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經過的這輛物流配送車就是無人駕駛車」「我們可以看到,園區內的企業和人員,足不出園就可滿足生產生活的各種基本需要」……一堂「既視感」十足的現場教學在「雲端」展開,學員的眼睛緊緊追隨手機屏幕裡的畫面,聽得津津有味,仿佛身臨其境。
近日,我市130名從事「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的相關工作人員,通過網絡與專家「同遊」北京中關村環保科技示範園,聽專家在千裡之外介紹示範園服務產業升級的實踐經驗,「體驗」自動駕駛技術與生產生活融合的應用,一同感受中關村創新園先進的運營理念和運營方式。
這是市委組織部、市發改委聯合舉辦的「十四五」規劃編制及重點問題研究專題培訓班中的一課。受疫情影響,雖然不能線下授課,但長春紮實做好「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推進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刻不容緩。
自6月初以來,培訓班全部採取線上直播方式,此次的「雲」遊中關村更是開啟了全國首創的現場教學雲直播模式,直播視頻全網累計播放量達24.8萬人次。
「這種教學方式新穎、體驗感強,有利於我們在『雲參觀』『雲考察』中尋找差距、發現不足。」長春淨月高新區管委會副主任朱光明坦言。
國家「十四五」規劃總體起草思路專家組成員、中國發展規劃研究中心研究員陳昇,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社會發展研究所副主任、國家發改委「十四五」規劃前期調研組專家成員李璐……緊緊圍繞「十四五」規劃編制需要設課,針對長春市情,幫助學員撥雲見日。
參加培訓的主要為我市從事「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的相關人員,分別來自全市55個地區和部門,長春新區發改工信局工作人員吳迪就是其中的一員。她對於此次「雲」遊感觸頗深,「中關村環保科技園的先進經驗和做法非常有借鑑價值,未來我們會嘗試探索將中關村好的經驗做法『嫁接』到新區園區建設和發展實際,助力我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理清「十四五」規划起草工作思路,是市發改委規劃處處長車志昕在培訓後的最大收穫,「培訓針對性和實效性較強,對長春『十四五』規划起草工作來說就是一場及時雨,為起草工作提供了參考範本。」
長春市如何建設好區域創新中心?怎樣發展循環經濟產業園?在推動公主嶺市臨空經濟發展方面有哪些對策與建議?……學員們爭相與專家探討長春發展中遇到的難點,不放過任何一個和專家學習請教的機會,共同研究長春經濟發展脈絡與方向。
查看課表不難發現,培訓班還專門加入了2020年全國兩會精神解讀等內容,邀請國家發改委研究員、中國改革報社副社長、中央電視臺特約評論員等「坐鎮」課堂。從宏觀政策解讀,到十四五規劃輔導,再到長春市情分析,課堂內容既連「天線」,又接地氣,既立足業務部門核心需求,又服務長春市中心工作發展,每一課都講到學員心坎上,解開了學員在工作實踐中遇到的「麻花扣」。
來源:長春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