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瘋狂的藝術家,還是真實的梵谷,是誰創造了梵谷?

2020-12-25 讀一讀歐洲那些畫

梵谷全名是文森特·威廉·梵谷(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53年3月30日—1890年7月29日),19世紀歐洲最傑出的藝術家之一,如今他的每一幅作品都是無價之寶,可是這樣一位傑出的藝術家卻死於自殺。

1853年,梵谷降臨在了荷蘭一個基督教牧師的家庭。在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是弟弟提奧·梵谷(Theo van Gogh),他整個的繪畫事業都是受到弟弟提奧的資助。很自然地,他的大部分畫作都留給了提奧,確切的說是留給了自己的弟媳和侄子文森特·威廉·梵谷(使用了與梵谷相同的名字)。因為提奧在他離世的第二年也因為哥哥的影響而導致精神崩潰去世。之後母子二人一生都在為梵谷的畫的宣傳而奔走。

一般人不知道的是,他一共有一個哥哥,三個妹妹和兩個弟弟。而他與哥哥素未謀面,在早他一年與他同一天出生(1952年3月30日),並且當天就夭折了。

可以說他的前半生一直都活在死去哥哥的陰影下,甚至提前到其母腹中之時。

現在我們都知道一位母親在悲傷中再次懷孕、妊娠、哺乳,會對孩子的智力和性格會造成很不利的影響,在他出生後,名字用的就是死去哥哥的名字。

可悲的是,哥哥就葬他家旁邊,墓碑上赫然刻著Vincent Willem van Gogh,梵谷的名字。

他懂事後經常去憑弔這個和他同名的哥哥,看著那冰冷石頭上自己的名字,可能他後來繪畫中熾烈的顏色就是為了驅走童年留下的冰冷吧。

他母親的抑鬱情緒貫穿在梵谷的整個童年,可以說他的童年沒有享受過真正的母愛。最有力的證明就是在他後來遇到懷孕的妓女西恩時,為其展現出來的母性氣息深深地吸引住。

弗洛伊德在人格發展理論屮把性發展分為四個時期,即口腔期、門期、性器期、潛伏期。每一個發展階段都是構成人完整人格的一部分,在性器期的兒童要出現「戀親情結現象」,這種戀親情結,一直影響兒童成年以後的性格。梵谷在此階段的戀親情結沒有得到解決,這就導致了他在堅定、隨和、自尊、獨立方面性格形成的障礙,從而造成自卑、冷漠、孤獨甚至絕望個性的形成。如果他今後一生家庭和睦,婚姻順利的話也不會有什麼問題,然而,在其成年後卻不斷地遭受事業、愛情、友情的挫折,這一切就導致了最終的悲劇。

這時候我們再提一下弗洛伊德吧,大師的理論大家一直在用,也能確實解釋人生理心理的問題。這裡我們提一下他的「利比多(libido)理論」。

他說「藝術家也有一種反求於內的傾向,和神經病人相距不遠。他也因為太強烈的本能需要所迫使他渴望榮譽、權勢、財富、名譽;但他缺乏求得這些滿足的手段。因此,他和有欲望而不能滿足的任何人一樣,脫離現實,轉移他所有的一切興趣和libido,構成幻念生活中的欲望」。

弗洛伊德將libido定義為包含所謂的本我精神內部主要的無意識結構中的本能能量或動力。一個人的libido(性的欲望)是有限的,如果他將libido用在一個人身上,那麼用在另一個人身上的分量就會減少。正如梵谷,繪畫成了他釋放libido的發洩點,也成了在他最後彌留的三年間創作海量作品的原因。他所畫的靜物,實際上都添加了他的個人感情,確切的說,是把靜物擬人化了,在他的畫裡沒有了人和物的區別,就像他的《向日葵》,畫的也是他自己,這成了他對愛的解釋。

關於梵谷「割耳事件」大家都了解吧?

流傳最廣的說法是梵谷和高更之間產生爭執後,衝動中割下了自己的耳朵。但有新的觀點指出:梵谷是在得知弟弟即將要結婚的消息後,認為弟弟再也不屬於自己了,那天晚上,割掉了自己的耳朵。

精神分析家韋斯特曼霍爾斯丁也指出了原因,提奧的婚約和他與高更合作關係的破滅,雙重的挫敗感在梵谷的內心激起破壞性的衝動,他沒有成功地對高更下手,於是轉而針對自己。他又說,在這一事件中,梵谷自我懲罰的衝動起因是與和同性戀有關的感情衝突。我更加贊同斯特曼霍爾斯丁的說法,梵谷對高更和其弟弟更像超脫了朋友和親人的愛。比如他的《向日葵》就是為了迎接高更來到他的「南方畫室」而創作的,以及後來畫的《高更椅子》這種細膩的表達只有在親眼看到這幅畫時才感受得到。

精神分析家施奈德也說:「梵谷活在永久性的、不可抗拒的威脅中,同性戀的自虐心態是他在潛意識之中產生閹割的渴望。最後他割下他的耳朵,將它送給那個妓女,他引發這一切便一走了之,而不是再去面對它。」

1889年,梵谷進入了聖雷米精神病院,這實際是他一生最快樂的時刻。期間他神智時而清醒,時而混亂。僅1890年四個月的時間就創作了80餘幅畫作,其中包括《星夜》等為大家熟知的作品。1890年7月,提奧的經濟出了問題,也無力再資助梵谷畫畫了。對於梵谷來講,不能再畫畫了,生命也就結束了。

此後,7月27日,梵谷在熱愛的黃色田野上,朝自己的胸口開了一槍,以此結束自己的生命。7月29日,在提奧的懷中去世。

梵谷的經歷,塑造了我們知道的梵谷,讓百年後的我們能看到驚世駭俗的畫作。但是我們都希望他能幸福地度過一生,或者,可能,終身致力於他的第一份工作,當時的荷蘭海牙古皮爾公司。而後娶妻生子。

相關焦點

  • 梵谷其實是真正的人民藝術家
    作家、詩人的不拘小節,藝術家的浪蕩不羈,更容易被看成是一種偏執和狂妄,「不瘋魔不成活」似乎已經成為大眾對於他們的普遍認知。在一眾天才與瘋狂並存的藝術家當中,相信很多人都對梵谷這個名字不陌生。(圖片來源https://unsplash.com/)只是,人們看到了梵谷的藝術成就,聽聞了他的傳奇,卻沒有去了解,為何一個出身貴族的牧師後代會走上藝術創作的道路,為何他放棄了祖蔭,選擇去和窮苦的人們在一起。這一切是梵谷令人炫目的畫作背後,值得去探索的故事。還好,傳記作家歐文·斯通看到了這個藝術家的背後,並將他的經歷記錄成冊。
  • 盧禹舜:我看梵谷
    但是有些人就在這生命存在的瞬間創造了永存於世的精神。梵谷艱辛、苦難、掙扎的暫短人生,留下了永遠不滅的精神。這精神在新的世紀面前她還將在藝術舞臺上演奏出新的美麗樂章。因為一百年以來,人們對梵谷的熱愛越來越深、越來越強烈,人們對梵谷的研究越來越深入、豐富和完美,正像嘉塞醫生所說的那樣:「梵谷的愛、梵谷的天才、梵谷所創造的偉大的美,永遠存在並豐富著我們的世界。」
  • 至愛梵谷:從梵谷最出名的10幅畫,認識這位瘋狂而驚豔的天才
    《向日葵》,1888年梵谷的向日葵無人不知,濃烈的黃色成了梵谷的代表色,它就像一個太陽,在不斷地跳躍,綻放著生命力,即使看上去花瓣在逐漸地凋零,然而那種象徵著光與熱的勃勃生機依舊在熱烈地跳動著,就像梵谷那激情湧動的藝術熱情。
  • 梵谷逝世130周年:梵谷是怎麼死的,這真的重要嗎?
    撰文|馬凌(史學博士,高校教師,書評人)關於梵谷的死,傳記作家歐文·斯通在梵谷傳記《渴望生活》中的描述,定格為世界性的公共記憶:長期的精神、身體與經濟危機,壓垮了瘋狂的藝術家,梵谷最終扳動槍機,在他常常作畫的麥田裡開槍自殺。
  • 兩大藝術家的「相愛相殺」:梵谷與高更
    梵谷與高更可謂是藝術史上的兩位大師,那麼他們之間產生了怎樣的火花呢?提起文森特梵谷不得不聊一聊的是保羅高更,他是梵谷為數不多的知己(最起碼梵谷是這麼認為),也是唯一一個被梵谷欣賞的男人。他們在巴黎相識,梵谷還向高更展示自己的作品《向日葵》並獲得了高更的讚賞。
  • 塞林格帶一箱玩具出走,梵谷瘋狂追求表姐……7位藝術家的7種人生
    「知人系列」一共7本,記取7個天才靈魂,分別是《愛倫坡:有一種發燒叫活著》《大衛·林奇:他來自異世界》《塞林格:藝術家逃跑了》《漢娜·阿侖特:活在黑暗時代》《盧西安·弗洛伊德:眼睛張大點》《希區柯克:他知道得太多了》《梵谷:一種力量在沸騰》。
  • 不一樣的梵谷系列:插畫師用童趣的筆觸,致敬可愛又孤獨的梵谷
    這些詞紛紛指向了一個對於大眾來說,陌生又熟悉的群體——藝術家,很多藝術家的行為是常人難以理解的,他們生活於市井之中,卻不追求世俗的快樂,他們沉浸在自己的精神世界中,嚮往著、挖掘著內心深處的需求和在外人看來不可理喻的藝術美,他們大多知音難遇,在世時多半窮困潦倒,而百年之後卻又備受追捧,他們的作品尊為經典,他們的名聲享譽全球。描述至此,你腦海中第一個人物是誰?我的答案是,梵谷。
  • 梵谷的《星月夜》作品賞析解讀
    雖然不同的人面對這幅曠世之作會有不同的理解,雖然誰也無法弄清楚作者真正的創作意圖,可是他大膽張揚地表現自我主觀世界的嘗試,對繪畫表現手法的探索以及對藝術無比的執著和忠誠,為後人留下了無盡的啟迪。螺旋形無疑,這是繪畫引起我們關注的第一個方面。巨大的旋轉漩渦像波浪般吞沒了這幅畫。
  • FGO梵谷真身公開,梵谷與希臘女神克呂提厄的結合體
    除了作品之外,梵谷曲折離奇的一生,也讓人們對這位藝術家更感興趣,或許在後人看來,他的一生也是一幅傳奇的藝術品,在癲狂的人生中追求光芒。就這樣一個被許多人喜愛的人物,在FGO中實裝是一件令人非常高興的事情,初見梵谷的卡面確實驚豔,強烈的視覺感讓秋田君覺得這是配得上一位畫家的卡面。
  • 誰在消費梵谷?商業藝術圈已現「消費藝術」熱潮
    ◎董惠賢  木心先生多次提及,能夠名流千古的藝術家一般都在頭腦、心腸、才能三方面出現優異的表現,梵谷在後兩者中佔據高地,從人盡皆知的他和高更的那些事,也可以知道梵谷算藝術家中的「沒頭腦」了。不過藝術史中的藝術天才型選手比比皆是,為何梵谷卻能被人廣為熟知,就連街頭的三姑六嬸都能略知一二呢?
  • 梵谷:畫界的「戲精」
    對於這位大人物想必大家一定不陌生曾經因為和戀人高更吵架,做出割下自己右耳的瘋狂舉動,被人認為是瘋子的藝術家他就是梵谷我們眼中的梵谷一直是「孤獨」「瘋狂」「天才」世界給了梵谷太多的苦難,但梵谷報以世界的卻恰恰相反他-為藝術而生,用生命在畫畫▽割下右耳後所創作的作品但是,今天我要給大家來聊聊不為人知的「梵谷另一面」扒一扒畫家梵谷的「戲精
  • 梵谷之所以偉大,是藏在作品裡的藝術精神偉大
    感謝閱讀/關注/分享/評論/收藏作者:星海藝凡塵(冰峰畫藝工作室)梵谷是繪畫藝術史上舉世聞名的大師級人物,其藝術成就享譽世界至今已有120多年,深深地影響了很多藝術家、藝術工作者和藝術生,在其精神力量的影響下勵志前行
  • 無經濟來源,超愛瘋狂購物!生前只賣出去過一幅畫的藝術家梵谷
    ——中國畫家豐子愷割耳事件的背後罈子了解梵谷並不是一開始從畫作了解,而是因為「割耳」事件的原因使罈子對於文森特·梵谷有了一個模糊的大體印象,「割耳事件」那年文森特·梵谷在法國一個名叫阿爾的小鎮與高更住在一起(據說是62天),由於文森特·梵谷與高更的藝術表達不同產生差異兩人每天都在瘋狂的吵鬧
  • 評展|上野之森美術館「梵谷展」:梵谷何以成為梵谷
    正在日本東京上野之森美術館舉辦的「梵谷展」呈現了梵谷藝術道路的起點與成長過程。聚焦於梵谷本身,拋卻一切繁文縟詞,名稱走的是日式極簡風——「Vincent van Gogh 梵谷展」。除了其代表作《麥田》、《絲柏樹》、《薔薇》外,展覽還囊括了同時代對梵谷產生重大影響的他人作品,包括海牙學派和印象派的畫作。
  • 六萬多張畫,組成被嫌棄的梵谷的一生《至愛梵谷·星空之謎》
    影片先由真人演員來表演電影中的情節,再由畫家進行繪畫創作,將真實的場景、人物繪製成為「梵谷風格」的電影畫面。這部電影以梵谷生前未寄出的信為線索,通過梵谷朋友兒子的視角講述了梵谷生前的一些故事,並以此來探尋梵谷死亡的真相。
  • 《至愛梵谷·星空之謎》:承載梵谷瞬間的激情和永恆的感動
    ——文森特·梵·高《至愛梵谷·星空之謎》是一部史無前例的為紀念梵谷製作的油畫動畫電影。電影由真人拍攝後,再由125位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家,耗時6年多,模仿梵谷的筆觸手工繪製約65000幅畫,每秒過12個畫面製作而來。
  • 梵谷與他的名畫《向日葵》
    著名荷蘭畫家梵谷是現代印象派繪畫藝術的傑出代表,他的作品《向日葵》幾乎無人不曉。梵谷非常喜歡畫向日葵,這幾乎成了梵谷的代表作品。那麼梵谷到底畫過幾幅《向日葵》,為此有人專門作過統計,認為梵谷一生一共畫過11幅《向日葵》。
  • 呂恆坤:這個叫梵谷的人
    孩子,看看那個梵谷的下場,咱可千萬不要當藝術家啊。這個叫梵谷的人,當過畫廊店員,他的工作就是為顧客介紹畫作,哄著他們掏錢購買。這是做夥計的本分。但這位老兄不僅不這樣幹,還對那些畫瞧不上眼,說都是些矯揉造作缺乏真情實感的垃圾,這還不算,他還批評主顧們趣味低俗不懂審美,最後連老闆也一鍋端,說所謂商業,實際上只不過是有組織的盜賊集團,這樣犯嫌的人,下場可想而知。
  • 梵谷一生最著名的作品之——《向日葵》
    一個成功的藝術家,一般都會具備以下幾點:1.心中有一個最崇拜的畫家:梵谷的「男神」是米勒。2.有一個被稱為繆斯女神(muse)的「情人」:梵谷雖然沒有繆斯(他是有過幾次戀愛經歷,但最終不是把姑娘嚇跑了就是把姑娘全家嚇跑了),但是,對於獨一無二的梵谷來說,根本不需要女神什麼的給他帶來靈感,因為,他有一樣別的畫家沒有的東西——「精神病」。3. 有幾個志同道合的小夥伴:梵谷雖然生性孤僻,不懂人情世故,不善與人交往……但是,讓人沒想到的是,他還是有朋友的!
  • 首次剖析向日葵自畫像星空裡的秘聞, 解讀梵谷信仰與瘋狂
    首次剖析向日葵自畫像星空裡的秘聞, 解讀梵谷信仰與瘋狂 2020-08-21 18: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