁的文物,是先烈們以身許黨許國、報黨報國的歲月見證, 這1900餘件文物匯聚在一起,就成了一部連接歷史與現實的「英雄史」,靜靜地講述著70年前那場艱苦卓絕的戰爭,讓人肅然起敬。70年鬥轉星移,人們對那一群「最可愛的人」的敬仰與緬懷,從未改變。
「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一個民族如何對待英雄,關係到全社會的道德觀、價值觀和歷史觀。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別有用心者惡意抹黑英雄、詆毀英雄,曲解英雄事跡和英雄精神,不僅擾亂人們對英雄形象的認知,傷害了公眾對英雄的深厚情感,而且也有可能動搖民族信仰的根基。為此,2018年國家制定施行了英雄烈士保護法,以國家的意志回應人民的情感與心聲,更好地崇尚英雄、學習英雄、關愛英雄,讓英雄精神不斷發揚光大,以實際行動匯聚起萬眾一心、不懈奮鬥的磅礴力量。
時代呼喚英雄,英雄光耀時代。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今天,我們向抗美援朝的英雄群體致敬,就是要學習志願軍將士的英雄氣概和不畏強敵、制勝強敵的戰鬥精神,學習他們同仇敵愾、萬眾一心的愛國情懷,學習他們不畏強暴、維護和平的高尚情操,發揚鬥爭精神,增強鬥爭本領,把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自覺融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偉大實踐之中,讓新時代英雄輩出。
來源:e觀滄海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評論】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