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百裡,名方震,字百裡,中國近代軍事理論家和軍事教育家,在中國軍事學上有著極高的貢獻。
在他的軍事生涯裡,曾先後被段祺瑞、袁世凱、黎元洪、吳佩孚、孫傳芳、蔣介石等軍界大佬聘為參謀長或顧問;他所撰寫的《國防論》,被譽為是中國軍事學上除《孫子兵法》之外最偉大的著作。
出身浙江海寧藏書世家,未及弱冠就考中秀才;而後棄筆從戎,遠渡日本學習,以第一名(第二名是蔡鍔將軍)身份畢業於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回國之後投身新軍建設,不滿30歲就成為中國第一所正規軍事學府--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的校長,蔣百裡的一生堪稱傳奇。
然而他一生最傳奇的經歷,還是和一個日本女子的愛情故事。
這個女子叫做佐藤屋登。這個名字可能了解的人不多,但是她的中國名字可能很多人都曾聽過——蔣佐梅。
一個是中國抗日將領,一個是日本護士,他們的愛情充滿了偶像劇一般的奇幻色彩。
01
1913年6月18日凌晨,天剛蒙蒙亮,時任保定軍校校長的蔣百裡,召集全校兩千餘名師生緊急訓話。
他站在尚武堂石階上一臉沉痛:「初到該校,我曾宣誓,我要你們做的事,你們必須辦到;你們希望我做的事,我也必須辦到。你們辦不到,我要責罰你們;我辦不到,我也要責罰我自己。現在看來,我未能盡責……你們要鼓起勇氣擔當中國未來的大任!」。
說完,他掏出手槍,瞄準自己的胸膛猛開一槍。
原來,這時三十出頭的蔣百裡,因為大刀闊斧的改革受到阻撓,對北洋政府深感失望卻又無力改變什麼。
烈性果決的他,決定當著全校師生的面,以死誓天下。
那一槍他抱了必死的決心,但上天卻並沒有打算就這樣輕易地帶走一位英雄。
子彈穿過肋骨,卻沒有傷到心臟,蔣百裡無性命之虞。這一槍沒有要他的命,反而將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個人帶到了他面前。
這個人就是佐藤屋登,她出身於北海道一個貴族家庭,從護士學校畢業後就被派到日本駐中國公使館工作。
22歲的風華之年,漂亮溫婉的佐藤就像冬日裡綻放的一朵梅花,整個灰暗的世界,因為她忽然變得亮敞了許多。
而愛情的種子,也在這個時候悄悄落在了兩個年輕人的心田,等待著隨春風萌芽綻放。
02
蔣百裡的傷沒什麼大礙,但他對於當時中國的軍事現狀非常絕望,心中的苦悶依然無法排解。
心灰意冷的他在養傷期間,悄悄把安眠藥放在枕下,隨時準備再次結束生命。
負責看護他的佐藤屋登發現了他的異樣。
這個善良的姑娘或許不懂他心中的宏圖,但是她用了自己所有的溫柔,來安慰這個抑鬱困苦的鐵血將軍。
她陪他散步,陪他聊天,讀書給他聽,也常常勸慰他:「遇到困難,用自殺的方法來逃避,是最輕鬆、最容易的辦法,但是生命不是屬於自己,而是屬於國家的。既然想報效國家,活著才能報效國家,才有機會報效國家。」
溫柔善良的佐藤仿佛一盞燈,一點點照亮了蔣百裡灰暗的內心。他的傷慢慢恢復,心結也逐漸解開,重拾了滿腔鬥志。
也是在這一天天的相處中,他意識到自己對這位陪伴他走過人生低谷的日本姑娘,有了不一樣的情感。
愛一個人的心思是沒有辦法隱藏的。
已過而立之年的蔣百裡,緊張得像一個初識情愛的毛頭小夥子,用大膽真摯的語言向佐藤表達了心意。
世間哪有女人不愛英雄?情竇初開的佐藤,對蔣百裡也十分傾心。
但是在那樣的亂世裡,中日關係劍拔弩張,他們二人的身份隔著國讎家恨,她實在不敢輕易突破世俗的界限,接受一個中國軍人的愛意。
佐藤選擇了快刀斬亂麻。三周後,她奉命調職回京,希望可以用距離將這段說不清道不明的情感稀釋。
03
沒有得到心愛之人的回應,蔣百裡的每一天都變得漫長無趣。不久,他也辭去了保定軍校校長的職務,申請調回北京休養。
緣分又一次眷顧了這對有情人。
回京之後,上級給蔣百裡安排了照顧他的護理人員。然後他驚喜地發現,這個人正是佐藤。
這次相遇,讓蔣百裡迸發出了前所未有的熱情,他像打仗一樣,開始鍥而不捨地對佐藤屋登展開了追求攻勢。
可是對於年輕的佐藤來說,接受這份心意要付出的勇氣實在太大了,她從未想過自己會遠離故土遠嫁中國,而且是嫁給一個中國軍人,所以她再次選擇了逃避。
一個月後,佐藤借母親生病之名,申請回到了日本。如此遠的距離,似乎再也沒有在一起的可能。
但是蔣百裡並沒有放棄。他開始不斷寫信給她傳達自己的心意,一封又一封,從不間斷。在信裡,他大膽訴說自己的相思與愛慕,甚至像孩子似地威脅:你要是不理我,我就到日本去,死到你們家門口!
最終,熱火融化了堅冰,佐藤決定遵從內心接受這份愛情,佐藤的父母也被蔣百裡的深情所打動,同意女兒遠嫁中國。
1914年,一艘來自日本的輪船在天津塘沽口靠岸,蔣百裡迎回了自己心心念念的愛人。
不久後,兩人在天津德國飯店完婚。
蔣百裡酷愛梅花,因此他冠以己姓,再加妻姓,為夫人取了一個中國名字:蔣佐梅。並在家鄉購地數畝,種植二百棵梅花,取名「梅園」,希望將來卸甲歸田的時候,可以和愛人一起在梅園暢遊。
04
但身為軍人,正逢亂世,又哪由得你安心歸隱?
1927年4月,蔣百裡的學生在武漢起兵討伐蔣介石,蔣百裡因此受牽連,被捕入獄,羈押在南京。
當時蔣佐梅身體不好,正在醫院療養,文弱的她卻在這時爆發出了驚人的堅毅。
得知丈夫被關押的消息後她立馬出院奔赴南京,爭取到定期探視的機會,也正是有了妻子的陪伴,蔣百裡在獄中才有了更多勇氣撐下去。
同時,蔣佐梅積極奔走,鼓動各界力量為蔣百裡發聲。終於在各方的施壓下,蔣百裡被無罪釋放。
再後來,蔣佐梅最不願意面對的事情發生了---1937年,抗日戰爭正式打響。
蔣佐梅沒有選擇愛情,也沒有選擇國家,她選擇了正義。
身為日本人的她,並沒有替自己的國家遮醜。甚至直言:「中日交戰,是日本軍閥侵略的過錯」。
為此,她切斷了和日本的一切聯繫,自此一生不曾踏上日本的土地。
同時,她丈夫積極支持丈夫抗戰,一直帶著五個孩子追隨在丈夫左右;她把家裡的積蓄全部拿出來支援抗日軍隊,同時賣掉自己的首飾,買來布匹和紗布,夜以繼日地趕製軍衣和繃帶,送往前線,救護傷員。
妻子的這些舉動給了蔣百裡極大的決心和底氣。
他在很多場合說了很多防禦日本的戰爭策略,也不止一次公開表達要親自擊敗日本軍隊。
而且在做這一切時,他從來沒有避開自己的日本妻子。因為他知道,雖然蔣佐梅是日本人,但她一定會選擇站在他這一邊,和他一起為正義而戰鬥。
05
蔣氏夫婦的愛情令人稱頌,卻沒能阻擋命運的意外。
1938年11月,蔣百裡因操勞過度而病逝,離開了摯愛一生的妻子和5個孩子,也沒能看到中國抗日的勝利。
丈夫是蔣佐梅的精神支柱,失去他,不亞於失去生命。
悲痛欲絕的蔣佐梅病倒了。但令她沒想到的是,這時候竟然有謠言說是她害死了蔣百裡。
她曾是日本籍的護士,而蔣百裡是中國抗日的高官,他們二人的身份,不用太多編排,就能編織成一出日本女間諜刺殺中國將領的好戲。
失去至愛的打擊已是痛不欲生,這種錐心的謠言更是讓人冷得透徹心肺。
為了丈夫,她早已放棄了日本的一切;如今喪夫之痛還沒緩過來,又要承受世人的冷眼與猜忌。
有人勸她帶著孩子回日本老家,避開這一切,但她不肯。因為中國是丈夫的家,也是她和孩子們的家,她永遠不會離開自己的家。
頂著巨大的壓力,蔣佐梅堅強地站了起來。此後四十年,雖然歷經動蕩,飽受苦難,但是她都沒有放棄。
她沒有再嫁,也沒有回到故鄉日本,而是獨自一人盡心撫育孩子;同時秉承丈夫遺志,繼續為中國抗戰和新社會建設做貢獻,用實際行動告訴那些懷疑她的人,她對蔣百裡的心意,可昭日月。
就如同當年丈夫給她取的名字一樣,她像極了凜冬的梅花,傲雪獨放,不墮風骨。
她在家庭教育中,一直堅持以傳統的中國文化教育子女,也從來沒有教過孩子講日語,家人平時都用地道的北京話溝通。
她的孩子都成長得很好,其中最為人熟知的是三女兒蔣英---她是中國傑出的女聲樂教育家和享譽世界的女高音歌唱家,而她的丈夫,是兩彈元勳錢學森。
06
1978年,蔣佐梅因病逝世,闊別40年之後,她終於又回到了丈夫的身邊。
1984年,她的骨灰被女兒護送到杭州,與蔣百裡合葬在鳳凰山下。墓地對面是一片櫻花樹,當年未曾實現的「梅園暢遊」的夢想,終於以另一種方式求得圓滿。
她這漫長的一生,有過許許多多的「角色」:她是一位日本女護士,也是一位中國抗日將軍的妻子;她是歌唱家蔣英的母親,是「兩彈元勳」錢學森的嶽母......
但她的墓碑上,只簡單刻了「蔣佐梅」,一個再普通不過的中國名字。一個簡單幸福的中國妻子,或許才是她這一生最珍惜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