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商的下一個絕佳機會

2021-01-19 鈦媒體APP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 河神

網際網路平臺型的公司最近處在風口浪尖,電商也不例外。

電商,在過去本質上是一個商品銷售渠道的業務,憑藉網際網路技術,使得價格越來越透明化,把原來金字塔式的分銷渠道逐漸扁平化,也賦能生產廠家更方便地建立直銷模式,用低成本的方式直接觸到消費者。

除了渠道環節, 高階電商還擴展到倉儲、物流等環節,如阿里體系中的菜鳥,或者美團的外賣跑腿業務。這些公司通過網際網路技術來提高效率,進一步壓縮倉儲和物流的費用,降低終端價格。

除了減少渠道環節的費用和利潤,電商還通過網際網路技術消除了商品和消費者之間的信息壁壘,呈現給消費者的商品豐富度達到空前的數量(例如在2015年淘寶就有以億為單位的SKU),一個小村莊的農產品, 也能呈現在諸多消費者面前。

回顧過去將近20年的電商發展史, 電商通過提高效率,增強了消費者的購買慾,促進了整個社會的消費。2018年整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增速,幾乎一半來自只佔零售總量1/5的電商。 電商促進社會消費, 幫助擴大內需, 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高水平動態平衡, 促進了中國的經濟發展。 電商的歷史意義,可見一斑。

對於曾經抓住了時代脈搏的電商,緊跟時代的下一個機會是什麼?

賦能每個人,成為商品的產消者

未來的電商,不應該止步於渠道和物流環節,更應該是通過技術創新,重塑傳統行業的價值鏈,變革消費者和生產者的關係,覆蓋商品生命周期的方方面面,惠及更大的社會人群。

在國外電力行業流行一個Prosumer(產消者)的概念 , 一家企業或者家庭,同時擔任電力生產者和消費者的角色。例如,自家光伏發電,可以自己消費,也可以賣給鄰居;在發電不足的時候,可以向鄰居購電。 這個概念可以從電力單一商品進一步拓展到普通商品,和近期流行的C2B概念有不謀而合的地方。

假設我是一個很有創意很有品味的時尚服裝達人, 如何才能使我的創意成功地轉化為商品,並且達到富有個性化需求的消費者手裡呢? 首先,我希望快速找到一批潛在的目標客戶和理解他們的消費能力(策劃),然後找到合適的設計師甚至目標客戶參與到設計中來(研發),接著找供應商來提供最優成本的原材料 (採購), 獲取製衣廠柔性小批量的產出定製服裝 (製造), 建立高效的銷售渠道(營銷)和 低成本的物流(物流),最後提供高質量的客戶服務和互動(客服)。

如果未來這樣一套端到端的環節, 包括策劃、設計、採購、製造、營銷、物流、客服等,都能夠通過網際網路技術達到扁平化、模塊化、 平臺化, 每個人只要有想法, 就可以通過電商平臺去篩選這些服務商,然後連接和編排這些服務,並且通過端到端的數據來運營業務,達到其商業目標。這樣一來,社會中的每個人,既是商品生產商,也是商品消費者, 這不是達到了萬眾創業的目標了麼?

投入專業工業軟體,打通供給側

我們的目標是商品各個環節的扁平化、模塊化、 平臺化, 但這些環節在現階段的成熟度是不一樣的。

現在的電商, 在消費側做的很好,例如在營銷方面登峰造極,在採購 (B2B)、物流、客服等環節做出了長足的成果。阿里電商的對多業務的靈活性、高性能、高可用、良好用戶體驗等能力就是在市場規模的推動下不斷快速迭代的結果。 在消費側的應用技術上,我們不輸於美國,在不少地方, 甚至還超於了美國。

但是在供給側,特別是研發、設計和製造環節,就非常薄弱。這些環節的挑戰來自它們本身很強的專業性和行業屬性,對系統和軟體的訴求遠遠超過現在的網際網路技術。傳統的做法已經不能滿足發展的趨勢,而網際網路技術進入這些環節也遇到層層困難。

現在有不少平臺提供定製化的服裝產品設計和生產,例如阿里在服裝行業的C2B犀牛製造,目標是100件起訂。也有不少服裝生產企業實現了C2M的定製化生產線,例如紅領,把400多個西裝定製的工序模塊化。物料員工只需將布料放到電腦控制的裁床上,智能系統就能根據客戶的身材資料和款式,計算出最節省布料的裁剪方案,再把裁好的布料與電子標籤掛到一個吊掛上,進入後續生產工序。吊掛系統下是工人的工作檯,工人完成當前工序的工作,將吊掛推進到下一環節。接著是一些個性化的小工序,例如在袖口、衣領或內襯胸口處繡上用戶指定的個性化文字或圖案等。 最後是進入質檢工序, 交付給用戶。

服裝行業相對簡單, 但硬核的產品就不可同日而語了。華為歷時3年花了3億美元以上設計出低功耗高性能的麒麟7nm晶片,可見難度之大。再以汽車行業為例,整個研發過程包括了規劃、設計、工藝、仿真、測試、驗證等諸多環節,一個產品從概念到批量生產,開發周期非常長。

這也稱為「正向設計」。「正向設計」體現了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和設計製造一體化能力。CAD(計算機輔助設計)、PLM(產品生命周期管理,常用於工藝設計)、CAE(計算機輔助工程,常用於仿真)等軟體專注於正向設計。這些優秀的設計軟體幾乎都來自海外,PTC、SolidWorks、Autodesk、ProE、UG、CATIA佔領了國內的CAD市場, 而ANSYS、Abaqus、MSC又把持了國內的CAE市場。

專業軟體,因為其專業性強、開發難度大,需要長期投入,而且在初期很難掙到錢。在美國和歐洲,這些軟體往往由大公司的研究部門或者是高校研發(例如Unix, Linux),也有公司幾十年如一日的投入深耕,例如全球著名的CAE軟體公司ANSYS 在2016年的研發投入就達到3.5億美元。 我曾經工作過的微軟研究院,幾千名科學家在從事基礎研究,級別和待遇相對公司的其他部門更高,他們著眼下一代革命性技術的研究和孵化。可以說是微軟希望投入大量資金和「閒人」去砸出一個未來。

在國內,國家對專業軟體的扶助只能起到一部分的作用,一個成熟的軟體市場才是驅動軟體行業發展的根本動力。阿里成立達摩院的時候,我看到了網際網路行業進入技術深水區的曙光。中國現在軟體公司才剛剛起步,機會很多,空間很大。已經成功利用人口紅利積累了大量財富的網際網路公司,如能洗掉浮躁, 結合網際網路技術,長期投入到專業工業軟體的研發,特別是建模和仿真領域,並且在技術縱深外提高用戶體驗,降低使用門檻,將能夠促進可視化、信息化、數字製造方面突飛猛進,肯定會提高整個供給側的格局,也將提升中國製造的國際競爭力。

利用物聯、數據、算法對產品做「逆向設計」

除了研發正向設計的軟體, 中國另一個彎道超車的機會在於基於物聯網、數據和算法的逆向設計。 逆向工程的概念大家並不陌生, 是根據已經存在的產品,反向推出產品設計數據(包括各類設計圖或數據模型),在國內被廣泛應用於家用電器、汽車、摩託車、飛機、模具等產品的改型與創新設計,成為消化、吸收先進技術,實現新產品快速開發的重要技術手段。在現實生活中有百分之三十的工作通過正向設計完成,而百分之七十的工作是通過逆向工程進行的。

現在的逆向工程,大部分是通過雷射掃描和點採集等手段,獲取現有產品的三維數據和空間幾何形狀,通過計算機設計軟體設計成圖紙,是一個相對靜態的過程。並沒有利用現代的物聯網、大數據和數字孿生(Digital Twins)的技術, 洞察產品的本質,及時將產品使用期間的真實情況反饋到研發階段,從而調整模型設計。這樣一來,很容易生產出大批量錯誤或者低質量的產品,不但造成社會浪費, 而且延緩產品的迭代提升速度。

基於物聯網和數字孿生的逆向設計,則是根據正向設計理念所產生的產品初始實體模型或者現有產品來進行改進。通過產品真實數據的實時接入、大數據和算法, 分析產生問題的實體模型, 接著對實體模型進行直接的改動、實驗和再分析得到相對理想化的結果,隨後再根據調整後的實體模型或樣本基於掃描儀和造型設計等一連串方法得到最終的三維模型。 通過網際網路技術和設計閉環的思路,逆向設計和正向設計相輔相成, 能大大降低創新的門檻,做到成本低、周期短、易修改的產品研發流程。

實現「智」能製造

在製造環節,傳統工業3.0時代推崇的是大規模自動化生產技術,Toyota的精益製造達到了時代的高峰。 但由於技術約束,這些企業很難滿足定製化、小批量生產(柔性製造)的需求。柔性製造不但需要高效高質量的生產製造技術,更需要依託於物聯網、大數據和人工智慧等新一代的信息技術,升級製造業的核心技術,並且藉助電商平臺,拉通用戶側、設計者和生產商,顛覆價值鏈。

工廠的MES(生產執行系統),為企業提供製造數據管理、計劃排產管理、生產調度管理、庫存管理、質量管理等模塊,為企業打造一個紮實、可靠、全面、可行的製造協同管理平臺。然而, 傳統的MES排產計劃和生產調度是靜態的,並不能根據實際的生產情況(例如機器故障)來動態改變排產計劃。同時,生產線的工控軟體也是固化的,造成了生產流程和生產容量的固化。這種僵化的設計,在大批量生產的年代是可以滿足需求的,卻遠遠不能滿足現代對於個性化產品的訴求。

如果融進物聯網和算法技術,就能改進現有的生產方式。 例如,根據來自網際網路的訂單預測,以及通過傳感器收集的設備實時工況,就能基於運籌學實現智能排產排班; 如果借用網際網路技術的微服務理念, 把生產過程模塊化,並能通過調度引擎來動態組合和優化生產流程,就能做到低成本的個性化製造;又例如, 通過傳感器、圖像識別等人工智慧來監控和分析小批量生產中的工藝差異引發的產品質量差別,並及時糾正,就能在低成本的同時,達到高質量的個性化製造。

除了和柔性生產戚戚相關的智能排班、調度和質量管理等環節, 智能製造還有安全、能耗、設備維護等關鍵環節。而網際網路技術也在嘗試介入這些環節,阿里的工業大腦就是通過基於大數據分析來做生產設備的可預防性維護。

電商的社會價值

研發和生產屬於供給端,難度比消費和流通端難度大很多。 擁有網際網路技術的電商平臺,在相對標準的消費和流通端做出了重要的歷史貢獻, 在解決了溫飽的同時,如果能擁抱潮流,溯流而上,把網際網路技術和工業技術相結合,深入到設計研發和生產環節的深水區,幫助企業達到供給端的技術轉型, 從根本上推動中國的產業升級, 並且通過大平臺拉通供給端和消費端,賦能每個生產者和消費者,這不就是電商未來的社會價值了麼?(本文首發鈦媒體APP)

相關焦點

  • 寵物電商,會是下一個掘金機會嗎?|超級觀點
    線下的來源歸結起來主要有四類。第一類是寵物圈的寶媽寶爸。因為中國還處於一個寵物市場的早期階段,其中的活體交易是非常發達的。中國有1.2萬家在冊的貓社犬社,他們的角色其實就相當於寵物圈的寶媽寶爸。第二類是社會上的救助機構和領養機構。這種領養和贈送的行為其實也是在挖掘一個又一個的寵物主。第三類是寵物醫院。第四類是寵物店。
  • 寶尊電商赴港掘金,是下一個農夫山泉還是百勝中國?
    在這樣的IPO熱潮之下,近日在《2020H1中國品牌電商服務商綜合競爭力排行榜》上,以94.2分位列榜首的寶尊電商也在9月16日通過了港交所的聆訊。並在9月17日,向SEC遞交文件,宣布公司將於香港進行二次上市,預計9月29日在港交所正式掛牌交易。 受年初的公共衛生危機影響,至今為止電商及相關概念股的增長潛力都十分可觀,那為什麼寶尊電商會選擇回港融資?
  • 線下實體:對不起,「電商將繳稅」給了我機會,但終究還是輸了
    線下實體:對不起,"電商將繳稅"給了我機會,但終究還是輸了 網際網路興起的這些年,我們看到太多的行業、太多的線下實體,在一片"哀嚎"聲中無奈倒下。人們一邊享受著網購帶來的快感,一邊又對實體店表現一絲擔憂,難道說,線下實體和電商之間就真的是勢同水火嗎?
  • 完美(中國)傾力打造,團巴拉會不會成為下一個社交電商巨頭
    也是2019年,完美(中國)戰略投資廣州裡格科技信息有限公司,聯袂打造全新的社交電商平臺——團巴拉,一個輕鬆隨性的社群購物平臺。團巴拉於2020年1月1日正式上線,目前已開放有iOS版和Android版APP下載,及微信小程序、今日頭條小程序等應用。
  • 區塊鏈時代開啟 下一個投資機會在哪?
    2019年10月,中國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區塊鏈技術發展現狀和趨勢進行第十八次集體學習,強調區塊鏈技術的重要性,要把區塊鏈作為自主創新的重要突破口,加大投入力度,推動產業創新發展。 這是中國最高領導層首次公開對區塊鏈定調,也預示著區塊鏈行業將迎來一個大的突破、機遇與發展。
  • 劉國梁:現在是為桌球創造巨大價值的絕佳機會
    劉國梁說,2020年6月就任WTT世界桌球職業大聯盟理事會主席,自己在當球員、教練以及中國乒協主席這幾個身份所取得的經驗和成就,以及對桌球運動懷有的巨大熱情,能幫助WTT世乒聯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功。  「可以預見,這是為桌球運動創造巨大價值的絕佳機會,關乎於頂級球員和球迷真正價值的體現。
  • 垂直電商「死灰復燃」 翻身機會從哪來?
    原標題:垂直電商「死灰復燃」 翻身機會從哪來? 來源:投資界在過去的十幾年中,電商市場一直都是天貓和京東「唱雙簧」的舞臺。不過他們並沒有霸佔整個電商市場的統治力,其他電商玩家總能時不時地獲得一些喘息之機。
  • 一個「歪果仁」,為什麼要在海外電商平臺直播帶中國貨
    中國興起的直播帶貨模式,海外用戶會買帳嗎?跨文化交流中的誤解與裂痕,要靠什麼來撫平?……11月28日中午,央視新聞《相對論》走進了一個特別的直播帶貨現場。正值海外促銷季,「歪果仁」高佑思要把中國好貨,以在中國興起的直播帶貨模式,推廣到海外電商平臺。為此,他已經籌備了一個多月,「雙十一「裡練了手(點擊回顧高佑思的「雙十一」>>>),也立下了自己的Flag,《相對論》全程記錄他的這次海外直播帶貨初體驗。
  • 電商大敗局:庫巴網是如何踏空中國電商紅利的?
    作為早在2002年就成立電商部的國美,時隔18年再次出現大動作,聯合京東、拼多多加碼電商戰略布局,頗有戰國時代「連橫」,蓄勢再戰的味道。不過誰還記得,國美電商的前身,正是國美網上商城和庫巴網。而庫巴網也曾是位列中國一線電商陣營的存在。
  • 為什麼說母嬰電商已經沒有機會了
    我們可以做出一些大致的預測:蜜芽、貝貝網、寶寶樹會是垂直類的冒頭者,大份額還是在電商巨頭阿里和京東手裡,這是一個已經血海的市場,總之,2016年,母嬰電商的機會很難看見了。 新兵和老炮 過去一年,有這麼三位冒出來的創業者,找到了母嬰的新風口。 劉楠,31歲,蜜芽創始人。
  • 亞馬遜直郵難落地 跨境電商機會多多
    在網易科技與億邦動力網聯合舉辦的五道口沙龍上,來自跨境電商產業鏈各環節的嘉賓們探討了進出口電商的諸多話題。在前段時間亞馬遜宣布對中國直郵後,跨境電商在國內並未遇冷,反而越炒越熱。
  • 相對論Vol.48丨一個「歪果仁」,為什麼要在海外電商平臺直播帶中國...
    ……  11月28日中午,央視新聞《相對論》走進了一個特別的直播帶貨現場。正值海外促銷季,「歪果仁」高佑思要把中國好貨,以在中國興起的直播帶貨模式,推廣到海外電商平臺。為此,他已經籌備了一個多月,「雙十一「裡練了手(點擊回顧高佑思的「雙十一」>>>),也立下了自己的Flag,《相對論》全程記錄他的這次海外直播帶貨初體驗。    高佑思是誰?
  • 電商中國Vs美國,誰強?一文看世界電商格局!事關就業創業機會!
    也有的網友說他們只是」打著高科技企業的旗號,沒有一個真正研究技術、開發高科技的企業,倒是忙著跟小商販搶生意。「 相反的,也有人表示阿里巴巴馬雲讓生活更便利,大有沒有馬雲就沒有當前的便利的意味。
  • Amy第13期:跨境電商藍海市場-沙特電商市場發展現狀及機會
    2019年 中國 對沙特出口182.2億美元,主要產品為機電產品、紡織品、日用品等;中國自沙特進口 317.64億美元,主要產品為原油和石化產品。中國繼續保持為沙特第一大貿易夥伴。中沙貿易互補性強,貿易潛力巨大。
  • 虎門,一個服裝名鎮的電商「衝浪」
    東莞是中國女裝品牌重要集聚地之一,虎門是最具人氣和知名度的女裝時尚之都。珠江口上,伶仃洋邊,從上世紀90年代的門戶網站到如今最潮的直播帶貨,虎門服裝總能憑藉敏銳的嗅覺,在瞬息萬變的網際網路浪潮中,準確把握住了每次「風口」。  如今,服裝電商已成為虎門經濟新支柱。
  • 跨境知道亮相2020 CBEE(廈門)全球跨境電商博覽會
    本屆展會以「助力賣家·走向世界」為主題,由跨境選品、跨境服務生態圈、跨境平臺入駐、跨境專場分享會四個版塊構成,將為跨境賣家們帶來15+主流跨境平臺、15場跨境電商峰會論壇、150+跨境電商服務商、600+跨境電商源頭工廠、1500款跨境爆款商品。
  • 電商行業史上最冷「黑五」!跨境電商還有明天嗎?
    2014年,「黑五」概念被跨境電商引入中國,營造成主打進口商品促銷的又一個線上購物節,並在2015-2017年,聲勢達到頂峰,被稱為「海外版雙十一」。 2018年以後,「黑五」聲勢愈下,泯然為電商平臺一年數十個促銷日中普通的一個。今年「黑五」開始,不但在線下看不到任何廣告,而且在電商平臺內,也罕見「黑五」推廣頁面。
  • 日本商場碾壓電商,為何中國實體店卻鬥不過電商?
    線上線下聯動,互相補足短板。日本實體店推出了與電商相容的O2O商業模式,實現了電商平臺與實體店鋪的同步銷售。 以當前遍布中國的日本企業優衣庫為例,消費者在優衣庫電商平臺上購買的貨品可以自行去往實體店內取貨,而實體店內缺貨缺碼的款型,則可通過電商平臺來購買,如此見得日本的實體商場為滿足新形勢下的顧客的消費需求,甘願作出讓步與改變。
  • 堅果資本孫鴻達:資本視角下的跨境電商
    他認為,中國的產業鏈優勢, 海外的相對透明和分散的流量格局暫時不會改變,而中國創業者的運營能力和努力程度,依然遠遠超過國外競爭對手。所以,基礎的紅利會維持很長時間,現在很多跨境電商的競爭,其實更多的是中國人跟中國人在國際市場上競爭。
  • 深度解析「淘小鋪」電商模式與入局機會
    「淘小鋪」是今年淘寶推出的一個新型社交電商平臺,那麼它較之別的平臺有什麼特點與優勢呢?是否值得入局呢?本文將為你揭曉。文章緣起,2020年1月12左右,朋友問我,淘寶新出了一個叫做「淘小鋪」的社交電商平臺,這個平臺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