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快訊(記者 吳為)12月14日,記者從延慶區獲悉,北京市冰上項目訓練基地內冰場基本完成製冰工作,外景燈光也於近日點亮,相關配套設施進入最後建設階段。
在基地一層一號冰場是一塊冰球賽場,場地中央30米×60米的冰面已經製作完成。冰面上,中線、開球點、爭球點、爭球圈以及球門區等已用紅藍點、線標出。
「這塊冰場我們至少需要先製作三層冰面,然後再用磨冰機對冰面進行打磨和找平,確保冰面平整光滑。製作一塊厚40毫米的標準冰球場,大約需要15-20個小時,反覆注水200多次,總共要使用8萬多升純淨水。」北京市冰上項目訓練基地綜合館項目黨支部書記於健介紹。
製冰是一項對技術要求比較高的場內建設項目,於健介紹,如果使用如自來水、中水這樣有雜質的水,冰面就會出現破損,最終不會製作出可供訓練、比賽使用的平整光滑的冰面。「就像河裡的水結冰後,它會有缺口,會形成小窟窿,這些都與水的純淨程度有關。」於健解釋。
這塊冰場周圍還設有一圈透明進口PC板做成的圍擋,既不影響觀眾、裁判觀看比賽,也能確保冰球不會從冰場上飛出。一號冰場二樓設有兩千個觀眾座椅,球場兩側安裝著計分屏幕。這塊冰場既可以用作運動員日常訓練,同時也可以進行比賽。
冰上項目訓練基地內除了有兩塊冰球場地外,還有花樣滑冰、短道速滑、冰壺三個項目的共計六塊冰場。冰球、短道速滑、花樣滑冰三個項目的冰場面積一致。
「如果有需要,不同運動項目的冰場可以臨時調整冰面的厚度、硬度及冰面圖案,轉換冰場作用。」基地工作人員介紹。
在每個冰場的牆壁上都懸掛著一組除溼系統,頂層還有一組空調系統,因為冰場內不同位置的溫度是不一的,需要利用除溼以及空調系統進行溫度調節。「比如說一號冰場,我們可以保持場館內有四層溫度,分別讓冰面、室內、屋頂以及觀眾席處於不同的溫度之下,既保證運動員能夠順利訓練、比賽,也保證觀眾能有一個舒適的觀賽體驗。」於健說。
目前,北京市冰上項目訓練基地整體燈光設備已經調節完畢,一些配套設施也正在最後建設或調試當中。據悉,下一步將繼續對消防、通風、除溼等系統進行保養和調試,同時檢測冰面的恢復能力。
新京報記者 吳為
編輯 樊一婧 校對 李立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