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極不尋常
幾乎所有地球人都受到新冠疫情衝擊
這一年,說不完的悲中也有歡
這一年,道不盡的苦裡仍藏甜
只因為
平凡的人帶給世界最多感動
從支援中國抗疫的外國朋友
到海外抗疫一線的醫護人員
再到各地自助、互助的個體
新華社記者記錄下一個個不平凡的故事
也一次次在中國「刷屏」、上熱搜
臨近歲末
跟我們一起聊聊
這些或遠或近,或熟悉或陌生
曾感動我們與世界的抗疫者
—— 還記得戰鬥民族「千人飈中文」嗎?
今年2月,中國抗疫攻堅之時,俄羅斯一家電子商務公司組織了一場聲勢浩大的聲援活動,近千名員工用中文高呼「中國加油」,場面震撼!
歲末之際,我們回訪了參與者奧博斯卡洛娃·埃琳娜,一個曾在中國住了十多年的俄羅斯姑娘。埃琳娜說,疫情在俄羅斯持續蔓延,父母、朋友和她本人陸續感染了新冠,幸運的是,她逐漸痊癒並已重返工作崗位。
埃琳娜和同事們目前只能遠程辦公。她期待著一切早日回歸正軌,期待著整個團隊在辦公室重聚的日子。
「我想,等到再見面的時候,我們一定會一邊笑著一邊回憶這段特殊的時光。」
—— 還記得感動中國網友的日本姑娘嗎?
同在中國抗疫艱難時分,日本護士巖崎春香提前結束在中國的工作交流,但回到家中依然心繫中國朋友,於是用自繪防疫漫畫聲援中國。「請你們好好保重,一定安全歸來!」她3月還錄製視頻,為奮戰在武漢抗疫一線的中國醫務同行祈願平安。
巖崎在回訪中介紹了這一年的經歷:隨著日本疫情加劇,她主動應募到抗疫一線,先後服務於新冠病毒感染輕症患者隔離點和機場檢疫所,近期還要奔赴新的醫護崗位。
2020年11月,她在一個日本青年感知中國的徵文比賽中獲獎,作品《加油》正是以抗疫為主題。
「地理上的距離並不等同於心理上的距離,這是我在中國過春節時從中國朋友那裡強烈感受到的。在新冠疫情的非常時期,在很容易產生孤獨感的當下,為對方著想、彼此相互鼓勵顯得尤為重要。2021年,我們一起加油吧!」
—— 還記得「逆行」海外的中國抗疫專家組嗎?
危急時刻方顯英雄本色。三十餘支中國醫療專家組先後奔赴三十多個國家及地區,助力當地抗擊疫情,贏得當地民眾和國際社會大寫的贊。
其中,從中國農曆新年到伊朗傳統新年,從國內抗疫一線到伊朗抗疫一線,赴伊朗的中國抗疫專家組幾乎無停歇地與疫情賽跑,把寶貴經驗帶給深陷疫情之中的伊朗。
臨近歲末,團隊成員、中國疾控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中心實驗室主任馬學軍對新華社記者回憶起一件感人小事:中國專家組完成任務乘機回國那天,德黑蘭機場大廳冷冷清清。忽然間,一些機場工作人員圍了過來,有人還舉著「疫情無情」「中伊有情」「英雄回家」等標語。儘管彼此語言不通,但這一幕讓中國專家倍感溫暖。
如今,馬學軍仍奮鬥在科研一線,希望在病原體核酸檢測新技術的研發領域有所突破,為人類共同抗疫貢獻更多力量。很多「逆行」的中國抗疫專家回國後,繼續堅守抗疫一線,通過線上研討等方式助力世界抗疫。
「德黑蘭機場工作人員爭相與我們合影,還教我們跳拍手舞,聽說這是當地歡送英雄回家的最高禮儀,我非常感動。」
—— 還記得「勒痕臉」的義大利醫生嗎?
今年3月,義大利疫情告急,醫生尼古拉·斯加爾比在重症病房連續工作13個小時,脫下防護裝備後,臉上滿是勒痕。他的自拍照在海外社交媒體上吸引大量關注。經我們報導後,「勒痕臉」的故事也在國內引發很多共鳴。
「我不覺得自己是英雄。我只是一個熱愛這份工作的普通人。」他當時在個人帳號上寫道。
當義大利秋冬季遭遇「第二波」疫情,斯加爾比把個人社交媒體帳號頭像換成了「鳥嘴醫生」。據說,中世紀黑死病肆虐歐洲時,醫生用可過濾空氣、狀如鳥嘴的面具自我防護。他以古喻今,為的是呼籲民眾不要輕視疫情之重。
也想在這個故事後,向中國和世界所有醫護人員再道一聲:謝謝你們,真心英雄!
「疫情終將過去,只要我們團結一致。」
—— 還記得疫情中「愛的回饋」嗎?
敘利亞難民阿蘭·古米姆和妻子在葡萄牙重建人生,在當地人支持下開了裡斯本第一家敘利亞風味餐廳。當疫情重創歐洲,他們決定為抗疫一線的醫護人員免費供餐,還帶動了一些人參與。許多醫生和護士來電錶達感謝。
裡斯本目前仍是疫情重災區,餐飲等服務業這一年深受重創。阿蘭的餐廳生意慘澹,只能靠外賣維持基本運營。儘管如此,阿蘭還是對專程趕去看望他的新華社記者表達樂觀信念——每天笑對生活,他堅信人類一定能戰勝疫情。
「加油,2021年!」
—— 還記得「陽臺音樂會」嗎?
埃及疫情嚴重時,小提琴手穆罕默德·阿德爾走上自家陽臺,為鄰居們奉獻不間斷的「陽臺音樂會」。宵禁逐步解除後,他還報名成為埃及巴赫亞醫院的志願者,在乳腺癌患者接受化療的過程中為他們演奏。
「陽臺音樂會是我的起點,看到患者聽到音樂而展露笑容,我很欣慰,他們在生理和心理上都得到了放鬆。我希望在音樂療法領域做更深入的研究,帶動其他藝術家用同樣方式幫助到更多病患。」
—— 還記得這位重返「前線」的老兵嗎?
最後一個故事,來聽聽一位百歲勇者的話吧。
英國二戰老兵湯姆·穆爾上尉繞自家院子步行100圈,為抗疫一線壓力重重的英國醫護人員募捐。老兵最後的「戰績」超過3200萬英鎊。
接下來的日子裡,老兵沒有停下腳步。他成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慈善基金會,發起名為「與湯姆上尉聊天」的慈善活動,親自接聽電話,鼓勵和安慰那些在疫情中承受孤獨和喪親之痛的人們。
「你們一定要記住,我們最終會走出(困境)。一切都會好的。」
再回首
依然荊棘密布
再回首
背影仍在路上
凡是過往,皆為序章
曾經的感動
給我們繼續前行的力量
2021,我們來了
(記者:馬曉燕、張若玄、姜俏梅、陳霖、周嘯天、溫新年、吳丹妮、張代蕾、羅晨;剪輯:孫碩、王玉珏;編輯:孫浩、王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