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陣子的大火綜藝乘風破浪的姐姐可謂是爆點槽點齊飛,成為人們飯後餘思的話題。在一眾中年男人(哪怕是中年男藝人)或油膩或放飛自我的對照下,女藝人在自我高要求的前提下呈現出的良好狀態,讓人們在欣賞之餘,不免感慨男女在職場上的不平等,娛樂圈更甚。
一個中年男藝人,只要不靠顏值混圈,好比我們的陳建斌老師,依然可以和比自己小20歲的女演員搭檔合作扮情侶,雖然劇情和演技都辣眼睛。一個女演員,即便是樣貌體態保養的都不錯,比如趙麗穎,譚松韻等,倘若與年紀小自己較多的男藝人搭檔,多數時候免不了被嘲諷。更多的中年女演員,退而求其次謀得一個女二號,女三號甚至女N號。即便幸運如蔣雯麗老師,梅婷老師,海清老師擔當女一號,也逃不開扮演母親的角色,倒不是說扮演母親不好,畢竟像金婚,父母愛情,小別離,小歡喜系列的優秀作品也是老少皆宜。只是這樣的角色總容易自帶「母親」濾鏡,讓人們少了關注演員本身的落腳點,說人話就是似乎並不會給演員本身帶來較多的流量,導致老戲骨在資本市場的話語權也處於相對尷尬的地位。
娛樂圈男女演員的地位、中青年演員的定位本身就是職場的一種映射。大多數的我們,在網上衝浪消遣之餘,終歸要回歸現實面對自己生活的雞零狗碎,而其中,一個經久不衰的話題就是職場生活。職場對中年人尤其是中年女性是不友好的,上有老下有小,懷孕期工資減半、哺乳期自願加班,只要給我一份每月三萬的工作,老闆就是我大爺。網絡世界裡各種戲謔中年婦女的段子讓職場女性、全職媽媽這些個字眼變得異常對立,好像我們35歲職場沒有取得一定成績,家裡老人孩子雞飛狗跳,我們就是個loser一樣。然而大多數的我們都知道,過了35歲,日子依然要繼續,沒有最辛苦,只有更社畜的日子在等著。
慶幸的是,身邊的中年女性朋友,雖然也會經常調侃自己是職場社畜,但卻是既扛起了分擔養家的光榮任務,又以一己之力撐起了家庭的和諧和穩定。中年女性,其實是這個世界上最美麗的存在,不管她是某個律師事務所的會計,還是某個汽車公司的人力負責人,或者某個學校的老師,她們可以在職場上和男人並肩作戰,通力協作;她們也可以在家庭裡搞定老公,收買老人,收服小孩;她們欣然接受自己臉上的皺紋,就像女藝人坦然接受母親的角色一樣,她們自我能力的增長和經驗的積澱,就是歲月給予她們最大的饋贈。
中年女藝人可以在屏幕上大放光彩,中年女社畜也可以在職場上乘風破浪。只要她們長期投資自己充實能力,讓個人品牌成為一個穩健增值的「金融產品」。如此,在職場上的姐姐們照樣有大批的老闆和獵頭競相追逐,在娛樂圈的姐姐們照樣可以成為資本和弟弟們追捧的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