鯉魚是釣友們最常見的垂釣目標魚,在我國幾乎所有的地方都可以看到鯉魚的身影。鯉魚體型比較大,中魚後力道也非常足,遛魚很是過癮。釣友們都知道釣鯉魚最重要的就是重窩,因為鯉魚食量大,窩子少了根本就留不住魚。在抓口方面,大多數釣友都是等到黑漂再揚竿,這樣中魚率最高,也是垂釣鯉魚的標準漂相。但是垂釣鯉魚就只能等「黑漂」嗎,顯然不是。我們仔細分析一下鯉魚吃餌的過程,就會很清晰的看到這點。
我們先來分析鯉魚吃食物時的特點。鯉魚是在泥巴裡拱食吃得,隨著拱隨著吸,當然遇到水上方有食物時也會快速遊過去搶吃,但在大部分野外水域,它們都在水下拱來拱去。就像豬吃食物時一樣。所以垂釣鯉魚不適合釣靈,一定要釣鈍,也不用擔心餌料陷入醬層的問題,只要食物的味道沒有問題,就是陷入泥中鯉魚也會拱出來吃掉。
鯉魚的個體一般比較大,吃食物又有拱泥的習性。鯉魚進窩的時候,會產生一定的水流,這些水流就會直接造成浮漂的晃動,有時還會伴隨著水底的淤泥翻上來,垂釣者發現這些跡象就要做好鯉魚咬鉤的準備了,鯉魚已經進窩了。
鯉魚生性狡猾多疑,吃餌時很是小心謹慎,吃餌前也是反覆的試探。鯉魚是容易產生「猾魚」的魚類,在吃沒怎麼見過的餌前它會觀察甚至試探一番,這個時候也會產生一些漂相。浮漂會小幅度的上下動作,中間還會有停頓。這時垂釣者不要提竿,要耐心地等待,鯉魚試探沒有問題,就會一口吞下並轉頭遊走,此時漂相就是大幅度的「下頓」,這時提竿是基本中魚。但是這時還沒有「黑漂」,鯉魚還有可能發現異常將鉤餌吐出來。
這時垂釣者不要提竿,要耐心地等待,鯉魚試探沒有問題,就會一口吞下並轉頭遊走,此時漂相就是大幅度的「下頓」,這時提竿是基本中魚。但是這時還沒有「黑漂」,鯉魚還有可能發現異常將鉤餌吐出來。
從上面的分析釣友們可以看出,之所以「黑漂」成為釣鯉魚是最標準的漂相,就是因為鯉魚吃餌是非常狡猾,如果垂釣者的經驗不足,很容易被鯉魚吃餌前的試探迷惑,提前揚竿。在「黑漂」時鯉魚已經完成了試探,鉤餌已經到了鯉魚口中,而且鯉魚沒有發現異常,已經完成了整個的吃餌過程,轉而尋找新的食物了,垂釣者這時揚竿沒有不中魚的道理。如果垂釣者的鉤餌到鯉魚口中後鯉魚發現了異常,就不會出現「黑漂」,垂釣者就錯失了中魚的機會。